这个时期的宝宝,对任何事情都感到好奇,总想自己动手去做、去摸。有时候还要逞强,有时父母怕宝宝摔坏东西或碰伤,不想让宝宝干一些事情,但宝宝偏要干,而且兴致很高。比如到了吃饭时间,宝宝能够帮着摆桌子、擦桌子、放板凳、分碗筷等。到了睡觉时间,宝宝能自己洗脚,坐马桶。
当父母做饭时,宝宝还会帮助择菜,拿锅铲等,有时还“忙得”不亦乐乎。在生活实践中,宝宝懂得的东西越来越多,会做的事情也越来越多,这不仅锻炼了宝宝身体的协调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宝宝大脑的思维能力和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能力。父母应该因势利导地帮助宝宝,使宝宝的各项生活能力提高得更快。
具有初步的社交行为
2~3岁的宝宝,开始懂得怎样与其他小朋友和睦相处了。
在这以前,宝宝与小朋友在一块玩的时候,一般都是我行我素,以我为中心,不懂得让步、忍耐,稍不如意,不是哭闹,就是不跟小朋友玩,要不就是吵着要回家。这一时期的宝宝“通情达理”多了,能够把自己的玩具让小朋友玩。有好吃的东西,也能够主动给小朋友吃了。与小朋友玩游戏的时候,也懂得忍让了。比如小朋友排着队准备上滑梯,如果有更小的小朋友不愿意等待,要先玩儿,在这时,宝宝也不会与之争抢,更不会哭闹了,而是能够比较平静地接受。如果这个时候,妈妈及时地对宝宝说:“宝宝能让小弟弟先玩儿,真是个好孩子”,听到表扬的宝宝就会更爽快、更大方了。
尽管宝宝在交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还未成熟,而且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宠爱,所以吵架、任性的行为,是不可能一下子就改掉的。因此,要尽量多带宝宝到公园等场所和小朋友游戏,让宝宝从中学习轮流等候,获得和平游玩的乐趣,同时也为宝宝将来走向社会,能够很好地与人相处奠定基础。
逐渐显露出个性
在个性的发展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遗传的作用越来越小,而环境的影响却越来越大。由于宝宝所处的环境各不相同,因此,2~3岁的宝宝在个性显露上就出现了个体差异。
如有的宝宝活泼好动,有的宝宝沉静内向;有的宝宝伶俐乖巧,有的宝宝呆板木讷;有的宝宝发展了某些良好的行为倾向,而有的宝宝却发展了某些不良的行为倾向。尽管这些个性特点或倾向是容易改变的、极不稳定的,但是,这也是值得注意的萌芽。因为也正是在这个萌芽的基础上,宝宝的个性才得以发展起来,包括自我意识、道德品质和性格。
由于2~3岁这一阶段是宝宝自我意识、道德品质和性格特征等开始形成的时期,父母应给予充分重视。早期个性形成是今后个性发展的基础,因此,父母要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宝宝树立良好的影响和形象,帮助宝宝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使宝宝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注意力与记忆力再次提高
这一时期的宝宝正是处于探索欲、求知欲的旺盛时期,随着生活能力的增长、生活范围的扩大,注意力与记忆力又有了新的提高。
宝宝可以较长时间专心地做一件事,玩玩具、念儿歌、看图片、看电视或观察一个物体等。对喜欢看的幼儿读物,宝宝能专心地、自己一页一页地翻着看半小时,可以不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和干扰。如果此时妈妈拿走宝宝心爱的读物,宝宝会哭闹不止。宝宝对反映生活内容的图片和平时见到过的图片,尤其感兴趣,还喜欢反复地看,并能向爸爸妈妈说一些图片上的内容对电视中的幼儿节目,宝宝也能集中注意力安静地看上1个小时。
这一阶段的宝宝,注意的内容也较以前丰富了,已开始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如注意妈妈烧饭、洗衣服,看爸爸玩电脑等,并且还有要参与进来的愿望。
这个时期的宝宝,记忆力也有所增强,在短距离内,能认得回家的路。回家能把托儿所老师教的儿歌唱给妈妈和爸爸听,还将家里的活动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并在记忆中出现联想。如看到妈妈买回的雨伞上有黄色和红色时,就能联想到黄颜色和自己娃娃的衣服颜色一样,红颜色和自己衣服的颜色一样。由于宝宝记忆力的增长,能较容易地背会儿歌、古诗等。
2~3岁幼儿喂养
宝宝的饮食特点
这一时期的宝宝,身高和体能的增长速度很快,而且随着活动范围和活动量的增加,对食物的摄入也相应地增加。但对于宝宝来说,饮食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还要便于消化吸收,既要体现色香味,又要有营养。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注重营养,类比选择
在给宝宝选择食物时,要注意食物的营养价值。一般说来,绿叶蔬菜和豆制品比根茎类蔬菜营养高,肝肾等内脏比肉类营养价值高,杂粮比精粮营养价值高。
种类齐全,合理搭配
宝宝乳牙基本已经长出来了,咀嚼能力大大提高,食物种类及烹调方法逐步接近于成人。但是,宝宝的消化能力仍不太完善,而且由于宝宝的生长较快,热量和营养素的需求量较高。因此,在为宝宝安排每天饮食时,要注意食物品种的多样化,要粗细粮搭配、主副食搭配、荤素搭配、干稀搭配、甜咸搭配。只有这样,才能让宝宝胃口大开。
形式多变、色香味美
食物能不能具有吸引力,宝宝爱不爱吃,一方面取决于食物的味道;另一方面取决于食物的形状。因此,在给宝宝做饭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把食物做成宝宝易于接受的形式。比如,有的宝宝不爱吃熘肝尖,可以给他做成酱肝,切片后让宝宝拿在手里吃;有的宝宝不爱吃蔬菜,可以把菜和肉混合做成馅,包在面食中给宝宝吃。这样一来,既满足了宝宝的口味,又兼顾了宝宝的视觉要求,一举两得。
节制零食,定时定量
一般上托儿所的宝宝,饮食比较有规律,而在家的宝宝,情况就不同了,吃零食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对于在家生活的宝宝,一定要注意,饮食要定时定量,不能一天到晚,让宝宝不停地随意吃零食。否则不仅影响宝宝的正餐,长期下去还会对宝宝的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培养宝宝好的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的好坏,对于刚刚开始形成饮食习惯的宝宝来说尤为重要。这个时期的宝宝很好学、模仿能力极强,又没有明辨好坏的能力,长期与父母在一个饭桌上吃饭,而他又不具有是非判断标准,因而对于父母的饮食习惯,无论好坏,都照学不误。所以,要规范自己的饮食习惯,避免对宝宝造成不利影响。
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
帮家人做饭前准备
饭前停止活动,洗净双手,不吃零食,帮助父母准备碗筷、摆好桌椅板凳,做好吃饭准备。
不偏食,不挑食
对桌上摆的饭菜都要吃,不能对好吃的菜,一个劲地吃,不好吃的菜,一口也不吃,或吃得极少。
不吃得太快,也不暴食
食物进嘴后,要充分咀嚼后再咽下,不能狼吞虎咽,即使再好吃的饭菜也一样。否则会加重消化道的负担,出现胃肠不适,严重的会引起胃肠疾病。
边玩边吃,不边走边吃饭
不要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听故事,甚至来回跑动。这样会分散宝宝吃饭的注意力,影响消化液的分泌,不利食物的消化吸收,也提不起食欲。既延长了吃饭的时间,也影响他人的正常进食。
不笑食
不能在进食时大声说笑,免得食物呛入气管,造成严重的后果。要养成吃饭时不说话,或者少说话的习惯。
不贪零食
常吃零食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工作,还会破坏胃口。
不剩饭
妈妈不要给宝宝盛上满满的一碗饭,宁愿少盛再添,也不要吃不了剩下。让宝宝从小就养成珍惜粮食,不浪费粮食的好习惯。
要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并非是件容易的事,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这要求父母每时每刻都注意培养,因为并非父母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宝宝就一定也能形成好习惯。
值得一提的是,吃饭的氛围也很重要,如果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品尝美味佳肴,宝宝肯定会乐不可支地好好吃饭。
吃水果要削皮
水果对于宝宝的身体健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这一时期的宝宝,每天至少要吃1~2种水果。但给宝宝吃水果也要科学合理。
水果肉质的营养成分越靠近果核周围,其含量越高。虽然水果皮中会有一定量的维生素,但与果肉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在水果的生长过程中,为了避免病虫侵蚀,常常喷洒农药,从而使有些农药渗透并残留在果品表皮起保护作用的蜡质内,是洗不掉的。另外,水果在保存中会使用保鲜剂,对人体也有害处。
水果在收获、运输、销售过程中常会受到细菌的污染,尤其是表皮破损的水果。这些细菌不易被水冲洗掉,总会有些残留,如果不削掉水果皮,洗洗就吃,难免会把细菌吃进肚子里。
近来科学家发现,凡是颜色鲜艳的果皮中,都含有一种类黄酮的化学物质,它专为各种花果提供植物色素。类黄酮在人体肠道内经细菌分解后,会转化为三羟苯甲酸,后者有抑制甲状腺功能的作用。
因此,吃水果时最好要削皮。
给宝宝吃零食要适量
爱吃零食是宝宝与生俱来的天性,也是宝宝的一大乐趣。对于天性和乐趣,大人是不可以遏止的。尤其2~3岁的宝宝,活动量大,体能消耗很大,必须给宝宝补充能量,这个最佳能量就是糖。
宝宝吃甜食虽是身体发育的需要,但对糖分的摄取必须要适量。如果糖分摄取过少,不能满足身体发育的需要;如果糖分摄取过多,又会转化成脂肪使宝宝胖起来。因此,零食只能是正餐的一种补充,要做到恰到好处。
这个时期宝宝的零食以饼干、蛋糕、面包等为好。但是,能吃2碗饭、3块饼干和3块烤面包的宝宝,不能吃糖分多的零食,否则会很快胖起来。如果宝宝饭吃得多,又缺乏户外活动,最好多吃水果。
尽量不要带宝宝逛超市。因为在琳琅满目的食品面前,宝宝是经不住诱惑的,何况父母在超市购物时,总有让宝宝自己选择食品的习惯。宝宝一看见好吃的东西,肯定想要。如果不予以满足,任性的宝宝会坐在小食品柜前不走,甚至哭闹。不仅如此,宝宝一抱着小食品袋儿回到家中,就认为这个袋子里的东西全都是自己的了。长久下去,会养成吃独食的习惯,变得自私。
巧克力是宝宝喜欢吃的食品,但含过多的热量,宝宝一旦吃了巧克力,会更不想吃饭,而且还会发胖。有出鼻血毛病的宝宝,一旦吃了巧克力,晚上常会出鼻血。因此,最好少给或不给宝宝吃巧克力。
另外,吃零食的时间,最好安排在两餐之间。妈妈把少许小食品放到专用容器里,然后拿给宝宝吃。吃完后,宝宝就是再撒娇也不能多给他吃,一定要定时定量。宝宝吃完零食后,要刷牙,这一点必须在吃零食之前就跟宝宝讲好,以免糖分损坏宝宝的牙齿。
要限制宝宝吃冷饮
夏季给宝宝适当地吃些冷饮,暂时消暑降温是可以的,但不能把冷饮当做唯一的消暑降温之品。无限度地给宝宝吃冷饮,对他的健康不利。
因为宝宝胃肠道黏膜比较娇嫩,对冷刺激反应敏感,吃了过量的冷饮后,胃内温度骤然降低,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缩,胃液分泌减少,肠蠕动加快,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冷刺激还会使宝宝的胃肠道神经兴奋性增高,引起胃肠痉挛,出现绞痛。
另外,胃液分泌减少后,杀菌能力大大降低,夏季正是肠道传染病的好发季节,细菌容易钻空子,引起宝宝呕吐、腹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疾病。冷饮几乎都是甜食,含有一定的糖精、香精、人工色素等食品添加剂,这不仅影响宝宝的食欲,而且会对宝宝牙齿、身体造成损害。冷饮会损伤宝宝的味觉,使他们对食物的滋味的敏感性下降,影响正常食欲。
另外,冷饮并不能起到解渴的作用。因为夏季人体出汗多,体内水分、盐分丢失多,人体细胞内脱水就会觉得口干,解渴的方法最好是补充水分或少量的盐分。而冰激凌等冷饮偏甜,含水分不多,人吃过之后,还得消耗体内的水分去消化其中的糖、蛋白质、脂肪等,一会儿就又觉得口渴了。因此,最佳的解渴物品,是一杯温开水,而不是冷饮。
2~3岁幼儿护理
不要给宝宝穿露脚趾凉鞋
在炎热的夏天,宝宝穿一双凉鞋一定会感到非常凉爽。但是,一定不要选择前面露脚趾的凉鞋。
这种凉鞋虽然比较凉爽,但由于这个年龄的宝宝非常好动,不仅每天蹦蹦跳跳,而且动作还不够灵活、协调,如果宝宝在奔跑时不注意地面,就很容易被地面上的障碍物绊倒。对那些喜欢一边走路,一边踢石子或其他东西的宝宝来说,如果穿露出脚趾的凉鞋,就可能踢破脚趾,甚至造成趾甲脱落等。所以,在给宝宝选择凉鞋时,不要只为凉爽而忘了安全。
3岁之前是宝宝独睡的最佳 时期
3岁左右正是宝宝独立意识的萌发和迅速发展时期,同时也是让宝宝分房独睡的最佳时期。在适当的时机安排宝宝分房独睡,有利于培养宝宝心理上的独立意识,而这种独立意识不仅可以促进宝宝自理能力的培养,而且还可以提高他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育儿实践中,常常发现有些孩子到了八九岁时,还要和妈妈或者爸爸在一起睡,尽管父母想尽办法,也难以“撵”走宝宝。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抓住3岁左右这个最佳时机。在宝宝很小的时候,都会依恋父母。到了四五岁时,就会出现男孩恋母或女孩恋父的生理现象。而且这个时期的恋父、恋母情结与过去的那种单纯的依恋有所不同,不仅表现得更加依恋,而且还具有了排他性的成分。因此,如果不让宝宝在3岁之前分房独睡,等到了四五岁之后再分就比较困难了,而且年龄越大越难。所以,建议让宝宝分房独睡不要超过3岁。
让宝宝分房独睡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采取先分床,再分房的方式,让宝宝慢慢适应。必要时也可以给宝宝一个能够抱着的绒毛玩具,也可以给宝宝讲故事或轻轻地拍拍宝宝进行诱导睡眠,使宝宝具有安全感之后安静入睡。由于这个年龄的宝宝已经能够听懂很多话,父母可以给宝宝讲明道理,让宝宝明白分房独睡不是不爱他了,而是宝宝“长大”的标志。
同时可以把宝宝的房间布置成一个快乐的儿童天地,比如在墙上挂上五颜六色的图案,或者把宝宝最喜欢的玩具挂在床边等,让宝宝对自己的房间充满新鲜感。
最初分房独睡之时,宝宝如还哭闹不止,父母也不要因为心软而妥协,只要持之以恒,分房独睡的好习惯就能日益巩固。
安排宝宝睡午觉
除了夜间的睡眠外,给宝宝安排好午觉也是非常重要的。午睡正好是白天的间隙时间,既可以消除上午的疲劳,又能养精蓄锐,保证下午精力充沛。午睡应成为保证宝宝神经发育和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的卫生习惯。
在睡眠过程中,由于氧和能量的消耗最少,而生长激素分泌旺盛,可以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如果宝宝睡眠不足,就会因精神不振、食欲不振而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