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世界文明史简编
25960400000048

第48章 宗教改革

天主教与基督新教分裂于16世纪。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导火线是贩卖赎罪券。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1483—1546年)在维滕贝格教堂大门上张贴枟关于赎罪券功能的辩论枠(即枟九十五条论纲枠),抨击罗马教廷兜售赎罪券的卑劣行径。论纲被译成德文,争相传抄,不胫而走,两个星期内传遍全国,四个星期内飞传整个基督教世界。1520年,路德发表了枟致德意志民族的基督教贵族书枠、枟论基督徒的自由枠和枟教会的巴比伦之囚枠,提出了与罗马教廷相对立的适应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教义及与此相适应的组织原则和礼仪规矩,为路德宗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529年,在斯拜尔召开的帝国会议上,拥护路德宗教改革主张的诸侯和城市代表,抗议皇帝重申反对异端的禁令,因而被称为“抗议宗”(Protes‐tants,以后新教各派均被称为“抗议宗”),路德宗的雏形由此产生。1530年,在奥格斯堡帝国会议上,路德宗公布了枟奥格斯堡信纲枠。该文件由路德的助手和密友梅兰希顿(1497—1560年)起草,经路德同意,初步阐明了路德的神学主张,提出了新教派的组织原则和礼仪,从而以法定形式确认路德宗的诞生。路德宗信条集中于1520年路德撰写的枟大小教义问答枠、梅兰希顿起草的枟奥格斯堡信纲枠、路德拟定的枟施马尔卡登信条枠等材料中。该宗信仰“三位一体”、“原罪说”、“基督救赎”、“灵魂不灭”、“末日审判”和“天堂地狱说”等基督教基本教义外,又提出了自己的信仰主张:

(1)“因信称义”,只要信仰基督耶稣,就可以称义(即“得救”),这是对“善功”和“赎罪券”的作用的否定。路德宗因此也被称为“信义宗”。

(2)廉俭教会。改七大圣事为两大:洗礼、圣餐(路德持保守的“临在说”)。

(3)树立圣经权威,否定教皇权威。

(4)规定平信徒皆祭司。废除教阶制。反映了市民阶级的平等要求。

(5)天职观(Beruf)。只要做好日常工作就可以达到道德的最高境界。这反映了路德的人文主义思想。主张关闭修道院,允许教士结婚,提倡改良教育和法律,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6)教会从属于国家。路德把教会的管辖权交给了世俗诸侯。

加尔文(1509—1564年)在接受了路德的基本教义的基础上,又提出自己独立的宗教主张:

(1)预定论。这是加尔文学说的中心与主要特征,它以路德的“因信称义”为基础,结合保罗和奥古斯丁的“预定论”演变而来。他认为上帝以其绝对的、不可改变的最高意志对世人进行拣选,被选中者即为上帝的选民,否则就是弃民,要受永罚。他理解的“选民”与祈祷、善功无关,完全是上帝的恩惠,他主张成为选民可以从事业成功、百事如意、道德高尚等体现出来。他鼓励信徒百折不挠的精神。他这一学说“适应当时资产阶级中最勇敢的人的要求”。他把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社会分化、商业竞争的成功与失败的社会现实加以神化,鼓励追求财富,同时又要求破产者、社会下层等服从上帝的安排。他认为平信徒所做的就是荣耀上帝和证明自己是选民。

(2)教会组织。加尔文主张平信徒管理教会,教会中设长老、牧师、教师和执事。长老由议会从世俗信徒中选举产生,每年改选一次,可以连选连任,负责教会的管理及掌管道德纪律等;牧师为神职人员,在长老委托下负责教务工作,如施行圣礼、解释圣经、培养牧师等;教师负责学校教育与宣教;执事由平信徒中选出,协助长老、牧师管理教会,掌管慈善机构、救济事务和医院等工作。

(3)圣礼。加尔文宗也仅保留两项圣礼:洗礼和圣餐。他的圣餐观点介于路德的“临在说”与慈温利的“纪念说”之间,认为“圣灵作用于我们内心,使我们明白了救赎、成义、成圣、永生和各种基督赐给的恩惠”,可称为“圣灵感召说”。

(4)教会观。加尔文主张教会应监督国家、家庭,他以自己的宗教思想改造社会,使社会基督教化,实行政教合一的神权政治。韦伯将他的宗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结合起来,认为它才是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他认为这种入世的禁欲主义产生了许多特有的结果,而这在其他任何宗教中是没有的。此宗教并不要求其信徒过着修道僧般的独身生活,提倡有节制性的享乐;不是要他们贫穷,而是要根除一切怠惰和利用剥削来享用不劳而获的财富和收入,且要避免一切充满浓郁封建色彩的纵情于声色犬马的财富炫耀;不是要修道院中那种禁欲的、活死人般的生活,而是要活泼的、为理性所支配的生活样式,并避免完全屈从于俗世的美、艺术,以及人类自身的心境和情绪。这种禁欲主义之清晰而一致的目标是对行为的严明纪律的有条不紊的组织。它的典型代表是“从事某种职业的人”或“专业人员”(Berufsmensch),而其独特结果是对社会关系的理性化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