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五维人格论:心理实验及发现的哲学思辨
26191200000037

第37章 人格论——社会章(7)

36、主题一句话自我表露的深度不仅和信任度相关,还和自我表露的需要(迫切性)密切相关。

【把有关自己的秘密信息展示给另一个人时,他们就在进行“自我表露”。表露者要考虑信息的隐秘程度。并且,把谁作为表露的对象也是要经过相当的选择的。】

——人格科学自我表露的深度和信任的深度一般呈显着正相关的关系。对治疗师来说,治疗师的自我表露在治疗中可以作为一种技巧,既可以是真实的泄露,也可以制造“自我表露的情节”——无中生有。“需要虚假暴露”的原则要服务于治疗,且具有不可验证性。

37、主题一句话创建治疗的镜面技术,是治疗师帮助患者实现自我成长治疗的依托。治疗镜面的创建能力决定治疗效果的大小,也代表治疗师治疗的水平。自我表露是情绪压抑或情绪膨胀的反应,也是泛化对象的攻击性表现。

【人经常展示真实的自我,因为他们对此毫不焦虑。更重要的是,朱拉德认为,只有通过自我表露,我们才能真实地逐步认识自己,如果我们不把思想变成语言文字,隐藏我们真实的情感和观念于一堵否认和扭曲的墙后是很容易的。】

——人格科学并非只有自我表露我们才可以认知自己。而是可以通过自我表露,根据我们接受到的反应,形成一个镜面的认知关系,帮助自己认知了解自己。在人本主义治疗过程中,诱发患者自我表露既是为了让患者建立自我的镜子,更是为了让倾听者完成对患者的诊断,并以有效地反应方式形成治疗镜面——除了行为治疗、生物治疗、催眠治疗,精神分析、认知疗法、人本疗法中,多是通过建立有效地自我认知镜面,达到治疗的目的。

自然的自我表露行为是个体情绪活动膨胀发泄的常用方式,如极端的表现为自言自语,同时表现为一种将对象泛化的攻击、客观强迫性(你不得不接受)活动,如露阴癖等。自我表露既有语言的形式,也有行为表现的形式。自我表露之所以发生,一方面源自“人类原始的自由表达冲动”——情绪积累的疏泄需要;另一方面源自社会化生存需要给自然人自由表达需要的压抑,也就是长期社会化规则约束过程产生的挣脱性反应。

社会化如同“有所限制”自然人放纵行为的制动装置。情绪具备滋生发展瞬间无限膨胀的特征,是脑神经关联活动的高度兴奋反映,同时也是大脑“自平衡机制”难以抑制的脑机制活动。因此,很多情况下,个体的情绪自己难以实现“自我化解性”抑制,情绪的几何级膨胀使个体只好借助于“外化性”行为发泄,或表现为倾诉,或表现为各类难以自制的自我暴露性行为。否则,个体不能在脑机制实现自我平衡,不能实现情绪的自我认知化解,情绪被硬性束缚压制,反而会形成健康行为的干扰性“障碍力量”,随着这样力量的积累,逐渐表现出阻碍个体正常行为的发生,表现出相应程度的“情感性心理疾病”。

38、主题一句话与其说治疗师要尽可能的透明,以提升治疗的效果,不如说“治疗师要保持坦荡的心态”更为确切,自我暴露的透明也是应该有不同程度限制的。

【朱拉德和其他一些人把“透明的自我”的概念运用到了治疗的情境。当受辅者进入一个与治疗师真正自我表露的互动中时,他就会从治疗中获益匪浅。当然,治疗师必须做到尽可能的透明。】

——人格科学治疗师把自己完全透明是一种治疗的误区。以建立信任的氛围和治疗支持为目的自我暴露技术,不能忽略其无益、无效的负面效果。暴露也是有所限制的,有目的的暴露服务于长短期治疗效果的技术方式。

自我暴露不是心理咨询治疗独有的方式,而是社会人际交往中比较常见的、建立互信关系的有效交往技术方式。进一步说,在心理咨询及治疗中的有效交流,很多方式是借鉴人类长期发展得到的人际社会交往技能的结果。

39、主题一句话交往中互惠原则是诚信建立的原因,互惠是群体形成及维系的根本,群体是因为有互惠的需要才得以建立的。互惠本身是一种文明,也是从潜意识发展凸显出来的。

【“一对一效应”:朱拉德观察到,当一个人在一次交谈中展示自己的私人信息时,另一个人几乎总要回报。后来,研究者把这一点标记为“表露互惠原则”。根据这一社交规则,人们在参与一项已习惯的交谈来展示有关自己的信息时,其私人性大体在同一水平。只要你能同等水平地把自己类似的私人信息展示给我,我就会把我自己的私人信息告诉你。】

——人格科学表露互惠根本在于获取社会性(情感、力量、体验的共享)的支持,由此可以发现,谎言式自我表露的欺骗性效果是如何巧妙建立的。因此,对于咨询治疗技术,可以借鉴“谎言式自我表露”方式,促进治疗的效应按治疗目标发生。

互惠在这种情境下,只是可能会出现,很多时候会遇到只有付出没有回报的结果。人类的“互惠”行为源自交换共享的社会性支持需要——要想获得他人的支持,要有自我牺牲、奉献等方式的付出行为在先,然后才有得到回报的可能,而且仅是可能。这样的“互惠”行为因为属于弥漫式交易行为,交易活动单方面发起、交易对象随机确定、交易付出价值不确定、交易回报无所限制的弥漫散乱式人际交互行为,很多时候是只有付出没有回报。这就是社会人际信任关系建立的发生情况。建立信任可以帮助实现人际间物与物的交换或者贸易,可以帮助人际间社会性支持的形成。语言的交流互惠也是人际信任关系建立需要的表现之一,最大的互惠行为是以国家或全人类的力量来对抗自然环境的灾难。

40、主题一句话“一样的表露水平”“一样的互惠水平”是个体间相互交往支持性获得的期望。

【研究者发现关系良好的夫妻通常是有选择地对彼此表露,而不是泛泛地成为高表露者。

(Prager,1986)】

——人格科学自我表露技术的应用,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都要遵循适度的原则,否则将不利于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必要的保留隐瞒还是需要的,每个人的意识活动更多地植根于主观世界,客观现象的吸纳受主观意识条件性限制(合乎自己利益的往往被吸纳,不合乎自己利益的往往被忽略排斥,类似于自欺欺人的现象),特别是令我们难以左右其发生发展的情感,因为难以把握所以更需要选择性的处理。对创伤性的表露,特别是面对人际的对象,使个体获得社会性支持感更加强烈,从而获取更好的生存状态效果。

在现实人际交往中,自我表露的需要和深度,多数个体是由在交往中形成的直觉所决定的,少数人已将这一技术自如地运用。自我表露和其他有效的生存机能发展的模式是同样的,都是由潜意识到觉意识的发展趋势。

41、主题一句话服从与控制在人类个体与群体活动历程中表现出抗衡变化的规律,生命是积弱成强进化的历程。从意识活动的角度来说,个体掌控着自己的认知世界,对自己的控制性有绝对主导权,类似于人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在一定时期自然环境起到决定性控制作用一样。简单地说,控制和接纳性,在人类活动两大主体环境中,其表现各有主导:在人的意识活动环境中,个体对自我意识活动一般居于主导控制的地位,对客观环境的接纳以服从于主观意识的需要为主;在人与环境互动的生存大环境中,自然环境对人类个体活动一般居于主导控制的地位,个体主观意识活动以服从于自然环境发展变化的趋势为主。

控制性和接纳性在人类发展水平的不同时期,在人与自然环境的交互中,主导表现地位在相应变化:随着人类理性的发展,人类意识活动对自我需要的直接满足逐渐降低,对客观环境刺激有效接纳的会更多,个体对自我行为意识的控制更接近于客观、更有利于生存;随着人与自然关系的交互关系的成熟,客观环境对人类个体的约束控制逐渐降低,人类将更加主动地协调处理与自然的共生关系,使人类获得更有效地生存发展趋势。

42、主题一句话人类很多现象的理解,如果仅限于对调查结果的当前解释,忽略进化的变迁因素,任何解释都有可能偏离根本。

【为什么应该这样?根据朱拉德的观点,当男性成长时,他们发现像女性那样表达和表露是不合适的。他们害怕如果表达过多的真实感情会被讥笑和拒绝,一些研究支持了这些结论。(Chelune,1976;Derlega & Chalkin,1976)】

——人格科学自我表露的水平如果解释为“害怕”则仅是看到了表面现象,关键是为什么会有“害怕”顾虑。通常的解释是社会对性别赋予了性别特征,从一出生就被社会化塑造。更久远的、更可信服的解释是和人类早期的社会经济活动相关,男人狩猎需要更多的沉默,面对自然危险的威胁男人更需要沉着冷静;女人从事家庭式的劳作,需要更多的交流,女人处于被呵护的生存状态中,自由表达的机会多,女人需要创设更活泼和谐的家庭生活氛围。对于社会赋予的性别特征,也在男性化和女性化的区别中得到体现,并非是女人都爱自我表露,而是女性化的人自我表露水平相对较高。现在的研究,更多地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调查上,忽略了社会进化的潜在因素。

43、主题一句话根据各心理学派理论及技术的特点,根据患者的表现特征,合理组合搭配各种治疗技术,通过多元化治疗方式实现治疗过程、效果的最优化。

【有时候,行为治疗的方法可能很简单:强化良好行为,惩罚不良行为。】

——人格科学行为疗法依据行为的发生发展形成的机制,对症下药调整行为倾向。如同哪里有病灶就用化疗的方式予以修复,效果比较直接。虽然效果比较明显直接,但也带来一定的化疗副作用,接受治疗者会感受到治疗的剧烈反应。如果能将以意识层面为主的治疗方式,如精神分析、认知疗法、人本疗法适当地融入,如同在手术前要做好充分的各项准备一样,使病患者会感觉更舒适,病灶修复更顺利。如果把行为疗法、药物疗法比作手术治疗或者化疗,那么精神分析、人本、认知等以关注意识层次为主的疗法,可以称作是康复性治疗。这也是为什么各种疗法的所用时间、和所适用的病灶有所区别的原因之一:精神分析、认知疗法、人本咨询治疗见效慢,难于把握病灶发展,适于疏导性咨询治疗;行为、药物疗法等见效快,适于有形转化治疗。

有一点要特别提出,如何针对个体的认知、情感、行为及生物性特点予以治疗,一些原则需要重新界定。如对自主转变的遵循,对于一些认知结构难以转变的个体,可用手术中麻醉的方式,不能、不该或者不需要病灶个体“明确或者认知的就可以不依赖于他的自主转变”,可用催眠、信念植入等作用于个体潜意识的方式实现主体的“自主转变”,而不是完全依赖于病灶个体自主的转变,使咨询师处于疲惫、被动的治疗地位。也就是说,咨询师确立治疗关系,并非一定要站在中立的立场;咨询师治疗方式的选择,并非要完全遵循患者中心的原则。面对任何来访者,咨询师都需把握咨询师主导、咨询方式更有利于病灶消除、咨询过程更简易、咨询效果更长远的非固步自封的诸多原则。如在精神分析里使用较多的催眠,就是通过“潜意识”的催眠情境下完成置换,实现调整个体病灶的意识及行为;行为疗法则直接提供刺激强化或者消退,夸张地说,连个体自主理解行为认知的机会都不给;对于认知疗法也是这样,需要根据个体认知的层次特点,予以协助建立优化的认知或者意识体系,而不是一味地说服、一味地等待其自我发现真理的“无原则无目标的尊重”,尊重的是个体人格自主的存在,不是对其病灶的“尊重”。中国历代智者都再三强调“聋者不示之五音,盲者不示之五色”的因势利导针对性对待的基本原则。

44、主题一句话心理咨询诊断和身体疾病诊断意义不同。心理治疗诊断不排除对身体健康因素的考虑。

【与用其他方法进行心理治疗的治疗师不一样,典型的行为主义治疗师并不花太多时间来寻找患者产生问题的原因。相反,他们关注的焦点是可观察的行为。其他治疗师可能会把行为看成是某一潜在问题的信号,而在行为主义治疗师看来,这一行为就是问题。】

——人格科学和身体疾病的治疗不同,问及疾病的原因对身体治疗有所帮助,但不会直接起到治疗的作用。但对于心理治疗,因为心理行为中的相依相伴情感的存在,问及原因不仅是起到了解病理的作用,同时起到情感疏解和支持的治疗效能。也就是说,心理咨询治疗中病情原因问及,对个体的康复起到直接治疗的作用,这是和身体治疗些微的不同。

再者,生命体的身心行为是依存共生的,有心理的运动就有身体的运动,反之亦然。因此,在心理治疗中,不管是哪一种治疗取向,都必须将身(身体状态、行为表现等)心(心理机制心理状态等)予以综合统筹调整。治疗的方式多样,在于技术组合的巧妙、投入的经济、效果的最优。比如自主学习式治疗,根据患者的认知水平、人格特点,可以先让个体阅读学习相关的资料(心理治疗方面的或者其他方面的),然后再进入咨询师干涉性治疗阶段,借助间接学习的力量,让个体先完成自我转换的基本框架的建构,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用;再如通过各类心理测试,可以让患者自我诊断提出自我治疗的对策,然后予以专业化的协助,同时促成个体自我成就感发展,使个体获得心理的自我成长。

45、主题一句话综合各理论学派的治疗应用,我们不难发现,不仅行为测量,所有测量都有较大的改进完善空间。

【行为主义者的自我报告问卷会问人们,他们是否经常做某件事,而不是他们对这些事件的感受如何。】

——人格科学如对一名烟瘾者的测量,我们不仅涉及吸烟的时间、地点、数量等可见信息,还可以涉及吸烟的原因和感受等不可见信息,这将给综合治疗提供全面的参照信息,既有可见的行为量数,又有隐形的心理评估量数。

46、主题一句话行为疗法对心理治疗因为过多关注表面行为特征,略显得生硬,行为疗法是一种“治标及里”的间接心理行为治疗方式。

【尽管行为疗法成功地解决了很多问题行为,但仍有一些批评认为,当行为主义治疗师只是减少了一些可观察行为时,这一疗法往往歪曲了真正的问题。】

——人格科学当行为治疗仅关注于行为表象,脱离了决策行为的认知及情感的内因,忽略“心理行为模式化的改变”,这样的治疗必然是肤浅的,疗效是短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