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思路决定出路全集
26006800000042

第42章 好思路是一种境界(9)

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是好朋友,马在外面拉车,驴子在屋里拉磨。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去西域经商的商人需要一个脚力。驴子想到路途的遥远,说不定路上没有食物,还可能葬身沙漠,它说:“还是在磨房里吧,什么都不用担忧。”马同意去,于是驮着货物踏上了前往西域的道路。几年后,这匹马又驮着从西域运回的礼物回到了驴子身边。马向驴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时,描述的那些神话般的境界,美丽的异国风情,使驴子听了大为惊异。驴子惊叹道:“这是多么有意义的经历啊!那么遥远的道路,我连想都不敢想。”马说:“其实,我们走过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向西域前进的时候,你一步也没停止。不同的是,我有一个遥远但明确的目标,并且一直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所以我经历了一个广阔美丽的世界。而你却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围着磨盘打转,永远走不出脚下的圆。”

这个故事所要说明的道理,直白得不用再作任何解释。它告诉我们:如果没有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将永远生活在狭小的天地里。

想想我们每天的生活,为生计而工作、为休闲而娱乐,包括运动走过的路,何止千里百里,即便是在家里呆着,一天也在不经意间走上几千步路。平均每天走一公里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按这样计算,一年就走365公里,60年就能走21900公里。而地球的周长是40076公里,如果一个人每天坚持走2公里,那么绕地球走一圈将是每个人都能实现的梦想。可真正能绕行地球的又有几个人呢?应该可以用凤毛麟角来形容,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一个方向,不能朝着一个明确的目标行进,哪怕走上几万公里,也不过像那头拉磨的驴一样,重复的是永远走不出的圆。

其实去西域驮货物的马,和在磨房里拉磨的驴,都是为了每天能有食物吃,它们的区别仅仅是在不同的目标下奔波、劳碌,付出的代价并没有质的差别,但最后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成功者与普通人最大的区别是:成功者把生存当作了实现目标的手段,而普通人把生存当作了惟一的人生目标,所以要想在生活还有事业上有所成就,不需要十分艰辛地努力,只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并每天为之而付出一点的努力,能坚持下来,得到你想要的将是轻而易举的事。就像马和驴走的路程相同,但一个走的是直线,一个走的是圆圈,所以最终马得到的要比驴得到的多。如果一开始驴能给自己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它也一样能走到西域。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

一只蝴蝶不小心飞到了屋里,它用尽全部的力量渴望从玻璃窗顶端飞出去。然而,它却无法从“光明”的途径里飞到外面自由的世界,无论怎样拼命冲撞也无济于事。而离窗户只有几步远的大门是敞开的,它只要花十分之一的力气,调整策略,绕道而行,就可以回到外面自由的天空了。几天之后。这只蝴蝶撞死在了玻璃窗下。

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像蝴蝶一样的人呢?他们兢兢业业,非常勤奋,却并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他们没有足够的智慧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像可怜的蝴蝶一样,越是努力,在现实的困境里陷得越深。成功的人一定付出了努力,但付出努力的人不一定能成功。这中间的原因就是:如果没有选择正确的方向,努力就会成为一种徒劳无功的挣扎。

所以说,智慧的选择能让我们举重若轻,正确的方向会给我们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只要努力,我就会成功”是很多人的人生格言。然而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在很多时候,努力可能只会让人走入陷阱。就像那只蝴蝶一样,在自我画定的陷阱里悲哀的死掉。有句谚语说:“贫穷,是花费大量的精力却只能得到一点点成果;富有,则是花费少量的精力而能收获大量的成果。”由此看来,努力与成功之间并不能划上等号,那些“努力就会成功”的思想只能将人导入误区。如果我们努力的方向是错误的,就会像古代寓言“南辕北辙”中讲的一样,越是努力,跑得越快,离自己的目标就越远。

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就像一个金字塔,越到下层人越多,而拥有的财富就越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因为处于金字塔底部的人都处在一种“三忙”的状态中。他们每天很辛苦的“忙碌”着,并且是很“盲目”的忙碌着,于是,对自己的人生目标一片“茫然”!有位伟人说过:“一个选择正确方向的瘸子能超过一匹误入歧途的快马。”我们要告诉你们:眼光比能力更重要,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就是为什么成功的人是少数而他们看起来并不像普通人那么忙碌、盲目、茫然的原因。

如果不想一生围着磨盘做劳而无功的努力,那就设定一个同样路程的走直线到达的目标,因为选择的不同,收获的人生也将不同。

善于借用别人的力量

只有善于借用和依靠别人的力量,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成为人生舞台上的智者和赢家。

我国有句古话,“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某个高校曾就这个话题开了一次辩论会,辩论是应该“退而结网”,还是应该“借网先捕”,哪方辩论胜利并不太重要,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当机遇来临,我们是一味依靠自己,还是借助别人的力量?

每个人的精力和智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领域都精通,每种技能都掌握,要知道,天下的饭不是一个人能吃完的。所以,我们不要苛求自己成为全才,成功的路上,我们要不断地借助外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完美的,但所有人的力量加在一起,就能创造多彩世界。我们每个人只拥有其中成功的某一部分条件,只有借鉴他人的优点,借助别人的力量,善于假借于物,方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古代有一位将领,率兵迎敌。巡尉问:“士兵还没有吃饭,怎么能打仗?”将军却胸有成竹地说:“你们马上出发,午饭随后就送到。”巡尉有些难以置信,在片刻之间,如何准备这么多的饭菜。

原来,将军早有良计在心,他吩咐差役抬着竹箩木桶,沿街挨家挨户叫道:“将军大人买饭来啦!”这正是居民做午饭的时刻,他们得知将军要买饭给士兵做军粮,便争先恐后地把刚烧好的饭端出来。就这样,热气腾腾的饭菜送到了士兵手中。

士兵们既吃饱了肚子,又没有耽误战机,最后打了一个大胜仗。

故事中的将军在战机面前,借别人的手,烧自己的饭。既没有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又鼓舞士气赢得了战争,将军的买饭之举,看来有些荒唐,但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不是想出这么个高明的妙计,等他们自己做好饭吃完的时候,敌人可能早已攻破城门了。

同样,一名优秀的管理者,不必事事躬亲,做太多的具体的事情。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只有巧妙发动群体的力量,借用别人的智慧,才能游刃有余地实现自己的管理目标。合格的管理者都有较强的驾驭人才的能力,正因为他们能知人善任,善于借助别人的力量来为我所用,才取得了超常的成就。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对钢铁产业并不精通,他本人也不懂得炼钢的流程,但他知道怎样让内行的专家为自己服务,明白作为领导者,他不必去做具体的事情。他要做的,只是发现那些有才能的人,并收到麾下为己所用。他曾经以一百万年薪,聘请查理·瓦伯为公司第一任总裁时,这个举动曾在美国引发了强烈反响。但他说,我看重的是他出色的激励员工的才能。果然,查理·瓦伯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带领公司创造了惊人的业绩。

卡耐基曾这样说,即使我现在破产了,只要公司的员工还在,三年后,我又会拥有一个同样规模的公司。

是什么让他拥有如此坚定的信心?是他善于借助别人的力量实现自己目标的能力。

凡是取得成就的人,没有一个是靠单干摘取胜利果实的。很多人不是没有能力,也不是不能吃苦,更不是没有眼光,但他们最终沦于平庸的原因就是不懂得利用他人的力量,犯了“单打独斗”的忌讳。只有善于借用和依靠别人的力量,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成为人生舞台上的智者和赢家。相信很多人都借过钱,但借钱也有技巧的生熟,也分境界的高下。有的人借了钱却没钱还上,而有的人借了却能以钱“生”钱,创造自己人生的财富。

中国内地富豪黄光裕,就是通过借别人的钱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这个没有显赫家世背景、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相貌平平的广东小伙子,通过借银行的钱、借厂家的钱、借股民的钱,甚至是借同行的钱,运用自己惊人的理财技巧,用借来的钱,成功经营了国美电器这个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

走在沙漠中的人,不肯接受别人递过来的手杖;行驶在大海上的扁舟,不肯接受灯塔的指引,后果只能是葬身于黄沙中,消逝在大海里。

所以,无论是身处困境还是面临机遇,都要明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只有借助拐杖的力量,才能更快地攀上人生高峰。

掌握取舍的艺术

生活中所谓的聪明人,在于他懂得如何在舍得之间选择。掌握了取舍的艺术,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时每刻都面临着取舍的选择,小到日常生活的安排,大到人生职业的意向,都需要我们做出选择。选择了陪老板吃饭就不能陪朋友逛街,选择了进入外资企业就失去了事业单位的稳定,我们只能走一条路,所以,在取舍之前我们要想好,哪种是自己喜欢的,哪种是自己有把握得到的。因为人的一生只能走一条生活道路,做老师就不能做音乐家,做学者就不能做商人,我们在设计自己的人生时,要学会取舍的艺术。

某着名歌唱家曾经有过这样的一段经历:

在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做面包师的父亲就开始教他学习唱歌。并鼓励他刻苦练习,培养嗓子的功底。可后来,他上了一所师范学院,在他毕业那年,一个很有名望的专业歌手想收他做学生。在当教师还是歌唱家之间,他很是犹豫,“我应该怎么办?”他问自己的父亲。他的父亲回答说:“如果你想同时坐两把椅子,那么你只会掉到两个椅子之间的地上。在生活中,你只能选定一把适合你的椅子坐。”

于是他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唱歌事业。经历过失败的痛苦,在数年的刻苦学习之后,他终于第一次正式登台演出并一举成名。

如果这位歌唱家当初选择了做教师,而放弃了自己钟爱但充满坎坷和艰辛的歌唱之路,那么世界上也许会多出一个平凡的中学教师,但音乐史上将少一位耀眼的歌唱巨星。

要知道,人的精力和才智都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追求全部反而一事无成。而什么也不愿意放弃的人,常常会失去更珍贵的东西。如果不能认识到眼前的“失”和未来的“得”,斤斤计较一时得失,那么也就不要奢求人生的大拥有。古人说“舍得,有舍才有得”,现在的舍弃,正是为了将来的得到。

而生活中所谓的聪明人,在于他懂得如何在舍得之间选择。

一家建筑公司在一项工程施工接近完工时发现还差几十平方米的石膏板。为了购得相同规格和花色的产品,该公司找到许多供应商和生产商,但都没有找到同一规格的产品。正在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石膏厂的经理知道了这件事,他迅速派人与这家建筑公司取得联系,表示可以专门为他们小批量地生产这种产品。没过多长时间,这个厂子就生产出了建筑公司需要的产品,并送到建筑公司的工地上,解了建筑公司的燃眉之急。

在一般人看来,这家石膏板厂做的是亏本生意。因为他们为生产这几十平方米的石膏板,消耗了大量的成本,这与卖几十平方米石膏板所获得的利益相比,经济效益悬殊很大。可这位石膏厂的经理有自己的观点:这次虽然亏了本,却架起了他们与用户之间协作的桥梁,客户的信赖与支持,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效益。事实也正如此,通过这次交易,建筑公司对这家石膏厂非常感谢和信任,从那以后,建筑公司的所有石膏用品都是由这家石膏厂提供。并且,建筑公司还把石膏厂的信誉向他们的同行推荐介绍,给石膏厂带来了更多的客户和收益。

如果一开始石膏厂的经理舍不得眼前的小利,那就无法得到客户的信任,也就失去了日后长期合作的机会,而这种合作关系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当初损失的几十倍。

由此可见,在取舍之间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眼光和境界。在充满竞争的商界立足,必须学会理性地权衡利益得失和艺术的取舍,不要把“取”奉为惟一的信念,更要有“舍”的胆识和气魄。

人生就像一架天平,而“得”与“失”就像被放在天平两端的砝码与物品,要想使天平平衡,只有使两边的重量相等。在人生之路上,只有正确处理好这“得”与“失”的关系,懂得取舍的艺术,才能让人生之路平坦而稳定。

要融入群体中

当我们无力改变所处的不利环境时,就去寻找一个可以激发自己更多潜能,提供更多机会的群体,并融入其中。当我们从夜叉群中退出来,站到观音的队伍中时,我们将会拥有观音的神态。

有一位专门为寺庙做雕塑的人,他小时候是个非常漂亮的男孩。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觉得自己的相貌老是在变化,有时候好看,有时候自己都觉得自己都不喜欢自己。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他觉得自己越来越丑,脸部严重变形,布满了的横肉,像凶神恶煞一般,小孩子见了他吓得哇哇大哭。他自己更是着急,这样下去,连自己的家人都会厌恶自己的。于是他四处求医问药,找遍了中医西医,可都找不到问题的结症,用了各种现代的仪器检查,也查不出任何毛病。

一天,他遇见了寺里的方丈,这位德高望重的高僧见他愁眉不展,就问他有什么心事。他就把自己的苦恼对方丈说了,方丈深思片刻,对他说:“我可以治好你面貌变丑的病,但是我不能给你白治,你要先为我们寺塑十尊观音像。”

雕塑师连忙答应了。

于是,他就开始塑观音像。

半年后,他塑好了十座观音,然后去找方丈治病。这时,方丈微笑着拿出一面镜子,让他自己看,雕塑师大吃一惊,镜子里的人满脸祥和之气,容貌端庄。他大惑不解。方丈说:“你的相貌从来没有改变,变化的是你的神态。你之所以觉得自己变得凶恶丑陋,是因为你前一段时间一直在塑鬼怪夜叉。你在雕塑的时候,不自觉地就模仿了它们的表情和神态,时间长了,你的神态也和夜叉一样狰狞恐怖。所以,我要你再塑观音像,在这个过程中,你要不断地揣摩观音的神态,潜意识地模仿观音的表情,于是,你的表情慢慢地调整了过来。治好你病的不是我,而是你自己。”

身处夜叉群中,就会将夜叉丑陋可怕的表情沉积为自己的表情;而塑造观音像时,则会模仿观音的慈悲端庄,使得自己也变得祥和美好。看来,做夜叉相或者做观音相,跟我们所接触的是夜叉还是观音直接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