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章里,我将处理一些会困扰故事讲述者的难点或危险。如果我们不能解决这些负面因素,那么就不可能期望将故事的全部价值挖掘出来。
困难很多,但是,想讲故事的人不仅不应该因此感到灰心丧气,而且还应该明白,如果希望获得预期的效果,最重要的就是准备。
我准备用具体的例子来阐述我的观点,以达到两个目的:其一,让读者们更加清楚这门学科;其二,通过讲故事的艺术来阐述这门艺术本身。
我从自己的经历中选取了一到两个实例。我曾经犯下的严重错误,可以作为对其他人的一种警示,尽管他们自己日后会发现,亲身体验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亲身体验这件事,乐观地说,船到桥头自然直,最后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方法。但消极一点来看,我们会多走很多弯路。而我指出这些特定的错误,对我们很有帮助,能就此避免犯错,节约时间。基于这些原因,我提出了在讲故事时容易犯的一些错误或是遇到的难点。
第一,陷入到旁枝末节当中。一个没有经验的人,在讲故事时,面对一些通常很有趣的旁枝末节,会很难抵抗它们的诱惑,而把自己强烈的兴趣投入进去。于是,一个本该扣人心弦的短故事,可能因此变得如裹脚布一般冗长,而不再那么生动。所以,当你在讲故事时,涉及一些比较戏剧性的片段时,动作要快速,不能拖泥带水,否则,故事的功效就会减半。
我曾经给一个班的小朋友讲过波吕斐摩斯(Polyphemus)和尤利塞斯(Ulysses)的故事“注①”。
“注①:前者是独眼巨人,他将尤利塞斯和其同伴禁锢于一个洞穴中,直到尤利塞斯将其弄瞎后逃跑;后者曾参加围攻特洛伊城,是荷马史诗《奥德赛》(Odyssey)的主人公。”在讲到一个惊心动魄的情节时,一股无法解释的冲动,使我转向细枝末节,开始描述尤利塞斯的外貌。
显然,孩子们都深感无聊。出于礼貌,他们不得不心不在焉地听我详细描绘这位英雄的样貌。如果当时我将荷马“注①”的真实描述转述给他们,我相信,语言的力量就能够唤起孩子们的想象力(由于我个人语言的问题,孩子们更觉得无聊),减少他们因延后讲述那个戏剧性情节的失望感。然而,我过于信任自己那苍白无力的语言,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孩子们的注意力开始涣散,他们变得烦躁不安,气氛很快因为耐心的缺乏而一团糟。很明显,他们是在忍受。终于,有个坐在前排的小女孩,担当了全班的发言人,突然对我说:“如果您不介意,在您继续描述之前,能否请您告诉我们,到底尤利……(短暂的停顿)……那个……(鼓足勇气)……尤利塞斯死了没有?”
“注①:公元前9世纪前后的希腊盲诗人,《奥德赛》的作者。”
如今,关于这个事件的回忆,已经成为我讲故事职业生涯中的一个极端体验。我认识到,讲述一个短小精悍、扣人心弦的故事,必须让听众的思绪能很容易就和像波吕斐摩斯这类中心人物的最终命运时时相连。
我还记得,有一次讲《小红帽》(Little Red Riding-hood)中一个跌宕起伏的情节时,我将小红帽遇到大灰狼的惊险经历往后推,转而描述她如何穿过森林,哼着一首欢快的曲子。有个小男孩很失望。“为什么呀,”他说,“她干吗不继续往前走呢?”我深切地感到了他的不耐烦。
不要陷入旁枝末节!这一条告诫对那些激动人心的短故事更有必要。简短的描述有时是为了增强文学风格,有时为了扩大孩子的词汇量。然而,我发现,在这些情况下,最好事先告诫孩子们,让他们相信,关于这个戏剧性故事,并没有什么特别令人兴奋的东西值得期待。这样,他们就会保持一种轻松自如的心态(尽管这种心态中带着点听之任之),倾听你向他们描述的内容。
第二,为适应特殊的情况对故事进行改编。关于这一点,有时是出于极度的负责,有时则是因为对孩子的全然无知。记得有一次,我给年纪非常小的孩子们讲特洛伊战争,讲着讲着,突然觉得很紧张,认为海伦被抢的情节不适合这群平均年龄才9岁的孩子。于是,我安排了一段帕里斯和海伦间假想的对话,以给整个情节笼罩上一层相对温馨的色彩。在我设计的对话中,帕里斯试图努力劝说海伦,说像她这样有主见的女士,不应该束缚在斯巴达这个受限制的社会,应该离开这里,和他一起游览世界各地,了解当地的风俗,这样一来,两人都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接着,我又向孩子们给出希罗多德“注①”的观点,即海伦从来没有去过特洛伊,而是被扣在了埃及。听完故事,孩子们非常兴奋,因此,当缺少经验的我邀请他们第二天改写这个故事时,他们都显得跃跃欲试。
在讲这个故事时,我费尽心思保护他们,以免接触伦理问题,但正如你在下文中所看到的,一个小朋友在她的文章里写道:
很久以前,特洛伊的国王有个儿子叫帕里斯。他旅行到希腊,想看看这个国家是什么样子。在那里,他看见了漂亮的海伦和她的丈夫墨涅拉俄斯。有一天,墨涅拉俄斯出门打猎,留下帕里斯和海伦单独在一起。帕里斯说:“你在宫里不觉得无趣吗?”海伦回答说:“是啊,我觉得挺无聊的。”“走吧,和我一起去看看这个世界。”帕里斯说。于是,他们就悄悄逃走了,不久见到了埃及国王。国王问:“这位年轻的小姐是谁呀?”帕里斯把海伦的身份告诉了他。“但是,”国王说,“你带着别人的妻子跑出来是不合适的。海伦得留在这里。”
“注①:Herodotus,古希腊时代著名的历史学家。”
海伦就这样留在了埃及,而帕里斯后悔莫及。
当墨涅拉俄斯回到皇宫,发现自己的妻子不见了,气得暴跳如雷。他召集了所有的士兵,围着特洛伊城站了11年。最后,他们认为这样站着是没用的,于是就造了一只木马来纪念海伦和自己的勇士们。木马则被特洛伊人运回了城里。
我犯下的错误是,我小心谨慎地改编故事,反倒突出了私奔的理由,引起了这个年龄的孩子们对私奔更多无谓的兴趣。而且,对于那些已熟悉这个故事的孩子来说,我明显搞乱了他们的思维。
我把小姑娘对特洛伊战争的观点告诉了我的朋友朗费罗小姐和她的姐姐索普夫人,后者用美国式的冷幽默,让这个故事更加精彩。她说:“我以前从来没有意识到,希腊人站了11年,终于能坐下来时该有多高兴,即使是坐在木马里面。”
第三,使用听众十分不熟悉的词汇。这个危险和我之前间接提到的那种危险正好相反。对于那些含义视故事中重要情节而定的特定词汇,我们想当然地以为孩子很了解。但是,我们至少应该做一个简短得恰到好处的介绍,不然就不应该使用不熟悉的单词。否则的话,假如某个词不能被正确地理解,我们希望达到的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我曾经答应给一些爱尔兰农民讲故事。在多年的旅行中,我接触过几乎各种各样的群体,但从来没有见过任何一个听众群体的气氛,像爱尔兰农民那样自己做好了准备。给他们讲故事,尤其是讲神话故事时,就像弹奏一架精妙的竖琴:反响是如此迅速,共鸣是如此强烈。当然,他们对神话故事耳熟能详,那些神话在他们的生活中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对于那些幻想中的人物,他们心怀敬畏。这一点,在爱尔兰的某些地区尤其明显。
关于这类特殊的场合,一个慷慨允诺在场间演唱歌曲的艺术家朋友曾经告诫过我,这些听众老老少少,什么年龄都有,而且几乎全都是文盲。很多上了年纪的男人和女士,没有任何读写能力,也从来没有走出过自己的村子。我的朋友提醒我,用尽量简洁的语言讲故事,另外,应该对那些在爱尔兰故事中不常见的难词做出解释。
那天晚上,我选择了著名的《老虎、婆罗门和豺狼》(The Tiger,the Jackal and the Brahman)。这个民间故事的梗概是:有一次,老虎掉进了陷阱,绞尽脑汁都没能出去。正好一个婆罗门“注①”经过,老虎苦苦哀求,发了很多不伤害婆罗门的誓言,终于感动了婆罗门,将自己放了出去。脱身之后,老虎凶相毕露,要将他吃掉。婆罗门苦苦哀求,可是老虎不为所动,只是答应他,他可以向接下去碰到的三样东西问一个问题,即老虎的行为是否是正义的。婆罗门先后遇到一棵菩提树和一头牛,然后又问了马路同样的问题,它们三个都回答说世界就是这么不公平。最后,婆罗门遇到一头豺狼。豺狼机智地让老虎又重新掉进陷阱,救了婆罗门的命。为了不让听众们把“婆罗门”这个词和牛混为一谈(brahman除了婆罗门的意思外,另一个意思是印度产的牛),我用了一个合适的身份来区分两者。之后在接着讲故事时,提到牛我就用“buffalo”“注②:”这个词来指代。我以为,听众们应该对这种动物相当熟悉。于是,我在故事中继续使用这个词汇,接着说道:“婆罗门又往前走了几步,看见一头老牛正在一口井旁转动打水的轱辘……”
“注①:指代印度古代宗教的教士。”
“注②:源自印第安语,通常指水牛。”
第二天,我在村子里散步,碰见前一晚听我讲故事的一个13岁的女孩子。攀谈之中,这个女孩立刻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了我前一晚所讲的故事。当她说到我上面提及的那个句子时,我对她的复述感到惊讶万分。她是这么说的:“接着,牧师又往前走了几步,遇到另一个上了年纪的牧师正推着一个手推车。”听到这里,我立刻让她停止,觉得她讲的好像不是我的故事的一部分,于是,我做了更仔细的询问。我发现,“buffalo”这个词,在他们听来,虽然听起来不像爱尔兰语,他们还是容忍了,并臆断为自己所熟悉的事物。此外,由于没有比手推车上的轮子更熟悉的,这个小小年纪的讲述者就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了手推车的画面。不过,有一点必须承认,我试图通过这个故事带给他们的异域气氛中的某些东西已经失去了。
第四,通过提问的方式期望听众的合作。通过提问期待合作,这种方法的危害对老师比对学生更严重。对于孩子来说,只要自己能成为对话的一部分,他就会相当喜欢这个过程,并展示自己已经准备充分,可以给出任何类型的答案。不管用什么方式,如果我们能依靠学生给出我们期望的答案,一切就会没事,危险也会减轻。但是,孩子们却总在这方面让我们大失所望、大出意料。假如你不加以激烈的反应,讲述就无法回到原先的主要轨道。为了说明这一点,我要引用约瑟芬·达斯凯姆·培根(Josephine Daskam Bacon)的《菲利普的蠢事》(The Madness of Philip)。这是一篇以故事的形式写就的小品文,里面谈到了儿童心理学,读来真的很令人愉快,并受益匪浅。
史密斯小姐是这么开始的:
“昨天,孩子们,当我走出院子的时候,你们猜我看到了什么?”故事中隐藏着的悬念是如此明显,一个叫麦兰莎的听众立刻做出了反应,回答说:“是一头大象吗?”
“哎呀,我的院子里怎么会有一头大象呢?那个东西并没有大象那么大,它是个小家伙。”“一条鱼!”一个叫艾迪·布朗的孩子贸然出声,他的眼睛盯着角落的那缸金鱼。
“那么,一条鱼,一条活着的鱼,它是怎么来到我的前院的呢?”
“那是一条死鱼。”艾迪补充道。对于自己的想法,艾迪一向不愿意轻易放弃。
“不对!”讲述者斩钉截铁地说,“那是一只小猫,一只白色的小猫。它站在院子里的一个大水坑边上。那么,你们认为我还看到了什么?”
“还有一只小猫。”麦兰莎恰到好处地提议说。
“不对,还有一头体型庞大的纽芬兰狗。它看见了小猫站在水边。猫不喜欢水,对不对,它们喜欢什么呢?”
“老鼠。”一个叫约瑟夫的孩子突然出声。
“很好。没错,猫的确喜欢老鼠。不过,我的院子里没有老鼠,你们明白我的意思吧。再问一次,猫不喜欢水,那么它们会喜欢什么呢?”
“牛奶。”莎拉自信满满地喊道。
“它们喜欢干燥的地方,”讲故事的史密斯小姐说,“接下去,你们猜猜那条大狗会怎么做?”
也许是一连串的失败让听众们变得垂头丧气,或许是给出的宽泛选择范围和那条狗扰乱了他们的想象力。不管是什么原因,这次他们都没有回答。
“没有人知道那条狗做了什么吗?”史密斯小姐再次鼓励大家。
“假如你看到那样一只小猫,你会怎么做呢?”她向孩子们问道。
一个叫菲利普的孩子无精打采地回答说:“我会扯它的尾巴。”
“其他人是怎么想的?我可不希望你们也像这个小男孩一样残忍。”
菲利普的回答,让其他听众也迅速做出了反应:“换了我,我也会扯它的尾巴。”
至此,这个故事失败的原因已经显而易见了它。主要是由于没法得到孩子们的真实反应,部分是由于问题无可救药的模糊,还有则是没有给出时间让孩子们去思考。头一件进入孩子们脑海的东西,如果没有任何参照,就没法与他们对这个主题的真实想法相对照。
我无法想象有什么比最好的幼儿园教学,更讲究启迪方法的。假如史密斯小姐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一个虚构的人物,那必将是她作为故事讲述者在教育系统中的最后一次出场。
第五,因缺少准确的观察能力和经验,盲目依靠听众的反应来判断故事的效果。出于某些特殊的需要,这种判断方法有时是奏效的,但并不总是如此。在讲故事时,我们应该及时了解到,听众的面部表情和任何外在反应,并不总是他们兴趣或注意力的表现,即有或没有。很多情况下,听众实际上都很有兴趣,但没有能力或者意愿来表达这种兴趣,或者有时会故意隐藏这种兴趣,以免被提问,尤其他们是孩子时。
第六,过度借用外在的资料或工具来辅助说明。讲故事时是否要给孩子们看相关的图片或者其他资料,这一点需要慎重选择。基于经验的总结,对讲故事的同时向孩子们出示图片的效果,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同时吸引耳朵和眼睛的注意力,并不真的有那么大的价值!一般说来,这样做反倒会转移注意力,削弱效果。换句话说,专注于一种方式的沟通,更能吸引和保持注意力。当我第一次给盲人讲故事时,我注意到,由于全然不会因周遭的景物而分心,他们很容易投入,很容易进入状态。这让我对这种理论更加坚信。
为了支持这个理论,我经常建议年轻教师们做两个试验。它们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试验,也不能经常在相同的听众面前进行。不过,这两个试验非常有趣,足以在第一时间就引起人们的注意力。第一个试验是,找几个小朋友,让他们在听故事的时候把眼睛闭上。你会注意到,这下子孩子们对你的语调变化和声音转折会有多么注意。原因很明显,没有任何其他东西会干扰他们的注意力,他们全神贯注于故事讲述者提供的唯一一样东西上,那就是声音。这让他们能抓住故事中那些戏剧性的情节。
关于声音对想象力的这种戏剧性力量,我们找到了一个例子。那是一个学生送给克里弗顿学院校长汤姆斯·爱德华·布朗的一番赞颂之词:
“我首先要说的,那是我接受过的最生动的教学。宽广的视野,充满诗意、洋溢着热情、蕴含着力量的表述。当我们读到弗劳德“注①”的历史作品的时候,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是布朗先生的语言,是他的声音,而不是这位历史学家,让我感受到了僧侣们在英国展现出的那种巨大民主主义的力量。从他的口中,我仿佛看到历史就展现在眼前。”
“注①:Froude,英国历史学家和传记作家。”
而在另一个段落中,这位学生写道:
“用这样一种富有戏剧性的力量来讲述,辅以那样一种感染力十足的声音,这让我的脑海中产生了无法磨灭的印象。”
和第一个试验相比,第二个试验更讲究技巧,但也更加困难。这次要将同一组小朋友放在另一个环境下,然后用手势将故事最简洁的梗概告诉他们。在这个试验中,你必须表述得越简洁越好,除非孩子们在你继续做试验的时候,要求更多的细节。
多年前,我在伦敦欣赏过一出完全以手势来表演的戏剧。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都无法忘记那次不可思议的表演。这出戏剧叫做《浪子》(L’Enfant Prodigue),表演者是一群法国的艺术家。那种无声的表演对于公众的吸引力之强大,我一点都没有夸张。由于不习惯通过姿势和面部表情理解人物性格的内涵和情节的发展,这样的表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真是出乎意料,对于所有英国人来说自然也是如此。
使用图片对故事加以说明,会产生一种真正的危害,尤其是当故事对孩子们的想象力有直接的要求,或者是当它迥异于那种涉及现实的故事时。也就是说,当你使用图片的时候,你是在让所有的听众看同一个图片,而不是让每个人在脑海中自己形成不同的画面。既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是与你合作,而不是你替他安排好了所有的事情,那么让孩子自行形成图像能产生更多的乐趣,带来更大的教育价值。
弗雷德里克·凯拉特(Frederic Queyrat)曾引用内克·德·索绪尔夫人(Madame Necker de Saussure)的话:“对于孩子们和动物来说,一就是一,无论它们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对他们来说,所谓思考就是再一次仔细查看,将真实的事物带给自己的感觉重新审视一遍。所发生的过程就是,生活以一幅幅图片的形式,或者说,生活以一幅幅单调的场景被一部分一部分地显现出来……在他们那个年纪,尽管孩子们还不具备抽象概括的能力,他们还是能从字词中找到一种激励的力量,找到一种令自己着魔的、能启发联想的灵感。让孩子们在自己的脑海里形成各种各样、五彩缤纷的影像和画面,这远比事物本身能够创造的要缤纷得多。”
很明显,假如这是真的,我们提供给孩子们实际的图片,帮助他们形成外部视觉,反倒是降低了他们在脑海中将事物可视化、形象化的杰出能力。
有个评论家曾给我写了封信,里面的信息打动了我。这条信息谈到的是日本的一出戏剧,但和我正在研究的主题有着相当直接的联系。
这位评论家说:“首先,我们应该坚持利用和诉诸想象力。木板和帆布制造不了任何东西,每一件事物都得由诗人的言语来创造。”他提到了一个由三棵松树组成的画面,以说明那是可以显现在观众的脑海中的。
是的。我所知道的那些东西都可以展现在我的眼前:森林、溪流、海洋,还有轻烟薄雾……日本小野市的那些景色,一一展现在我的面前。
不过,我经常听见教师们反对这种理论,他们对于自己知识范围之外的事物的了解是那么贫乏。毫无疑问,假如我们使用的词汇是他们所不熟悉的,他们就会认为那就是不正常的、奇怪的表达。比如,他们认为,像大海、森林、田野、山脉等等这类词汇,对于孩子们来说什么都不是,除非你向他们做一些说明。对于这些反对意见,我通常都这样回复:如果谈论到的那些事物是我们的肉眼能够亲自看到的,那么在讲故事之前展示它们的图片是很合理的做法,那样真实的事物和脑海中的想象之间的差异才不会引起混淆。但是,如上述例子所示,我们应该努力让孩子们习惯看到比现实中能看到的事物更多的东西。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抽象的力量,我们必须单独依靠语言的力量和词汇的选择,以及表述时生动的语调和音色。而且,即便孩子们的反应不那么迅速,甚至不强烈、不热切,我们也不必感到紧张。
第七,过多的细节导致故事的观点模糊。这一错误对教师来说很常见,也不单单存在于故事这种形式中。一些本来十分好听的故事,因为这个缺点而变得无趣。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当桑乔·潘萨“注①”试图给堂吉诃德讲故事时,我总是对后者在听故事时那种不耐烦报以深深的同情。
“注①:Sancho Panza,《堂吉诃德》中的人物,堂吉诃德的仆人。”
“在埃斯特雷马杜拉的一个地方有个牧羊人,”桑乔说,“也就是说,是放羊的。我的故事里的这个牧人或牧羊人叫洛佩·鲁伊斯。这个洛佩·鲁伊斯爱上了一个叫托拉尔瓦的牧羊姑娘。那个叫托拉尔瓦的牧羊姑娘是一位富裕牧主的女儿,而这个富裕牧主……”
“你要是这么讲下去,桑乔,”堂吉诃德说,“每句话都讲两遍,两天也讲不完。你接着说吧,讲话时别犯傻,否则,就什么也别说。”
“我们那儿的人都像我这么讲,”桑乔说,“我也不会用别的方式讲,而且,您也不应该要求我编出什么新花样。”
“随你的便吧,”堂吉诃德说,“我命里注定该听你讲。你就接着说吧。”
“于是,我亲爱的大人,”桑乔说,“我刚才说,这位牧人爱上了牧羊姑娘托拉尔瓦。她是位又胖又野的姑娘,有点儿男人气,嘴上还有点儿胡子,那模样仿佛就浮现在我眼前。”
“那么,你认识她?”堂吉诃德问。
“不认识,”桑乔说,“不过,给我讲这个故事的人告诉我,故事情节千真万确,如果再给别人讲,可以一口咬定是亲眼所见。后来日子长了,魔鬼是不睡觉的,到处捣乱,让牧人对牧羊姑娘的爱情变成了厌恨。原因就是有些饶舌的人说她对牧羊人的某些越轨行为犯了禁,所以牧羊人从此开始厌恶她。由于不愿意再见到她,牧羊人想离开故乡,到永远看不到她的地方去。托拉尔瓦觉得洛佩小看她,反而爱上他了,虽然在此之前她并不爱他。”
“这是女人的天性,”堂吉诃德说,“蔑视爱她的人,喜爱蔑视她的人。你接着讲,桑乔。”
“结果,牧羊人打定主意出走。”桑乔说,“他赶着羊,沿着埃斯特雷马杜拉的原野走向葡萄牙王国。托拉尔瓦知道后,光着脚远远地跟在他后面,手里还拿着一支拐杖,脖子上挎着几个褡裢,里面装着一块镜子和一截梳子,还有一个不知装什么脂粉的瓶子。至于她到底带了什么,我现在也不想去研究了。我只讲,据说牧人带着他的羊去渡瓜迪亚纳河。当时河水已涨,几乎漫出了河道。他来到河边,既看不到大船,也看不到小船,没有人可以送他和他的羊到对岸。牧人很难过,因为他看到托拉尔瓦已经很近了,而且一定会又是哀求又是哭地纠缠他。不过,他四下里再找,竟看到一个渔夫,旁边还有一只小船,小得只能装下一个人和一只羊。尽管如此,牧人还是同渔夫商量好,把他和300只羊送过去。渔夫上了船,送过去一只羊,再回来,又送过去一只羊,再回来,再送过去一只羊。您记着渔夫已经送过去多少只羊了。如果少记一只,故事就没法讲下去了,也不能再讲牧人的事了。我接着讲吧。对岸码头上都是烂泥,很滑,渔夫来来去去很费时间。尽管如此,他又回来运了一只羊,又一只,又一只。”
“你就算把羊全都运过去了吧,”堂吉诃德说,“别这么来来去去地运,这样一年也运不完。”
“到现在已经运过去多少只羊了?”桑乔问。
“我怎么会知道,活见鬼!”堂吉诃德说。
“我刚才跟您说的就是这事。您得好好数着。真是天晓得,现在这个故事断了,讲不下去了。”
“这怎么可能?”堂吉诃德说,“有多少只羊过去了,对这个故事就那么重要吗?数字没记住,故事就讲不下去了?”
“讲不下去了,大人,肯定讲不下去了。”桑乔说。
第八,过度解释字词的含义。对于任何想获得艺术成功的故事来说,这一点都是致命的,尤其当故事是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时,这个问题更加严重。因为过度解释会妨碍听众的联想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发展是我们讲故事的主要目的之一。我们必须让听众自由发挥,正如我之前所说的,不必通过提问来检验效果。我个人的经验是,如果你对故事的材料和艺术这两方面的选择都很仔细的话,解释得越少,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思考能力获得的就更多,而这种思考能力对于理解故事是必需的。
凯拉特指出:“孩子们没有必要一定得了解词语的确切含义。相反,含糊不清有时反倒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因为这给了他们一个更宽泛的选择,不必局限于什么。”
第九,为了培养孩子低层次的品位,而降低故事的标准。这是一块特殊的拦路石。在这里,我是针对那些出于教育目的的故事而言的。
和成年人一样,孩子也有放松的时候,此时轻松的口味可以满足他们。但是,此时我们不能因此而降低教育的目标,而采用低标准去讲故事。
本章小贴士
故事讲述中的九大错误:
·陷入故事的旁枝末节当中
·为适应特殊的情况对故事进行改编
·使用了听众不熟悉的词汇
·通过提问的方式期望听众的合作
·因缺少准确的观察能力和经验,盲目依靠听众的强烈反应来判断故事的效果
·过度借用外在的资料或工具来进行说明
·过多的细节导致故事的观点模糊
·过度解释字词的含义
·为了培养孩子低层次的品位,而降低故事的标准
精彩故事章章读
穿靴子的猫
欧洲童话
老磨坊主给三个儿子留下了自己的全部财产:一盘石磨、一头驴子和一只猫。
三兄弟既没有请律师,也没有请辩护人,很快就把这些微不足道的遗产分了:老大拿了石磨,老二牵了驴子,老三得了那只猫。
老三得到这么可怜的一份财产,心里很是悲哀,就说道:“大哥二哥要是合在一起,就能体面地谋生了。可我呢,即使吃了猫肉,再用猫皮做一副手套,到头来还是得饿死。”那只猫听了这番话,坚决而严肃地对主人说:“亲爱的主人,请你不必伤心。只要你给我一只口袋,再给我做一双靴子,能让我在灌木丛里走路,你就会发现,你得到的这份财产并不像你想的那么糟糕。”
主人虽不大相信猫的话,但也看见过它在捉老鼠时所玩的许多花招,比如,它把自己倒挂起来或者躲在面粉里装死。因此,他想,猫对他摆脱贫困也许会有所帮助。
猫得到了它要的东西。它穿上漂亮的靴子,把口袋挂在脖子上,用两只前爪握住袋口的绳子,到一片居住着许多兔子的树林里去了。它在口袋里装了些米糠,摆好绳套,然后躺在地上装死,等那些涉世不深的年轻兔子跑进袋子里吃东西。它刚躺下,它的愿望就实现了:一只冒冒失失的兔子走进了它的口袋。猫立刻把绳套拉紧,捉住了它,并毫不留情地把它勒死了。
猫洋洋得意地带着它的猎物去见国王。国王陛下在他的住处接见了它。猫向国王深深地鞠了一躬,对他说:“陛下,这只野兔子是凯特巴拉伯爵(这是它为它的主人随意编造的名字)托我奉献给您的。”
“告诉你的主人,”国王回答说,“我很喜欢他的礼物,谢谢他。”
另一次,猫躺在一片麦田里,仍然把它的口袋张得大大的。当两只鹧鸪钻进去时,它一抽绳子,把两只全捉住了。随后,它又像上次送兔子一样把它们送给了国王。国王又愉快地收下了鹧鸪,还给了它一些赏钱。就这样,一连三个月,猫时不时地以它主人的名义向国王进贡一些野味。
有一天,猫听说国王要带着女儿——世界上最美丽的公主——坐车到河边去兜风,它就对主人说:“如果你照我的话去做,你就会交好运。你只要到我给你指定的河里去洗澡就行了,别的事交给我吧。”
“凯特巴拉伯爵”虽然不知道猫玩的是什么把戏,但他还是照猫的话去做了。
当他正在洗澡的时候,国王的马车从河边经过,那只猫便大声喊起来:“救命啊!救命啊!凯特巴拉老爷快要淹死啦!”
国王听到喊声,从车窗里探出头来;他认出了那只经常给他送野味的猫。就立刻命令他的侍从去搭救凯特巴拉老爷。当人们把可怜的凯特巴拉从河里拉上来时,猫走到国王马车前说,它的主人洗澡时来了一群小偷,尽管他大喊“抓小偷!抓小偷!”小偷还是把他的衣服偷走了(其实是这只调皮的猫把主人的破衣服藏在了一块大石头下面)。国王立刻命令他的侍从取来一套最漂亮的衣服送给“凯特巴拉伯爵”。国王向他表示了深切的慰问。“伯爵”穿上刚刚给他的漂亮衣服,显得更加漂亮了(因为他本来长得就很英俊)。国王的女儿一看见他就产生了好感,而当“凯特巴拉伯爵”非常尊敬而又有几分温柔地看了她几眼以后,公主便疯狂地爱上了他。国王请“伯爵”上车,同自己一起游玩。猫看见它的计划快要成功了,心里非常高兴,就跑到车前面先走了。不一会儿,它碰到一些农民在草地上割草,就对他们说:“喂,割草的,你们对国王说这片草地是凯特巴拉伯爵的,不然,你们都会被剁成肉酱!”国王经过草地时,果然向那些割草的农民问起这片草地是谁的。
“是凯特巴拉伯爵老爷的。”割草的人齐声回答,因为他们被猫的话吓坏了。“你的草地真漂亮啊!”国王对“凯特巴拉伯爵”说。“是的,陛下,”“伯爵”回答说,“这片草地每年的收成都不错。那只聪明的猫继续在前面跑。”它遇到了一些割麦子的人,就对他们说:“喂,割麦子的,你们对国王说这些麦田是凯特巴拉伯爵的,不然,你们都会被剁成肉酱!”不久,国王经过这里,果然想知道这些麦田是谁的。
“是凯特巴拉伯爵老爷的!”割麦子的人回答说;国王又赞赏了“伯爵”一番。
猫一直在马车前面跑,无论遇到什么人,它都说同样的话。国王对“凯特巴拉伯爵”拥有这么多财富大为惊叹。
最后,猫来到一座美丽的城堡。这座城堡的主人是一个食人怪,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因为国王一路经过的地方都属于这座城堡。猫打听清楚了这个食人怪是谁,他有什么特点,然后要求同他见面,说既然从城堡门前经过,如果不拜访主人,就显得失礼了。食人怪以尽其所能做到的温和态度接待了猫,并请它坐下。
“有人告诉我,”猫说,“你有变成各种动物的本领,比如说变成一头狮子或者一头大象。”“没错,”食人怪粗鲁地说,“我现在就变成一头狮子给你看。”
猫看见一头狮子突然出现在面前,吓得要命,赶快跳到屋檐上。过了一会儿,它看见食人怪恢复了原形,便从屋顶上跃下来,并承认它刚才被吓坏了。“还有人告诉我,可我不相信,”猫说,“说你能变成最小的动物,比如说变成一只老鼠或者田鼠。坦率地说,我认为这绝不可能!”
“绝不可能?”食人怪说,“我立马就变给你看看!”他马上变成一只老鼠,在地板上跑来跑去。猫一看见老鼠,立刻扑上去,把它吃掉了。
这时候,国王正好经过这里,他看见这座美丽的城堡,很想到里面去瞧瞧。猫听见了马车驶过吊桥时的辘辘声,赶忙迎上前去,对国王说:“欢迎陛下光临凯特巴拉伯爵的城堡!”
“怎么,伯爵先生,这座城堡也是你的吗?”国王惊叫起来,“这个天井及其周围的建筑真是美极了!要是你们愿意,我们再到里面瞧瞧去!”
“伯爵”搀着公主随国王下了车。他们走进一个大厅,那里已经摆下了一桌丰盛的酒席。这桌酒席本来是食人怪为他今天来访的朋友准备的,但那些朋友听说国王在里面,吓得都不敢来了。
国王对“凯特巴拉伯爵”的良好品性十分赏识,又看到他拥有巨大的财富,同时也知道女儿已经完全被他迷住了。于是,五六杯酒下肚以后,国王便对“伯爵”说:“伯爵先生,你愿不愿意做我的女婿,现在完全由你来决定了。”
“伯爵”向国王深深地鞠了一躬,接受了国王给他的荣幸,当天就同公主举行了婚礼。那只猫,从此变成了“高贵的绅士”,不再捉老鼠了,即便偶尔捉一次,也只不过纯属找乐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