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建筑奇观
26233400000039

第39章 自然条件对古建筑的影响

中国位于亚洲的东南部,东南滨海而西北深入大陆内部,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中国的地形是西部和北部高,向东、南部逐渐低下;其中有世界最高的康藏高原和峭壁深谷的西南横断山脉,有坡陀起伏的丘陵地区,有面积辽阔的沙漠和草原,有土壤肥沃的冲积平原,也有河流如织的水乡。中国的气候,从南到北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和亚寒带。一般来说,东南多雨,夏秋之间常有台风来袭,而北方冬春二季为强烈的西北风所控制,比较干旱。但在同一纬度上的各地,又因地形差别而气候不同;内陆高原往往寒暑相差较大,沿海地区则温差较小,但富于变化。

在这些自然条件不同的地区内,古代劳动人民因地制宜,因材致用,创造了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黄河中游一带,由于肥沃的黄土层既厚且松,能用简陋的工具从事耕种,因而在新石器时代后期,人们在这里定居下来,发展农业,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当时这一带的气候比现在温暖而湿润,生长着茂密的森林,木材就逐渐成为中国建筑自古以来所采用的主要材料。为了抵御严寒,北方的房屋朝向采取南向,以便冬季阳光射入室内,并使用火炕与较厚的外墙和屋顶,建筑外观厚重庄严。在温暖潮湿的南方,房屋多采取南向或东南向,以接受夏季凉爽的海风,或在房屋下部用架空的干阑式构造,流通空气,减少潮湿;建筑材料除木、砖、石外,还利用竹与芦苇;墙壁薄,窗户多;建筑风格轻盈疏透,与前述北方建筑恰成鲜明的对比。此外,在石料丰富的山区,每用石块、石条和石板建造房屋;森林地区则往往使用井干式壁体。为了防御野兽侵袭,也有使用干阑式构造的。这些差别说明,在同一民族的建筑中,又因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