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雀相斗是一种传统游戏,人们熟悉的是斗鸡。鲜为人知的还有一门斗鸭之戏,唐韩翃诗有:“池畔花深斗鸭栏,桥边雨洗藏鸦柳。”温顺而犀钝的鸭子亦能振羽相斗,决非无中生有。西汉初期,鲁恭王刘馀除了好斗鸡、斗鹅、斗雁外,还醉心于斗鸭,他为了供养这些动物,每年浪费谷物竟达二千石。《三国志》的陆游传中记载,当时的吴国君王孙策就对斗鸭很感兴趣,打算建造一座精巧别致斗鸭栏,大将陆逊立即阻止道:“君侯宜勤览经典,用此何为?”在同书中还说曹操的儿子曹丕更是斗鸭入迷,他不顾礼仪,竟派使者来吴国索求斗鸭,臣子都劝孙权勿与,可孙权工于心计,仍如数给之,盼望对方斗鸭而荒政,可乘机攻破之。西晋太康年间秀才蔡洪,是一位玩斗鸭的行家。他写了一篇《斗凫赋》,认为羽类相斗之戏中最精彩的莫过于斗鸭了。
六朝人的斗鸭之风影响了隋唐。隋代,丹青手们在画中描绘了斗鸭的生动场面。当时的士大夫藏有不少这类斗鸭图。
到了唐朝,唐帝王宗室如唐太宗之子齐王祐等都是斗鸭迷。正史也有关于唐太宗第五子齐王李邕“喜养斗鸭”的叙述。唐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李邕也作有《斗鸭赋》一篇。
自唐代起,“斗鸭”事开始入诗。“江山春来早可观,巧将春物妒馀寒。水苔共绕留乌石,花鸟争开斗鸭栏”。这是最早提及斗鸭的诗,作者是初唐诗人张说。
唐诗:“采茶寻远涧,斗鸭向春池。”有人以为斗鸭一般是放在池水中进行的。宋词:“绿水桥边斗鸭栏”,“斗鸭栏杆独倚”,又似乎说斗鸭也像斗鸡一样是围圈在平地上开战。至于到底怎样斗法,史书没作详尽的介绍,只记载了不少有趣的斗鸭轶闻。《南史·王僧达传》云:“有名的文学家王僧达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女婿,又被文帝看中当了太子舍人的要官,可因为喜欢去街头看平民斗鸭,疏忽了政事,被有司撤了职。”
更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名胜古迹还因斗鸭遗风而得名,如《岳阳风土记》云:“临湘鸭栏矶,建昌侯孙虑斗鸭之所,与白螺山相望。”
明清以后,史料中已很少再有这方面的记载。
斗鹌鹑是北方民间非常盛行的一种斗动物的游戏。《清稗类钞》载:“唐玄宗时,西凉人进献鹌鹑,能随金鼓节奏争斗,宫中养以为戏。”清朝的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说:“膏粱子弟好斗鹌鹑,千金角胜。”斗鹌鹑又叫“咬鹌鹑”,通常是春节以后的乐事。为什么会咬呢?这就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道理,鹌鹑饿了,它们必定争食,为了争食,它们才会打起来。斗鹌鹑一定是在早晨举行的,因为早上它们肚子饿了。一旦哪只鹌鹑斗败了,那么它再不敢与任何一只鹌鹑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