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诗人描绘的边塞苍凉景色。其实,在孤漠中也藏有许多稀世珍宝。我国甘肃敦煌市鸣沙山,在古代曾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卡,后来因气候变化,逐渐成为荒凉之地。谁也没有想到,在这片黄沙之下竟然隐藏着一个巨大的艺术宝库!人们究竟发现了什么呢?接下来的内容不能错过哦!
石窟里有什么秘密?
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人们发现了许多石窟寺。年代最早的石窟寺始于十六国时期,经过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共建石窟寺735座,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0余身,飞天4000余身,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敦煌石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内容最丰富和使用时间最长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
“千佛洞”
因为内藏数不清的佛祖神仙雕塑和画像,又被称为“千佛洞”。石窟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南北长约1600多米,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
“千佛洞”之最
千佛洞最让人震惊的是洞里的壁画。几乎所有的石窟洞壁上都有壁画,这里是壁画的天堂,如此大规模的洞穴壁画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壁画大多数描绘各种佛、菩萨、天王及其说法场面,也有的是表现佛教史迹,讲述佛教在印度、中国、中亚等地区传播的情况。最宝贵的是那些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场景、生产劳动场面、人们衣冠服饰、古代建筑造型、音乐、舞蹈、杂技等的壁画。由于石窟是不同时代开凿的,壁画内容有很长的历史跨度。
谁首先在这里开凿石窟?
据莫高窟的碑文记载,公元366年,有位叫乐尊的僧人云游到鸣沙山东麓脚下。此时,太阳西下,夕阳照射在对面的三危山上。他举目观看,忽然间发现山顶上金光万道,如现万佛,乐尊被这夕阳映照的沙漠奇景震撼了,认为这就是佛光显现,认定此地是佛祖的圣地。于是乐尊顶礼膜拜,决心在这里拜佛修行,便请来工匠,在悬崖峭壁上开凿了第一个石窟寺。
从此,历代高僧,甚至许多当地的官府要员,都参与石窟的开凿,从十六国时期到元代,一直不曾停止过,营建时间长达千年,终于形成了这一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石窟群。
敦煌飞天有什么秘密?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是敦煌文化的象征。在长达一千多年的艺术创作中,敦煌飞天的造型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北魏窟中的飞天,脸型由椭圆变得长而丰满;西魏窟中的飞天,脸型出现清瘦、额宽颐窄的特征;北周窟中的飞天,脸型具有“面短而艳”的特征;隋唐窟中,出现了姿势优美的双飞天;唐代晚期的飞天形象,已经从浓丽转为淡雅,呈现出“天人共悲”的宗教境界;元窟中的飞天,是女童的形象。了解多姿多彩的飞天,可以帮助我们从侧面了解敦煌文化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