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登月传真
26236100000029

第29章 月亮离我们多远

月亮,是人类飞出地球步人太空的第一个中途站,是人类在地球之外留下足迹的唯一星球。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不对月亮抱有浓厚的感情。我国历代诗人留下无数华美的诗篇,便是最好的佐证。

人类首先测出绝对距离的那个天体正是月亮。这是很自然的,因为宇宙中再也没有离我们比月球更近的天体了。

可是,有什么办法让我们知道月亮的距离呢?用直尺、折尺或卷尺来量吗?那显然是行不通的。然而,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人想出了一个相当巧妙的办法。

在公元前3世纪初,萨摩斯岛上出生了一位伟大的天文观测家,名字叫阿里斯塔克(约公元前310年~前20年)。他同时又是一位天才的理论家,可惜他的著作大部分都失传了。但是,他的关于日月距离及大小)一书一直流传到今天。书中首先提出可以测定日月到地球距离的比值的方法:在上弦时测定太阳和月亮之间的角距离。阿里斯塔克认为上下弦时日、月、地三者应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月亮在直角顶点上。他根据观测量出上弦时日月在天穹上相距87°,由此可以求出太阳比月亮远19倍。虽然这个结果比实际数值小20倍左右,但其原理简单明了,值得赞赏。这是两千多年前测定天体距离的第一次大胆尝试,对其结果的称颂也理应超过对它的责难。阿里斯塔克又想到,由于日全食时月亮恰好挡满太阳,也就是说它们的视角径相等,因此太阳的线直径必定也正好就是月亮的19倍。他还观测月食时的地影,计算出地球的影宽,进而推算出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1/3(今天知道实际是027),因此,太阳的直径便是地球的6倍有余,而太阳的体积则是地球的200多倍。虽然这比实际情况(太阳比地球大130万倍)小了许多,但足以证明地球决不是宇宙中最大的天体。也许就是这个原因,使阿里斯塔克天才地提出太阳和恒星一样,都静止在远方,而地球则在绕轴自转,又围绕着太阳运行。他还认为恒星比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更加遥远。由于这些想法,他被指控为亵渎神灵,他的理论自然被人鄙视。然而,历史赋予他应有的地位,他远在哥白尼之前17个世纪就猜到月心系统的概况,因此恩格斯称他为“古代的哥白尼”。他还想出一个巧妙的办法采测量地球与月亮的距离,不过,过了一个半世纪才由伊巴谷将它付诸实践。

古希腊所有伟大的天文学家中,伊巴谷(约公元前190年~约前120年)也许可以算是最伟大的了。他为方位天文学——也就是天体测量学奠定了稳固的基础。遗憾的是,后人对他的生平几乎一无所知,只知道他生于比锡尼亚的尼塞亚,在洛德岛工作过。他算出一年的长度是3651/4天再减去1/300日,这个数字与实际情况只相差6分钟。他编出几个世纪内日月运动的精密数字表,用来推算日月食。并编出一份包括一千多颗恒星的星表,列出这些恒星的位置和亮度。伊巴谷在天文学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人们称他为“天文学之父,而他也的确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知识巨人。他留下大量的观测资料,为后人的重大发现创造了条件。可惜,伊巴谷的著作没有直接留下来,人们只是从托勒玫的著作中才了解到他的这些情况。

伊巴谷于公元前150年前后将阿里斯塔克提出的测量月亮距离的原理付诸实践。当时希腊人已经意识到,月食是由于地球处于太阳和月亮中间、从而地影投射到月亮上而造成的。阿里斯塔克提出,掠过月面的地影曲线弯曲的情况应该能显示出地球与月球的相对大小。根据这一点,运用简单的几何学原理便可以推算出月亮有多远——它和我们的距离是地球直径的多少倍。伊巴谷做了这一工作,算出月亮和地球的距离几乎恰好是地球直径的30倍。倘若采纳埃拉托塞尼的数字取地球直径为12700千米,那么月地距离就是38万于米有余。今天,我们知道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是个椭圆,因此月地距离时时都在变化。月亮离地球最远时为4跖500千米,最近时则为363300千米,由此可知月地之间的平均距离是3阻枷千米,伊巴谷的测量结果正好与此接近。

然而,尽管阿里斯塔克的方法十分巧妙,伊巴谷的观测技术又很高超,但是象他们那样做还是难以获得高度精确的结果。当近代天文学兴起之后,人们必然就会以更先进的方法来重新探讨“月亮离我们有多远”这个古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