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籍的选择》(The Choice of Books)一书中,弗雷德里克·哈里斯(Frederic Harrison)说:“对阅读最有用的帮助是,知道什么是我们不该读的,什么是我们应该保留的,从生长过度的信息丛林中清理一小块干净的地方,找出能够结出果实的知识。”
同样的表述,也可以应用到我们的故事上。忙于砍伐大量不结果实的植物,“清理我的小片空地”,并不是要建议什么是播在这片空地上的最好的种子,以“改造丛林”。
我要再次重申,关于该讲哪类故事,我不打算固执己见,也不打算提供什么太具体的建议。我所列的主题可不敢自称囊括了所有孩子的需求,而且,正如我在上一章告诫人们应该避免的主题时,没有将不正常和与众不同的孩子列入其中。在阐述素材的选择方面,我也准备将这几类孩子排除在外,因为你可以向那些不一般的孩子提供几乎所有的主题,尤其是当你和他保持着亲密的关系,了解他的理解能力有多么强大的时候。在这件事上,年龄几乎没有什么关碍,重要的是发展的阶段。
经验告诉我,对正常孩子来说,不管其年龄如何,适合他们的第一类故事应该包含着孩子们熟悉的情境。理由很明显:由于经历有限,孩子只能凭经验理解,除非他的想象力被唤起,而且能够通过这一能力领会自己并未实际经历的东西。在想象力被唤醒之前,他通过和自己的亲身经历相比较,可以进入故事所描绘的那种虚构场景里面。每一个故事和故事中的每一个情节,远远不止是扩大经验;当然,因为性情、感觉的灵敏度、肉眼观察的能力和注意力的不同,兴趣也会因而千变万化。
在《沼泽王的女儿》(The Marsh King's Daughter)这个故事中,安徒生写道:
鹳给它们的孩子讲了许多故事,全是关于沼泽地、水潭的。一般说来,这样的故事都是按孩子的不同年龄和不同理解力而随时调整修改的。最小的孩子只要听到“叽叽、喳喳、噗噗、嗤嗤”也就满足了。它们觉得这顶有趣了,可是大一点儿的却总想听那些意思比较深刻一些的,或者,至少要和自己一家有点关系的故事。
有关这个主题最有意思的试验是,每隔一年或半年的时间,将同一个故事讲给同一个孩子听。每次讲故事时,故事吸引他的不同情节,是他的智力发展和想象力被逐步唤醒的一种印记(你必须仔细认真地观察这一点,确定他是真的被吸引住了,而不是因为某种暗示假装出来的兴奋)。这是一个需要小心处理的试验,而且不是一贯都正确,因为小孩子通常都不会那么坦率,他们经常会因为害羞或是没法发出清晰的音节,而假装或是隐藏对故事的欣赏。尽管如此,它依然是一个非常有趣并且很有用的试验。
我们来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假设我们给一个五六岁大的孩子讲安徒生的《坚定的锡兵》。给他第一次讲时,故事中吸引这个孩子的情节最可能是站立在桌子上的锡兵,因为根据自己在儿童房的经历,他就能理解这一点。这是对他所熟悉的情况的一种描述,不需要他借助什么想象力就能做到。
会吸引小朋友的另一情节是玩具们的他所不熟悉的经历,不过那依然发生在他熟悉的环境中;这也就是说,故事中不同寻常的经历开始发生在儿童房——那是这个孩子熟悉的环境。
下面这些内容是我从这个故事里摘选的:
等到天晚了,其他锡兵都放进了盒子,那一家子的人也上床去睡了。这时候,玩偶们就开始互相玩他们自己的游戏,串门,打仗,开舞会。锡兵们在盒子里也吵闹起来,他们也想出去跟大家一起玩,但是打不开盒盖。那些核桃钳子玩翻筋斗,铅笔在桌子上蹦蹦跳,吵得那么厉害。
现在,从故事的这一情节开始,下面的内容大多超出了孩子的亲身经历,需要他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便欣赏故事中那个锡兵令人胆战心惊、毛骨悚然的后续历险。换句话说,锡兵开始了桥下阴沟中的航行,他遇上了一只凶横的老鼠,老鼠向锡兵收取过路费;锡兵被鱼吞下了肚子,在那里面令人惊恐的情形,等等。或许,到了最后,这个孩子可能会欣赏这位英雄最优秀的品质:他的谦虚,他的尊严,他的缄默,他的勇气和他的不屈不挠。看起来,这个锡兵身上融合了最好的战士和最好的市民的所有品质,却没有通常那些会最先吸引人的更加明显的品质。至于故事中的爱情,我们可以期待孩子们能明白其中的奥妙;不过,尽管孩子们会直觉地欣赏这些,那也并不是在他们这个生命阶段我们所一定要期望的。
这个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各样的故事。我之所以选择《坚定的锡兵》,是因为它那些生动的特征,也是因为它的情节发展的不同对应着孩子的各个发展阶段(对于安徒生来说,这或许是他无意而为之)。
在尤金·菲尔德(Eugene Field)那首优美的小诗《小鸟》(The Dinkey Bird)中,我们发现了孩子们熟悉的一些东西出现在不同寻常的地方,因此需要他们发挥想象力,以便意识到什么是“大大的红色糖果贴在海边的悬崖上”。但是,对这只奇异的小鸟的介绍,还有叫做“Amfalula”的树发出的令人欢愉的声音,给孩子们带来全新的、让他们快乐的感觉,超过了孩子们的亲身体验。
另一个这类的例子,可以从克里福德夫人的故事《威利少爷》(Master Willie)中找到。熟悉的事物的反常行为,比如布娃娃,将孩子们从普通的路途引上了冒险之旅。这个故事可以从克里福德夫人的作品《短篇小说集》中找到,这是一部为老师和孩子们写的非常有趣的作品集。
接下去,我们要说到在故事选材方面要追求的第二种类型,也就是要做到“与众不同”。这一点我们早就在《坚定的锡兵》这个故事里预先提过了。
假如一个孩子的同伴说:“我想去那些真的有幽灵存在的地方。”那么,我们说的这第二个类型就正好回应了这个孩子的要求。这是对“幻想王国”的真正定义,也是这个孩子智力发展的第一个标志。这说明他不再满足于自己知道的那些事情和亲身经历,开始倾听、欣赏不同于日常生活中听到的那些声音,也开始将自己的个性与故事中的行为区分开来。
乔治·葛逊“注①”曾经说:
“注①:GeorgeGoschen(1831-1907),英国历史上著名的银行家、金融家和政治家。”
“我想推荐给年轻人的书和故事,不仅仅是和我们日常生活相关的。我喜欢幻想,幻想即使年龄很小的孩子也能够拥有自己的精神食粮,而不是他们自己圈子中狭隘的生活影像。而且,我承认,我为那些想象力没法不时被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激发的孩子感到遗憾,这些神话故事,本可以给他们带去不同于他们未来会遇到的东西……我认为,或多或少让他们离开自己的日常生活,好过让他们每时每刻都提醒自己过着平常的生活。”
因为带孩子领略超越他们有限的日常生活,这具有非常大的价值。故而,那些给女孩子写的废话连篇的寄宿学校里的故事,给男孩子写的矫揉造作的公立中小学的故事,我都为它们感到悲哀。为什么不给他们提供一个更大的舞台和更生动的趣味呢?没有什么板球比赛或足球的胜利,能够超过对“诸神之国的英雄”(Asgard)中“和平圣地”(Peacestead)的描写对孩子们产生的吸引力:
这是阿萨神族(Aesir)的操练场,他们在这里互相进行各种技能的试验,举行比赛和战斗演习。这些最后的神总是彬彬有礼,十分有教养,因为“和平圣地”的强大法令规定,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怒气和污言秽语都是不允许、不应该的。
对我来说,我会毫无犹豫地在故事中为孩子们提供异想天开的情节,即使是那些还不到12岁的孩子。
塞维尔小姐(MissSewell)曾经这么说:“让女孩子们待在教室里阅读简单的故事,而不是司各特“注①”、莎士比亚和斯宾塞“注②”的著作,也不是让这些孩子去读流通图书馆“注③”中他们还未接触过的图书。事实证明,这是最虚度时光的方式。”作为对自己经历的总结,塞维尔小姐指出,在12~14岁的时候阅读一个好而特别的故事,尤其是一个传奇故事(这类故事很多都是与众不同的),真的是对孩子非常有益。
“注①:WalterScott,英国诗人和小说家。”
“注②:EdmundSpenser,英国诗人。”
“注③:CirculatingLibrary,英国文化史上一种十分独特的现象,重点在图书的流通而不是收藏、保存,类似今天的租书铺。”
在给孩子讲故事时,第三类我们应该选用的素材,是要能激发他们对美的欣赏。而且,这种美必须加以突出,不仅是对故事中英雄们高贵品质的描绘,而且还应该讲究语言和形式之美。
在语言和形式之美方面,像《圣经》等经典作品中的故事就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这是因为,孩子们对主题非常熟悉,而且和单纯的阅读相比,口头传诵和传播迅速的言语能够赋予故事新的意义。至于我们是否应该遵循原始的文字,那就是一个涉及个人经验的问题。无论是在英国还是在美国,摩尔顿博士(Dr。R。G。Moulton)对圣经故事的诠释众所周知。他不总是将自己的讲述局限于《圣经》的原文,而是将其中生动的情节和内容提炼到一起,剔除那些对他来说会破坏故事生动性的内容,为达到最大效果而引入活灵活现的语言(actuallanguage)。那些一旦听他讲过故事的人,就会明白他的方法是如此成功。
有一个圣经故事几乎不用脱离原文也能讲述,只要你事先提供一些暗示就够了。这就是关于尼布甲尼撒二世“注①”和金像的故事。因此,如果孩子们想成功地将故事内容形象化,我认为,他们应该对这座伫立在广阔平原上的金像的尺寸有所了解。将这个雕像的规格尺寸和孩子们熟悉的建筑物进行对比,应该能取得不错的效果。比如在伦敦,这件事很容易做到,大约说来,这金像可以和威斯敏斯特教堂做个比较。我对原文所做的唯一改动是,不再列举原文中出现的那些大臣和乐器的名字“注②”。在这么做的时候,我明白,这牺牲了原文部分音律和节奏之美,但是,另一方面,从叙述的目的来看,故事的趣味(内容之美)并没有因此被破坏。第一次公告是由传令官发布的,也就是说,宣布这个命令时声音应该十分响亮,口齿清晰且语调始终如一,就像你通过喇叭冲着散布在平原各处的人们大喊时用的语调一样,不使用任何抑扬顿挫的语调,以便与接下来尼布甲尼撒二世对那三个人发出的命令相区别“注③”。我记得,摩尔顿博士说过,这个故事所有的戏剧性的趣味就在以“但是……”开头的那句话中。这个建议非常有帮助,因为它能让听众逐步地兴奋起来,直到故事进入转折,接着,就好像是突然之间让他们放松下来,直到他们听到尼布甲尼撒二世戏剧化地改变论调,取消了原来的惩罚。“注④”
“注①:Nebuchadnezzar,古巴比伦国王,攻占耶路撒冷,建空中花园。”
“注②:原文中,尼布甲尼撒二世召集了很多官员,让他们为金像举行开光之礼。文中出现了很多官员的名字,如总督、钦差、巡抚、臬司、藩司、谋士、法官等,还列举了很多乐器的名字,如角、笛、琵琶、琴、瑟、笙,且多次重复出现。”
“注③:尼布甲尼撒二世让传令官传令所有召集来的人都得向金像跪拜,但有三个人没有听从,一直站立着。”
“注④:尼布甲尼撒二世要将这三人烧死,但在把他们扔进炉子后,上帝保护了他们,让他们毫发无伤地渡过了这一关。因此,尼布甲尼撒二世颁布命令,任何人都不能毁谤和亵渎这几个年轻人信仰的神。”
就此而论,在讲故事时,偶尔引用一些能提供一种戏剧化的文风(当然,戏剧化与情节夸张相去甚远)、十分优美的诗歌,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应该能够让孩子们领略到语言的形式之美。而且,我认为没有必要等待合适的时机。一个正常的7岁大的孩子,甚至也能够意识到这种效果,只要他的耳朵能够倾听到优美的诗文被吟诵出来,就会有作用。
比如,在给非常小的孩子讲故事时,一开始我会提供一首诗,其中包含一个故事情节,刚好足以引发他们的兴趣:
挤奶时间
奶牛回到家,牛奶随之来;
蜜蜂嗡嗡叫,蜜已经酿好;
长满灯心草的湖里,鸭子游来游去;
微风轻拂的丛林中,鹿儿安然无恙;
胆小、活泼、有趣的小兔子,皱着鼻子,享受阳光。——克里斯蒂娜·罗塞蒂现在,只要将这首诗和一些为孩子们创作的打油诗做个比较,你就会被这首诗中用词上的文学优势所打动。尽管这首诗十分简单,但它遣词造句不寻常也不缺乏创意,而且不被迫押韵、不宣扬教化,没有像很多艺术家那样落入窠臼。
我要再次提到尤金·菲尔德,他的《睡吧,夫人》(Hush-a-byLady)用词简洁之极,然而,孩子们总是情不自禁地陶醉于音调的美妙之中。
我记得,在英格兰北部城市谢菲尔德的一所小学里,我听过孩子们复述诗文,那让我感觉到他们确实意识到了浪漫之美的存在,这能让他们避免自己的生活又变得平淡无奇。我希望孩子们能更经常地进行这种练习。对孩子来说,这有一点点难度。我记得,我在伦敦当老师时做过此类试验,即为9~11岁的孩子,朗读或背诵弥尔顿“注①”和莎士比亚的作品中的部分段落,而他们给予我的热情回应是:将这些段落背得滚瓜烂熟。我为孩子挑选了一些诗篇,比如弥尔顿的《五月晨歌》(MayMorning)、《科马斯》(Comus)、《莎士比亚碑铭》(Ode to Shakespeare)、《斗士参孙》(Samson)等等。我甚至还冒险从《失乐园》(ParadiseLost)中选取了一些段落,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夜晚来临”(NowCameStillEveningOn)那一节。
“注①:Milton,英国诗人及学者,以其史诗《失乐园》闻名于世。”
看起来莎士比亚的作品更容易吸引他们,对于从《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理查二世》(Richard II)、《亨利四世》(Henry IV)、《亨利五世》(HenryV)中挑选出来的段落,孩子们也能够抱着欣然的态度轻松学习。
在给孩子们讲故事时,偶尔引用上述两位诗人的作品,有三种方法。第一,选择那些具备音韵之美的段落,或是能通过声音唤起幻想之美的段落,比如“月亮多么恬静地睡在山坡上”等等。第二,内容十分有趣的段落,比如《威尼斯商人》中关于审判的那一部分,或是《皆大欢喜》中关于森林那一幕。第三,具有戏剧性和有关历史的有趣内容,比如《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Antony and Cleopatra)中,凯撒的忠诚大将马克·安东尼(Mark Antony)的“人有时是自己命运的主人”那一整段独白,还有《辛白林》(Cymbeline)中伊莫金和她的同母兄弟在森林里的那一幕。
或许,让孩子们自己学习或背诵这些段落也不一定全然不合适。此外,我告诉所有故事讲述者的建议,我也教给了孩子们。我们相当坦率地探讨了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努力让他们明白,讲述的质朴不仅是最优秀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途经。过了几个月,当他们被允许做这个试验并表达自己时,他们开始了解,单单只是激昂的演说并不奏效,适当保留力量,始终更能给人深刻的印象和鼓舞,这种语言之美能胜过单纯的、浅薄的表述。
我鼓励孩子们为了共同的成长而互相批评,有时候,我还会在朗诵时过分强调某些诗句,或是辅以过多的手势,孩子们会随意地指出我的错误,以避免日后他们重蹈覆辙。
在我看来,如果能用故事来说明常识和智慧的重要性,那就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这类故事就是我们应该选择的第四类素材。
出于这个原因,我认为对最年幼的孩子都取得了出色效果的那些故事,对于实现这个目的来说可谓绝妙。最年幼的孩子一开始被认为比不上年长的孩子,但最终的事实却证明,年幼的孩子略胜一筹,无论是从智慧、常识还是其他一些更高的特质上来比较,都是如此,比如对动物的友善、克服困难的勇气等等方面。
因此,我们就有了《灰姑娘》(Cinderella)这个故事。愤世嫉俗的人或许会认为,是灰姑娘娇小的脚才确保了她的成功,但孩子们却不会认为这一点具有任何优势。然而,尽管我们无须强调内容,这个故事还是会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比如灰姑娘的耐心和勤勉,以及她对自己姐姐们的宽容。我们知道,灰姑娘对自己的后母非常顺从,也正因为这一点,她才会戏剧性地从舞会中退场,而那是她日后成功的第一步。很多人会说,灰姑娘身上的这些品质,根本就不足以获得奖赏,它们只会让灰姑娘养成一直做苦差事的习惯。但是,无论如何,我们毕竟还是必须偶尔在童话中给出理想的赏罚,即使孩子们会被这种明显的矛盾所困扰。
诸如此类的故事还有《赶兔子的杰思波》(Jesper and the Hares)。然而,起初并不是智慧帮助了这个男主角,而是他单纯的善良,首先促使他帮助蚂蚁,后来又让他和颜悦色、彬彬有礼地对待老妇人,一点也没有希望从这样的行为中得到任何物质利益。到了最后,他确实是因为自己的聪明和智慧获胜了。假如我们为他的智慧能获得如此惊人的结果而感到遗憾,我们就必须记得,赢得公主是他的最终结局,而且没有什么其他可能。我个人认为,在我多年来浏览的童话故事中,我发现这个故事的结局是最让人觉得不同寻常的结局之一。我建议故事应该在这个地方戛然而止——“桶已经满了!”在我看来,任何的后续补充将会破坏这个故事的精妙之处。
在这一类故事中,适合6岁以上孩子阅读的一个很不错的故事是《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What the Old Man Does is Always Right)。在安徒生的这个故事中,男主人公对于常识的缺乏,或许更像是一种警告而不是鼓励,然而,女主人公为自己愚蠢的丈夫的举动辩解的行为,却是足智多谋的一个典范。
而在约瑟夫·雅各布斯(Joseph Jacobs)的《英文童话故事精选续辑》(More English Fairy Tales)中,我们正好看到了一个相反的例子:一个相当愚蠢的妻子,在十分耐心、宽容的丈夫的庇护下,依靠丈夫的容忍和常识摆脱了困境。
在选择素材方面,我们应该追求的第五类故事,也是很重要的要素之一,就是要能够最终培养孩子的幽默感。在这里,我之所以故意使用“最终”这个词,是因为我意识到,幽默感有很多不同层次,我们很难期望一个正常的孩子一开始就能对故事中杰出的幽默感加以欣赏。我的意思是说,他们还处于初级状态的心智,尚无法做到这一点。然而,看起来,这个纷繁复杂的过程似乎是孩子们几乎必然要经历的阶段,而且这还是一个正常的、健康的过程。但是到此时为止,我们要注意控制不要有过多粗俗的玩笑。记住:真正的幽默是与粗俗的玩笑有很大差别的。而且,尽管我们无法控制父母们为孩子讲故事的方法,但在学校里,我们还是可以对长期存在的愚蠢行为加以限制。当然,这种蠢行的诱惑是强烈的,因为这种吸引力毫不费力就能产生。但是,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共识是,恶作剧式的玩笑已经不再被认为是孩子学校生活中不可杜绝的。那么,为了创造更加显而易见的乐趣,我们应该为孩子们提供一些内容上更加精妙、更有感染力的故事。关于这一点,在第七章,也就是大家在各种场合给我提问题的那一章里面,我会更加详细地阐述故事中出色的幽默所具有的教育价值。
在某些阶段,我们应该在故事中提供一些和各个民族的远古历史相关的传说,恰当地安排仙女、巨人、侏儒、水妖、棕仙(传说中夜间帮人做家务事的小精灵),以及其他强大的生灵。这是我们要讨论的第六种故事素材。
安德鲁·朗格(Andrew Lang)曾经说:“如果没有我们未开化的祖先,我们就不可能拥有任何诗歌。假如人类诞生在这个世界上时,就已经拥有了如今这种环境,对每一样事物都权衡利弊、加以分析和研究,那么,这样的人类将不再拥有诗歌,并因为一开始人类就拥有了应该在开拓世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种种常识,致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平淡枯燥。”
至于应该在孩子生命的哪个阶段将这类故事呈现给他们,教育家们众说纷纭、争论不休。起先,我的观点是,这些故事属于一个人最幼小的那个年龄段,就像它们属于人类最初的那个时代。然而,之后多年讲故事的经验告诉我,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
有些人主张,幼小的孩子看待事物的逻辑还是未开化、不讲理的,不应该允许那些神话故事以不可思议的神奇事物的狭隘形式进入他们的生活;反之,假如是给年龄稍长的孩子讲故事,那么材料就能被进行分析评估和整理,或认为其毫无价值而剔除、弃用,或认为有价值而将其保留下来。
既然认识到了这个观点的某种价值,我一定得承认,假如在这个基础上对故事进行全盘调整,我们就会丧失神话传说这个因素的价值。这之所以是让年幼的孩子们的想象力天马行空的动因,就是因为讲给他们的故事中不存在任何科学分析成分。而将《杰克和仙豆》(Jack and the Bean Stalk)等类似故事,讲述给那些已经具备判断力的少年们,我觉得有些叫人伤心,因为这些孩子会谴责故事中生长得太快的豆苗,他们知道,那与自然规律是相反的。他们还会奇怪,为什么杰克不在学校里加入足球队,却要爬到树上去寻求虚幻的历险。
关于为何要给孩子们讲述早期超自然的故事,古老的印第安寓言《熊熊燃烧的大宅子》(The Blazing Mansion)提供了一个绝妙的主张。
有一位老人拥有一座巨大的宅邸,绵延了大片土地。房子的柱子已经腐朽,阳台已经倒塌,到处弥漫着火的气味。老人冲了出来。让他惊恐万分的是,他看到茅草屋顶上火光冲天,柱子一根接着一根燃烧了,椽子也全部火光熊熊。然而,孩子们还在屋子里玩得十分开心。
这位发了疯一般的父亲喊道:“我要冲进去救我的孩子们。我要用我强壮的手臂抓住他们,带他们冲破断裂的柱子和剧烈燃烧的横梁的阻挡。”接着,一个悲哀的念头进入了他的脑海——孩子们还在嬉戏玩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假如我告诉他们屋子着火了,他们一定不会明白我的话。如果我想抓住他们,他们就会嬉闹着试图从我手中逃脱。哎呀,一秒钟也不能浪费了!”突然之间,这位老人灵光一闪。“虽然孩子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想,“不过,他们喜欢玩具和闪闪发光的玩物,如果我许诺给他们未见过的好玩的玩具,那么,他们就会听我的话了。”
于是,这个老人大声呼喊:“孩子们,快到房子外面来,看看这些漂亮的玩具!白色的公牛拉着的战车,全都镶着金子,闪闪发亮。看看这些精巧的小羚羊,有谁见过像这样美丽的小羊吗?孩子们,孩子们,快出来呀,不然它们就全都跑了!”
孩子们像流星一样从熊熊燃烧着的几乎要倒塌房屋中飞奔出来。对他们来说,唯一能够理解的,几乎就只有“玩具”这个词。
接着,看着孩子们安然脱离了险境,欣喜若狂的父亲,给了他们一辆从未见过的最美丽的战车。它有一个像塔一样的顶蓬,有纤小的扶手和栏杆,还有一串串叮当作响的小铃铛。拉着战车的是奶白色的公牛。更让孩子们惊讶万分的是,他们发现自己居然身在战车之中。或许,作为一种折衷的方法,一个人可以向幼小的孩子提供温和一些的超自然故事,而将像《蓝胡子》(Bluebeard)这类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讲述给精力更充沛的孩子听。这个故事中,主人公蓝胡子性格怪癖,不信任女人,每一次娶回来的妻子,都会让他最终没法继续容忍,因而每一个妻子最后都难逃被杀害的命运。而且,蓝胡子还将她们的尸体放在城堡中的一个房间内,房间钥匙是黄金打造的。后来,蓝胡子又娶了一位贪慕钱财的没落贵族之女,然而,这位女子也背叛了他,有了自己的情人。于是,蓝胡子故意说要出门,把所有钥匙都给她,包括那把黄金钥匙,并且叮嘱她不可以打开那个房间。贵族之女没能忍住自己的好奇,用钥匙打开了那扇门,发现了蓝胡子以前失踪的那些妻子的尸体。蓝胡子回来后,发觉他的妻子果然打开了那个房间,正要杀死她时,却反而被她的情人所杀。再后来,一开始,这个贵族之女和她的情人开心快乐地生活在城堡里,然而,慢慢地,她也觉得男人是不可信任的,开始像蓝胡子一样杀害一个又一个的男人,来满足自己畸形的欲望。整个故事充满了血腥和背叛。
但是,有一个现代方法,却始终遭到我的诟病,那就是为了避免让孩子受到惊吓,从而擅改故事结局的习惯。这是一种不可原谅的行为,这么做是在篡改民间传说,使之失去其真正的精神价值。如今,我已然知道,一些年幼的孩子,或许会被像《小红帽》之类的故事吓着,在这种情况下,暂时舍弃这个非凡奇妙的故事,日后再行讲述会更好一些。
我一直生活在一种恐惧之中,害怕有一天发现,人们专门根据幼龄儿童的标准,对《蓝胡子》这类故事进行删改,改出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所有的妻子都死而复活,蓝胡子和她们一起“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在古老国度的各类传说中,一些与植物有关的故事,对孩子来说是十分理想的。而且,只要我们不伤害那些天真质朴的孩童神圣的心灵,我们就可以对这类故事适当地加以改编利用。
至于将和圣人有关的传说和故事引入学校的课程中这个问题,我主要诉求的是它们包含的不同寻常的要素,而且它们能够引发一种神秘的、奇妙的感觉,对平淡无奇、波澜不惊的现代生活和日益商业化的趋势而言,这倒不失为一贴理想的药方。尽管圣人们的很多行为都出于一种不甚健康的自我牺牲,但至少他们中没有一个人追求的是个人的富足:他们的理想通常总是崇高的、无私的;他们有着无尽的勇气和高贵的行为。在选择这类传奇故事时,我们得注意,讲述时应该重视对其高尚品质的揭示,而不应该详细描绘圣人们牺牲自我时的悲惨情节,或是过于频繁出现的奇迹,以免破坏我们的目的。因为圣人们勇气百倍、甘愿献身受苦受难,但是,假如他们总是在最后关头安全脱身,孩子们会因此认定,圣人们面临的苦难没什么大不了的。出于这样的理由,我会避免过于详细地讲述圣人们的这种事迹。
我一直都反对过于说教和严肃的内容。如今,我正努力建议学校在课程中引进一些纯粹有趣、好玩的故事,以神奇性的内容对过于现实的内容进行调节,从而让情况回归平衡状态。这就是我们应选择的第七种故事素材。
但是,在讲述这些故事时,你得将它们当作是一文不值、异想天开,这样孩子们才会把它们当作是纯粹的娱乐。《狼和七只小山羊》(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Kids)就是这样一个选自《格林童话》的故事。其梗概是:
山羊妈妈生了7只小山羊。一天,它到森林里去取食物,出门时叮嘱孩子们小心提防狼,说狼常常把自己化装成别的样子,识别的方法则是狼那粗哑的声音、黑黑的爪子。然后,山羊妈妈就出门去了。不久,狼就来了。开始几次,小山羊们依靠妈妈的计策识破了狼的真面目,但是诡计多端的狼,把自己的嗓子弄得又尖又细,把自己的爪子弄得白白的,成功骗小山羊们打开了家门。打开门后,小山羊们一看见是狼,一个个躲了起来,却被狼找到了6个,并且吞下了肚子,只有最小的山羊幸存了下来。山羊妈妈回来后,发现自己的孩子都不见了,只剩下最小的那个。老山羊伤心地哭着走了出去,而最小的孩子在后面跟着它。当它们来到草地上时,吃饱了的狼正躺在大树下睡觉。山羊妈妈发觉那家伙鼓得老高的肚子里有什么东西在动个不停,于是小山羊拿来剪刀和针线,山羊妈妈把狼肚子剪开,所有的小山羊都获救了。接着,山羊妈妈在狼肚子里填满了石头,又把肚子缝起来。狼睡醒之后,想去喝水,结果,沉重的石头压得它掉进了井里,被淹死了。
关于这个故事,已经有好些位教育界人士向我提出了严重的抗议,原因是故事中山羊妈妈向狼报了仇。但是,我还是倾向于认为,假如这个故事不是被当作纯粹的天方夜谭来讲述,那么,将同情心泛滥到吞吃了6只小山羊的狼身上,那就实在是太感情用事了。至于这头狼被山羊妈妈用剪刀剪开了肚子,这一点当然完全没必要从肉体的方面加以强调。
对于这样的事情,孩子们就像听到巨人的头被砍掉一样,因为他们是不会把这样的事和疼痛联系起来的,尤其是当此类情节被以幽默的方式讲述时。在这个故事中,孩子们的同情心最易被引发的时刻,是当他们听到小山羊被狼吞吃掉了,因为孩子们确实能意识到妈妈不在家的时候,被别人欺负(吃掉)的可能性(不用说,我绝不会指出小山羊道德上的过失,即不听山羊妈妈的话,打开了门)。我一直都注意到,即使是成年人在听到狼吞吃掉小山羊的时候,他们也屏住了呼吸;而当小山羊们安然无恙,“全都平安无事,又蹦又跳”时,大人们和小孩子一样听得津津有味。
我不总是能让老师们铭记一个事实,即这个故事必须用很轻松的方式来讲述。一次,一个认真的年轻学生在听我讲完这个故事后,用一种毕恭毕敬的口气说:“还有其他相关的吗?”听到“相关”这个词我很震惊,当她详细解释之后我回过神来,我说,通常,我很不情愿将这个故事和其他什么教训硬扯在一起。她不赞成地皱着眉,说:“我很抱歉,因为我以为自己可以将山羊作为我的自然课内容,然后在课堂最后讲述你的这个故事。”我能想到这个孩子内心的挣扎,一方面,他本着严谨的意愿,想忠于自然的准确性;而另一方面,他又享受这种戏剧般的乐趣——关于山羊不同寻常的习性,山羊妈妈用剪刀和针线救出了小山羊,报复了凶恶的狼。不过,从那以后我就非常谨慎,以防这个故事及我的其他一些故事和另外的东西产生任何关联。
有些人在讲故事时,会偶尔介绍一首爱德华·李尔的“胡话诗”“注①”之类的东西,比如:
“注①:Edward Lear,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画家和作家,以写“胡话诗”出名。Nonsense Rhymes,即“胡话诗”,是英语诗歌中的一种,也就是所谓“没意思的诗”或者“无意思的诗”,在17世纪曾流行一时,19世纪达到发展的顶峰。”
有一个好望角的老头
他希望自己从来没生下来过
他坐在一把椅子上
直到绝望而死
这个好望角悲伤的老头
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因为我们不一定时时都要讲那些内容严肃的故事。只要是一个感觉敏锐的正常男孩或女孩,就会体味出这种悲观背后的思想,却不用板着面孔说教。这种悲观主义,至少阻止了一个老人从椅子上站起来的努力。这种人生的哲理即使深刻,也能用胜于无形地传递出来。
第八种素材,也是故事应该包含的最理想内容之一,即要鼓励孩子们与动物们建立亲密关系,激励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年幼的孩子们来说,这并不难做到。因为在他们成长的最初几年里,头脑中还没有充斥各种知识,感同身受的想象力能让他们与动物的感觉产生共鸣。关于这一点,安徒生的《冰姑娘》(IceMaiden)就是一个例证:
“当一个孩子还没有学会讲话的时候,他是听得懂鸡和鸭、猫和狗的话的。这些动物的话,跟爸爸妈妈的话一样,很容易懂;但是,一个人只有在年纪很小的时候才能听懂。在小孩子的眼中,祖父的手杖可以变成一匹马,发出马的嘶声,有头,有腿,也有尾巴。有些孩子在这个阶段上要比别的孩子停留得久一些;我们就说这种孩子发育迟慢,说他们长期地停留在孩子的阶段。你看,人们能够说的道理可多哩!”
费利克斯·阿德勒“注①”在《儿童的道德教育》(Moral Instruction of Children)中,谈到“童话故事的作用”时说:
“注①:FelixAdler,19~20世纪时期的社会改革家,是伦理文化运动的发起人。”
“或许,童话最吸引孩子的地方,在于它们让孩子仿佛置身于一个与自然界及所有生物都如兄弟般和睦相处的世界里。不光是树木、花草,还有各种动物,无论是野性难驯的还是温和驯服的,甚至连星星也被描绘成了孩子们的朋友。这个世界里,所有的动物都是人的一种假象而已,这是所有童话的一个原则。动物都被赋予了人性,也就是说,动物和人类生活之间的亲缘关系,依然能够被敏锐地觉察到,这让我们想起了那些远古时代关于自然万物有灵的解释,但这种论调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宗教的灵魂转世学说。”
我认为,印第安民族的文学宝库里面能够找到最好的动物童话,这一点毋庸置疑。
至于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引发对大自然的爱,我们在小学里碰到了一个巨大的困难,因为数不胜数的小学生甚至都没有走出过自己所在的城镇,连一朵雏菊、一丛小草都没有见到过,即使连树也不常见到。因此,通过故事这种形式,向孩子们描述美丽的自然风光,无法唤起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想象出未曾看到过的风景。只有极少数超常儿童,才有能力在聆听故事的时候幻想出与自己日常生活全然不同的一幅幅画面。尽管如此,如果偶尔孩子们能心绪平和,不动来动去,而是让自己醉心于聆听的纯粹乐趣中,那我们就有可能让他们欣赏一篇赞美大自然的优美作品。比如下面这篇文章,来自于菲奥娜·麦克伦德(Fiona Macleod)的《神的历险》(The Divine Adventure):
接着,他想起了盖尔人(苏格兰高地及爱尔兰等地的部落)的古老智慧,于是,走出森林小教堂,走进了树林中。他把自己的嘴唇贴在地面上,把绿色的叶子举到眉间,两耳边插上树枝。而且,尽管他依然还是人类,但已经不再具有人类的肉体,不再那么浊重,因此,他能听到我们听不到的,看见我们看不见的,知道那些我们所不知道的。他就是所有的绿色生命。在那个全新的世界里,他看到了树的生命,一会儿是淡绿色的,一会儿是蓝色的,接着又是紫色的;他也看到了石头的苍白生命,听到了小草和芦苇的呼吸;他还看见了世界上的很多生物,比如灵敏而野性未驯的小鹿,荒蛮苍茫的原野上敏捷、凶猛而可怕的老虎,还有小鸟儿,要不是它们那熠熠生彩的翅膀,人们几乎发现不了它们。
这段与众不同的文字的价值,在于整个画面中无处不在的神秘,是防止没完没了地对事物进行解释的完美方法。我认为,对孩子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认识到最好最美丽的事物是没法用日常用语表达的,他们必须让自己满足于会在各处一闪而现的美好事物。弄掉一些泥土块,不可能增加山脉的美丽;对海水中的微小水滴进行分析,也不可能加深对无边无际的海洋的印象。但是,当一个人站在远处抱着平和的态度时,他可以获得对整个世界的清晰印象,能够让自己摆脱细枝末节的影响。
引用这些文字时(这必须得非常谨慎),经验让我学会,我们必须坦白地告诉孩子们,让孩子们确信接下去不会有任何刺激的事情发生,这样他们才会无拘无束地聆听纯粹的文字。偶尔,我们还可以做一个很有趣的试验,就是在几周之后请孩子们用自己的话告诉你,当时在他们脑海里出现的画面是什么样的。和允许孩子们在听完引文后立刻复述相比,这有很大的不同。关于这一点,我会在之后详细讲述。
最后一种素材类型,我们应该有一些谈论死亡的故事,尤其是那些已到了该认识死亡的年龄的孩子。我们得让他们意识到,死亡是不可避免的,那并不是悲剧,而是一件非常自然、非常单纯的事情。如今,孩子们总是将死亡和不幸的事故联系在一起。我认为,他们应该听到一些有关英勇献身的故事,比如人们为了伟大的理想而死去。这样,孩子们就有机会领略令人钦佩的勇气、献身、无私等优秀品质,或是了解由于背信弃义所带来的死亡,譬如巴尔德尔“注①”之死、西格弗里特之死“注②”,诸如此类,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对那些卑陋行为表示憎恨。不过,也要有一定数量(所占比例合适)的故事讲述自然的终结,比如我们的事业完成了,我们的力量耗尽了;关于这种自然的过程,最悲惨的莫过于叶子从树上凋落。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要让孩子们有一种最初步的了解,即个体与整体相比,要渺小多了。
“注①:Baldur,北欧神话中的光明之神,在火神的唆使之下,被自己的孪生兄弟用弓箭射死。”
“注②:西格弗里特被朋友诱骗到一口泉眼边,然后在低头喝水时被标枪射死。”
年幼的孩子经常能很自然地对待死亡。一个5岁的男孩在校门口遇见了两个比他大的同伴。他们用悲伤而庄重的口气说:“我们刚刚看见了一个死人!”“哦,”这个小小年纪的“哲学家”说,“这很正常。我们的工作做完之后,我们都会死的。”
在佛教的故事中,其中有一个讲到了一只小小的野兔(在我看来,那是神经焦虑的个体的一种代表符号),它总是不停地说:“假如地球毁灭了,我会遇到什么样的命运呢?”
在结束本章前,我想补充一个问题,即给孩子讲故事时,故事中戏剧性的兴奋点应该占整体的多大比例。就我自己而言,假如孩子们都还很弱小,我的意思是指在思想上,而不是年龄上,我倾向于将这种戏剧化的兴奋排除在外,因为期望让孩子能够不受气氛中这种兴奋的影响,是空想而不切实际的。当然,对于个别孩子来说,做到这点并非不可能。孩子们渴望兴奋,除非我们以合理的形式将这种兴奋带给他们,否则,他们就只能接受兴奋本身所具有的狂热形式。假如我们能够依据自己的经验,通过适度满足孩子的需求、掌控其精神方面的领悟和理解,避免他们过于急切地将那些自己能轻易找到的素材一股脑儿吞下去。
关于这个问题,有一段很有趣的故事,是关于一个苏格兰男孩的。这个苏格兰男孩,请求父母允许自己将一本宣扬虔诚信仰的小书,送给自己一个生病的朋友。这本小书是男孩的姑妈送给他的礼物。小男孩或许希望,因为备受病痛折磨,他的朋友能够更加容忍书中那种令人厌恶的文学风格。但男孩的父母规劝他,并指出,他这么做是多么的不领情,遗弃姑妈送的礼物又是多么没有教养。听到这些,男孩再也遏制不住自己。他大声地喊了出来,在无意识当中,他的话表现出了一个孩子在某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的正常态度:
“这就是一本愚蠢无聊的书:书里面没有谁被杀死。我喜欢那些人们把别人的头砍掉了的故事,喜欢那些人们杀死了狮子、老虎、熊……之类的故事。”
下面这段文字来自于乔治·艾略特“注①”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Mill on the Floss):
“注①:George Eliot,19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
“哦,亲爱的汤姆!我真希望你们不要在学校打架。你受伤了没有?”
“受伤?不会的。”
汤姆边说边掏出一把大折刀,慢腾腾地拉出最大的那个刀片,仿佛进入冥想状态似的,用手指在刀片上来回摩擦,说:
“我狠狠地教训了史邦塞一顿——那就是他想鞭打我的后果。我可不想因为有人想用皮带抽我,我就把糖分给他们。”
“哦!你真是太勇敢了,汤姆。我觉得你像参孙“注①”一样勇敢。假如有一头狮子咆哮着向我冲过来,你肯定会和它打,对不对,汤姆?”
“注①:《圣经》中的大力士。”
“怎么会有一头狮子咆哮着冲你来呢,你这个愚蠢的家伙?没有狮子,除了在舞台上。”
“没错,不过,假如我们是在一个狮子的国度——我的意思是在非洲,天气非常炎热,那里的狮子会吃人。我可以在我读的书里给你指出这点。”
“那,那我会带上一把枪,把它打死。”
“要是你没有枪呢?可能我们出门的时候,你知道,没有想到这一点,比如说我们去钓鱼。那时,或许有一头狮子咆哮着冲过来,
我们没办法从它面前逃走。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办呢,汤姆?”
汤姆踌躇了一会儿,最后轻蔑地转过头,说:“可现在并没有什么狮子冲过来啊,我们讨论这些干嘛呢?”
这段文字,显示了两个人想象力之间的差异,一个是高度发展的,而另一个还处于平庸的阶段。汤姆可以讨论教训他同学这样的简单问题,然而,他却无论如何也想象不了一头狮子突然出现的这种戏剧性场面。汤姆非常需要童话故事的熏陶。
这就是我们必须追求的目标,我们不能逃避我们的责任。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在《与教师谈心理学》(Talks to Teachers on Psychology)一书中指出:
“活的事物,运动的事物,或带有危险和血腥气息的事物,有一种戏剧化的特质,天生就对孩子有吸引力,会将其他所有东西几乎都排除在外。而且,小孩们的老师,会通过这类事物持续地吸引学生,以保持和他们的联系,除非这些老师能够创造出其他更多的后天乐趣。”
当然,这种效果,只是我们要求的其中一类东西,不过我想通过这段的文字,让这个问题更清晰。
在素材的选择中,这是最困难的部分之一,也就是说,如何在故事中给孩子们提供足够的兴奋点,同时包括足够的积极要素,在消除其渴望的某些消极东西的情况下满足他们。
在鼓励孩子对勇气和其他的优秀品质(在战争年代这些品质经常会展现出来,它们能够减轻对恐惧的害怕)产生高度钦佩和尊重时,我认为,我们应该展示这些英雄们生命中最优秀的一些瞬间,与他们作为士兵的身份毫无关联的一些瞬间。因此,我们有了关于菲利普·锡德尼爵士(Sir Philip Sydney)和士兵的著名故事;有了罗兰在战争结束后,将他阵亡战友的尸体拖出来,以便进行悼念时,那种动人心魄的场景“注①”;我们还有拿破仑将他的水手们送回英格兰的故事。而在关于贡纳“注②”的故事中,在屠戮敌人的时候,他突然停住,说:“我想知道,我是不是没有其他人那么卑鄙,因为我不像他们那样热衷于杀人。”
“注①:出自法兰西著名史诗《罗兰之歌》(TheSongofRoland)。”
“注②:Gunnar,沃尔松传说中布林尔特的丈夫,西格德的妹夫和古德伦的兄弟。”
在安德鲁·朗格的一部作品里,有这样一个场景:一所房子着火了,祖母催促自己的孙子赶紧逃出门去。在那个故事里,我们找到了小男孩的这样一段话:
“在我很小的时候,您答应我,亲爱的祖母,绝不会让我离您而去,除非我自己想要这么做。我宁可和您死在一起,也不愿在您去世之后独自偷生。”
写到这里,道德上的勇气已经展现得如此明白无误:没有一个英雄会害怕在战役或战斗中失去生命,然而,在面临火灾会导致丧生的情形时,要考虑更多更深刻的东西。这是我们应该向孩子说明的一种观点。
尽管战士和水手的行为能带来戏剧化的兴奋,然而,难道我们不应该在故事中尝试讲述生命的救助,以带来同样的传奇和兴奋吗?
下文是以诗歌的形式,描述了应该如何正确满足孩子的需求。
孩子
1
一个新的小生命降临了。
他拄着棍子走上了朝圣之路。
鞋带缠绕在柔弱的脚上,身上带着用来装礼物的袋子。
2
你将带给他什么呢,命运之神?
在弯曲的路上,等着他的是什么?
是一顶皇冠,还是桂花之冠?
是一把用来挥舞的宝剑,还是金子?
3
你将给他幸福还是悲哀?
每日每夜的路途上,是什么等候在前面?
赐予或保留他的力量和名声,但请给他欢笑和爱!
4
让他成为风雨阳光和花草树木的爱人;赐给他为了月亮的荣耀而歌唱的心;还有一颗晨光也能看见的温柔的心。
5
让他成为你和你同伴的爱人——圣子和圣母玛利亚;
帕恩“注①”和森林之神,还有隐在他的同伴之中的神。
“注①:Pan,山林和畜牧之神。”
6
爱心、歌唱和欢笑,这是装在他的袋子里的礼物,直到旅程终结。他最后站在汇聚而来的黑暗中,站在沉睡的入口处。
——埃塞尔·克利福德(Ethel Clifford)
因此,我们的故事必须尽量去创造所有这些要素,在孩子的生命之旅中,将它们装进他的袋子,提供给他必要的东西,保留或者去除那些非必要的。然而,最重要的是,让我们给孩子的袋子里装上他永远不会拒绝的礼物,即使当他穿过了那扇“沉睡之门”。
本章小贴士
讲故事时,可以选用的几类内容:
·包含孩子熟悉的情境
·与众不同、异想天开的情节
·能够培养孩子幽默感的内容
·能引发听众爱美之心的内容,包括语言和形式之美
·描述常识和智慧重要性的内容
·各个民族相关的远古历史、传说
·为避免过于说教和严肃的内容,讲一些神奇性的故事,以为现实生活增加趣味性
·鼓励孩子与动物建立亲密关系的内容
·适当谈论死亡的故事
精彩故事章章读
青蛙姑娘
意大利童话
从前有个农妇,家里有三个儿子。虽然他们以务农为生,但家乡土壤肥沃,庄稼年年丰收,日子过得很富足。
一天,儿子们告诉母亲,说他们打算结婚成家。
母亲回答说:“当然可以,但媳妇必须贤惠,能尽心尽力帮你们打理家务。这样吧,为了证明自己的未婚妻的确贤惠,你们三人各拿一捆亚麻,交给她织成布。谁织得最好,谁就是我最中意的儿媳。”
两个大儿子早已有了心上人。于是,他们从母亲手里接过亚麻,交给各自的未婚妻织布。可是,最小的儿子拿过亚麻,却不知交给谁,因为自己从未跟任何姑娘搭过话,谁也不认识。他转来转去,每碰到一个姑娘,就问人家愿不愿意帮忙织布。姑娘们一听,个个不留情面,当着他的面不是嘲笑,就是挖苦。
小儿子失望地离开村子,坐到野外的池塘边,大声痛哭。
忽然,他觉得身旁“噗”的响了一声。原来,有只青蛙跳上了岸。青蛙问小儿子为什么哭,他就讲述了自己的苦恼,说两个哥哥都有未婚妻为他们织布,而自己找来找去,却没人愿意帮忙。
青蛙安慰说:“不用哭!把亚麻给我吧,我帮你织布。”说完,它接过亚麻,扑通一声跳入水中。小儿子转身回家,心里一直忐忑不安。不久,两个哥哥也回到家里。
过了几天,母亲要儿子们取回织好的亚麻布,于是三兄弟一起离开家门。不一会儿,两个哥哥先后回来了,手里都拿着未婚妻织好的布。
小儿子可犯了愁,连亚麻都没有了,更别说织好的布。他只得再次伤心地来到那个池塘,坐在边上又哭起来。“噗”的一声,青蛙又从池塘里跳出来,落到他脚边。“拿去吧,这是我给你织好的布。”
小儿子别提多高兴了,连忙抱着布跑回家里。母亲看了小儿子带回的布赞不绝口,说从未见过这么漂亮的亚麻布,线密实不说,颜色也干净,不知比两个哥哥带回来的强多少倍啊。
随后,母亲又对三个儿子说:“孩子们,这还不够啊!你们的未婚妻到底贤惠不贤惠,我还得再考验一下。屋子里有三只小狗,你们每人抱走一只,交给你们的未婚妻喂养和调教。将来哪只狗最乖巧听话,它的主人就是我最中意的儿媳。”
两个哥哥抱着小狗走了。小儿子没了主意,只得返回池塘,又一次坐到地上哭起来。“噗”的一声,青蛙又跳了出来。“你又为什么哭呢?”青蛙问。小儿子把自己的苦恼告诉青蛙,说不知找谁帮自己喂养小狗。“那就交给我吧,我帮你养大。”看他抱着小狗犹豫不决,青蛙一把拽过去,带着小狗跳回池塘里。
好几个月过去了。一天,母亲把三个儿子找来,说要看看未来的儿媳把小狗调教得怎么样了。两个大儿子转身出去,一会儿就分别领回一只大狼狗,样子凶恶,狂吠不止,吓得母亲浑身发抖。
小儿子又来到池塘边,请青蛙相助。不一会儿,青蛙跳上岸,带出一只无比可爱的小狗,小儿子连忙跑过去。小狗立起后腿,用两只前爪行礼,还表演了许多好玩的杂技,脾气乖巧不说,还特别通人性。小儿子兴冲冲地抱着小狗回到家里。
母亲一见小狗,连连夸奖:“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小狗。孩子,你好幸运,你的妻子真是百里挑一。”
随后,她又对三个儿子说:“这里有三件衬衫布料,拿给你们的未婚妻,谁把衣服缝制得最合身,谁就是我最中意的儿媳。”
三个儿子拿上布料离开家。当然,结果还是青蛙缝制的衣服最好最合身。于是,母亲说:“好啦,你们都做得不错,现在去把自己的新娘子带回来,我要给你们筹备婚礼。”
不难想象,小儿子听完这话有多么不知所措。他到哪里去找新娘啊?这一次,青蛙还能不能帮忙?他垂头丧气地再一次来到池塘边。“噗”的一声,忠诚的青蛙又跳到他面前。“出了什么事?为什么又这样发愁呢?”小儿子就把事情经过讲了一遍。“你愿意娶我做妻子吗?”青蛙问。“什么?!娶青蛙做我的妻子?”他觉得这个念头很疯狂。“再问一遍,你到底是愿意,还是不愿意?”青蛙追问说。“我可不想娶你,但不答应也没别的办法啊。”
青蛙听完,忽然不见了。
过了片刻,小儿子看到路旁停着一辆漂亮的小马车,车前是两匹又低又矮的小马。青蛙拉开车门,请他上车。“咱们一起走吧。”青蛙说。小儿子只好跟着青蛙上了车。
回家途中,他们碰上了三个女巫:一个是瞎子,一个是驼背,还有一个喉咙里卡了一根刺。看到一只小青蛙大模大样地赶着小马车,女巫觉得滑稽得不得了,忍不住一阵狂笑:瞎眼女巫笑得眼皮突然迸裂,重新见到了光明;驼背女巫笑得满地打滚,脊背突然一下变直了;第三个笑得前仰后合,竟然把喉咙里的刺喷了出来。
三个女巫非常感激,觉得应该酬谢青蛙,因为青蛙在无意中帮她们摆脱了痛苦。于是,第一个女巫挥了挥魔杖,把青蛙变成一个绝色美女;第二个女巫把小马车变成一套华丽的大马车,小矮马变成神气十足的高头大马,车上还端坐着一位马车夫;第三个女巫送给姑娘一个神奇的袋子,里面装着花不完的钱。施完魔法,三个女巫就不见了。
小儿子带着漂亮的新娘回到家。母亲看到小儿子那么有福气,心里甭提多高兴了。于是,不久后小儿子建起一座漂亮的宅院和母亲住在一起,而青蛙姑娘成了婆婆最中意的儿媳。小两口的日子和和美美,一直白头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