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世界科技百科——导弹百科
26236700000043

第43章 中国“海鹰”舰舰导弹

1967年8月2日,中国研制的第一枚舰舰导弹一“上游”1号生产定型。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上游”导弹也不断改进,改进后的导弹被命名为“海鹰”舰舰导弹。从此,我国第一代舰舰导弹诞生了。

1960年初,中国海军导弹的研制跟其他军兵种同时起步。当时刚好从前苏联引进一种“冥河”式导弹正要上马,恰巧遇到三年自然灾害,国家陷入极端艰难的境地,然而中央军委却下令坚持用仿制“冥河”式导弹的方法来研制自己的舰舰导弹。于是,海军立即组织试验基地,南昌飞机制造厂被确定为仿制单位,李同力、吕琳先后为总设计师。他们在荒无人烟的山谷海湾里,开始了艰苦的仿制工作。

这种仿制的导弹称为“上游”舰舰导弹。1963年10月开始试制。1964年底,科研人员冒着摄氏零下20多度的严寒,在西北沙原上展开了陆上模型弹的试验,接着又进行了海上模型弹的试验、陆上全弹试验,各项试验均成功地获得了全部所需数据。1966年开始海上发射试验,主要验证一下全弹在海上发射时结构的完整性,同时检查导弹的飞行性能及控制系统,主发动机电器设备等各个系统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同年8月完成飞行试验。11月进行了定型试验,并取得9发8中的优异成绩。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海防导弹武器的历史,翻开了我国海军装备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有限,该导弹还存在许多缺点,比如弹体笨重,液体燃料推动力小,抗干扰能力差,飞行高度等都不理想。尤其是“冥河”导弹的实战应用结果带来了一定影响。1967年10月,埃及首次使用“冥河”导弹击沉以色列驱逐舰“埃拉特”号后,而到1973年,由于以色列采用了电子干扰系统,导致埃及发射的50枚“冥河”导弹无一命中目标。为此,我国科技人员总结了国内外的经验,对仿制的“上游”导弹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改进。这些改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为增强导弹本身的电子对抗能力,陆续研制成功并换装了多种末端制导头,因而相应地发展了几种改进型导弹;

(2)改装无线电高度表,提高了导弹的低空突防能力;

(3)把液体燃料贮箱改为承力式,以增加燃料的储量,加大动力,提高了导弹的有效射程;

(4)开展了海浪特性研究,以增强导弹适应恶劣作战环境的要求;

(5)向多种装载平台发展,以便适应岸防、舰载、机载等多种平台使用;

(6)对液体燃料预包技术进行研究,为长期有效贮存开辟新途径;

(7)火控系统采用电脑控制,从而提高了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接着,我国又建立了海防导弹研究机构,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研究生产线,同时锻炼和培养了使用部队和试验部队,并装备了我国第一个反舰导弹系列。随后,我国又研制出“海鹰”1号等舰舰导弹,形成了各种型号、不同性能的舰舰导弹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