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十大文豪——泰戈尔
25763500000002

第2章 泰戈尔传(1)

一、渴望飞翔的童年

1861年5月7日,泰戈尔诞生在印度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市一个地主兼商人的家庭里,属于婆罗门种姓。他的父亲代温德拉纳特是哲学家和宗教改革家,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倾向,人称“大仙”。

“大仙”夫妇当时已有13个子女,但仍不肯偃旗息鼓,又接连生下两个孩子。第15个孩子不幸夭折,泰戈尔便成了14兄妹中最小的一个。

泰戈尔的父亲酷爱旅行,常年出门在外,很少呆在家中。母亲因生育过多损害了健康,还要操持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实在无力顾及这个最小的儿子,只好交给大女儿苏达米尼照看。姐姐十分疼爱这个小弟弟,常常对人讲,我的罗宾(泰戈尔的爱称)长得黑,不如大家那样白净,不过有朝一日,他要比大家格外光彩夺目。

泰戈尔家中有众多的仆人,简直可以组织一支小小的军队。他稍大些后,就完全交给仆人们去看管。仆人常常把家里的孩子们禁闭在屋里,叫他们老老实实呆着,甚至禁止他们游戏。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没有得到过多少父母之爱,主要是在“仆人统治”下度过的。

家仆中有的会唱民歌,有的会朗诵诗歌,还有的会讲故事。他们给泰戈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个仆人叫夏玛,一头鬈头,黝黑圆胖。此人最善于偷懒。为了让秉性好动的泰戈尔安静下来,他想出一个绝招,将泰戈尔关在房子里,让他坐在窗前,在他周围用粉笔画个圆圈,然后吓唬他说,如果走出魔圈一步,将会大难临头。泰戈尔听过史诗《罗摩衍那》的故事,知道女主人公悉多因走出魔圈所招致的灾难,所以他在仆人走后,也始终不敢越出雷池一步,整天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他凝望着窗外水池边的一棵大榕树,来寻找自己的乐趣,这是他度过寂寞时光的惟一伙伴。后来,泰戈尔在一首诗中写道:数不尽的细树根低垂着,

噢,古老的榕树!

你如同沉思的大仙一般,

日日夜夜屹立着,

你可曾记得那个孩子,

他的想象与你的阴影戏闹。

还有一个叫艾思瓦的仆人,此人比较贪吃。他负责给孩子们开饭。添饭时总是用威胁的口气问:“还要吗?”孩子们从他的声调和眼神里,就猜到了他的用意。所以,泰戈尔总是说:“不要了。”这样,剩下的东西就归他享用了。久而久之,使泰戈尔成了一个“食欲不旺的人”。

随着泰戈尔一天天长大,就连这种“仆人统治”下的笼中鸟生活,也宣告结束了。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双重负担,开始压在他稚嫩的肩上。起初,他跟家庭教师学习。不久,当他看到六哥和外甥坐着车子去上学时,他虽然不到入学的年龄,但也哭着要去上学。家庭教师打了他一记耳光,警告他说:“你现在哭着要进学校,将来恐怕你要哭着想离开学校呢!”家庭教师的预言,后来果然应验了。

泰戈尔最早进的是“东方学校”。在那里学了些什么,没有留下一点印象。但是教师惩罚学生的方法,倒是五花八门,令人难忘。凡是不能背诵功课的学生,就罚你站板凳,还要两臂伸开,手心向上,托着一块块石板。从此,他对学校产生了厌恶情绪。

泰戈尔7岁时,转入一所典型的英国式师范学校。有一位老师满口脏话,引起泰戈尔的极大反感。此后,凡是他的提问,泰戈尔一律拒绝回答。他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终年沉默不语。在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中,他却思考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何才能不用武器而战胜敌人。”他想:如果训练出一些狗、老虎和其他凶猛的动物,将它们排列在战场上,就可以激励战士的斗志,克敌制胜。然而,在年终考试中,泰戈尔的成绩却高居全班之首。那位爱骂人的教师不服,向学校举报说,主考教师有徇私舞弊行为。于是,校长亲自对泰戈尔进行复试,结果仍然考了第一名。其实,泰戈尔在家庭教师那里学习的功课,比在学校学习的课程要多得多,考试的内容,他早就掌握了。

泰戈尔在上学的同时,还要承受家庭教育的压力。沉重的学习负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正如他所写的那样:“我们像博物馆里无生命的模型一样,呆若木鸡地坐着,功课像打在花朵上的冰雹一样落在我们身上。”功课排得满满的。每天黎明即起,跟一位独眼拳师学习摔跤和拳术。接着,生物老师把一具人体骷髅挂在墙上,要求泰戈尔记住它各个部位的拉丁文名称。若是记不住,晚上就挂在他卧室的墙上,风一吹骷髅就东摇西摆,咯咯作响,令他恐慌不安。7点钟,干瘦的数学教师准时赶到,手里拿着石板,教他算术、几何和代数。然后是文学课、自然科学课和梵文文法课。从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他被送到学校学习。放学回来,体育教师已在等候,又得在双杠上翻滚1小时。体育课刚下,美术教师又到了。晚饭后,在昏暗的油灯下,英文课又开始了。对精疲力竭的泰戈尔来说,好像每页书上都洒满了催眠剂,他念着念着就睡着了,睡着睡着又突然惊醒。“不念的时候比念的时候多。”直到下课,总算被释放了。泰戈尔总是寄希望于家庭教师多请病假,可是他仔细观察了一下,所有的教师都很健康,不存在请病假的可能性,不禁大失所望。尤其是徘个年轻的英文教师,他是医学院的学生,从不缺课。一天晚上,上英文课的时间到了,天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巷子里水深过膝,顿时变成了一条湍急的小河。泰戈尔想:老师肯定来不了啦。忽然间,他看见老师撑着那把熟悉的黑伞,趟着雨水,不屈不挠地进入了巷口。泰戈尔又得昏昏欲睡地读英文了。

10岁那年,泰戈尔被送进英国人创办的孟加拉中学,希望他在那里学好英语。这里的学生令他讨厌,因为他们经常对他进行恶作剧式的骚扰。有的在手心里写上个大大的“驴”字,佯装和他搭讪,便神不知鬼不觉地拍在他的背上。有的取笑他的光头,把烂香蕉轻轻抹在他头顶上。泰戈尔在班上既不好好听课,也从不作任何练习。他回忆说:“我的练习本从头到尾就如同寡妇的外衣一样白。”带班老师向学校反映他的情况,校长说,像他这样的学生,本来就不是为念书而生的,他们来到这世界上,只是为了按时缴纳学费而已。那时,泰戈尔经常旷课,惧怕考试,功课常常考不及格。这些事成了家庭中的谈笑资料。他在1935年4月13日给去英国留学的孙女南迪达的信中说,希望她大学入学考试不及格。如果她顺利通过了考试,那么她那曾考试不及格的祖父还有什么脸面见人呢!

填鸭式的家庭教育,机械呆板的学校生活,使泰戈尔的身心备受“教育的折磨”。他对学校深恶痛绝,把它比作“病院”、“监狱”、“磨坊”和“制造读书写字工具的工厂”,把学习看成是安达曼群岛上的苦役。为了摆脱这种苦役,逃学便成了泰戈尔的惟一选择。他开始用种种方法折磨自己的身体:穿上泡湿的衣服、鞋袜,到处乱跑;深秋时节,肚皮朝天睡在屋顶凉台上。目的是弄出点毛病来,好请病假。但是,这样锻炼的结果,身体更加结实,反倒不会伤风感冒了。最后,只好对妈妈撒谎,说他肚子痛。妈妈听了一点也不担心,反而暗自发笑。她想,孩子有时偷点懒,不想念书,这又有什么坏处呢!于是,吩咐仆人说:“告诉家庭教师,今天不必上课了。”不久,泰戈尔又找到了一个逃学的顾问--六哥的波斯文教师门希。此人爱听好话,只要恭维他几句,他就给泰戈尔写信到学校去请假。学校从不追究这些信件的真实性,因为他们知道,像泰戈尔这样的学生,上不上学都一样。

1872年,11岁的泰戈尔暂时中断了中学的学业,兴高采烈地跟父亲去喜马拉雅山旅行。这是他平生第一次长途旅游,也是他少年时代最快乐的日子。

父亲把他带在身边,是想通过言传身教,把他那颗稚嫩的心引向健康成长的道路。父亲做事一向很认真,对子女的要求也很严格,因此,他必须小心谨慎。为培养他的自信心和责任感,特意让他掌管一部分现金,作为日常的旅费开支。还交给他一只名贵的金表,让他掌握时间。但是,泰戈尔在清理账目时,算出的余款金额,却超过了父亲给他的金额。父亲看了并不气馁,反而风趣地说:“我真的必须请你做我的会计”,“钱到你手里就会增加起来。”泰戈尔每天都用力地去拧那块金表,结果拧坏了发条,不得不送到钟表修理店去修理。

在旅途中发生的一件事,使泰戈尔终生难忘,深受教育。火车在一个大站停下了,站长上车查票。按当时的规定,12岁要买全票。泰戈尔还不到买全票的年龄,当然要买半票。可是他长得高大健壮,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大些。站长从头到脚打量着他,认为他超过了买半票的年龄,必须补票。父亲无法忍受这种无端的怀疑,气得满脸通红。他二话没说,从皮夹中抽出一张面额很大的票子,递给了站长。当站长找回余钱时,父亲立即把钱扔在了站台上,说:“我从未说过一句谎话,尤其是在钱财问题上!”站长顿时感到无比尴尬。

父子俩来到喜马拉雅山东坡的一个避暑小镇,在海拔7000英尺的山顶上,租了一座小别墅,一住就是4个月。在那里,泰戈尔提着一根装有铁尖的棍子,随心所欲地在山间漫游。那时正值阳春三月,山区的景色美不胜收。层林叠翠的山坡,瀑布高挂的悬崖,深不见底的峡谷,还有那白雪皑皑、高耸入云的群峰。大自然的丰采灵光,使这个11岁的孩子深深陶醉了。

“大仙”是个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人。即使是在旅游期间,也不放松儿子的学习。每天破晓,泰戈尔便被叫醒,背诵梵文颂词;然后倾听父亲吟诵《奥义书》经文;日出时去户外散步;随后读一小时英文;接着在冰冷的水中沐浴。下午做功课、自由阅读。晚上在星光下听父亲讲授天文知识。这种在严格的磨练中养成的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使泰戈尔一生受益匪浅。

泰戈尔在家里是个无足轻重的孩子,但经过这次旅行,他俨然成了征服世界屋脊的小英雄。昔日的调皮鬼,而今却登上了家中妇女聚会的讲坛,成了主讲人。他朗读自己的诗歌,添油加醋地讲述旅行见闻,甚至用梵语朗诵大史诗《罗摩衍那》的片断。母亲惊喜不已,妇女们也听得津津有味。

1874年,泰戈尔又被送进了圣泽维尔中学,但不久便逃离了学校。1875年,14岁的泰戈尔干脆不再上学了,再大的压力都无法将他送进学校那样的“监狱”。全家人都为他未能完成中小学的正规学业感到失望,连他最敬爱的五嫂也认为,泰戈尔是个“没出息的抱负不凡的人”。

二、走近喜马拉雅

泰戈尔离开了扼杀儿童智慧、使他痛苦不堪的学校之后,却在读书中游入了知识的海洋。

还是在很小的时候,他就在好奇心指使下,喜欢在仆人们的下房里翻看译成孟加拉文的谚语、格言和《罗摩衍那》故事等流行书籍。

有一天,天气阴沉沉的,他正在临街的楼廊上玩,比他年长的外甥萨提亚为了吓唬他,忽然大声喊起来:“警察!警察来了!”在他的想像里,警察是很可怕的,无论谁落在警察手里,就会像落在鳄鱼巨齿利爪中一样。于是他吓得跑到后院妈妈的房里躲起来。在妈妈的桌子上,他看见一本大理石纹纸面、书角已经破损的《罗摩衍那》,就坐在门槛上读起来,读到书中一段悲惨的情节,他忍不住哭了起来。

“是谁在这里哭呀,这么伤心?”祖姑听见哭声,忙跑过来问道。当她知道原来是那本破旧的书招惹了孩子的眼泪,就把书拿走了。

有一次,一个亲戚看的一本书引起了他的兴趣,但无论他怎么请求,她也不肯借给他看,并且还把书锁在抽屉里。一天下午,他看见那位亲戚在玩纸牌,钥匙拴在搭在肩上的沙丽一端。他本来对玩牌没有一点兴趣,但这次却凑了上去,假装很热心地在旁边看着,想趁人家不注意,偷偷地把钥匙从沙丽上解下来。可是没等钥匙拿到手就被发现了。“不要淘气!”亲戚漫不经心地申斥了一句,把沙丽拉下来放在膝盖上又继续玩牌。怎么办呢?他眼珠一转又想出一条妙计。他跑去拿了一种她特别爱吃的叫“班”的东西给她,当她吐“班”渣时,一低头钥匙就掉在地上,被他偷偷拿走了。就这样,他得到了那本书。当那位亲戚发现自己中了计时,指着他假装生气地连声说:“看我怎么好好地惩治你!”然后禁不住和他一起畅快地大笑起来。

泰戈尔特别喜欢读文学杂志。那上边刊登着各种新书介绍、通俗小说、诗歌和外国文学译作,使他大开眼界,爱不释手。

有一次,他在三哥的书架上发现了一份杂志的全年合订本。他非常高兴,就拿来一遍遍地翻阅。那里边讲了许多有趣的事情,当然有些内容他还看不大懂,但那未知世界的神秘也足以使他兴奋不已。一连许多假日他都是在阅读中度过的。

大哥的书房也是他常去的地方。他曾在那里找到了几本叫《愚人之友》的月刊,就是在这本杂志上,他第一次读到了孟加拉语诗人微哈里拉尔·查克拉瓦蒂的诗。在当时他读过的诗中,这位诗人的作品最使他感动。还有,杂志上边刊登的法国作家贝尔纳丹·德·圣皮埃尔的代表作《保尔和薇吉妮》,也紧紧地抓住了他的心,他为男女主人公流了不少同情的眼泪。

有很长一段时间,印度着名作家班吉姆主办的《孟加拉大观》成为最具吸引力的一种杂志,它发表各种题材的文学创作,反映社会现实问题和人民的疾苦,介绍西方科学文化,他很喜欢读它,每次都焦急地盼望着下一期的到来。杂志一拿到手,他就手不释卷地一口气把它读完,如醉如痴。

泰戈尔在回忆少年时代读书的感受时说:“儿童的书应当包括一部分他们能懂和一部分他们不能懂的东西。在我们小的时候,我把能拿到手的两个极端的书都看了,看得懂和看不懂的都在我们心里活动下去。这就是世界在孩子意识中反映的新情况。孩子懂得的东西就变成孩子自己的,在他了解以外的东西,就把他又往前带进了一步。”他就是在这读得懂和读不懂的大量阅读中,充实了自己,不断向前迈进着。

如果说儿童时期泰戈尔的阅读还只是从兴趣出发,漫无目的的话,到了他年纪渐长,步入少年时代后,他的读书就变得更自觉,更有系统性、计划性,并且有更多的追求了。他读书之多令人吃惊。在少年时期,就几乎把全部孟加拉文学作品都读过了。十六七岁时,他曾和二哥萨特因德拉纳特住在一起。二哥是一位地方法官,书房里藏书很多,其中有大量英文和梵文书籍。他整天钻在那里,通读了英国文学和欧洲的主要文学着作。在一个德国女传教士的帮助下,他还学习了德语,并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潜心攻读德国文学。海涅、歌德使他着迷,从背诵海涅的作品中,他获得了极大的快乐。在书籍中,泰戈尔得到了在学校得不到的知识,受到了学校不能给予他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