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科技百科:信息科学
26226600000033

第33章 “好看”的电子战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开始,电子战这条看不见的战线就已悄悄展开。据有关资料记载,1914年8月4日,德军侵入比利时,当天夜晚英国对德国宣战。在战斗打响以后,有一天,英国在地中海的“格罗斯塔”号巡洋舰,突然发现两艘德国战舰——“格义班”号和“布瑞斯劳”号,如此“嘴边之食”,怎能让它跑掉。于是,赶忙用无线电台向基地报告敌情,以便增援舰只围歼这两艘敌舰。但是,狡猾的德国军舰施放无线电干扰,破坏了“格罗斯塔”号巡洋舰与基地的联系,趁机逃之夭夭。这可说是德军史上最早进行的一次电子战。

1940年11月14日这一天夜晚,死神降临在英国的考文垂市——法西斯德国空军第100轰炸机联队闯过三关(三个电波束交叉点)。当飞机仪表上两个指针重合的非常时刻,准确地从飞机上投下了大量的燃烧弹。顿时,英国的心脏地区——距首都伦敦约150千米的考文垂市,多处发生了大火灾。被爆炸声和烈火惊醒的人群赶忙救火,哪知如此火光冲天的景象,正好为后续的德国轰炸机群指示了目标。说时迟,那时快,450架德国轰炸机对这个城市进行了连续数小时的轰炸。结果,座落在这个城市的21家重要工厂,其中包括12家与飞机生产有关的工厂,以及市区的大部分建筑物都变成一片瓦砾,侵略战争给英国人民带来了很大灾难。

有一年,美国派到某国的一位大使,曾接到某国送给他的一份礼物,这是一个雕刻得很精美的美国国徽——一只木雕的老鹰。这位大使把这件礼品挂在大使馆的书房里,以表示珍惜来自某国的友谊。谁知就在这个老鹰里面,被秘密地挖了一个洞,里面安装了一个带有金属片的铜质“振荡器”,和一个镀银的“谐振腔”。从此以后,书房里只要有谈话的声音,声波就会激发“振荡器”。也就在与美国大使馆隔一条街的一间房子里,某国人员用电台发射机发出一定频率的无线电波,射到老鹰的空腔中,使空腔发生谐振,而“振荡器”就把书房里的声波,叠加在谐振波上,通过一根暗藏在老鹰里的天线,重新发射出去。这时候,某国人员使用一个高度灵敏的电台接收机,就可以收录“振荡器”中最轻微的振动声音(像录音机录音一样)。因此,在美国大使馆书房里的一切谈话,对某国来说都不再是秘密了。某国人员利用这个“窃听器”,偷听了整整七年之久。后来英国的情报人员从电台的接收机中偶然发现了这个奇怪频繁的电信号,费了一番苦心,才帮助美国大使馆戳穿了这件礼品的真相。

更为奇特的是,在荒郊野外、乱草丛林之中,也安装有窃听器,专门窃听过往人员和车辆的声音,人们称它为“振动探测器”,或叫“电子伏兵”。“电子伏兵”的战斗故事,发生在60年代的越南战场。

当时的越南战场,在丛林之中有一条著名的“胡志明小道”,越南军队利用这条“小道”,经常隐蔽地通过军事运输车辆以防止美国飞机轰炸。后来人们发现在“小道”附近有一种平时少见的“小树”,没有树叶,只有几根枝条。有人认为它是一种“热带植物”,不长树叶。正是在这种“奇树”所在的地方,经常发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每当有大批军用车辆经过时,就会有美国飞机追过轰炸和扫射。

原来,这种“奇树”是美军空投下的“高级无线电传感器材”,名叫“振动探测器”。这种探测器空投到地面,就插在土中,露在外面的部分,就伪装成没有树叶的“热带树”,而那些秃秃的枝条,却是“微型电台发射机”的天线。在这伪装的“小树”中,有一个机件叫“拾振器”,用它“拾取”过往车辆或部队行军的声响,然后把振动的声音信号变成电信号,通过电台发射机把电信号发送到“电信号中继站”,中继站把微弱的电信号加以放大,再传送到10-20千米远的美军“电信号监测站”。这时,美军对传送过来的各种电信号,及时收录、整理和在荧光屏上显示。当判明敌情之后,就出动F-105“雷公”式飞机进行追击。上述“插地式振动探测器”能及时发觉距离它30米处的行人以及距离它300米处的行驶车辆,所以叫“电子伏兵”。

这种“振动探测器”是60年代生产出的,最早使用在越南战场。美军曾在“胡志明小道”两侧,大量布设这种“探测器”,组成所谓“麦克纳马拉(当时美国国防部长的名字)墙”。其它,“振动探测器”也就是带有微型电台发射机的窃听器,而它竟成了美国国防部的“墙”,可见其军事价值非同寻常。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女钢琴演奏员,经常为英美联军做慰问演出,并常在广播电台演奏自己谱写的钢琴曲。而这些“钢琴曲”,竟使英美联军在战场上接连吃败仗,一首钢琴曲的“杀伤力”,竟胜过百门大炮。这是怎么回事?英美联军便开始怀疑这女钢琴演奏员了,但她除美丽动人之外,查不出别的证据。

但是,后来这位女钢琴演奏员在一次睡梦中泄露了天机,原来这“演奏员”竟是德国一名女间谍——代号X27。她把从英美联军军官处获得的军事情报,按规定的密码,巧妙地编成乐谱,在广播电台演奏时,就公开播放出去。如此“琴音”,英美联军的军官可能为之陶醉,而德国情报机关却深知其意。这说明,密码电报在军事斗争中至关重要。试想一下,即使当今美国最先进的“大酒瓶”电子监听卫星,窃听到上述“琴音”,恐怕也只能是莫名其妙吧。

1991年的海湾战争,多国部队所以能以很小的代价(死亡126人,阵亡率只占投入总兵力的万分之一点六;损失飞机45架,损失率只占出动总架次的万分之四点一)获得很大的胜利(使伊拉克军队的伤亡85-10万人,被俘175万人),原因之一便是美军在战争一开始,就对伊拉克的电台等电子装备进行多层次、大功率的强烈电子干扰,使伊军相互之间无法进行通信联系。据说,海湾战争第一夜,甚至连伊拉克首都广播电台的广播都被干扰得听不清楚,更不用说一般的通信电台了。

早在1905年,著名的日俄“对马海峡战争”中就已开展过电子战。在当年5月的一天,日本海军侦察船悄悄展开过电子战。在当年5月的一天,日本海军侦察船悄悄尾随俄国舰队,并通过天线电台通信,把俄国舰队的行动和战斗队形及时报告给日军大本营。俄国巡洋舰“乌拉尔”号的舰长了解到这一情况,向舰长舰队司令建议,用该舰的电台发射机对日军的电台进行电子干扰,压制日军的驼信联络,但未获批准。结果,日军大本营一直掌握着俄国舰队的具体位置,从而夺取了这次海战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