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模式大致稳定,收入也较高,孩子也长大,在前10年的准备里,教养费用应有着落,现在可以开始为自己的未来退休生活打算,想清楚自己在退休后期望什么样的生活水准与生活计划,在安排完适当和医疗相关保险所需的费用后,投资心态应较前10年更为谨慎,建议逐步加重固定收益型工具的比重,但仍可用定期定额方式参与股市的投资,定期检视投资成果是一定要做的功课,因为能让你重新来过的机会已经没有了。
安养期
到了50岁之后进入安养期,建议你少作积极性投资,一切以保本为宜。
另外,正如商家把生意瞄准舍得花钱打扮自己的女性消费群体一样,时下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也颇为关注都市女性的理财需求,相继涉足潜力无限的女性金融商品领域,加个性鲜明的"牡丹女士卡"、平安如意女性两全保险、某些商业银行开办的女子银行等。女性若能在工作上热情投入,又懂得借重这些专业的投资理财机构,那么,女性追求经济独立,坐拥财富的梦想就不远了。
81.老年人的钱怎么花
同样可以"以钱生钱"
老年人退休之后,一般在一生工作积攒下来,会有一些存款或退休金养老,但面对市场经济的变化和各项支出的不断增加,老年人家庭同样也有"以钱生钱"的理财需要。
1.以稳妥收益为主。
目前投资品种虽多,但并不是所有投资都有钱赚。一般投资收益大的,其风险也大。老年家庭一生积攒的钱实在很不容易,倘若某一笔大额投资一旦损失,对老人的精神、对家庭的影响都比较大,所以要特别注意投资的安全性,切不可思富心切乱投资。大多数的老年家庭目前应坚持以存款、国债的利息收入为主要导向,切忌好高骛远。
2.要灵活运用投资策略。
任何家庭投资都离不开国家的经济大背景,近几年来,国家为扩大内需、刺激消费,连续七次下调了存款利率、并对存款利息开征了个人所得税。这时,免税的国债、利率较高的金融债券应是老年家庭投资生财的主要品种。对于储蓄存款,当预测利率要走低时,则在存期上应存"长"些,以锁定你的存款在未来一定时间里的高利率空间;反之,当预测利率要走高时,则在存期上存"短"些,以尽可能减少届时在提前支取转存时导致的利息损失。
3.投资股票要适可而止。
买卖股票是一种风险投资,当代社会任何一个投资理财的成功人士,都进行了"安全投资+风险投资"的组合式投资,这是锻炼自我、巧抓机遇、获取高收益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在身体条件较好、经济较宽裕、又有一定的时间和足够的精力,并具有一定金融投资理财知识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少数老年人不妨拿出一小部分钱来适度进行风险投资。
特别需注意的是,切不可把急用钱用于风险投资,这主要包括:家庭日常生活开支、借来的钱、医疗费、购房款、子女婚嫁必需用款。因为每项风险投资品种的收益都有阶段性或价位波动性特点,如果用急用钱去投资,一旦急用时就只有忍痛割爱低价出让,损失巨大。
按"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原则,老年家庭的投资组合比例上,储蓄和国债的比例应占85%以上,其他投资必须控制在15%以下。这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
82.初入社会的年轻人:你的钱要花在哪里
年轻人花钱三个盲区
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对于手中的钱财,常会停留在学生时期有多少花多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的阶段,甚至因为可以利用银行借贷,而随意扩张信用,造成负债累累,人不敷出的窘境。因此如何"开源"、"节流"以及正确评估投资风险非常重要。
首先,应避免在理财时常犯三种错误
1.拥戴名牌
名牌产品虽然很吸引人,不过却要付出不小的代价,想买,还是等身价提高时再考虑。
2.买车背车债
汽车只会折旧不会增值,办贷款还要付高额利息,从理财角度衡量实在很不聪明。
3.借钱投资
你才刚进入投资市场,还是一个投资新手,借钱投资可能让你未赚钱先赔钱。千万记住:此招乃投资中的一大忌,不碰为妙。
选择
而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在理财时也因为求学时对金融市场上的投资工具接触较少,常不知如何适当搭配,而错失获得较高报酬的机会,因此以下提供几种年轻人可以选择的理财方式:
某些通过接触、学习、能够熟悉的投资项目:
某些简单易于操作的投资工具;
投资自己:
选择一份具有前瞻性的工作;
综合存款账户:
能维持1~2个月的生活费即可:
强迫储蓄投资;
定期定额投资基金:
保险;
寿险与意外险:
年终奖金;
单笔投资绩优股票或基金。
当然各种投资工具都有投资风险,而且风险性和获利性往往是成正比的。
根据理财专家针对各个年龄层所做的风险承受度的分析结果得出"可承担风险比重=100目前年龄"此一公式,作为投资时的参考,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年龄是23岁,依公式计算你可承担风险比重是77(100-23=77),代表你可以将闲置资产中77%投入风险较高的积极型投资(如股票),剩余的23%做保守型的投资操作(如定存)。
83.花钱花得心甘情愿
粘着质的人,常能持之以恒地存款,但却无法感受到花钱的乐趣
邱先生,在单位里人称"赚钱之神",在他的履历中可以看到:他原本是年薪才只有1.5万元的职员,当年薪调整为3万元时,他即认为将可迅速地存下一笔"巨款"。事实上,存款与工资多少不见得成正比,能否存得巨款,经常取决于个人的性格。通常可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善于存款的粘着质型;另一种则是不善于存款的躁虑质型。
粘着质的人通常是属于固执保守派,也类似神经质。这种人对金钱非常重视,无论何时何地他口袋有多少钱,他都能一点也不差地说出来。他的薪水可能不多,但却往往拥有惊人存款。他们是属于不怕一万,只怕万一的人,而且经常带些神经质,疑神疑鬼,平常是能省则省,不能完全享受金钱所带来的乐趣。
躁虑质特性的人则是属于及时行乐派的浪费型。或许是心理上的问题,他们常有些自暴自弃的行为,以掩饰内心的不安。此类型的人不太可能有存款,只要有钱在身上必定得花光才称心,凡事抱着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态度,到时候再说。以上两种类型未必是绝对的、也未必适用于每个人,仅为两种范例,以供各位参考而已。但都不足取。
不做浪费型的人,但花钱却要花得心甘情愿,花出乐趣来。
送礼时,似乎都有选择自己所喜爱的倾向
在过年过节时,我经常会收到一些礼物,而我每回总是将这些礼物与送礼者的名字记下来,为的是作为回礼的参考。因为我意识到,人们几乎都有送给人自己所喜欢礼物的倾向。如果对方送陈年美酒于你,其实即表示送者也对美酒有所偏好;若赠送造型典雅的茶具,则送者必也是对茶具有癖好者。如此说来,每个人对礼品的选择,经常在无意识中透露出自己的喜好,即便是价额颇为高昂,也会产生这也是自己所喜爱的这种心理,而不去在乎其价格的高低了。
然而,事实上,无论自己对于某件事物的喜好程度如何高、评价如何好,均无法保证受礼者真正喜欢。即使是为讨好对方欢心而精心选购的礼物,有时反而会得到相反的效果。因此,礼物本身原本就带有把自我一部分强迫地推与他人的色彩,从而去支配对方回礼时的选择性,可见礼物的收送往往代表了个人意识的表现。
至于送礼品给有权势或具有社会地位的人,则经常带有点趋炎附势的意味,此种心理压力往往带给送礼者一些压迫感。另一方面,某些送礼者即故意利用此种心理压力,使受礼者产生不好意思的感觉,于是无法忽略送礼者所提的要求,以致爆发了所谓的贪污事件。所以,不当的送礼方式足以毁灭一个人的前途。
一般人在获得意外之财时,往往会深感不安,只想先花而后快
任何人无疑都希望自己是大富翁,能够过着富裕优越的生活,但是,当真正意外或幸运地获得一笔巨款时,反而往往惊慌失措、终日惴惴不安。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人一旦获得与自己生活水准差别甚大的钱财时,常因不知如何运用而惶恐不已。
从社会上许多例子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某些因地价暴涨而获致高利的暴发户,却往往不知如何运用这些巨款,有些人甚至终日酗酒、沉迷赌博。也有许多自幼即贫穷、困苦的孩子,一旦拥有了豪华洋房,却无法适应,仍然从事着挑砖筑路的工作。
又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主要由于突如其来的新状况与自我认知相冲突所致。要知道,一个人的生活形态必然深受过去生活模式的影响,一旦超出这种模式太远,个体即无法配合,因而产生了种种无法适应的状况。
报纸上曾有一条这样的新闻:有位乡下老农偶然买彩票得了头奖,扣除所得税还有300多万,这可是笔巨款,他竟然惊慌得手足失措,惶惶终日,守候在家,不敢出门。这件事虽然一时传为趣谈,却是正常的人类心态反应。所谓来得容易去得快,非分之财总是很难留住。但是,此时若能冷静地加以思考,即可把这份意外之财做最妥善的运用。
一个谦虚有礼的客人,往往能以最小的金额换取最大的依赖感
有些年轻人非常善于照顾老年人,且对他们时时表现出谦和有礼的态度,所以极得老年人的喜爱。
当两位朋友一同出席某企业公司董事长特地请他的宴会,宴会结束后,其中一位朋友连连向这位董事长道谢,并说老是接受您的招待,真是不好意思,下次一定要让他回请。一般来说,因为不论身份、地位,他都是处于较低的阶层,在接受长辈邀约时,只要表示谢意即可,不必大费周章的回请。然而,这却正是他受这些老前辈喜爱的地方。
在请客与被请的交际过程中,被请人如果以不好意思之类的客气话致谢,而非一副受而无愧的态度,相信必将获得请客者极度的好感。
优越感若得到满足,即不会在意金钱上的损失
许多经常捐款的公司、团体或个人,在捐款时往往会遇到相同的困扰,那就是该捐多少钱?总是为了金额的多寡犹豫不决。先询问别人捐多少,加以比较斟酌才予以决定。被询问者多半回答差不多啦,然而,这个答案往往不能满足询问者。询问比较的意义,在于想知道捐多少无所谓,只要和别人差不多即可。因为,不论捐款多少都难避免装样子这么吝啬一类的恶意批评,所以就订定了标准金额,以为准绳,则可免除尴尬。
为此,许多人都不愿第一个捐款,深怕此种压力加诸己身。另一方面,还可解释作不服输的精神,他人能捐1万,我总不能只捐5千。往往这种意义存在也非常强烈。对募款者而言,这种情形是非常难得的。因此,捐款登记簿上头第一个名字,必定是捐最高额者,这也是巧妙地运用人类的竞争心理,提高捐款金额所作的心理战术。
这种心理战术是随处可见的,不仅在捐款上如此,购买衣服时,为了使顾客很快且自愿地付款,店员常在顾客选购物品时给予赞美:你一眼就看中这件,眼光真好!既适合你又能表现气质……,顾客原本打算讨价还价的话便咽回去了,并且高高兴兴地付款。这是由于店员给予顾客优越感的满足。
84.花钱要花得心花怒放
被人称善于使用金钱时,便好似称赞自己人格高尚一般地喜悦
有位演员先生,因为生性吝啬,年纪轻轻的便已存下100万元巨款,在演艺圈这样奢侈的世界里,他仍然是吃阳春面、喝白开水,常参加宴会,但却从不请客,如此节俭的人还真是不容易,一般人是很难做到的,因为被人称做小气鬼、铁公鸡是非常难过的事情。
相信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被人称为吝啬鬼、一毛不拔,因此,经常有打肿脸充胖子的人出现。即使是虚张声势,也不能没面子。从以上这两种人之间的差异,我们可以说:是否能成为一位富翁,就在于你是否能接受小气、吝啬的称号了。
社会上在使用金钱方面,常会受到大家注意:如果自己用钱的方法受到批评,便会感到难以忍受;相反地,如被称赞是个善于理财的人,就会觉得自己非常有能力而感到高兴。本来,每个人处理金钱的方式与他人并不相干,纯属个人自由。然而,他人的评语却会带来强烈震撼。
原因何在?归纳结果才发现:存钱的方法与个人判断能力和个人方向感有密切关系,与遗传则无关。另一方面,人的欲望也与理财方式有关,如果自己的理财方式被批评,就像将自我欲望在他人面前展露一般,会非常的愤怒。由这些例子,可知任意地批评他人用钱方法,无异于伤害别人自尊、甚至破坏他人声誉,应当尽量予以避免。
没有一个人会对赞美之辞无动于衷,明知道只是奉承谄媚的话,也会让人觉得愉快。因此,即使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在众人的鼓舞下偶尔也会大方请客的。
85.花钱别花得忧心忡忡
大多数人在听到爱花多少的言词时,反而无法真正随心所欲地花用
日本有一家自由上下班、自由取用公款做事的永谷元公司,此种上班制度,引得众人议论纷纷。这个公司的职员可在两年的期间内不做任何事,而只找出开发新产品的创意,不管是旅行国外或做什么,都可任意使用公款,许多人听到后都大为羡慕。
但实际上这种公司的职员所受到的压力,却是超乎其他人的。因为人在天性上即具有责任感,而且坚信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理念,于是,不须准时上下班的职员,反而比一般打卡更准时,同时更不会滥用金钱。相反地,如果被他人规定必须准时上下班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反而容易引起反感,同时故意去破坏规定。
一般母亲对于孩子不喜欢念书而感到苦恼,经常询问教育咨询中心该如何是好,此时,最好不要再说去读书、不读书成不了大器之类的话,若采取自由的态度,孩子反而会因害怕不受重视而自动自发地读书。刘先生即是利用类似的心理战术,解决了太太浪费的坏习惯。他们刚结婚时,家计支出全由刘先生管理,由于太太是大小姐脾气,动辄花费巨款购买物品。刘先生即将家计转由太太全权处理,她感觉到持家艰难,问题便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对自己的奢侈浪费觉得内疚,则会产生补偿心理
某个电视剧曾经有这样的剧情:有一位家庭主妇,在上街购物时,原本预算以1,500元买一件洋装,结果却花了2,500元,她在付款后立即懊悔将家用浪费于此;因而又跑到超级市场,买了丈夫爱吃的高档海鲜回家精心烹制晚餐,等待丈夫回来。从这种为了掩饰自己内疚而对先生特别体贴的举动,可以看出女性有趣的心理。
其实,几乎所有人类都有如此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