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体育与读书(和谐教育丛书)
26049400000013

第13章 古代摔跤史话

摔跤在《汉书》上叫角觝、觳抵、角力,在《释名》上叫相搏,在《角力记》上叫相权、相杈,在《晋书》上叫相扑、校力,在《南史》上叫拍张。清末民初,北京叫“撩角”,保定叫“撩跤”、“贯跤”,天津称“摔角”。此外,还有“掼跤”、“料跤”、“摔毯子”、“争交”等名称。满族称“布库”、“扑虎”,西藏叫“搏护”和“扑护”。

摔跤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黄帝时代。据史书记载,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摔跤是军事训练的重要项目,秦汉后作为武戏在各地盛行。《周礼·月令篇》:“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史记·李斯传》:“秦二世在甘泉宫作乐觳抵、俳优之戏。”《汉书·武帝本纪》:“元封三年春,作角抵戏,三里里皆来观。元封六年夏,京师民观角戏上林平乐馆。”

另据《汉书·哀帝纪赞》载,当时角抵已和拳术(手搏、卡)明确分开了。《隋书》:“郡邑百姓自正月十五日作角抵之戏,递相夸禁至于糜费财力,上奏请禁之。……大业六年丁丑,角抵大戏于端门街,天下奇技异能毕集,经月而罢,帝数微服往观。”唐代《角力记》载:“历代皇帝都爱好“角抵之戏”,在宫中常举行角抵大会或者擢用出色的力士。”宋代调露子撰写了《角力记》,介绍了摔跤的历史。元代蒙古族人常举行摔角比赛。清代鼓励摔跤,设“善扑营”培养力士,分东营和西营,实力高者赐“扑虎”(一称“布库”)称号,共分头等、二等、三等。善扑营的力士每年12月23日在紫光阁为皇帝表演比赛,蒙古族力士也参加,十分热闹。清亡,善扑营关闭,力士们散到各地,有的当了教师,有的变成路边卖艺之人,摔跤传到各地,中心在河北的保定、北京、天津三个地区。民国初年,山东济南镇守使马良组织了“技术队”,聘请摔跤名家做教官。民国五年,马良著《新武术·摔跤科》问世。中央国术馆创立伊始,就把摔跤作为正课。民国二十四年,在上海举行的全国运动会,把男女摔跤列为比赛项目,蒙古族也有八名摔跤手参加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