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败源自细节
2590900000005

第5章 大失败源于小错误:忽视细节的代价(1)

1.小阀门酿成不可挽救的惨剧——联合碳化物公司的倒闭

导致企业失败的因素多种多样,但据统计,导致企业失败最多的因素还是来自企业细节方面的原因,企业的危机首先是管理上的危机,企业的失败多是管理上的失败。

20世纪初期,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首先预见到从石油及天然气产品中炼制出合成有机化学品及塑料的发展潜力,并且作出了开创性的努力。这种远见导致了美国石油化学工业的诞生,同时联合碳化物公司也发展成为世界主要化学公司。长期以来,由于公司一贯重视各个生产领域内的科学研究和发展工作,同时有一个明确的战斗方针,因此,一直在工艺技术上保持着领先地位。

至1983年,该公司的销售额达90亿美元,资产额达102亿美元,员工人数近10万,在美国本土及海外各地共设有81家子公司。这在美国所有大公司中名列第37位。

然而,这家著名的跨国公司,在1984年因为管理上的疏忽,发生了一次毒气泄露事故,造成3000余人丧生、5万人双目失明、20万人中毒、10万人终生致残的悲剧,酿成了20世纪以来最大的一起工业惨案。

1984年12月3日子夜,联合碳化物公司下属的印度博帕尔农药厂的一个储气罐的压力在急剧上升。储气罐里装的45吨液态剧毒性异氰酸甲酯(MIC)是用来制造农药西维因和滋灭威的原料。0时56分,储气罐阀门失灵,罐内的剧毒化学物质漏了出来,以气体的形态迅速向外扩散。由于缺少严格的管理和防范措施,事故发生后,生产工人惊慌失措,只顾自己逃跑,没有一人去实施抢救措施,也没有人向公司领导报告,直到毒气形成的浓重烟雾笼罩在全市上空。

从农药厂漏出来的毒气越过工厂围墙,首先进入毗邻的贫民区,数百名居民立即在睡梦中死去。火车站附近有不少乞丐因怕冷而拥挤在一起,毒气弥漫到那里,几分钟之内,便有10多人丧生,200多人出现严重中毒症状。毒气穿过庙宇、商店、街道和湖泊,飘过25平方英里的市区。那天晚上没有风,空中弥漫着大雾,使得毒气以较大的浓度缓缓扩散,传播着死亡。

发生事故的第二天早晨,博帕尔市好像遭到了中子弹袭击一样,一座座房屋完好无损,但是到处是人和牲畜的尸体,好端端的城市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

人们发现,市内的一条街道上,至少有200人死亡,半数以上是儿童,其中身体瘦小、发育不良的,成了最易受毒气残害的受难者。

街道上,死尸旁边倒着死尸。双目失明的人们你拉着我,我拉着你,张皇地惊叫着,不知道哪里才是安全的地方。

事故发生后,印度中央邦首席部长阿·辛格下令关闭这家工厂。然后警察以“玩忽职守,造成严重伤亡事故”的罪名,逮捕了公司的6名主要负责人。这件震惊世界的毒气泄漏事件发生后,联合碳化物公司破产倒闭了。

联合碳化物公司重视产品质量,也有明确的战斗方向,结果依然造成破产的悲剧,其原因就是因为管理上的细节没有做好。导致公司失败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及时发现安全阀门的失灵,这其实并非偶然的原因,而是因为公司平时在管理上就不严格。事故发生后,员工不知所措,也说明公司平时根本就没进行有关安全方面的培训,最终酿成巨大的悲剧。

千万不要忽略细节。一个细节的管理不善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管理上,生产上以及企业运行的其它环节上,一定要注重细节。

2.爱立信输掉中国市场:质量和服务的缺陷

如果发现公司有不合理的现象,要立刻设法铲除,不可姑息。对产品同样,不要因为是自己做的有了毛病就讳而不宣,等到让消费者发觉时,受损害的就不止你本人,很可能连整个公司的名誉,信用也受到拖累。

有着百年辉煌历史的爱立信与诺基亚、摩托罗拉并世称雄于世界的移动通讯业。但自1998年开始的3年里,当世界蜂窝电话业务高速增长时,爱立信的蜂窝电话市场份额却从18%迅速降至5%,即使在中国市场,其份额也从1/3左右迅速地滑到了2%!爱立信在中国的市场销售额一日千里地从手机销售头把交椅跌落,不但退出了销售三甲,而且还排在了新军三星、菲利浦之后。在中国这样一个快速成长的市场上,国际上很多濒危的企业一到这个市场就能起死回生、生龙活虎,但爱立信却在这块风水宝地上失去了它往日的辉煌。

2001年,在中国手机市场上,大家去买手机时,都在说爱立信如何如何不好。当时,它一款叫做“T28”的手机存在质量问题。这本来就是一种错误,但更大的错误是爱立信漠视这一错误。“我的爱立信手机的送话器坏了,送到爱立信的维修部门,很长时间都没有解决问题;最后,他们告诉我是主板坏了,要花700块钱换主板。而我在个体维修部那里,只花25元就解决了问题。”这位消费者确切地说出了爱立信存在的问题。那时,几乎所有媒体都注意到了“T28”的问题,似乎只有爱立信没有注意到。爱立信一再地辩解自己的手机没有问题,而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背后捣鬼。然而,市场不会去探究事情的真相,也不给爱立信以“伸冤”的机会,无情地疏远了它。

其实,信奉“亡羊补牢”观念的中国消费者已经给了爱立信一次机会,只不过,爱立信没能好好把握那次机会。

1998年,《广州青年报》从8月21日起连续三次报道了爱立信手机在中国市场上的质量和服务问题,引发了消费者以及知名人士对爱立信的大规模批评。而且,爱立信的768、788C以及当时大做广告的SH888,居然没有取得入网证就开始在中国大量销售。当时,轻易不表态的电信管理部门的声明,证实了此事。至此,爱立信手机存在的问题浮出了水面。但爱立信一如既往地采取掩耳盗铃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据当时参加报道的一位记者透露,爱立信试图拿出几万元广告费来封媒体的嘴;爱立信广州办事处主任还心虚嘴硬地狡辩:我们的手机没有问题!既然选择拒不认错,爱立信自然不会去解决问题,更不会切实去做服务工作。

质量和服务中的缺陷,使爱立信输掉了它从未想放弃的中国市场。

一个由数以百万计的个人行动所构成的公司经不起其中1%或2%的行动偏离正轨。

3.小官司惹来大麻烦——“三株”轰然倒下

三株机构日益庞大,喜欢创新的吴思伟又提出了“支薪经理阶层”理论,并在三株进行尝试。按照这种设计,三株形成了八级干部体制,一级是总裁,二级是副总裁,四大中心主任是二点五级,三级是各个省的总经理,一些重要的沿海中心城市如杭州、苏州公司的经理则是四级,依此类推,总部先后与大约5000名各级经理签订了“终身合同”。在某种意义上,这是日后盛行的经理人、股权、期权制度的雏形,至少吴思伟已经意识到,稳定经理骨干层是保证三株事业长盛不衰的根本所在。

其后,三株公司的派生产品日益增多,组织结构也发生了新的调整,颇有研究价值的是,三株最终形成的组织形态是集西方事业部制与中国解放战争时期军队建制于一体的杂交物。一方面,根据新产品的推出,总部成立了不同的事业部,各部独立运转,各自建制,实行垂直领导。‘而在各大区及主要省份,为了保证三株产品的协调运转,又成立了“市场前线指挥部”,在总部则成立“市场前线总指挥委员会”。吴炳新描述道:“市场前线总指挥委员会相当于国家军委,各省机构变成市场前沿指挥部后,相当于前敌委。以军事化管理模式运筹商战,意味着军事化的行动,而军事化的最大特点就是绝对服从命令。”

且不论吴炳新的这些推理是否有真实的内在逻辑性,至少在市场推导的初期,这种军事化的体制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据称,最鼎盛时,三株在全国所有大城市、省会城市和绝大部分地级市注册了600个子公司,在县、乡、镇有2000个办事处,各级行销人员总数超过了15万,这恐怕是一个前无古人、估计也将后无来者的骇人纪录。吴炳新曾豪言,“除了邮政网以外,在国内我还不知道谁的网络比我大”。1996年,正是凭借着这样一支庞大的营销铁流,吴炳新发动了所谓的夏季、秋季、冬季三大战役。三株的传单、横幅、招贴和标语贴遍全中国,一举实现销售额80亿元,这个数字如属实则超过了当年全国保健品销售总额的三分之一。三株公司大有吞吐天地、一并宇内的气概。

超常规的发展速度,诱发了企业家超常规的膨胀雄心。在1994年8月南北联合之时,三株提出的经营目标是,当年度销售1亿元,第二年保3争5,第三年保9争16。可是,转眼到了1995年,三株的目标突然放大了上百倍,在《人民日报》上刊出的三株第一个“五年规划”中,吴炳新提出的目标是:“1995年达到16至20亿元,发展速度为1600%一2000%;1996年增长速度回落到400%,达到100亿元;1997年速度回落到200%,达到300亿元;1998年速度回落到100%,达到600亿元;1999年以50%的速度增长,争取900亿元的销售额。”

这一连串的“增长”和“回落”,赫然以新闻和专题报道的方式刊登在中国最著名的新闻报纸上,给人带来了眩目般的惊诧。很多企业界人士小心翼翼地把这些数据剪下来,毕竟那都是一个个转眼就将到来的年份,他们都十分好奇地想求证三株神话到底是一个泡沫还是一个真实。也就是在这时,一些清醒的专业人士开始了对三株的认真关注。吴炳新可能没有想到,尽管这些豪情数据在某种程度上将激发市场的热情和员工的激情,可是,他也将承担公布这些数据所必须承担的企业家的预期信用。

在吴炳新的设想中,三株应该走的道路是,首先研制出一个成功的拳头产品,并为此设计出一套全新理论,以产品加理念铺开一个庞大的营销网络,在网络四处蔓延的同时就不断开发出一个又一个新产品,填装进这个网络之中,待每个新产品成熟后,又裂变出一个个子系统,最终形成“大医药大保健”的产业格局,把三株建设成一个不衰的“日不落生物制品王国”。

这个宏伟设想是无所谓对与错的,成功了便自然是对的,失败了则肯定是错的,就好像他在农村的牲口栏圈和茅厕上刷广告一样。在1996年,三株先后推出了“赋新康”、“生态美”、“心脑康”、“保腾康”、“吴氏治疗仪”等产品。1997年上半年,三株一口气吞下20多家制药厂,投资资金超过5亿,之后又计划再上一个饮料厂。

吴炳新在一次研讨会上说:“就连世界名牌可口可乐也无法与我们相比,将来与可口可乐比高低,去占领国际市场。”很快,三株的产业触角延伸到了医疗、精细化工、生物工程、材料工程、物理电子及化妆品等六大行业。

与此同时,三株的组织队伍也出现了超常的膨胀,在短短4年间,其母、子、孙公司管理层扩张了100多倍。

一个成长过快的企业,是一个十分危险的团队,如同一队为了利益而啸聚在一起的强人,他们从一个高地呼啸着冲向大江南北,迅速地抢取到了巨大的财富之后,然后便不可避免地会各奔前程,一哄而散。据三株审计部门发现,在1995年公司投放的3个亿广告费中,有1亿元因无效而浪费掉了,在不少基层机构中,宣传品的投放到位率不足20%,甚至一些执行经理干脆把宣传品当废纸卖掉了。在三株的4年鼎盛期,至少有数以万计的经理、经销商、批发商、零售商因为销售三株产品发了大财、中财、小财,可是作为三株企业,却缺少真正的维护者,始终没有来得及培养起自己的传统、文化和精神。

最终,它之所以能够运转支撑下去,仅仅依赖的是企业家本人的毅力、商业智慧和人格感召,仅此而已。

令人望而生畏的形象塑造、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充满狂热的人海战术,在某种程度上造就了三株神话,在所有的对手都还没有来得及反应过来的时候,三株已跃然而上,在华山之巅傲视群雄了。

然而很快,这些造就了三株神话的奇功异技,其内含的种种毒素也在渐渐地散发出来。

早在1994年,国内一些城市的工商部门就开始注意到三株广告的不规范性,在三株的广告中经常出现一些擅自引用专家言语、夸大功效及诋毁同行的词汇。这年5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一位叫尹光琳的研究员在《新民晚报》刊登声明,指称三株在《三株广场》宣传册子中刊发的以其署名的《三株——人类微生态平衡的飞跃革命》一文属冒名作品。

1995年5月,广东省卫生厅专门发出了《关于吊销三株口服液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的通知》,该通知称,“济南三株保健品厂在《珠江经济信息报》上刊登的药品广告,超越了《药品广告审批表》审批的内容,出现获奖内容,擅自增加‘防治肿瘤’、‘有效预防和辅助治疗肝炎、肝硬化’……从即日起吊销三株口服液的药品广告批准文号。暂停在我省做任何形式的广告宣传”。

应该说,这是一份十分严厉、在某种程度上等于宣判了三株口服液在广东省“死刑”的通知。尽管事后经过三株各方面的活动,三株口服液仍然得以在广东销售,此事也没有被媒体曝光放大,可是,危机的导火线无疑已露出了狰狞的端倪。当时,三株口服液已经取得了相当好的市场业绩,而其营销队伍也开始庞大起来,一些地方的营销人员为了扩大产品的消费面,便擅自夸大三株口服液的功效,凡是常见病、急性病等等,都拿来跟三株口服液挂上钩,终而把本来对肠道清洁有一定功效的产品夸大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在一则广告宣传单中,甚至宣称三株口服液可以治疗“老年糖尿病、胃癌、直肠癌、食道癌、胰腺癌、白血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等40多种疾病,并出现了“有病治病、没病防病、无病保健”等充满了江湖气息的字眼。

到了这年的9月,《杭州日报》记者潘宪发表《济南三株公司屡屡发布虚假广告三株杭州撞克星》一文,国内先后有近十家报纸进行了转载,引发出一起全国性的新闻事件。据这篇新闻稿报道,当年8月15日,三株在杭州地区的《富阳报》刊登广告,宣称三株口服液可以治疗霍乱病,而当时该城市正受到急性肠道传染病的困扰,三株的广告一出,马上引起杭州市的高度紧张,工商、卫生部门当即进行了查处。潘宪还在这篇新闻中披露三株公司曾经有过盗用《开发时报》刊名、在广东及河南等省份遭到查处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