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震撼心灵的智慧故事(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
25863500000039

第39章 收藏指引黑暗的火把(9)

赵简子说:“我想起我朋友周舍说过的话,不由得暗自悲伤起来。”

众大夫问:“周舍说了什么?”

赵简子便把周舍的话重复了一遍:“千张羊皮不如一只狐狸腋下的毛皮值钱,众人随声附和不如一个正直之士刚直不阿有益。从前,商纣王由于大臣沉默不语而使商朝灭亡,周武王由于有刚直不阿的大臣而使周朝兴盛。”

然后,赵简子又说:“自从周舍死了以后,我再没有听到谁批评我的过错了。我大概离灭亡不远了,因此我就流泪哭泣起来。”

众大夫都感到很惭愧。

饥寒

◎文/佚名

养尊处优者是很难体察到老百姓饥寒交迫的生活的,不同的阶级是没有共同语言的,由于生活条件和经济地位的不同,对同一件客观事实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春秋齐景公时,有一年数九寒冬,北风呼啸,鹅毛大雪搅得天昏地暗,连下几天都不停。漫山遍野都是银装素裹,齐国百姓啼饥号寒,到处可见冻尸饿殍。

齐景公裹着轻软名贵的银狐皮袍,坐在温暖如春的藏阁里欣赏宫外的雪景,旁边摆着烧得通红的炭炉,面前陈列着山珍海味,玉液佳酿。喝了半晌,景公额上不觉沁出薄薄一层汗水。正在这时,晏子披着一身白雪从外面走进来。

景公对他说,“今年真奇怪呵,大雪连下这么多天,却没有一点寒意。”

晏子说:“天气真不冷吗?”

景公也意识到自己失言了,微笑不语。

晏子缓过一口气,说道:“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主,肚子吃饱就会想到百姓的饥饿,身上穿暖就会想到百姓的寒冷。可是要做到这点真难啊!从今天的情况看来,大王您是一点也不知道吧?”

景公接受了晏子的劝谏,立刻叫人把自己身上的银狐皮袍脱掉,并命人打开国家的粮仓,发放粮食,救济挨饿的老百姓。

乐羊食子

◎文/佚名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界限,超过了这个界限,就会使事情走向自己愿望的反面。有时候,你的讨好或者大义灭亲会被别人视为心狠手辣。

乐羊是战国时魏国的一员名将,魏文侯三十八年,文侯命他统率大军,攻打中山国,乐羊统帅十几万大军,浩浩荡荡越过赵国,进攻中山,把中山国都城围得铁桶一样。

中山国眼看抵挡不住,就在城里捉来了乐羊的儿子,五花大绑,吊在城门口上,要乐羊退兵,方才放人。一声声凄厉的哭喊传来,将士们都看着乐羊,只见乐羊面不改色,仍旧挥师猛攻。

中山王又急又恨,将乐羊的儿子剁成肉泥,煮了一锅肉羹,派人给乐羊送去,想动摇他的决心。谁知乐羊不但不悲伤,反而神色坦然地喝了一杯肉羹。中山人见乐羊攻城之意这般坚决,军心更加溃乱。

最后,乐羊终于攻克中山,为魏文侯在古长城一带开辟了广阔的疆域。

魏文侯虽然重赏了乐羊,但从此就开始怀疑乐羊,认为他本性残忍不可信任。

伯乐与千里马

◎文/佚名

发现人才不容易,发现了人才之后,爱惜人才更不容易。如果用才不当,就是浪费人才。

楚国人黄歇博学多才,喜欢招纳宾客,是战国四公子之一,封号为春申君,楚考烈王任命他为楚相。

有一天,一个叫汗明的贤能人士来见春申君,等候了三个月才见到春申君。见面交谈以后,春申君很高兴,也很喜欢汗明这个人。

汗明想再与春申君长谈一次,把自己的抱负和才华全部展示出来。

春申君却说:“我已经了解先生了,先生就不要谈了!”

汗明说:“相国您的贤德实际上不如唐尧,我的才能也不如虞舜。虞舜侍奉唐尧三年以后,才互相了解。现在相国一见面就了解我了,这就是说相国比唐尧还贤明吗?”

春申君说:“有道理,说得好啊!”就叫来守门的官吏,让他把汗明先生登入门客的名册,并表示五天会见一次。

过了五天,汗明来见春申君,给他讲述一则《伯乐遇千里马》的寓言故事:

春秋时期。有一匹千里马已经长到了可以骑乘的年龄,主人却让它拉着装载食盐的重车往太行山上走。

千里马四蹄伸直,膝盖弯曲,尾巴下垂着,皮肤也溃烂了,口吐白沫,汗水淋漓,到了半山坡上,它使劲挣扎着,但因为负担着沉重的车辕,怎么也拉不上去。

这时,相马专家伯乐坐车从这里经过,看到这种情景,赶忙跳下车来,攀扶着千里马痛哭起来,并脱下自己的粗麻布衣服盖在千里马身上。

伯乐为什么哭呢?千里马能日行千里,致远是它的特性,而负重是牛的特性。用千里马拉盐车,怎能发挥它的长处呢?看到这种用马不当的情形,伯乐怎能不伤心呢!

千里马于是低头长长喷了一口气,又抬起头来高声嘶鸣,嘶鸣声直冲云霄,好像金石敲击的声音那么铿锵,洪亮。是什么原因呢?

那是因千里马见到伯乐了!

目不见睫

◎文/佚名

人都是容易看见别人的弱点,却永远看不见自己的弱点。

春秋时期,继齐桓公、晋文公称霸诸侯以后,楚庄王取得了诸侯霸主的地位。

但是他不满足,想要趁着越国衰弱之机,出兵讨伐,进一步实现统一天下的野心。楚国的文武百官感到现在楚国的国力已经和以前相差得太远了:对外连年不断发兵征讨,军队疲劳,百姓困倦,这与庄王初为诸侯霸主的时候相比,已经相差很远了;国内各地的百姓不满楚庄王的统治,纷纷揭竿而起,官府已无力镇压。在这种自顾不暇,束手无策之际,再去攻打越国,是很危险的。但是文武百官怕得罪楚庄王,怕丢掉乌纱帽,谁都不敢对楚庄玉进谏。

这时,有一位姓杜的大夫,国人都很尊敬他,因为他在国人眼里是一位聪明的有识之士,都称他为杜子。他为了楚国的长远利益,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上朝去劝谏楚庄王。

杜子对楚庄王说:“大王要发兵讨伐越国,这是为什么呢?”

楚庄王说:“越国是我国的邻国,我们不主动出兵攻打他们,他们也要出兵攻打我们。所以寡人决定讨伐越国。”

杜子又问:“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发兵讨伐呢?”

楚庄王说:“现在越国政治昏乱,兵力疲弱。”

杜子说:“我很愚昧,对这件事很担心。”

楚庄王说:“你担心什么?

杜子说:“智慧就像人的眼睛一样,能看到百步以外的东西,却看不见自己的眼睫毛。”

楚庄王问:“这话怎么讲?”

杜子回答说:“大王的军队,自从被秦国、晋国打败,丧失了几百里地的国土,这说明楚国的兵力疲弱;庄跻在国内造反,官府却无力平乱,这说明楚国的政治昏乱。大王的政治昏乱、兵力疲弱,并不在越国之下。可是大王却要讨伐越国。这不说明智慧像眼睛看不见睫毛一样,看不见自己的弱点。大王您说是不是?”

楚庄王听了“目不见睫”的寓言,就放弃了讨伐越国的打算。

郄雍捕盗

◎文/李华伟

处理问题,要从根本之处入手,道德教育是不产生盗贼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春秋时期,晋国的盗贼很多,君臣都被盗贼闹得很苦恼。

有一个人叫郄雍,他在当时很有名气,因为他能够观察盗贼的面部表情,从他们的眼神中侦破案情,经常能够为老百姓抓很多的盗贼。

晋国的君王任命他担任捕盗的官职,他用观察面部表情的方法破案,千百个盗贼没有一个能从他的眼下溜掉。

晋国的君王特别高兴,对大臣赵盂说:“我得到一个人,名叫郄雍,善于抓播盗贼。全国的盗贼将要被他一网打尽了,哪里还用得着许多人捕盗呢?”

大臣赵盂说:“君王依赖观察表情去捕获盗贼,盗贼是抓不完的。而且雍一定会遭到盗贼的毒手而不得好死。如果不信,您就等着瞧吧。”

不久,盗贼们聚到一起商量对策,他们说:。我们穷途末路的艰难处境,都是郄雍造成的。如果不杀死他,我们就没法活下去!”于是众盗贼勾结在一起,把郄雍杀死了。

晋国的君王听到郄雍被杀害的消息,十分震惊。他立即把大臣赵盂召来,告诉赵盂说:“果然像你说的那样,郄雍被盗贼杀害了!那么还有什么方法来捕获盗贼呢?”

大臣赵孟说:“周地的谚语说:‘明察到能看清深渊中游鱼的人不吉祥,聪明到可以推知另日人隐私的人有祸殃。’君王想使国内没有盗贼,不如推荐有才干的人加以任用,使上层人士明白教育的重要性,推行道德教育,使底层百姓受到感化,民众有了羞耻观念,哪还会有人去当盗贼呢?”

晋国的君王听大臣赵孟讲得很有道理,于是就任命士会为正卿,并召回了士会。士会,因封邑在随地,人们也称他为随会。这个人很有才干,在晋襄公死时,他奉命出使秦国。因为晋国内争激烈,他长期被拒绝入境,只能留在秦国,有才能而不得发挥。

晋国的君王重用士会,因为他治国有方,众盗贼觉得在晋国无处藏身,于是便纷纷逃往秦国去了。

鲁侯养海鸟

◎文/佚名

人们光有良好的主观愿望,不一定会有良好的客观效果。办事违反客观规律,必然会把事情搞糟。

春秋时期,有一年海风很大,本该寒冷的冬季反倒变得温暖了。

各类动物都有躲避自然灾害的本能。生活在海上的禽鸟,从海风猛烈、水温升高等反常的自然现象中预感到有自然灾害的来临,它们从海上纷纷飞往陆地。

有一天,一只名叫爱居的海鸟,从海上飞来,落到鲁国都城曲阜的东门外,一直停留了三天,也没有飞走的意思。

人们发现爱居在曲阜城东门外,一连停留了三天,都感到惊奇。他们窃窃私语,认为这是一种不祥的预兆。辗转相传,这个消息很快被鲁国宫廷的官员知道了。

这位官员向鲁国的国君报告说:“我听到城外的人们传说城外落了一只海鸟,特意前来向君侯报告!”

鲁君说:“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不过是一只海鸟罢了。它可能是飞累了,歇过气来,就会飞回到海上去。”

那个官员说:“它在那里一停就是三天,不知主何吉凶?”

这句话提醒了鲁侯,于是他率领文武大臣前去观看。

鲁侯一行人来到曲阜东门外,下车一看,果然有一只海鸟在那里。尽管人声嘈杂,车马喧闹,海鸟也不飞走。

有个文官告诉鲁侯说:“这只海鸟名叫爱居。”

鲁侯命令礼仪官员举行隆重的迎接仪式。把爱居迎接到宗庙(宗庙,是供奉鲁国历代国君的祖庙)里。

鲁侯在宗庙里举行盛大的宴席,为海鸟爱居洗尘压惊。在宴会上,演奏高尚典雅的仇韶乐曲,用牛、羊、猪三牲做菜肴,宴请爱居,鲁侯亲自敬酒夹菜。

爱居见到这样场面,见到这种食物,头晕眼花,忧愁悲伤,肉不敢吃一块,酒不敢喝一杯。过了三天,海鸟爱居就死掉了。

这是用供养自己的食物来喂养海鸟,而不是用供给海鸟的食物来喂养海鸟的愚蠢行为啊!

亡羊补牢

◎文/佚名

每个人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如果你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能够马上改正,那么,你身边的朋友仍然会接受你。

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到羊圈里一看,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就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的了。

实心葫芦

◎文/佚名

那些自命清高而无益于社会的人,徒有虚名而不务实,并且无益于国家和社会。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个隐士名叫陈仲子。

陈仲子的哥哥陈戴任齐国的卿相,每年从封地收税粮有几万石,住宅也宽大宏伟,富丽堂皇。陈仲子认为哥哥的俸禄是不义之财,哥哥的房舍是不义之产,因此他不愿与哥哥住在一起,就带妻子逃到於陵,过起了隐居生活。

这事传开以后,人们都认为他淡泊名利,称赞他是位品德高尚的人。后来这件事传到了楚国,楚王听到了陈仲子的事迹,觉得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就想得到他来辅佐自己,要任命他当卿相,帮助治理楚国。于是楚王就派遣使者带着万两黄金,聘请陈仲子出山辅政。陈仲子十分偏执地认为楚王和齐王一样,哥哥辅佐齐王是不义的行为,自己如果辅佐楚王也是不义的行为。陈仲子就找了个理由说:“我还有个妻子,出不出山,我说了不算,还要容我同她商量商量。”

过了一会儿,他从内室出来,对使者说:“妻子不同意我从政做官,况且我已经疏懒惯了,担当不了卿相的重任,请回复大王,让他另请贤才吧!”使者走后,他仍然过着隐居生活。后来,杰出的思想家韩非子说陈仲子和古代的隐士务光、卞随、鲍焦、介子推一样,是实心葫芦,中看不中用。他还形象地讲述了一则《实心葫芦》的寓言故事:宋国人屈谷去见陈仲子。陈仲子说:“我隐居在家,从不过问外界的事情,您来找我有什么事呢?”

屈谷说:“久闻先生气节高尚,不依靠别人生活。现在我有一个大葫芦,坚硬得像石头,皮厚而且中间没有空洞,我愿意把它献给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