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寄梁汾苕中知君此际情萧索。黄芦苦竹孤舟泊。
烟白酒旗青。水村鱼市晴。
柁楼今夕梦。脉脉春寒送。
直过画眉桥。钱塘江上潮。
情萧索
很多人知道顾贞观都是因为容若,其实顾贞观在清时,无论才气名望都不逊于容若,甚至隐隐有前辈的风范。他是明代东林党人顾宪成的曾孙,也算家学渊源。顾贞观原名华文,字远平、华峰,号梁汾。生于崇祯十年(1637年),幼习经史,尤好诗词。少年时就和太仓吴伟业、宜兴陈维崧、无锡严绳孙、秦松龄等人交往,并加入他们的慎交社。虽然年纪最小,但“飞觞赋诗,才气横溢”。清廷慕其才学,于康熙三年(1664年)任命他担任秘书院中书舍人。康熙五年中举后改为国史院典籍,官至内阁中书,次年康熙南巡,他作为扈从随侍左右。康熙十年,因受同僚排挤,落职返回故里。之后一直沉沦下僚。康熙十七年(1678年),康熙下令开设“博学鸿词科”,一批文坛精英诸如朱彝尊、陈维崧、严绳孙、姜宸英均被荐到京,顾贞观、纳兰性德广交文友,经常聚会唱和,清初词坛的振兴和他们的活跃是分不开的。
他还受容若所托编订了《饮水词》,可知容若对他的才华学识也极为放心佩服。最为难得的是,除了才气,顾贞观还仗义,没有酸腐文人的琐碎和小心算计。他曾为营救诗友吴兆骞,求助于容若,更不惜求于明珠。容若被他所填的《金缕曲》感动,不避嫌疑地借助父亲明珠之力帮他救助吴兆骞。
说起来,世态炎凉,锦上添花的数不胜数,真正肯在危难关头为朋友出头的又有几个?容若和梁汾都难得,他们都不势利,愿意做雪中送炭的事。也许正因为看到了梁汾身上的侠气,容若才会对他倾心相交,视他如师如友如兄长。容若对梁汾的依恋,到了琐碎的地步,以至于《饮水词》中大部分唱和之作都和梁汾有关。
顾贞观的确也是容若的知己,他读纳兰的《饮水词》轻易就明白了容若难共人言的心事,相传他自己也曾有过和容若相似的感情经历,只不过他的恋人入的是侯门而不是宫门。
人和人之间的交往,除了能够互相理解沟通畅快之外,还有一点就是要投缘。不投缘的人往往像贴错门神一样互相看不顺眼。
康熙十五年,顾贞观应大学士纳兰明珠之邀赴京为纳兰容若授课。
两人一见如故,直至生死不渝。这样一蹴而就的情分,只能用投缘来解释。
康熙二十年(1681年),顾贞观回无锡为母丁忧,康熙二十一年,他人在苕中。苕中是今浙江湖州一带。因有苕溪,故称。容若寄词给他,全篇都从想象落笔,化虚为实,颇有浪漫色彩。上阕设想梁汾此刻正于归途中,心情萧索,颇似当年被贬的白居易。但途中停泊处却是水村鱼市,烟白旗青,入眼风光平静安详。下阕进一步想象夜间他在舟中做着清梦的情景。最后两句容若却由萧索转为慰藉,以“直过画眉桥,钱塘江上潮”的谐语慰之,既温情又佻达。全篇立意不无伤感,却在伤感中翻出豁达新意,尤其是最后两句,虽然有同情有隐怨,却又令人宽慰解颐。无怪有评家极口称赞结穴两句:“笔致秀绝而语特凝练。”
我是深爱这一阕,不同与容若词中别的送别赠友词。虽以萧索起笔,却不再是铺天盖地普天万物同愁,而是有豁达的劝慰和祝福。
顾贞观有咏六桥之自度曲《踏莎美人》,谓自删后所留“其二”
中有句云:“双鱼好记夜来潮,此信拆看,应傍画眉桥。”自注:“桥在平望,俗传画眉鸟过其下即不能巧啭,舟人至此,必携以登陆云。”
但平望在江苏吴江县南运河边,并不与苕溪相通,可能是梁汾搞错了。
容若此处写到画眉桥,一是代指梁汾故乡,二是暗用汉张敞为妻画眉的典故,喻祝他合家团聚的用心是很明显的。
许我是江南人,所以格外喜爱词中“烟白酒旗青。水村鱼市晴”
这两句,清淡疏朗,褪淡全词的悲色,更绰绰有杜牧诗中“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气象。比起悲情缠绵的容若,我更喜欢看他阳光灿烂天真恬淡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