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篇》中描述这幅作品说:“宋人画熙睦幸小周后图,太宗戴帻头,面黔黑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教官女抱持之,周后有蹙额不胜之态。”姚叔样《见只编》云:“余尝见吾盐名手张纪临元人《宋太宗强幸小用后》粉本(即水粉画),“后戴花冠,两足穿红袜,袜仅至半胫耳。裸身凭五侍女,两人承腋,两人承股,一人拥背后,身在空际。太宗以身当后。后闭目转头,以手拒太宗颊。”小周后一被召去便是多日,每次归来都要扑在李煜的怀中向他哭诉宋太宗对她的无耻威逼和野蛮摧残。为了李煜的安全,小周后只能满足宋太宗的任何要求。李煜望着小周后那充满屈辱和痛苦的泪眼,唉声叹气,自惭自责地陪着她悄悄流泪。
这个时候,南唐君臣众人的命运操纵在他人手里,李煜对亲人遭受的这种难以启齿的凌辱也就无能为力了。李煜是个书呆子,他不懂得掩饰自己的感情,却任由它流露,他对故国的思念终于让太宗起了杀机,赵光义深知李煜才华实在过人,随着那些动人心弦的词话四处流传,有李煜在一天,南唐故地的人心就不安稳一天。
不久,宋太宗派南唐旧臣徐炫去看望李煜,李煜对徐炫态度非常冷淡,坐下也不说话,这是因为当初徐铉和张泊在后主面前排斥潘佑和李平,说了些潘李二人的危险举动,李煜胆小,便先将二人打入牢狱,二人于是愤而自尽。李煜对此一直深深自责,过了很长时间他才叹息说:“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徐炫无奈,立即告辞回去,将情形如实报告给了朱太宗,宋太宗这是已是决定杀李煜了。公元978年的七夕之夜,这天恰好是李煜的42岁生日。大家为李煜拜寿,她们在庭院中张灯结彩,备置几案,摆上酒食瓜果。这天月色朦胧。大家的心突然感到无比茫然和凄凉、酒过三巡,沦落在异乡受人凌辱到几乎麻木的李煜勾起了对不堪回首诸多往事的苦思苦恋,李煜回忆在以前的歌舞欢饮,回忆在江南的时节,不由感慨万千,挥笔写下了《虞美人》一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传到了宋太宗赵光义的耳中,终于令他忍无可忍,他暴跳如雷,决定除掉李煜便让人赐药酒一壶,毒死了李煜。李煜亡故,宋太宗佯装不知道,下诏赠李煜为太师,追封为“吴王”,并废朝三日,遣中使护丧,赐祭赐葬,葬干洛阳邙山,恩礼极为隆重,其实不过是为了讨小周后的好罢丁。
李煜死于非命之后,凄美的小周后失魂落魄,悲不自胜,她整日不理云甏,水思茶饭,以泪洗面。自此之后,太宗仍时时寻机要强召小周后入宫。小周后悲愤难禁,拒绝再入宫,终日守在丈夫灵位前,太宗虽无可奈何,还是贼心不死地不断派人来做说客,威逼利诱。小周后欲以死相抗,免再遭逼幸。短短几个月后,守丧结束,小周后终因经不起悲苦哀愁与绝望惊惧的折磨,于当年自杀身亡,就此化蝶而去。
被自己的诗词害死的辽后萧现音
辽道宗耶律洪基懿德皇后萧观音,辽代女文学家,她爱好音乐,善琵琶,工诗,能自制歌词。萧观音曾作《伏虎林应制》诗、《君臣同志华夷同风应制》诗等,被道宗誉为女中才子。后来,由于谏猎秋山被疏,作《回心院》词10首,抒发幽怨帐惘心情。
契丹人都保持着尚武的习俗,喜欢打猎,辽道宗时常骑着号称“飞电”的宝马,出人深山幽谷之中打猎,这天萧观音陪着丈夫出猎,豪气勃发,漫声吟道:
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
灵怪大千俱破胆,那教猛虎不投降。
她借打猎为题,表现出雄心万里,威震四方的气概,辽道宗听了大为高兴,当即把那个地方命名为伏虎林。但萧观音还是属于颖慧秀逸,娇艳动人的女性,她的才华主要表现在诗词、书法、音律方面。她弹得一手好琵琶。称为当时第一。这种才华与辽国的风俗习惯便格格不入,再加上她个性内向纤柔。对于驰马射箭,动辄鲜血淋漓的场面无法适应。萧观音时时劝诫耶律洪基不要忙于射猎,不要疏于政务。但道宗很少和她在一起。萧后又寂寞又悲哀,开始作曲以自娱,也想挽回道宗对自己的宠爱。
她作了一道《回心院》,词中尽是“扫深殿,待君宴”“拂象床,待君王”“换香枕,待君寝”“铺翠被,待君睡”“热熏炉,待君娱”等词虽香艳,词藻美丽,情真意切,惹人怜爱,只此一阙,便足以让萧观音成为大辽国第一诗人。
《回心院词》情致缠绵,萧观音叫宫廷乐师赵惟一谱音乐。赵惟一殚精虑智,把《回心院词》发挥得淋漓尽致。一支玉笛,一曲琵琶,萧观音与赵惟一丝竹相合,每每使听的人怦然心动。但官婢单登和南院枢密史耶律乙辛都忌恨皇后,两人勾结起来,找人作了一首黄色小调,名为《十香词》。于是,耶律乙辛章着这首诗给皇帝,说是皇后与赵惟一私通。有了这一个“物证”,又有了过去的一些谣传,头脑简单,专喜打猎的辽道宗不由得不有些相信,这时耶律乙辛的走狗,辽国宰相张孝杰乘机就将《怀古》诗进行曲解,说道:“诗中‘宫中只数赵家妆’,‘惟有知情一片月”,正包含了‘赵惟一’三字,此正是皇后思念赵惟一的表现。”
于是,辽道宗醋劲大发,勃然大怒。认定萧观音与伶官赵惟一私通,教令萧观音自尽,赵惟一凌迟处死。
萧观音临死前请求再见遭宗一面,但竟不获准。她对道宗的一片思念落得个自尽而死,只有36岁,她年刚18岁的太子耶律植也在耶律乙辛的构陷下废为庶人,不久之后也被害死。
包拯智断宋仁宗的风流债
宋仁宗赵祯对于法律事务有很人的兴趣,也很有研究,他亲政后不久,就亲自提审京师在押的囚犯,又要求司法机关重新审定刑名,恢复向地方各路派出门负责司法审判以及监察事务的提点删狱使。刘太后听政期间,已经编制过一次法典,号为“天圣编敕”,仁宗亲政后冉次编定“编敕,更新法典的内容。
宋仁宗在位期问,北宋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是在北宋可称盛世的时代而他对于司法审判事务的关注,也与一位古代最著名的法官的事迹相映得彰。这位法官就是被民间称为包公的包拯。
包拯,字希仁,庐州台肥(今属安徽)人,和传说不同的是他有一个很圆满的家庭,有一个在双亲呵护下成长的章年他。他自幼接受儒学教育走利举之路。仁宗天圣五年(1027),他近30岁那年终于中了进士,朝廷已经任命他为建昌县知县。可他却以父母年老,家中无人照顾为由,辞不就职。在家一呆就是10年,直至父母病逝、三年守孝完毕,他才在乡亲们的劝勉之下接受了朝廷的任命。
宋仁宗后宫官里有众多的妃嫔,可是当了28年皇帝的他,却一直没有个健康的儿子,早先曾有过三个儿子,都是早夭。为了保证自己的皇位能够由亲生的子嗣米继承,宋仁宗难免采取“广种薄收”之策,除了妃嫔外还临幸宫女无数。
据说他每临幸一位宫女,就赐予一个龙风刺绣抱肚,作为凭证。而大臣们认为他这样做是纵欲过度,会劳神伤体,几次建议他将众多宫女遣放民间,宋仁宗也确实曾遣放宫女回归民间嫁人,如宝元二年(1039)就曾一次放宫女270人,嘉佑四年(1059)曾两次总计放出450名宫女。
皇祐二年(1050),开封城里出了个奇案。有一个叫冷清的年轻人,自称自己是“皇子”,自说自话,到处张扬。市民们吃不准他的来头,街谈巷议,风言风语,传遍全城。
当时知开封府事的钱明逸听说了这件事,下令将冷清抓来,想不到冷清进了大堂,并不下跪,反而对着钱明逸大喝一声:“明逸怎可不站起身来!”这钱明逸一时疑惑,竟然不知不觉站了起来,像是迎接来宾的样子。过一会儿才感觉到自己失态,重新坐下,要冷清站立讲话。冷清拿出一副皇子的派头,说自己的母亲是宫中放出的宫女,当年曾得天子临幸,有龙风抱肚为证。母亲在出宫后生育了他,所以自己是当今皇上的独子。钱明逸见这件事不好处理,只好先将冷清关押起来,再上奏仁宗皇帝。
宋仁宗对于这个案子采取的却是模糊处理的办法。他自己也搞不清究竟是否和冷清的母亲发生过关系。鉴于他自己也是宫女所生,万一这个冷清真的是自己的孩子,倒也是一件幸事。所以他没有明确指示如何处理,只是推给开封府详审决断。钱明逸也没有办法去查清楚。尤其是吃不准宋仁宗的态度。好在冷清被关押几天后,就显露出精神不太正常的样子,讲话颠三倒四,行为怪异。于是钱明逸判处此案为“疯人无状”,扰乱视昕,将冷清发配到汝州(今河南临汝)编管。可是案件到此非但没有结束,反而进一步发展成了政治风波。开封府的推官韩绎越级上奏朝廷,说钱明逸这样处置是让冷清继续造谣惑众。宋仁宗继续采取模糊政策,将案件交付朝议。朝议时,有大臣建议将冷清发配到远离京师的江南编管,减少影响。但是翰林学士赵檠坚决反对,认为一定要把案件搞清楚,“冷清所言不虚,就不应发配;如果确实是欺诈,就应该处死”。
宋仁宗只得下令要赵檠和包拯两人重新审理这个案件。包拯亲自审讯冷清,并且广泛开展调查,花了几个月时间,终于搞清了事实。冷清的母亲王氏确实是官里放出的宫女,也确实被宋仁宗赐予过龙风抱肚。不过出官后嫁人,先生过了一个女儿,以后才生了冷清,因此完全可以排除冷清与皇室的任何血缘关系。冷清长大后不务正业,听说宋仁宗长期未能得予,就倚仗老妈的那个龙凤拖肚,开始在街巷里自称皇子。原来他只是在家乡行骗。有一年,他流浪到潭州(今湖南长沙),遇见一个叫高继安的道士。那个道士明知道他实际上不可能是皇子,但却觉得这也是奇货可居,便资助冷清置办行装,和他一起到京师来试试运气。当冷清被抓进开封府后,高继安又指使他装疯卖傻。逃脱罪责。
包拯向宋仁宗报告,请求立即将冷清和高继安斩首示众。束仁宗犹馥了一段时间,没有做出决定。包拯再次上奏,陈说利害,尤其是提到此案不立即从重判处,唯恐天下“奸邪”之徒别起事端。皇祐二年四月,宋仁宗终于批准对这两个政治诈骗犯执行死刑。于是一件传得沸沸扬扬的奇案就此了结。
萧瑟瑟《咏史》讽谏辽天祚帝
辽天祚帝耶律延禧文妃萧瑟瑟,国舅大父房之女,聪慧娴雅,稳重寡言,自幼攻文墨,善作诗,而且目光远大。
萧瑟瑟在姐妹中排行第二,姐夫为贵族耶律挞葛里,妹妹则嫁给了副都统耶律余睹。寿昌七年(1101),延禧刚刚即位,一次他去挞葛里家游玩,恰好碰见了正在看望姐姐的萧瑟瑟。于是立即被她端庄的气质和和动人的仪容所吸引。将其在宫巾宠幸数月皂太叔和鲁斡功帝以礼选纳。1103年冬,萧瑟瑟被立为文妃,之后生蜀国公主、晋王敖卢斡,尤被宠幸,以柴册,加好承翼。
萧瑟瑟关心国事,她见女真强兵压境,国事日危,不忘以《咏史》来讽谏延禧,其词曰:“勿嗟塞上兮暗红尘,匆伤多难兮畏夷人;不如塞奸邪之路兮,选取贤臣,直须卧薪尝胆兮,敏壮士之捐身;可以朝清漠北兮,夕枕燕、云”又歌曰:‘丞相来朝兮剑佩鸣,千官侧目兮寂无声,养成外患兮嗟何及!祸尽忠臣兮罚不明,亲戚并居兮藩屏位,私门潜畜兮爪牙兵可怜争往代兮秦天子,扰向宫中兮望太平”这使得延禧大为愤。从此便与萧瑟瑟形同陌路。
萧瑟瑟备受冷落之后,耶满怀的希望都寄托到了儿子敖卢擀身上,呕心沥血把他培养成一个英武仁明,堪当大用的人才。敖卢擀没有辜负母亲的苦心,长大后在国人中建有很高的威望。
1114年,九月,完颜阿骨打领导女真人埕动声势浩大的反辽战争,仅仅四五年的时间,女真族便占领了大辽的半壁江山,延禧此时产生了退位保命的打算。
敖卢擀是天祚帝延禧的长子,又颇得人心,若延禧果真退位,继位者非他奠属。但此时北院枢密使萧奉先对文妃早已怀恨在心,更害怕敖卢擀会不利于自己的专制,便计划把自己的外甥秦王耶律定推上台,为此他蓄意要除掉放卢擀母子。
1121年,正月,萧瑟瑟的姐姐到妹夫耶律余睹家里与小妹柑聚,萧奉先听到耳目密报后,认为时机已到,指示人证告余睹造反,并把萧瑟瑟牵连其中。延禧于是信以为真,下令诛杀了敖卢擀、萧瑟瑟。后来阿骨打率女真人兴起,数次打败了天祚帝的军队,几乎占领了他的全部国土,完全夺取了他的统治。
宋高宗厚封假公主
北宋政和三年(1113)因蔡京建议,宋廷仿照周代的“王姬”称号,宣布一律称“公主”为“帝姬”。这一制度维持了卜多年,直到南宋初才恢复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