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依计而行。庞涓得知这个消息后果然十分慌张,在攻下赵都邯郸后,他顾不得部队的休整和喘息,只留下少数兵力留守邯郸,抛弃辎重,急忙率领轻车锐骑,昼夜不停地回救大梁。庞涓这样做,虽是出于无奈,却犯了兵家大忌!庞涓仓皇回救大梁,早已在孙膑的意料之中,孙膑就设伏在魏军回师的必经之地桂陵。魏军离开邯郸,归路中又陷伏击与齐战于桂陵,齐军如以逸待劳,士气旺盛,如同猛虎下山,魏军部卒长途疲惫,溃不成军,很快,疲惫不堪的魏军就被打得大败!庞涓勉强收拾残部,退回大梁,齐师大胜,赵国之围得以解决。后来,魏国被迫与齐国议和,并且将赵国都城邯郸归还给赵国。
知本思义
上面的故事见于《史记》之中,“围魏救赵”是我国军事史上的有名战例,它就是以变攻坚为击虚,变被动趋战为以逸待劳,变击敌有备为出其不意的,这比直趋邯郸参战确实高明得多。它的基本思想是不急于求成,要趋利避害、伺机歼敌。这个典故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颜髑安步当车不儆官
战国时的齐国有位名叫颜斶的名战士。当时齐宣王执政,他慕颜周之名,就让人把他召进宫来。颜斶来到后,随随便便地走进宫内,径直来到殿前的阶梯处,见宣王正等待他拜见,就停住脚步,不再行进。
齐宣王见了很奇怪,就呼唤说:“颜斶,走过来!”不料颜周还是一步不动,呼唤宣王说:“大王,走过来!”宣王听了很不高兴,左右的大臣见颜周目无君主口出狂言,都说:“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可以叫你过来,你也叫大王过来,怎么行呢?”
颜斶说:“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与其让我羡慕大王权势,还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的好。”
齐宣王恼怒他说:“到底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颜躅不假思索他说:“当然是士人尊贵,君王并不尊贵!”
宣王说:“你说这话有根据吗?”
颜周神色自若地说:“当然有!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曾经下过一道命令:有谁敢在高士柳下惠坟墓50步以内的地方砍柴的,格杀勿论!他还下了一道命令:有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他为万户侯,赏金千镒,由此看来,一个活着的君主的头,竟然连一个死的士人坟墓都不如啊。”
齐宣王听了无言以对,满脸不高兴。大臣们忙来解围:“颜躅,过来!我们大王拥有千乘之国,四方之国谁敢不服?大王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老百姓没有不俯首听命的。你这样的士人太卑鄙了!”
颜斶驳斥道:“你们说得不对!从前大禹的时候,诸侯有万国之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尊重士人。到了商汤时代,诸侯有3000之多。如今,称孤道寡的才24个。由此看来,重视士人与否是得失的关键。从古到今,没有能以不务实事而成名于天下的。所以君父要以不经常向人请教为羞耻,以不向地位低的人学习而惭愧,这才是好的王者啊。”
齐宣王听到这里才觉得自己理亏,说:“我是自讨没趣。听了您的一番高论,才知道了小人的行径。希望您接受我为您的学生,今后您就住在我这里,我保证您饮食有肉吃,出门有车乘,您夫人和子女个个会衣着华丽。”
颜周却辞谢说:“玉,原来产于山中,如果一经匠人加工,就会破坏;虽然仍然宝贵,但毕竟失去了本来的面貌。士人生在穷乡僻壤,如果选拔上来,就会享有利禄;不是说他不能高贵显达,但他外在的风貌和内心世界会遭到破坏。所以我情愿希望大王让我回去,每天晚点吃饭,也像吃肉那样香,安稳而慢慢地走路,足以当作乘车;平安度日,并不比权贵差。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命我讲话的是您大王,而尽忠直言的是我颜斶。”颜周说罢,向宣王拜了两拜,就告辞前去。
知本思义
上面的故事出自《战国策·齐策四》,其中颜斶说:“蜀愿得归,晚食为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比喻悠闲地行走,便当作坐车了。
庞忝“三人成虎”喻魏王
战国时各国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
当时的魏国曾与赵国相约,其太子要作为赵国的人质赶往赵国。魏国大夫庞恭和他定于某日一起启程赴赵都邯郸。临行时,庞恭向太子的父亲魏王提出一个问题,他说:“如果有一个人对您说,我看见闹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只老虎,君王相信吗?”
魏王说:“我当然不信。”
庞恭又问:“如果是两个人对您这样说呢?”
魏王说:“那我也不信。”
庞恭紧接着追问了一句道:“如果有三个人都说亲眼看见了闹市中的老虎,君王是否还不相信?”
魏王说道:“既然这么多人都说看见了老虎,肯定确有其事,所以我不能不信。”
庞恭听了这话以后,深有感触地说:“果然不出我的所料,问题就出在这里!事实上,人虎相怕,各占几分。具体地说,某一次究竟是人怕虎还是虎怕人,要根据力量对比来论。众所周知,一只老虎是决不敢闯入闹市之中的。如今君王不顾及情理、不深入调查,只凭三人说虎即肯定有虎,那么等我到了比闹市还远的邯郸,您要是听见三个或更多不喜欢我的人说我的坏话,岂不是要断言我是坏人吗?临别之前,我向您说出这点疑虑,希望君王一定不要轻信人言。”
魏王觉得庞恭说得有理,便对他说自己不会那样的。但在庞恭走后,一些平时对他心怀不满的人开始在魏王面前说他的坏话。时间一长,魏王果然听信了这些谗言。当庞恭从邯郸回魏国时,魏王再也不愿意召见他了。
知本思义
此典故起自于《韩非子》,里面详细记述了上面讲到的这件事,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谗言不可信,自己判断才是真,盲从于他人做事,总是要付出代价的。要判断一件事情的真假,一定要经过细心的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谣言多了,就足以毁掉真相;附和的人多了,白的也会被说成黑的。结果“三人成虎”,就会把谣言当真,这样一来造成的危害是很大的。
毛遂自荐。脱颖而幽
公元前260年,赵王中了秦的反间之计,以只能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守卫重地长平,使得赵40万大军被困长平,最后全部为秦将白起坑杀,精锐丧失殆尽。次年,秦乘胜围攻赵都城邯郸。邯郸震动,赵王急召平原君商议退敌救国之策。平原君道:“为今之计,只有求救于诸侯。如魏、楚等,魏国与在下有姻亲关系,相互交往也不错,求之则发救兵。楚乃大国,且路途遥远,唯有以‘合纵’之策促其发兵,如此则邯郸之围可解!我愿意为您去办这两件事。”赵王答应了他。
平原君乃当时名满天下的“四君子”之一,以礼贤下士闻名。平原君有门客三千、毛遂位居末列。平原君回至府中,急招门客,言明使楚合纵之事,并欲选拔20人随同前往。平原君道:“此次合纵定约之事,关系到邯郸得失,赵之存亡,干系甚大,故势在必得。倘若和谈不能成功,则须以武力相威胁,迫使楚王歃血订盟。故所选20人必是文武俱全之士。诸位皆当今贤士,且事情紧急,20人便出自各位当中了。”
但平原君手下的三千人中,能文者不能武,能武者又不能文,最后只选得19人,最后一人竟无从可得。平原君不禁慨叹:“想我赵胜相士数十年。门下宾客三千,不料挑选20人竟如此难!”
正值此际,毛遂于下座挺身而起,道:“毛遂不才,愿与各位前往。”平原君见毛遂面生,又不曾听左右提起过毛遂,便有意试探:“先生居门下几时了?”
毛遂回答说已有三年。平原君知他已来三年,而自己竞不知道,想来无德无能,遂生轻视之意,说道:“贤才处于世间,恰似尖锥处于囊中,其锋芒自现,今先生居此已有三年,却未曾听人提起过,可见先生文不成、武不就,且出使楚国乃关系赵国存亡之大计,先生恐怕不能胜任,还是留下吧。”
听了平原君的话,毛遂却并无退怯之意,立刻答道:“您说的话很有道理,贤士处世当展其才德,然欲逞才能须有表现机会,君子以贤达仁义、礼贤下士闻名于世,然君子若无赵公子之名分,地位安能显其贤达乎?毛遂之所以未能展露锋芒,是因无处于囊中的机会,否则早已脱颖而出,不单单是只露锋芒的问题了。”
平原君对毛遂之对答深感奇异,且事紧急,便同意毛遂同行。其余19人虽听了毛遂适才的一番言论,仍不以为意,皆以为毛遂只不过徒逞口舌罢了,彼此目视而笑。
前往楚国的一路之上,这19人皆自以为学富五车,常是高谈阔论,毛遂不言则已,言必惊人,总能一语中的。到了楚国时,19人皆已被毛遂折服。
到了楚国,平原君不敢怠慢,第二日一早,便上朝与楚王商议合纵之事。楚王道:“合纵之事,当初先由赵国发起,后由于张仪游说各国,联盟未能牢固。当年先是楚怀王为纵约长,率诸侯伐秦而不克;后又由齐缗王为纵约长,而列国皆背信弃义,合纵又败。时至今日,各国皆以约纵为讳,六国合纵联盟只不过一盘散沙,无济于事。况且秦国今日之强,六国皆不能敌,唯有诸国各自安保方为上策。再者,秦楚新近通好。楚若与赵合纵,岂不是背信弃义,自找刀兵之苦,并且要代赵受怨吗?所以我看合纵之事还是算了吧!”
楚王口才不错,但平原君也不是吃素的,他从容对答,陈说利害,但楚王终因惧怕强秦,又要妄动刀兵,便犹豫不决,不肯答应平原君。
毛遂等20人于殿外阶下等候,眼见日上中天,仍然未能谈成功。19人便对毛遂道。“先生上吧。”
毛遂亦不答话,手握剑柄拾阶而上,昂首挺胸走上殿来,他到平原君身边,又看了看楚王,口中说道:“合纵之事,只要言明利害,三言五语便可解决,却为何从日出谈至日中,仍未定下来呢?”
楚王见有人竟敢按剑直闯朝堂,且出言不逊,十分恼怒,但又不明此人底细,且慑于毛遂之威严,便转身先问平原君道:“此是何人?”
平原君道:
“这是我的门客毛遂。”
楚王见毛遂不过是一个门客,便高声叱喝道:“大胆狂徒,本王与你家主人谈国家大事,岂有你说话之地,还不退下?”
毛遂却毫无惧色,按剑走向楚王,边走边说道:“合纵乃天下之事,天下人皆可谈论,况在我家主人面前,哪有你训斥我的道理?你只不过仗着你人多势众罢了。而现在你我相距仅十步之遥,你的性命便握于我的手中,你还逞什么威风?你要知道,当年商汤凭借70里之地而王天下,周文王仅凭百里地却使天下诸侯臣服,他们有哪一个凭借了人多势众呢?”
楚王见毛遂义正辞严,脸色稍转和气,又问道:“先生有何话说?”
毛遂道:“先前时候,楚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陉塞、郇阳,地方有五千里之大,带甲之士有百万之多,车有千乘,马有万匹,此乃霸王之资啊,天下诸侯哪个能当?但如此泱泱大国的楚国,竞为秦国一个乳臭未干的竖子白起,率领区区数万人连连挫败,一战便丢鄢、邓等五城,郢都划为秦郡,再战而烧夷陵,三战则为秦兵毁先王之宗庙,辱没先人,此乃百世之仇怨啊,连赵国都为之羞愧,可大王却偏安于一隅,但求苟安,不求报仇复地,怎对得起列祖列宗在天之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