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聪明的领导不是想着法子抓员工的小辫子,不是简单地对员工指手画脚,更不是高高在上,耍大牌,而应该注重亲民,俯下身来,听听下属的心声,并能够纳谏如流。
避雷针效应:沟通是企业良好发展的保证
在高大建筑物顶端安装金属棒,用金属线与埋在地下的一块金属板连接,利用金属棒的尖端放电,使云层所带的电和地上的电逐渐中和,从而保护建筑物等避免雷击。寓意是:善疏则通,能导必安。这就是避雷针效应。
大家都知道避雷针的作用在于将电流进行疏导、中和,而不是与其对抗,试图消灭它,就如同大禹治水,改变堵的方法,对洪水进行疏导。这就是管理中的避雷针效应。
沟通对企业也好,对个人也罢,尤其是管理人员,其意义重大,现在管理学上有一种说法叫做“管理即沟通”,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沟通来解决,作为领导,什么能力最为重要呢?当然是沟通能力。一个合格的领导,沟通能力应占到80%,而其他能力只占20%。
被誉为“用人之神”的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前总裁松下幸之助认为,愿不愿与人合作——是一个人具不具备管理能力基本素质的问题,而善不善于与人合作则是领导者的能力水平问题。如果想领导企业创造辉煌,首先就应该建立一个有着高效沟通能力的团队,以此作为后盾。
奥田是丰田公司第一位非丰田家族成员的总裁,之所以他能够担当如此重任,就在于有效的沟通,他会经常和公司里的1万多名工程师聊天,聊工作情况,生活的情况。此外,他还走访了大量的经销商,听取他们的意见。爱立信公司同样重视沟通的重要,公司员工每年都有一次与人力资源领导或其他领导面谈的机会,在上级领导的帮助下制定个人的发展规划,以适应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
不仅国外企业的领导注重沟通,国内企业同样意识到沟通的重要,万全药业是一家高科技企业,员工层次高,背景复杂。在工作中,公司鼓励有建设性、不带敌意的争论,以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不仅如此,公司每周要与1~2名中层以上的员工进行一次谈话,以此来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公司还利用电子网络进行沟通,开通局域网,设立BBS论坛,各部门领导设定自己的邮箱,员工有建议或意见随时都可以进行沟通,良好的人际沟通,促进了该企业的发展。
无论是对企业发展而言,还是对各级领导工作而言,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企业来说,有效沟通可以收集到更多更有益的建议和智慧,为各级主管制定制度、措施、方法的正确性提供保障;发现和解决企业内部问题,改进和提升企业绩效;提升和改进企业内各部门的合作。
沟通对各级领导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第一,沟通可以得到下属的支持和信赖,沟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发挥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过程,通过沟通可以让员工了解自己的决策,并获得他人的支持。
第二,获得良好的工作氛围。沟通可以有效地化解矛盾,消除隔阂,增进相互理解,获得良好的工作氛围。
第三,提高个人在企业的影响力,成为受欢迎的领导。倾听员工的心声可以了解员工的感受,这是对员工的一种尊重,同时也能够根据员工提供的信息制定切合实际的措施,在此过程中受到员工的欢迎,并能提升自己在企业的影响力。
实际上,沟通的最终目的是发挥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工作,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共同发展。
试想一下,如果企业不重视沟通管理,大家都消极地对待沟通,那么,当问题出现时,就没有人想方设法地区解决,甚至不主动找领导说明情况,越是掩盖问题,事情就会越来越严重,直到付出沉重的代价。此外,缺乏沟通还将导致员工之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人际关系冷漠,团结协作的意识淡薄,企业就将成为一盘散沙,无从谈及发展。
管理启示:沟通不畅是很多企业的通病,其原因就在于领导不善于沟通。
目前,很多领导都认识到了沟通的重要性,但这远远不够,因为现实中,还有很多沟通不畅的情况,如何才能保证沟通的畅通无阻呢?我们先来看下面的故事:
曹操很欣赏曹植的才华,因此想废曹丕转立曹植为太子。一天,曹操向贾翊就这件事征求意见时,贾翊一声不吭。曹操问:“你为什么不说话?”
贾翊回答:“我正在想一件事呢!”
曹操问:“你在想什么事呢?”
贾翊答:“我正在想袁绍、刘表废长立幼招致灾祸的事。”
曹操听后立刻明白了贾翊的言外之意,于是便不再提废曹丕的事了。
若干年以后的南朝,也发生一件类似的故事:
南朝时,齐高帝曾与书法家王僧虔一起研习书法。一次,高帝突然问王僧虔说:“你和我谁的字更好?”
这个问题让王僧虔很为难,若说高帝的字好,乃违心之言;说高帝的字不好,又会使高帝的面子挂不住,弄不好还会将君臣关系搞糟。想了一会儿后,王僧虔答道:“我的字臣中最好,您的字君中最好。”
齐高帝听后哈哈一笑,自然明白此中的含义,便不再提及此事。
从这两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明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要确保沟通的畅通无阻,作为管理人员就一定要善用沟通技巧。
“戴帽子过程”是《惠普之道》中倡导的使人们继续保持热情和创造性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沟通方式。1967年,惠普公司在纽约市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的贸易展览会上展示一台计算机,一位富有创造性的革新者满怀热情地提出一种新思想。
当这位革新者第一次找到比尔的时候,比尔马上给他戴了一顶“热情”帽子,认真倾听他的想法,适当的时候表示惊讶,大部分时间比尔都在表示着赞赏,同时会问一些不尖锐的问题。
几天之后,比尔把创新者又找了过来,这次戴的是“询问”的帽子,这次他提出了一些非常尖锐的问题,对他的思路进行深入探讨,问的问题非常详细,但最后并没有做出决定。不就之后,比尔戴上了“决定”帽子,再一次会见这位创新者,并最终做出决定。这一过程会让创新者非常的满足,即便是最后遭到了否定。
那么,做起企业领导,该如何提升沟通效果呢?这需要领导人掌握以下沟通的技巧:
1.区分请求和命令的使用范围。对于重要、紧急的事项,决议的执行必须使用命令,这是不容商量的。但对于一般事项、征求意见等可以适当采取请求的方式,来获得员工支持的,就应当使用请求。
2.肯定、欣赏比批评更有效。领导要善于发现员工工作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欣赏,这样,他们才会朝着你期望的方向发展,即使是批评,也要先考虑对方的优点并进行适当的肯定,然后再提出对他改进工作的建议,一来容易让人接受,二来对别人也是一种鼓舞。
3.交流开放式的问题。沟通时要避免出现选择题,要以讨论的形式出现,这样更能让员工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此外,良好的沟通需要双方的真诚,作为领导,也要讲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4.重复对方的话,讲出自己的理解。
对对方提出的重要问题,应当进行重复,可以既可以增强自己的理解,又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并将自己的理解讲给对方听,以验证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这种方法若能用在做出承诺时,效果会更佳。
总之,沟通不是简单的你说我听,而是一个信息交流、增强认同感的过程,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各级领导要深入实践、总结,领悟其中的技巧。
投射效应: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他人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即总喜欢以自己的认知标准去衡量他人,这种认知倾向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投射效应。
很多员工都不喜欢自以为是的领导,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领导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别人头上,认为别人和他一样,有同样的想法、同样的做事风格,并把这个作为标杆以此来衡量别人,很难听取别人的意见。
记得在某公司担任人力部主任时,就曾遇到过这样一位部门经理,实际上,这个人并不是有多坏,只是他总对别人充满敌意,工作上,总是想着争第一,这本无可厚非,可他总感觉别人都在暗地里和他竞争,甚至认为别人会在背后捅他一刀,所以,言谈举止中就带有挑衅的意味。
一次,总经理过生日,各部门经理就商量着把总经理请到酒店庆祝一下,目的就是融洽上下级关系,并没有其他的想法。其中有人提议给总经理准备一份小礼物,有人表示送总经理花,有人表示买一个生日蛋糕。商量好后,大家就准备赴宴。
生日宴上,大家纷纷拿出自己的礼物,有鲜花、有红酒、有蛋糕……可是我的这位同事却拿出一块价格昂贵的手表,总经理一看是这么昂贵的礼物,当场就拒绝了,而其他同事的礼物都属于“礼轻情意重”,总经理欣然接受了。
原来,我的这位同事认为大家在说谎,这么便宜的礼物怎么拿得出手,大家故意这么说,就是看他的笑话,到时候大家都拿出贵重的礼物,只有自己的礼物那么寒酸,多丢人,这可是跟领导套近乎的好机会,有谁会错过呢?
我的这位同事做法就是典型的投射效应,什么是投射效应呢?我们先来看一个实验:
心理学家罗斯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80名参加实验的大学生中征求意见,问他们是否愿意背一块大牌子在校园里走动。结果48名大学生同意背牌子在大学里走动,并且他们认为多数学生都愿意这样做;而拒绝背牌子的大学生们则认为,不会有太多人愿意这样做。
这个实验结果说明:这些大学生将自己的态度投射到其他学生身上去了,这就是典型的投射效应。我们经常会认为别人的好恶与自己相同,而把他人的特性纳入到自己既定的框框中,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加以理解。比如,你喜欢谈论某件事,你跟身边的人谈话时总习惯以这件事开头,而不会顾忌到别人是否愿意听。
在刚才的故事中,我的这位同事就是如此,每次他召集部门开会时,常常闹得不欢而散,有时候隔着门都听见他拍桌子的声音。一次,他部门有一位员工上班迟到了,员工向他解释说自己的孩子病了,送孩子去医院了,所以,才迟到。但我的这位同事非说是他早晨出门晚了,又遇到了堵车,结果弄得两人在办公室吵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
记得《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尧到华山视察,华封人祝他“长寿、富贵、多男子”,尧都辞谢了;华封人说:“寿、福、多男子,人之所欲也;汝独能不欲,何邪?”尧说:“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美德也,故辞。”
可见,每个人的心理特征都是不相同的,即使是“福、寿”等基本的目标也不能随意“投射”给别人。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经常会犯这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错误,比如,有的领导总是疑神疑鬼,就怀疑员工会和他一样在背地里搞小动作;觉得某个人能力强,能够胜任某个工作,就认为别人也会这样认为;当觉得某个人的想法“大胆而不可思议”时,其实是自己害怕冒险……
管理启示:客观认识自己,尊重差异,变换角度与思维,才能得到一个客观公正的结果。
人都有一些共性,虽然很多时候我们对别人做出的推测也都是比较正确的,但我们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因此推测总会有出错的时候,尤其是是身为领导,更不能让投射效应左右了自己。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怪事:在选人用人时,领导多会倾向于选择与自己脾性、风格相近的人,沉稳冷静式的领导看到善于思考的下属会越看越喜欢;雷厉风行式的领导看到精明果敢的下属会越看越喜欢。
依靠投射效应选择用人,导致的直接的后果是相似性太多,差异性不够,这样就很难在研究问题、制定决策时听到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影响组织的长远发展。
那么,如何才能克服投射效应,不让其影响我们的工作呢?首先,领导要客观的认识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
有这样一个故事:联合国的一位亲善大使一次去非洲某个国家考察。回来后,他抱怨道:“那里的人是全世界最差的人,因为海关人员总是板着脸,计程车司机态度蛮横,餐厅侍者傲慢无礼,市民满怀敌意……”
后来,这位亲善大使无意中看到这样一句话:“世界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像。”他恍然大悟,原来当他说别人很糟糕时,其实是自己很糟糕。当他再次去那个国家时,他改变了心态,一路都在微笑,结果,他看到了与以往与众不同的国家:海关人员、计程车司机、侍者和市民,哪里的人个个都面带笑容,亲切友善。
其次,承认和尊重差异,变换角度,变换思维,去认识思考问题。
投射虽然是认识他人的一个方法,但这是缺乏科学论证的,我们必须认真思考,才不被外在的表象所蒙蔽,而错误的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别人身上。所以,我们不仅要认识到人的差异性是存在的,而且还要包容这种差异,变换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才不会被某种经验或者思维干扰。
第三,与他人深入的沟通,具有同理心。
每个人的生活环境、社会地位、人生经历都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每个人的思维和行为都是各异的,当你发现自己与别人的想法格格不入时,不妨开诚布公地与对方沟通,了解他人的想法,其实,很多时候,他人的想法并不一定是错误的,或者是不好的。
只有通过这样的沟通,你才能了解他人,理解他人,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做,既减少了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又能够集思广益,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当然,你所作出的决定将会更加正确,更能反映客观现实。
此外,作为领导,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被投射效应所左右,因为这种影响常常是不自觉地,克服了投射效应的影响,既有利用作出正确的决策,又有利于内部团结。
位差效应:无法实现平等沟通的元凶
组织成员间因地位不同而造成的心理隔阂,这种现象被管理学者称之为位差效应。
在生活中,以下的场景你熟悉吗?
“我是你爸,我说什么你就应该听!”孩子在犯了错误之后,父亲严厉地斥责孩子。
“我是你的领导,你必须服从我,我说的你照办就是了。”当下属试图谈自己的想法时,却被领导一句话给挡了回去。
“我是你老婆,你应该顺着我,宠着我。”妻子在面对老公的抱怨时,大声地嚷道。
……
人是情感动物,都需要感情沟通,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情感沟通,但是并不是那些我们所谓的沟通都是有效的,就如以上的情景来说,很明显,这种沟通交流并不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平等的交流,就无法实现真正的沟通。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为官者的飞扬跋扈,有钱人的狂妄自大,他们之所以会这样做,无非是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试想一下,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坐下来和下属平等的交流?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要讲的沟通的位差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