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空间站之窗
26233000000045

第45章 “联盟”号的两次发射失败

1966年11月18日清晨,一长串黑色伏尔加轿车鱼贯而行,急驶在通往31号航天发射场的水泥路上。前苏联“国家征服月球委员会”定于上午10时召开会议,研究7K-OK系列宇宙飞船“联盟广号和“联盟2”号的飞行试验问题。委员会主席、总机械制造部部长阿法纳西耶夫(CAAψaHcbeB)和“联盟”号飞船的各位总设计师均出席了会议。经过紧张、激烈的讨论,决定于11月26日至27日进行发射。这次试验计划包括:检查船载系统在飞行中的工作状况,实现两艘飞船的自动对接。

31号航天发射场,秋拉塔姆当地时间11月18日16时,“联盟1”号顺利升空。人们清楚地看到一级火箭脱离。不久,轨道专家报告:飞船进入预定轨道,遥测船载系统工作正常。

29日凌晨3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卡马宁将军从梦中惊醒。加加林从指挥所报告:“飞船发生严重故障,需要将军马上到指挥所来。”传来的消息令人极度不安,不知何故,“联盟“号飞船已耗尽定向和停靠发动机装置用的全部燃料,以每分两周的速度进入“螺旋”状态。航迹测量表明,“联盟1”号在轨道上最多只能飞行39圈。显然,发射第二艘飞船已无意义,试验计划告吹。

当时,人们并未急于向莫斯科报告这一消息,他们还抱着一线希望。

29日晨,国家委员会广泛征求专家们的意见之后,做出唯一可行的决定:准备应急降落飞船。先后经过5次尝试,总算使“调皮”的飞船脱离轨道。搜索救援飞机不停地在空中搜索,一直未能发现飞船的踪迹;无线电测向中心紧张地测量,却始终未能测量到下降中飞船的位置。飞行指挥部因收不到任何有关飞船位置的报告,被迫决定开启自动引爆装置,“联盟1”号白行爆炸了。对失败的原因进行了长时间的分析探讨,总设计师委员会承认,如果飞船上乘坐的是宇航员,而不是人体模型的话,“联盟1”号也许是可以挽救的。但是,这不等于说支持空军代表卡马宁将军的立场:宇宙飞船的自动化程度太高了。与此相反,人们拒绝了他关于发挥航天同作用的各种理由。

12月8日,由劳申巴赫、梁赞斯基、齐宾等人组成的应急委员会汇报了调查结果。根据他们的建议,在排除已发现的各种故障之后,决定“联盟2”号于12月14日单独发射。

发射前的最后检查工作是在距发射设施300米处的指挥所结束的。宣布进入“15分准备”之后,场上鸦雀无声,只有继电器轻微的嗡嗡声和转动机器开关的咔嚓声……

火光和烟团标志着“已开始发射”,但是光焰似乎比通常要小得多。天文钟上的几秒钟瞬间闪过,火箭却依然一动不动地矗立在发射台上。

“向发射场紧急供水!任何人不准走出掩体!不准靠近发射场!”扬声器里传出对大家的警告。

火势逐渐减弱,很快就熄灭了。火箭看来已无任何可以看得见的外部损伤,高高地吊在已经打开的塔架上,并猛烈地放出蒸汽。又过了一段时间,掩体内做出决定:火灾和爆炸的危险已经过去。指挥所发出命令:“竖起维修抢险塔架。”

维修服务分队立即奔向发射场。庞大的金属装置小心翼翼地“夹向”火箭。突然,一根塔架触动火箭蒙皮,火箭偏离中心位置,顶端喷出一团火焰。急救系统开始工作,其推力达到90吨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使回收舱脱离火箭,将其抛人500米高空,一具降落伞出现在天空……

可是就在急救系统刚刚工作不久,发动机喷出的火焰就点燃了三级火箭。于是场上的人们顿时慌乱起来。100秒后,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接连不断的猛烈爆炸震撼着草原,摧毁了火箭和全套发射装置。

多数人靠幸运躲过了灾难,有的急忙跑进地下掩体,有的则跑出200米之外,躲到草原丘陵背后。但是,这并未能完全避免伤亡:科罗斯特列夫少校当场死亡,还有不少人被炸成重伤。

国家委员会委员、多年领导宇航员培训工作的卡马宁将军讲述了他的亲身经历:“当确信发射已失败(尽管当时尚束发生悲惨的爆炸事件)之后,我离开指挥所,因为要给机场抒个电话,通知取消飞往飞行控制中心叶夫帕托里亚的航班。我从地下室出来后,直奔宇航员小楼。就在这时,第三级火箭点火。我登上三楼,命令房间里的人立即去走廊。随即响起震耳欲聋的连续爆炸声。距发射场1千米之遥的宇航员小楼急剧晃动,如果我们在室内再多呆上几秒。肯定逃不脱碎玻璃的杀伤。看着发射场上的浓烟和已经燃烧完的火箭骨架,我的心里一片空白,究竟以后还会有多少个‘黑色日子’呢?”

政府委员会查明了事故原因:(1)发出“点火”指令后,只接通了二级火箭发动机,因氧化剂移注阀门失灵,一级火箭发动机未能启动;(2)急救系统不听使唤,竟然在断电情况下,也有被触发的可能性。

因此,“联盟3”号和无人驾驶飞船的发射工作拖到1967年初。不幸的挫折破坏了前苏联的“月球”计划。事实的真相一直埋在秘密档案里。在塔斯社报道中称,“联盟1”为“宇宙133”,而“联盟2”号则只能永远掩藏在缄默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