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妊娠分娩育儿全书
25620300000060

第60章 育儿篇(34)

宝宝会用手指捏拿东西时,就会把东西送往口中,而且很可能吞下去(突然受到惊吓或大笑时),例如豆类、硬币、纽扣、弹珠、小铅笔。随后,吞咽异物时,异物可能进入呼吸道,有时会进入消化器官。异物进入气管时会发生强烈的咳嗽,如果吃下的异物较大,可能堵住气管,发生窒息。异物进入食道后,可能掉入胃里,数天后,可能连同粪便一起排出,若异物大时应手术取出。

急救方法

以手指取出。一旦误食异物,让宝宝张开嘴,只要没有进入喉咙,即可用手指取出。

就近求医。如果无法取出,应立刻就近求医,注射镇痛剂,然后送往专门的医院。

窒息时应联络救护车。如果停止呼吸,就必须分秒必争,一边进行人工呼吸,一边联络救护车。

宝宝吞下硬币后,如果看到父母惊慌的样子,就会号啕大哭。此时不必紧张,应送往医院接受X光检查,再听从医生指示。

鼻腔异物

表现

婴幼儿处在2~3岁这个年龄阶段时往往好奇又不懂事,拿到什么东西就喜欢往这儿塞那儿塞,有时候会把东西塞入鼻腔,这就是鼻腔异物。

最常见的异物是小豆豆、小纽扣、小果核、小纸团等。如果异物比较大,鼻子不透气,父母很容易发现。当异物比较小时,父母往往注意不到,直到鼻腔局部发了炎,有时发出了臭味或流出脓性分泌物时,父母才恍然大悟。

因此,父母应特别注意避免小儿鼻腔异物的发生,不要给宝宝玩危险的东西,同时要告诉他鼻腔里不能塞东西,否则就会出危险。

应对方法

父母首先要搞清楚是什么异物塞入鼻腔,如果异物比较小,可用手按紧没有异物的另一侧鼻孔,让宝宝往外擤出异物。但是有的宝宝不合作或不会做擤鼻动作,父母也可试着用棉花或纸捻来刺激小儿鼻腔,使其打喷嚏将鼻腔内异物喷出。

当异物比较大或位置比较深,用上述办法无效时,千万不要轻易去夹取,因为有时不但没有把异物夹取出来,反而推入更深的部位,如果推入喉管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送往医院。医生会在鼻镜下看清异物的位置、大小,然后用镊子或钳子将异物取出;将腐烂的异物用吸引器吸出;如果有炎症还要进行治疗。

消化道异物

表现

消化道异物大多为宝宝无意吞入造成。宝宝喜欢将东西放入口内玩耍,又无正确辨别食物的能力,容易将异物误吞。消化道异物种类繁多,如纽扣、钱币、别针、发卡、钥匙圈、玻璃球以及体温表被咬断后的水银等。

宝宝误吞异物后往往无特殊临床表现,常常是家长发现宝宝玩弄的某物突然失踪后才能注意到。较大的宝宝能清楚地叙述吞食异物的过程,但小婴儿则较难准确地发觉。

急救方法

(1)为了明确消化道异物的性质与部位,一般均需作X线摄片及其他检查。特别应当注意的是,有许多误吞异物不能被X线显影,如塑料、玻璃制品等,所以X线阴性仍应提高警惕。

(2)如果异物是光滑、圆形的,异物极可能会从大便中排出,宝宝像平时一样正常饮食,家长应仔细观察宝宝的大便(至少3天),即嘱他每次将大便便于痰盂或盆内,用水将大便冲散稀释,从大便沉渣中去寻找异物。

(3)如果异物是尖锐的,如别针、发卡等,则要吃蔬菜(如韭菜、韭芽)将异物包裹住,避免异物损伤胃肠道黏膜,使之随大便排出。

(4)如果咬断了体温表将水银吞入,因水银较重,逗留在肠道皱壁内,易发生肠穿孔,应当密切加以观察。

一般来说,只要异物顺利通过消化道内两处最狭窄的部位——幽门及肠回盲部,均能随大便自然排出;少数异物可在幽门、十二指肠、回盲部嵌顿,时间过长可发生局部炎症、溃疡、出血及穿孔等合并症。此时,则应通过手术探查以取出异物。

(5)不要给小儿服导泻药,因为泻药可以引起小儿肠蠕动亢进,异物快速在肠内移动,反而会引起嵌顿,严重者可引起肠穿孔。所以还是让异物随着肠子的生理蠕动自然排出体外为好。

腐蚀剂中毒

表现

腐蚀剂中毒是口服强酸或强碱后产生的中毒。强酸如硫酸、盐酸和硝酸,强碱如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铵等,与身体组织接触后可立即发生腐蚀作用。

不慎服用强酸和强碱后即可便会腐蚀唇、口腔、咽、食管、胃、肠而引起局部糜烂,甚至穿孔。食管和胃的损害一般较为严重,愈合后可能因瘢痕收缩而引起狭窄。吸入大量强酸氨气和蒸汽,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产生窒息。此外肝脏、肾脏、心脏也可受到损害。

急救方法

(1)误服腐蚀剂后,应该大量饮水稀释,以减少腐蚀性,同时应用中和解毒剂。

(2)对误服强酸者应该用弱碱,如口服镁乳氢氧化铝凝胶或氢氧化钙溶解。

(3)误服强碱者则口服弱酸如淡醋或用0.5%的盐酸,同时服用如食油、鸡蛋清或牛奶。

(4)因喉部水肿引起气急时,应该将气管切开,并输入氧气。

(5)胃穿孔者则应考虑手术修补。

(6)出现休克时应该积极治疗。

(7)皮肤灼伤时可用水冲洗。

(8)严禁洗胃。

(9)患儿情况若有好转,1~2星期后就可施行食管扩张术,预防食管狭窄。如果食管严重狭窄不能进食的则以后需要做胃造瘘术。

咽喉烫伤

表现

咽喉部烫伤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以5岁以前的儿童常见。宝宝因玩耍时口渴,就急不可耐地对着壶嘴直接吸饮,若开水很烫就会导致咽喉部被烫伤。由于宝宝的咽部保护性反射能力很差,吸入开水后,不会立即吐出,反而将开水咽下,滚烫的开水经过咽喉部就会造成烫伤。烫伤后的咽喉黏膜产生充血和肿胀,若水的温度较低,充血肿胀便轻些;但若水的温度很高,黏膜充血肿胀更严重,甚至产生黏膜表皮脱落。

咽喉部和口腔里的唾液因疼痛而不能下咽,宝宝产生咽痛、流口水、吞咽困难,有时还会引起一阵阵呛咳。

咽喉烫伤的危险是由于喉部黏膜肿胀,喉腔狭窄而产生的呼吸困难,黏稠的痰液堵塞常使呼吸困难加重而造成的。呼吸困难多出现在吞饮开水后1小时,6~8小时时呼吸困难达到高峰。观察24小时而无呼吸困难加重者一般就脱离了危险期。

咽喉部烫伤后,宝宝还会表现出哭闹、拒绝进食、发烧及烦躁不安等现象。这一方面是由于咽部疼痛,另一方面是由于黏膜烫伤后产生全身性中毒而引起的。

急救方法

咽喉部烫伤这类意外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家长应教育宝宝不要对着壶嘴喝水;要将水壶放到宝宝够不到的地方;在夏天,应给宝宝准备一些凉开水,这样就可以防止咽喉部烫伤的发生。

食管化学烧伤

表现

宝宝有时会发生误咽某些化学物品,如强碱和强酸而引起食管烧伤的情况。据统计,儿童误吞强碱比强酸要多。腐蚀性物品进入食管引起烧伤时,由于在食管的上、中、下三个部位停留时间长,这些部位烧伤更严重。

烧伤程度的轻重与化学物品腐蚀性的大小、性状,即与化学物是固体,还是液体,以及停留时间的长短有关系。轻的仅仅伤及黏膜表层,重的可损伤黏膜全层、黏膜下层,甚至肌层,严重的可引起食管全层坏死、食管穿孔、纵隔障炎等严重合并症,危及患儿的生命。同时,烧伤也可影响喉部,从而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烧伤后的前4天为急性期,由于剧痛,患儿哭闹、拒绝进食、口中流涎、烦躁不安、发烧,严重时有高烧或休克,伤及喉部时出现呼吸困难。急性期十分危险,常出现各种严重合并症,危及患儿生命。

第5天开始急性症状逐渐消失,宝宝能够进食,似乎一切都已经过去,容易使人麻痹大意。其实,食管的病变仍在进行着,此时,烧伤部位逐渐形成瘢痕。

到第3周开始,宝宝又会出现进食困难,而且日趋加重,这是由于食管的瘢痕收缩导致管腔狭窄引起的;严重时可发生食管完全闭锁。

这时,为保证患儿的营养,需要做胃造瘘手术。食管瘢痕狭窄的治疗是比较困难的。

预防措施

(1)要对有腐蚀性的化学物品进行严格管理,如要有醒目的标签,专人使用,用剩下的要加强保管,不要乱放,不要让孩子有接触的可能。

(2)家庭使用的腐蚀性化学物品更要注意保管,如在厕所里用的强酸、来苏水,粉刷墙壁用的火碱等都要加锁保管,不能和咳嗽药等放在一起,以免误吞。

(3)加强宣传教育,了解食管烧伤的严重性,提高警惕,加强对腐蚀性化学物品的管理,教育儿童不要随便吞食物品等。一旦发生食管烧伤要及时送医院治疗。

牙齿外伤

表现

牙齿受到较大的外力而损伤时可发生折断,牙齿折断可分为三种情况。

(1)牙齿折断后出现敏感症状,如在吸冷气、吃热食或冷饮时,受伤的牙齿感到酸痛不适。这说明牙本质已暴露,可能已接近牙髓组织,应当采取保护牙髓的治疗措施,使儿童还没有完全发育好的牙根继续生长发育。

(2)牙齿折断导致牙髓暴露,这时牙齿疼痛更明显,不仅冷、热、甜、咸等刺激能引起疼痛,而且触碰露髓孔也会引起剧烈疼痛。这时,必须进行牙髓治疗,然后才能修复牙齿的外形。

(3)牙齿折断发生在牙根部,牙根折断需要照X线片才能诊断,医生会根据折断的部位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牙齿受外力后还可以发生牙齿脱位。牙齿部分脱位是牙齿嵌入牙槽骨内,牙齿变短,或者牙齿脱出牙槽骨,明显伸长。

急救方法

儿童乳牙嵌入型脱位比较常见,应及时到医院复位、固定。如果嵌入的乳牙经检查有可能影响其下方的恒牙胚时则应立即拔除。

牙齿外伤脱落后应及早带孩子上医院治疗,并注意保护好脱落的牙齿,最好把它放在干净的生理盐水或盛牛奶的小瓶中,牙齿上附有的小块牙槽骨和软组织也应加以保护。

有的宝宝摔倒后下巴着地,牙齿受伤不重,但却可以发生下颌骨,特别是下颌髁状突部位的骨折,父母应当警惕。

触电

表现

触电又称电击伤,当人体某两处同时接触两个不同电位的电极,电流快速经过人体组织,造成人体结构被破坏或功能紊乱时,触电就发生了。患儿触电多因玩弄电器(电插座、开关、电线),无意接触不安全的电气设备,或雷雨时被雷电所击。

触电造成的结构破坏是电流通路上的组织被烧伤,包括:皮肤的电阻最大,可被烧焦、炭化;骨骼肌、心肌、周围神经等凝固、断裂;血管内血栓形成,血管壁变脆破裂,继发出血;骨骼坏死,脑组织软化。

触电造成的功能紊乱包括:轻者触电时引起肌肉强烈收缩,身体被弹离电源,仅有触电部位的麻木刺痛,短时的头晕、心悸、惊恐、面色苍白、表情呆愣等;较重者出现长时间的肌肉痉挛、心律不齐、心肌纤维性颤动、血压下降,很快昏迷;极重者,强大的电流快速损伤生命中枢,全身及四肢抽痉,呼吸、心跳骤停,很快就会死亡,这就是电休克。

急救方法

(1)脱离电源。应以最快的速度使触电的小儿脱离电源。最有效的方法是立即关闭电源,或用干燥的竹竿、木棍、扁担、绳束等非导电物将电线从触电患儿的身上挑去。急救者绝对不能用湿布或用手直接接触患儿,以免急救者自身触电,切忌用双手同时拖拉患儿。

(2)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触电小儿脱离电源后应立即观察患儿是否有心跳、呼吸,如已停止应立即在现场进行急救。切勿轻易放弃。

(3)立即送医院。在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同时,应尽快用汽车送医院,因电击后弹离电源或自高空跌下常可并发颅脑、内脏等损伤,如脑外伤、脾破裂、骨折、大出血等。因触电引起的局部灼伤也应立即送往医院及时治疗。

(4)应让婴幼儿,了解触电的危险。平时应认真教育儿童不要玩弄电插座、开关、电线、电器以及各种电器设备,家用电器开关插口应遮盖或装于离地面1.40米高的墙上。教育儿童不能用湿手和湿抹布擦电器。应经常检查各种电器安装是否合乎标准。发生雷电时不要在大树下、电线杆旁或者高墙屋檐下避雨,以免遭雷击。

溺水

表现

溺水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意外事故,尤以夏、秋两季更为常见。由于在溺水过程中会有水中杂质、泥沙和呕吐物被吸入气管和肺中,所以在复苏后期几乎都发生急性肺水肿、肺炎、肺脓肿等合并症,且往往并发肾功能衰竭和心力衰竭。由于窒息缺氧,可发生脑水肿。在淡水中淹溺的儿童,由于水渗入血液引起血液稀释,可引起低血钠性惊厥。相反,在海水中淹溺的儿童,由于血浆渗出水分,血容量减少,小儿口渴明显,如不及时抢救可再次引起休克,同时还可出现高血钠、高血氯等严重的电解质紊乱。

一旦发生溺水,溺死过程极短,平均在溺水后5~6分钟呼吸、心跳即可完全停止,其主要原因是大量的水灌入呼吸道,引起呼吸道堵塞而窒息死亡。如果水的刺激导致喉头痉挛,呼吸心跳会突然停止,死亡时间更短。因此抢救溺水儿童是刻不容缓的,必须争分夺秒就地抢救。

急求方法

(1)倒出呼吸道内的积水。小儿离水上岸后应迅速清除溺水患儿口中的泥沙污物,立即将其抱起俯卧于抢救者的肩上,使其腰背向上,头及脚下垂,抢救者扛着溺水患儿快步奔跑,并不时颠颤,使呼吸道内积水倒出。也可将溺水小儿俯卧于水牛背、斜坡、大石头、倒树干、小木凳上,头低脚高,同时进行人工口对口呼吸。还可使抢救者单腿跪地,将溺水患俯卧在另一条屈腿上,同时进行压背抬胸呼吸。总之以既能倒出呼吸道内的积水,又能便于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为最好方式。

(2)使呼吸道通畅。若患儿尚有心跳、呼吸时应及时撬开口腔,迅速清除其中的泥沙等污物,并将舌头拉出,保证呼吸道畅通。

(3)进行人工呼吸,恢复心跳。如果小儿呼吸、心跳已经停止,仍不应放弃抢救,应立即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及心脏按摩,要分秒必争,千万不可只顾倒水而延误呼吸心跳的抢救,尤其是最初几分钟更为重要。

(4)心跳、呼吸复苏后应及时送往医院继续抢救。在路途中要注意保暖,密切注意溺水小儿呼吸,必要时仍应继续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心脏按摩。

患儿心肺复苏后,应专人守护,密切观察,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并发症发生。父母应配合医生用冰袋放置于患儿的头部,尽量减少脑细胞损害,还应注意小儿其他部位的保暖,可给患儿做向心性按摩,促进患儿的血液循环。

煤气中毒

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剧毒气体,主要是由煤炭、木炭、木柴等含碳的燃料未完全燃烧及汽车尾气产生。当煤气泄漏或火炉添煤时所闻到的像臭鸡蛋味的“煤气味”则主要是夹杂在煤气中的极少量的硫化氢和焦油的气味。

煤气开关没有关好,不正规地安装煤气灶和各种燃气取暖器、煤气管道漏气等、煤炉没有烟囱或烟囱阻塞,或因大风吹进烟囱使煤气逆流入室,都会发生煤气中毒。其后一氧化碳对人体有持久的毒害作用,当空气中含一氧化碳浓度在千分之四以上时,只需1小时就可以引起中毒,甚至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