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宫廷趣话
26050000000036

第36章 明清时期(10)

太监制度的产生和中国占代的刑法制度有关比如割鼻子、脸上刺字、剃头发、阉割等等。被实施这些刑罚的人,摹本上都是当时的官吏而这凿人存被行刑以后,还足会留在宫里工作。于是,当时宫里出现了一些阉人。后来,王室出于要保持纯净血统的考虑要求宫内的男性必须都是阉人。

因此,可以说太监制度是保持王室血统纯洁与我国刑法制度相结合而产生的。

中国的太监在明代最多当时宫内的太监竟然达到8万人。清朝有儿千太监,当时宫内有一个专门管理太监的地方叫十:衙门。太监们在宫中主要从事打扫,服侍皂妃起居等作,而那些武士和护卫只有在贵旗出官的时候才能用上。

宫内的太监基本上都是家境非常贫穷的孩子大多数在十几岁就进了宫。这些孩子就在进宫前被送到了专门阉割太监的地方在北京这样的地方有两个。南北长街会计司一个叫“毕五”的人和在鼓楼前方砖胡同一个姓刘的人(人称“小刀刘”),他们都是祖辈从事太监阉割的。太监的阉割是将整个生殖器割掉。在阉割的时候为了防止尿道长死,于是就在尿道上插一根麦管等到伤口长好了以后再将麦管拿掉。进人宫里这些孩子要拜师傅、要教给他们礼节怎么伺候人。

太监从小在宫内生活一直到死。最后他们被埋葬到一个专门埋葬太监的地方。而他们曾经被割掉的生殖器也被用一个假的物品代替和他们一起埋葬。

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出宫时,官内的太监是中国最后的太监。从那时候开始中国的太监制度彻底消失了。后来,这些老太监聚集在北长街会计司胡同。上个世纪50年代初,那里还有28名太监,都是六七十岁以上。他们大都没有胡子说话的声音也尖声尖气。

唐期的后官侍寝制度

唐朝是个很人性化的王朝,唐朝的后官侍寝制度无论是时间安排,还是人员选择,都堪称人性化的典范。唐朝的太明宫规模巨大是明清紫禁城的三倍。地方大了,里面的人自然就会多,别的朝代是“后宫佳丽三千人”唐朝的后宫人数达到了惊人的佳丽数万。

为了管理如此庞大的“娘子军”,唐朝统治者实行了品级制,一共八级,与官员的管理模式舁曲同丁。皇后贵为国母,与皇帝一样独一无二,无需划人品缓制度,至于其他妃嫔等级如下:

正一品为夫人。包括: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四类;

正二品为九嫔,包括: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克容,充媛;3正三品为婕好,正四品为美人。正五品为才人,这三个等级人数均为九人,合在一起统称二十七世妇;

正六品为宝林,正七品为御女,正八品为彩女,这三个品级的人数均为二十七人,合称八十一御妻。

根据品级的不同,各级宫妃享受的待遇也不同。第一等的夫人是除皇后之外最高等级的人相当于宰相级别的人,服侍她们的人包括数目庞大的随侍女官,宫女,针莆妇,杂役等等加上负责后宫炊事用度的宫女,比一个宰相府的人还要多。

另外,还有一些工作是宫女们不能胜任的于是就出现了小太监们充当劳力的如下机构:

掖庭局:主要负责掌握后宫簿籍。

奚宫局:负责管理后宫的疾病以及死亡。

内仆局:这个机构比较冉趣,主要负责后宫的照明系统,当时的照明用具是蜡烛,所以他们就负责管蜡。

宫闱局:这个是最忙的部门事无巨细,全要操心,包括有掌帛、给使等等职务。5内宫局:类似于现在的财务部,负责仓库及出纳,

除了这五大局外,为了把这些美女们养得白白胖胖的皇宫里还设置了内侍省,共有内侍(长官)四人,内常侍六人,内谒者,监六人,内给事八人,谒者十二人,典引十八人寺伯二人及寺人二人。他们作为太监的管理机构负责培训、考核宦官保证向后妃们提供一流的服务。太监宫女们伺候后妃后妃则伺候皇帝。她们的伺候时间集中在晚上,为了体现人人有份,又兼顾尊卑有有别皇帝每月的夜生活安排是按照月亮的阴晴圆缺来安排的

每个月的前十五天月亮越米越厕,而后卜五天则渐渐变缺初一到十五就由地位低的御妻一直轮到最高的皇后而十六到月底前则反过来由地位高的轮到低的。其中,皇后的福气最好,可以在十五、十六独占皇帝两天而数量最多的八十一个御妻只能在每月二十二到三十的这九天里,每几个人共同伺候皂帝一夜。

可怜的皇帝们白天忙政务晚上忙御妇,一夜九人而且要连续九天,那种痛苦是常人很难体会的不过这也正体现了唐朝的人性化皇帝可以根掂门己的喜好,随意翻牌子如果他看小上的女人,一辈子都等不到见而的一天。

唐朝公主为何不受欢迎

在唐朝男人们对于担任驸马这件事情,不但不羡慕人多数还非常排斥,比如有名的戏曲《醉扣会枝》就是说的唐朝时期的事情然而,何以唐人都畏惧娶公主为妻?这是有几个原因造成的:

一般而言,在唐朝,普通的公主封邑是千户。有时恩宠高的公主还可封到一千四百户。所谓封邑的户数,实际上就是中央政府将这些户数的赋税都送给公主花费,所以公主等于是有薪俸的,她拿的是政府丰厚的津贴。

此外,公主设有公主府,公主府里面有邑臣,也就是她有下属官吏归她指挥。根据《唐六典》记载:“公主府有令一人,从七品下;丞一人,从八品下;录事一人从九品下。公主邑司官各掌主家财货出入、田园征封之事,其制度皆隶宗正焉。”

皇帝在公主出嫁时还会嚼给奴仆,这些奴仆人数数量不受限制,所以公主下嫁有很多陪嫁的仆人与财货。此外,公主下嫁,皇帝必定会为公主盖一间新宅第,这些新宅第有些是觅地新建,也些则根本就将驸马原先旧家拆了重建,所以公主下嫁。嫁妆非常丰渥。

公主下嫁是带了大量的财产与官吏、官署、仆人一起进门所以做驸马的人住的房子就住在公主府里,公主府的一切财富。官吏、奴仆,都是属于公主,由公主直接指挥,所以驸马在公主府中的地位类似附庸般,完全没有主权。

如果公主死亡驸马尚要为公主守三年丧,而唐代毕竟还是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驸马在家中似乎缺少男性的尊严。所以做驸马的人心中内心感受多半不愉快。

唐朝的公主多半品德有问题。据记载唐朝的大多数公主的品德都有问题。如唐宜宗想把永福公主嫁给于琮后来宣宗发现永福公主品行不佳,于是婚事作罂,也就是宣宗自己把婚约收回了。

公主出嫁后的败德之事甚多,譬如高祖的女儿永嘉公主嫁给了窦奉节,却跟有妇之夫杨豫之淫乱私通。唐太宗女儿合浦公主嫁给了房遗爱。房遗爱之子,双方家族都是当时有头有脸的人物,但合浦公尚私通。

唐中宗女儿安乐公主嫁给了武三思之子武崇训却又跟武祟训的堂兄弟武延秀淫乱。她还曾当着上官婉儿的面脱去武延秀的下裳高谈阔论,荒唐行径十分嚣张。

当了驸马反而不容易升官。

一个男人娶了公主以后。便有了“驸马都尉”的官衔,于是简称为驸马。一般来说,驸马与公主结婚后,都会立刻加上一个“三品员外官”的官衔。在唐朝,三品是很高的职阶,唐朝的宰相,一般都是三品官因为接唐朝惯倒,除非真的如郭子仪般立过天大功劳,否则一、二品的高官官阶,是不会轻易颁赐给官员的,所以可说三品官已是唐代的最高官阶。但是。“三品员外官”则不然。所谓“员外官”。是指原缺以外的官也就是正式编制以外的官,只是个编制外的虚衔,不是个正式的官。唐玄宗以后,员外官又改称为“检校官”。凡是任何一个官位,哪怕是上至宰相的大官,只要是加上“检校”两宁衔头,就根本只是一个虚衔空位而已,即令足检校宰相,一样没实权、没薪俸,也不能去任何单位上班。

所以驸马虽然有官衔,但也是个虚的官衔而已根本不能算正式官吏。当然,如果皇帝对某位驸屿有恩赏或有意提拔的话,他仍可以当正式的占缺官员。

家庭礼仪的问题。

公主是皇帝的女儿,身分尊贵所以下嫁以后,常常不肯用当时家庭礼仪来跟公公婆婆行家札反而要公公婆婆跟她行君臣之礼,也就是要公公婆婆来拜见媳妇这实在违反家庭伦理的礼仪。唐太宗的女儿南平公主嫁给宰相王珪的儿于王敬直,王珪便说:“当今皇上(指唐太宗)是位有道明君,皇上向来遵守法度所以我也要让我家公主媳妇遵守家庭礼仪,我想皇1一不但不会罪怪我反而会认为我这样做是为了成全国家礼仪啊!”于是硅要公主按媳妇礼仪拜见自己,当然也接受了公主的拜见。但这在当时不过是件例外因为在王珪以前,公主媳妇向来是不拜公公婆婆的,所以太宗听到这件事情后也非常高兴,下令说:以后公主都要拜见公公婆婆。

然而事实上公主下嫁后,对公公婆婆仍旧不肯拜见。唐高宗硅庆二年(657)时,曾下诏书说:公主下嫁后仍需要拜见公公婆婆。可见太宗以后到高宗此时为止,做人家媳妇的公主仍照样不拜见公公婆婆,所以高宗才必须下诏再特意强调一次。但这次诏书也未必发生功能,因为到唐德宗建巾兀年(780)时叉再下一次命令说:“按旧例都是公公婆婆拜见公主,而公主媳妇也不回礼,所以朕希望礼官们能制订相关的拜见礼仪。”

此后,还是有好几位皇帝下过类似诏书。一直到唐宣宗大中三年(849)万寿公主出嫁,宜宗还特别告砒万寿公主要守做媳妇的礼仪去拜见公公婆婆可见与时公主媳扪不拜见公公婆婆实在是很普遍的现象。公主自恃是皂帝的女儿身分尊贵,所以,埘公公婆婆常视之为“臣”,而自视为“君”的家族成员这种心态常会让公公婆婆跟驸马造成一种委埘感。

郭子仪的儿子郭暖娶了升平公主,有一年郭子仪生日,他的儿子、女儿、媳妇全都上拜寿,但唯独升平公主小肯去郭暖见状就很生气督促升平公主快点动身,升平公丰就生气说:“我是君,他是臣,哪有君跟臣拜寿的道理?”就硬是不去。

郭暧就更生气地说:“连皇太子都跟我父亲去拜寿了,你身为媳妇为什么不去?然而升平公主仍旧是不肯去,于是郭暖盛怒下,就打了升平公主一巴掌。

升平公主平时骄蛮惯了受不了这种气,就哭哭啼啼地跑去跟皇帝父亲告状,此时郭于仪听了这消息,吓了一大跳顾不得满是前来拜寿的贺客临门,就绑着郭暖,送进宫中求见唐代宗,要儿子向唐代宗认罪道歉。

唐代宗在这件事的处理上还是很得体的,他笑着安慰郭子仪说:“两口子哪有不吵架的呢,我们做长辈的不装聋作哑,怎么互相当亲家呢?”还安慰郭家父子,没有对郭家父子追究。

以郭暖的例子看来,又有哪个家族愿意娶公主为媳妇呢?这种媳妇若进了门,那真成了家中的老祖宗老佛爷了,所以谁家愿意娶公主为媳妇呢?

唐代宫女的归宿

据《隋书》中载,隋炀帝时,宫女人数竟有十万之众。唐朝初建国力贫乏为了安抚人心、节省开支唐高祖李渊曾下诏放出部分宫女任由其嫁人,一次性放出宫女三千多人。到了唐太宗时,后宫的宫女仍有数万之多。唐玄宗时,宫女的数量曾达六万之众。唐代其他时期的宫女数量最少也在万人以上。宫女的人数如此庞大,那么她们的归宿是怎样的呢?宫女的生活范围被局限在长安官城的“掖庭”中,除非有特殊任务或者不再当宫女否则她们不能踏出宫门半步。大部分的宫女都在宫中日复一日的辛苦劳作中逐渐老去“入时十六夸六十”,待到青春逝去、娇颜不再,她们便只能在尼姑庵中与古卷青灯共度余生,或被发配到帝王睦寝侍奉先王了此残生。

不过,唐代也常有“出宫女”的情况,遇到水旱等自然灾害或者新皇帝即位,常会放出部分宫女。唐代妇女史专家焦杰说:“放宫女依皇帝的个人喜好而定,皇帝个人如果同情宫女,就会放得比较多。比如唐高祖和唐太宗时期放得就比较多,玄宗时期放得就比较少。”

有些被放出官的宫女也得到了自己的幸福。唐代后期的一个秋天年轻的诗人卢渥赴长安应举,一天,他来到御沟边散步,无意问看见水上漂来一片红叶,捞起之后,发现上面题有一首五言绝句:“水流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击到人间。”他一时好奇就将红叶放入箱中妥善保存。多年后,唐宜宗即位放出了部分宫女。卢渥也娶到了这样一位宫女。一天,那位宫女无意中看到了卢渥收藏的这片红叶。不禁感叹不已:“当年我偶然题诗于叶,谁料想竟然被卢郎收藏。”大家起初并不相信,于是取来笔墨检验笔迹,竟和红叶上的一般无二。这就是著名的“红叶题诗”的故事。然而,这样千年难遇的佳缘必竟太少。

被放出的宫女有些嫁人,有些回家奉养父母,还有很多无家可归,便流落民间,过着飘零无依的生活。焦杰副教授说,唐代很多出宫的宫女后来都沦为有钱人的“别宅妇”就是被人包养了,在唐代的法律中属于通奸,是违法的捉住了要判刑。

然而她们还算是得到了自由大多数宫女一进宫便冉未踏出宫门半步在宫中终其一生,待到香消玉殒之时,便被埋葬在被称为“野孤落”、一宫人斜”的宫女墓地寂寂无人闻。

灭绝人性的明朝“朝天女”殉葬

洪武二十八年(1395)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棣死后朱元璋就命术械的两名王妃殉葬以陪伴自己躺在地下孤独的儿子。

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死后他的孙子朱允文继位朱允文遵遗诏、依古制凡没有生育过的后宫嫔妃皆令殉葬但是当时场而混乱,加上负责此事的官员出于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就是己经生育过的妃嫔也有不少在陪葬之列这殉葬的妃嫔都被叫做“朝天女”

朱元璋死后那此没有生肯的妃子得到了上面的命令,要上吊自杀殉葬那天,所有被列入殉葬名单的宫女和嫔都被集中到一个屋子里这个屋于里安放了一把把太师椅,每个太师椅的上方都悬挂着七尺白绫。

宫女妃嫔们在侍臣和太监的逼迫下,无奈地站到太帅椅上然后将自已的头伸进了那早已系好的套扣当然,有的宫女会被这样的场面吓呆了颤抖地坐在了地上这个时候那些太监都开始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几个人扶持者强行把宫女扶上太师椅然后把那个套扣套在了宫女的头上,随后搬走了倚子。

这种残忍的殉葬制度一直到明代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才终止虽然明英宗生前没什么大杰作,但他死前,下了一道遗诏不要妃嫔殉葬了这给明英宗的一生画上了美妙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