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鉴赏】
《陈情表》是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
公元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仕途已失,便在家供养祖母刘老夫人。公元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为洗马(即太子侍从官)。晋武帝重用李密的原因有二:第一,当时东吴还据江左,为了尽量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的胸怀;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统治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
李密辞而不就的原因:第一,需要供养祖母刘老夫人;第二,李密是有怀旧思想的蜀汉旧臣;第三,参照史鉴,君王的喜怒亲疏紧系臣民的安危。李密对晋武帝又不了解,盲目出仕祸福难测。
李密不想马上出仕,而晋武帝催逼得很紧。李密是蜀汉旧臣,古人讲“忠臣不事二君”,“忠孝不能两全”,为忠臣不得为孝子,为孝子不得为忠臣。李密巧妙地选择先尽孝,后尽忠。等我把祖母刘老夫人养老送终之后,再向您尽臣君之礼。这样晋武帝也就无话可说了。
李密为了拒绝仕诏,在“孝”字上大作文章用来打动晋武帝。李密在构思《陈情表》时,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对晋武帝的不满情绪和对祖母刘夫人的孝情,三种感情交织在一起。但是他笔墨中压抑了前两种感情,只含蓄地一点而过,掩入对祖母刘老夫人的孝情之中。而对后一种感情则大肆渲染,并且造成一个感人至深的情境,即“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先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作铺垫,然后反复强调祖母刘老夫人的病情:“夙婴疾病,常在床蓐。”“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为了达到辞而不就的目的,用理性对感情加以节制,使它在不同的层面,不同的前提下出现。第一段先写“臣侍汤药,未曾废离”。但作者的笔锋转而写蒙受国恩而不能上报的矛盾心情。第二段表白自己感恩戴德,很想走马上任,侍奉君王。因为刘老夫人的“病日笃”,因为孝情深厚,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所以才有“实为狼狈”的处境。第三段作者转写自己“不矜名节”,并非“有所希冀”,不应诏做官,是因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既排除了晋武帝怀疑他对君王不忠,又抒发了对祖母的孝情。用文字来说理抒情,力求先孝后忠,忠孝两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