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成功父亲的80个教育法则
25858300000002

第2章 分享爱心——放飞生命的希望(1)

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孩子的爱心就像春天播下的种子,孩子的爱心也是一生的希望,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学习的。通过爱心教育,让孩子从爱中得到满足,学会从爱别人中得到快乐。孩子的爱心来自父母的爱心,我们在爱父母、爱孩子,爱周围的人的同时,爱也悄悄地在孩子的心中扎根……

把爱心教育放在第一位

5.12大地震,引起了世人的关注,牵动着亿万人的心,也展现了全国人民的爱心。从中可以看到,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人的个性而言,没有什么能比爱更重要了。

爱心教育是让孩子受益一生的教育,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会更加自信、更加快乐。现在的孩子,都是在爱的呵护下长大的。孩子在爱的环境中获得安全感、满足感,获得激励和信任,能促进身体的健全发展。但遗憾的是,这些饱受爱意滋润的孩子往往缺乏爱心,少数孩子甚至缺乏情感,没有同情心,心中根本没有其他的人,这对孩子将来的人际交往,社会适应性,个性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作为孩子的父亲,要给孩子爱心教育,首先自己的内心要充满爱,这样才有多余的爱给别人,才能培养引发孩子内心的爱。

作为父亲,应该让孩子理解,无附加条件地服务、帮助他人,就是不要任何回报的服务和爱的给予。父亲的职责就是把孩子变成和你一样的人,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力成为最好最受欢迎的人。那么,父亲应该怎样让孩子分享这份爱心呢?下面这个情景也许会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有一次,一位父亲带孩子去公园玩,坐下来休息的时候,他给孩子买了一些果冻。这时,他注意到旁边有一个小女孩,也坐在那里休息,她妈妈可能是有点事,暂时离开了。他看到小女孩用渴望的眼神看着他的孩子吃果冻。于是,他就对他的孩子说:“豆豆,给这位小妹妹吃点果冻好不好啊?”

“不,我自己要吃。”那个小女孩豆豆不同意。

于是,他继续耐心的对她说:“豆豆,要是爸爸有事情不在你身旁,而这位小妹妹在吃果冻,你想不想吃啊?”

“想”豆豆毫不犹豫的说道。

“这就对了,现在你把果冻给小妹妹吃,等到下次爸爸不在你身旁的时候,那位小妹妹也会把东西给你吃的。”

豆豆看看他,又看看那位小妹妹,终于拿了一些果冻给那个小女孩吃。

在此情景中,这位父亲很好的对孩子进行了爱心教育,使孩子学会了体贴别人,关心他人。有了这种爱心,并延续下去,孩子将来肯定能成为一个受人喜欢的人。

给孩子一颗爱心,一个快乐的人生。作为父亲,应该把孩子的爱心教育放在第一位,并能在平常的生活中积极引导、重点培养。以下几种方法,可以提供给父亲们参考:

第一,抓住时机,悄悄地教育

每个孩子都会偶尔有一些缺乏爱心的表现,这是因为在成长阶段,孩子身心发育不完善的原因。因此,当出现不友好行为的时候,作为父亲,要当机立断地制止孩子,可以把孩子抱走、转移注意力、或者与孩子讲道理,商量解决办法等方式制止这种不适宜的行为。然后找一个没人的地方,悄悄地告诉孩子在哪些地方错了,应该怎么做。这个时候,孩子虽然小,有不懂的地方,但孩子也有自尊心,在批评孩子的同时,要注意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第二,强化友好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如果发现孩子的友善行为,作为父亲,就要及时地拥抱或赞扬孩子,或给予一些小礼物鼓励他。受到鼓励的孩子下次会比较容易再次出现类似的行为,让孩子的这种友善的行为形成一种习惯。

第三,利用节日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

如,当教师节的时候,教孩子参与自制贺卡的活动,让孩子亲自把贺卡交给老师;当“三八妇女节”的时候,教育孩子帮妈妈做一件小事,让孩子知道妈妈工作的辛苦;当重阳节的时候,和孩子带着礼物看望老人,让孩子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长辈用血汗换来的,平时要学会体谅父辈的艰辛,要尊敬长辈的艰辛,使孩子从小养成尊老、敬老的良好品德。

第四,让孩子热爱生物、关爱生命

让孩子与大自然的花草、植物、动物和谐相处,让孩子学会爱护花草,爱护小动物。作为父亲,可以多带孩子到植物园、郊外走走,一起领略大自然的美感,让孩子在轻松愉快中培养爱心。

用爱心凝聚全家人

爱心被认为是我们虽知道的最宝贵的情感,是所有感情中最高贵、纯朴、最真挚的。但是,正如其他所有的事物一样,爱心的形成并不是一步到位的,爱心的产生也不是与生俱来的。爱心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当一个人经常无私帮助别人时,他的整个心态是平和的、从容的、积极的,内心深处就会自然形成一种稳定的、高尚的情操。

我们知道,家庭是社会当中最小、最基本的单元,也是我们大家赖以生存和休养生息的地方。在外面,一个权势再显赫的男人,进了家门,也只是普通的儿子、丈夫和父亲。一个名位再炙热的女人,回到家里,也只是平凡的女儿、妻子和母亲。倘若,家庭不和睦,动辄怒目而视,争吵不息,那么家不像家,又怎么会有什么幸福感、安全感、满足感、愉悦感、又哪来的爱与被爱的感觉?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又怎么能培育爱心,珍惜自己,关爱他人。

有一个小男孩,他要么不说话,一说就脏话连篇。在学校里还经常欺负女生,甚至对女老师也不尊重,孩子的母亲也多次去学校,向老师哭诉孩子是如何对她无礼。看着那位母亲瘦弱的样子,并不是那种天生一副野蛮相的孩子,原因究竟在哪里?后来,有一天,男孩的老师去家访,才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家访那天,开门迎接老师的是男孩的父亲,老师随口问了声,孩子的母亲在哪里,那位父亲轻蔑地说:“还瘫在床上呢,死猪婆!”

案例中,这位父亲,在老师家访的时候,就当着孩子和老师的面辱骂自己的妻子,可想而知,平常的时候,他们是一个怎么样的情形,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怎么可能使母亲这一崇高神圣的形象在孩子的心中树立起来呢?孩子连自己的母亲都不尊重,又怎么可能尊重自己周围的其他人呢?

听到这位父亲的话后,老师非常生气,当着孩子的面狠狠批评了他。直到此时,这位父亲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产生的不利影响,他非常惭愧,也非常后悔,立刻向妻子道歉,并慢慢学会了尊重自己的妻子。在父亲的影响下,男孩也学会了敬爱自己的母亲。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国的一句老话,它深刻反映了父母对孩子的心愿。父母在这种心愿的支配下开始了对孩子的教育。因此,可以说,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中,如何教育好,使自己的孩子健康聪明,家庭的气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孩子的智能。夫妻恩爱、和睦温馨的家庭,孩子就会过着无忧无虑、井然有序、天真烂漫的幸福生活。父母经常给孩子讲故事,带孩子郊游、散步、逛公园、看球赛、听音乐、参加锻炼等,这都有利于孩子接受多方面的知识,培养孩子的兴趣与爱好,使他们热爱生活,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夫妻感情不和,经常吵嘴打架,甚至闹离婚,家庭气氛紧张,父母无心照料孩子。甚者,有的父母把孩子当“出气筒”,使孩子感情上很痛苦,精神受压抑,变得忧郁、惶恐、胆小、自卑,天真活泼的天性黯然失色,造成个性孤僻,缺乏积极性,处在这种家庭环境中的孩子智力和健康都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因此,作为一家之长,作为一个父亲,应该用自己的爱去关爱父母,关心妻子,去照管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通过爱来凝聚全家人的心。

我们要知道,没有家的人,是不幸的人;有了家而不珍惜的人,是不聪慧的人。家庭是人一生幸福的泉源。没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人就没有进取的热能;没有一个温馨的家庭,人就没有健康的心情;没有一个安宁的家庭,人就没有充沛的精力;没有一个良好的家庭,就不会有高素质的人。

关注孩子的感受与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们能把孔融让梨的故事讲的滚瓜烂熟,却没有自觉地行为和感受;知道要保护环境,却随手乱扔果皮、杂物。其实,爱是一种情感体验,更是一种行为表现。

据研究表明:不同年龄的孩子对爱的需求,满足爱的方式是各不相同的。例如,0~2岁的孩子更多地依恋母亲,2~5岁的孩子开始关注从父亲那里获得的力量与安全感,6~10岁的儿童要在友情中注重性别角色的培养;对11~15岁的孩子,更应给他们留出情感的空间。让孩子在集体中得到更多朋友的爱、集体的爱。

作为父亲,在孩子平时的表现中,一方面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表情、行为,认真及时地发现和解答孩子的困惑,找时间慢慢倾听孩子的心声;另一方面,也应适时主动地把自己欢乐和烦恼告诉孩子。只有这种互相的交流,才能更深刻地让孩子体验到真正的爱;使孩子从行动上学会珍惜你的爱。体验幸福,感受爱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幸福和爱的体验,是源于生命的完整和健全的放松。有一位孩子的父亲描述了他和儿子的一段往事:

那是在10年前的一天,天气非常的好。那天,下班比较早,我去幼儿园接我的儿子。从幼儿园出来,拉着孩子的手,走在路上。这时,我对只有5岁的儿子说:“你知道河流吗?”孩子摇摇头。于是,我告诉他,弯弯的、蓝蓝的、波动的河流就是大地的皱纹,河流里装满了地球对岁月的感叹。可孩子还是摇摇头。

我不由地摸了一下自己的眼角,并顺手折了一条树枝,我和他蹲下来,在地上画着几条线,努力想让孩子知道这就是河流,想告诉他河流是生命的起源。他画了起来,画得比我好多了。他告诉我:“河流不就是水吗?”于是,他画了更多的线条表示更多的水。后来,我们干脆就坐在了地上,在那宽厚的土地上画起了更大的河流。记得当时我的儿子突然抬起头说:“爸爸的眼角像河流。”我知道眼角的确有了很深的皱纹,那要比真正的河流还要深还要长。

如今,我的儿子已经长得很高大,开始粗声粗气地给我讲人类的起源应该比现在书上说的更早一些,给我讲霍金和爱因斯坦。他也常常带我去看一些更为宽大的天空和真实河流。

上面这个故事种,这位父亲给了儿子关于爱的启发,也一起与孩子感受爱的含义,爱的深远。这种爱是永恒的,也是幸福的。

出于爱心的关怀,有时却未必能带给孩子真正的爱;出于爱的帮助,也未必是给孩子真正的帮助。爱的沐浴未必让孩子感受到了爱的滋润;爱的浇灌并不必然结出爱的果实。爱是需要慢慢的向孩子注入,更要让孩子明白父母对他们的爱。

有一位母亲,一边流泪,一边诉说着:“我很爱我的女儿,不管工作有多忙,起早贪黑地为她做了许多事,可她却认为这些都是应该的,一点也不领情。一次,我生病了,早上她上学时明明看见了,可放学回到家,看我还躺在床上,就生气地把书包往床上一摔,冷冷地说:还不起来做饭,懒猪!当时,我的心都碎了......”

孩子的母亲把自己的爱都给了自己的孩子,但孩子并没有看到,或者说没有明白父母的爱,不能体会到爱的含义。没有爱就没有世界。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享受到真正的父母之爱;尽管天下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不是每个父母都会爱自己的孩子;而得到过父母真诚之爱的孩子又不是都能珍惜这份爱。

这位母亲的感受,其实就说明了平时在对孩子情感、爱心教育中的缺失,没有在行动上让孩子去真正的体会什么是爱心,怎样去体现爱。作为父亲,在培养孩子爱心的时候,应该关注孩子的感受,注重体验式的培养,在行动中慢慢体会、领会到这种父母的爱、长辈的爱、朋友的爱。培养孩子的这种爱,也要掌握方法:

一是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及时教育

培养孩子关心、帮助别人的品质并不难,只是一定要从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情境开始。例如,妈妈蹲着洗菜,爸爸就可以引导孩子去送小板凳;奶奶生病卧床,爸爸可以让孩子给递水、送药;走在路上,看到老人手中的报纸或其他较小的东西掉在地上,让孩子帮助抬起。孩子的行动往往带有情感色彩,父亲在让孩子做某件事情时,也应从情感启发入手。

二是父母要与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给父母带来了很多欢乐,也增加了生活的压力。爱孩子,首先要建立起与孩子之间的平等关系。能够耐心细致与孩子平等相处,言传身教,更有益于孩子健康成长。

三是对孩子要有肯定的语言

作为父亲,不能把在外面的怒气发在孩子的身上,否则,越是将怒气发泄在孩子的身上,结果就越会塑造一个反抗你的孩子。尤其是当着孩子说一些尖锐的话时,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还会让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孩子不会从你呵斥的语言中明白他到底该怎么做,而是将你的这种不好的行为深深地记在脑海里。肯定的言语,才会更正面地温暖孩子的心,鼓励他向前进。

四是父母要及时地对孩子给予关注

有时候,孩子很多捣蛋的行为,其实只是为了能得到你的注目和关心。这个时候,“注意他”就是父亲满足孩子爱的需求的最好方式,花时间精心地陪伴孩子,它所传达的讯息是“你很重要,我喜欢和你在一起。”这会让孩子觉得他是你的心肝宝贝,因为他拥有你无私的爱。

让孩子健康成长需要与孩子多交流,既要描述生活,又要体验生活。

保护孩子的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