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游戏就没有童年,因为玩游戏是最适合儿童的认知方式和娱乐方式,玩游戏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和成长的过程,其意义犹如在孩子的心里埋下创造的种子和幸福的种子。
――(中国)孙云晓
【经典事例】
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父亲常常和儿子一起做游戏,以此来丰富儿子的精神世界。
有一次,父亲在工作时剩下了一块木头。为了让安徒生高兴,他决定给儿子做几个木偶。木偶做好后,他让安徒生从母亲那里找来些碎布,给做好的木偶穿上了衣服。等木偶们一个一个地都有模有样了,父亲对安徒生说:“咱们现在有演员、有舞台、有幕布,可以演戏喽!”
父亲从书架上拿出一本名为《荷尔堡》的戏剧故事书,准备和安徒生演戏。为了让儿子进入角色,父亲让安徒生把这本书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小安徒生把戏中的对白背得滚瓜烂热。在父子俩演得很投入时,惹得家人、街坊邻居都捧腹大笑。
从那以后,安徒生就迷上了木偶游戏。经常拉着父亲一起“演戏”,为了演好戏,他还坚持多看书,记对白,在游戏中受益匪浅。
【智慧点拨】
木偶游戏无形中培养了安徒生的读书兴趣,锻炼了他的记忆能力。不仅如此,安徒生在与父亲共同的游戏中,自己的认识能力、知觉能力、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都得到了发展。
孩子游戏的内容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大致可归纳为三类:
一、模仿性游戏,如过家家、开汽车、开火车、学医生看病等等,这些游戏可以增强孩子对社会情景的熟悉程度;
二、智力游戏,如玩纸牌、拼版、分辨声音等,这些游戏有利于孩子智力、记忆力的发展;
三、音乐体育游戏,如赛跑、过独木桥、钻圈、捉迷藏或伴随音乐做操,随音乐节拍演奏打击乐等等,这些游戏有助于孩子协调全身动作,提高音乐感和节奏感。
因此,游戏不仅仅让孩子感受到了趣味,更成为孩子学习和发育的重要平台。而大部分游戏不可能独立完成,如果父母能够陪孩子一起做游戏的话,游戏就能帮助孩子获得知识和体验,并有助于他们建立好奇心和自信心。因此,父母应该陪孩子在游戏中成长。
【参考建议】
游戏不仅仅与孩子的智力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父母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可以促进孩子对父母的信任与依赖,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1.用平等心与孩子做游戏。
在与孩子的共同游戏中,父母要成为一个切实的参与者,要明确游戏不是上课,不能高高在上指手画脚,而应当跟孩子处于平等的地位,共同完成游戏。因此,父母在与孩子做游戏的时候,应该注重双方相互地配合,这有这样,父母才能自然而然地引发孩子智能的发展。
2.感受游戏中的快乐。
父母设计的游戏规则应该符合孩子身心发展,不能以成年人的角度去衡量孩子的接受程度。而且,做游戏的目的不仅仅是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智能,更重要的是游戏的整个过程要给孩子和父母双方都带来乐趣。要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到创造和成功的快乐,而父母则能够体会到亲子交流的幸福。只有双方感受到快乐的游戏,才是成功的游戏,也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兴奋剂。
3.常常与孩子玩“情节角色游戏”。
在各种游戏中,孩子最爱玩的恐怕就是“情节角色游戏”是尤其值得提倡的一种。因为,年幼的孩子特别羡慕成人的生活,成年人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色都令孩子向往不已,而游戏恰恰能满足孩子实习成人活动的要求。父母可以和孩子一同玩这种游戏,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
李彤的爸爸是医生。李彤总是要穿着爸爸的白大褂,为爸爸“看病”。爸爸也总是装模作样地很难受,李彤就一本正经地戴上听诊器,给“病人”听心脏、开药等。这个过程,李彤体验了做医生的感觉,爸爸也有意无意引导她如何与病人交流。从医生的角度,李彤逐渐开始感受病人的不容易。
在情节角色游戏中,孩子会模仿成年人的动作和语言,也会明白角色间的相互关系,逐渐理解成年人活动的涵义,从而培养了孩子对社会关系的认知能力和与人相处能力。
4.父亲多与孩子玩游戏。
一般家庭中,母亲虽然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较多,但很容易在照顾孩子和家庭之后,没有经历在与孩子做游戏。尽管如此,母亲和孩子之间不缺乏亲切感。而工作回家的父亲没有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的话,父亲在孩子心中威信有余但亲切不足。
有一位教育家曾说:“玩游戏是需要伙伴的,对于年幼的孩子而言,父亲是最有魅力的游戏伙伴。”因此,父亲可以抽空跟孩子做做游戏,比如:摸爬滚打、你追我赶等肢体性的游戏,这回使唤起孩子的兴奋,使孩子在游戏中情绪高涨,自然加深和父亲的感情。
【金玉良言】
做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事情,每个孩子都会借助游戏而成长。而父母如果能和孩子在游戏中保持互动,就是无形中培养孩子的思维、语言、记忆、智能等能力。同时,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如果父母和孩子常常一同在游戏中感受生活的幸福,那么,父母引导孩子的人生方向就是很容易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