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安意如作品:当时只道是寻常
2606700000033

第33章 未全僧·忆江南

忆江南

宿双林禅院有感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未全僧

卢氏于康熙十六年五月去世后,直到康熙十七年七月才葬于皂荚屯纳兰祖坟,其间灵柩暂厝于双林寺禅院一年有余。

据《日下旧闻》、《天府广记》等记载,双林禅院在阜成门外二里沟,初建于万历四年。而《北京名胜古迹词典》中记载的双林寺,却位于门头沟区清水乡上清水村西北山坡。也有学者根据容若的另一首明显写于佛寺的《青衫湿遍·悼亡》中“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的句子,认为卢氏厝柩之处离纳兰府第近在咫尺,应该是什刹海附近的纳兰氏家庙龙华寺。且不管卢氏的灵柩究竟停放在何处,容若在这一年多时间里,不时入寺守灵是不争的事实。

他在双林寺里写下的悼亡词,除了《双调望江南·宿双林寺禅院有感》两首之外,还有《寻芳草·萧寺记梦》、《青衫湿遍·悼亡》和《清平乐·麝烟深漾》。

根据第一首《忆江南》词中“淅沥暗飘金井叶”的句子,大致可以推断出此词应当作于康熙十六年秋天,卢氏已经去世好几个月了。

结句中的“薄福”是薄福之人,是作者的自称;“倾城”当然是指卢氏,中间那一个“荐”字,原意是指祭祀时的牺牲,《左传·隐公三年》谓:

“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在这里容若把名词翻作了动词用。

卢氏的确是已经不在人世了,他不敢相信,不愿相信,可事实如此残忍冷酷地摆在面前。风疏雨骤,草木摇落的秋日黄昏,他眼中所见萧索零落,耳边所闻凄冷清凉,只觉得了无生趣,恨不能把自己放在祭坛上,相随她于地下。

容若的心境遭遇,很容易让人联系起《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书中宝玉悲伤黛玉之死,千回百转之后仍是出家做了和尚。(后四十回虽高鹗所续,但前八十回已有暗示。)容若虽未出家,而自谢娘死后,又添卢氏之丧,心绪全灰,也有趋向空门的倾向。所以有索隐派人说容若乃宝玉原身,乾隆阅《红楼》也大笑:“此乃明珠家事也。”可见并非空穴来风。

就词意本身看来,容若心灰意凉也确有撒手红尘之意。容若不只对爱情忠贞不二,对父母也十分孝顺。高堂在上,弱子在下,他其实连为妻殉情的自由都没有,只能日夜独自活在沉重的哀思里。

伊人早逝,爱妻亦薄命,自身万般凄凉无助,千头万绪化入词中,容若才会有“心灰尽,有发未全僧”的感慨。一点相思,三千烦恼丝,想卸去竟是不可言说的重。

“情在不能醒”一句于执迷中道破天机。

不是不想自拔,而是人在其中,心不由己。

人是聪明减福寿,从来薄福葬倾城。人若放得开,会不会比较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