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半途而废
半途而废的人经常说的话是:“我早就告诉过你那样做不管用。”或者“这件事太难了,不值得我投入这么多的精力,还是换个简单一点的吧!”
或者“瞧,我都做了些什么啊?我不想自找麻烦了。”假如一个人说:“我所得到的教训就是再也不那样做了”,那么,这个人也许还没有领悟到犯错误的重要性。如此多的人活在一个贫穷的世界里,是因为他们不断地对自己说:“我再也不那样做了”,而不是说:“我很庆幸自己犯了错误,因为我从这次经历中受益不浅”。避免犯错误或浪费犯错误机会的人,不能算具备较高的智慧,在事业上的成就也会受到限制。
哈佛大学的学者强调,错误是难免的,从错误中获得经验和智慧更是一种聪明。如果轻易放弃,半途而废,那才是真正的失败和损失。“失败的人不一定懦弱,而懦弱的人一定会失败。”
注重人际交往对于自己的健康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哈佛大学非常注重教会学生学习发展成熟的人际关系,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主要包括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主动关心别人的意识。教授们引导学生,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和见解,也要学会倾听、理解和尊重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和成长的任务,培养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要学会尊重、宽容、忍让、关心。
医学研究发现,交往不仅对个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每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生命的延续,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交往被认为是现代社会每个人不可缺少的“维生素”。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教授们非常推崇心理疗法。心理疗法的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加强人际交往是其中的一种有效方法,加强人际交往对于维护人们的心理健康、消除心理障碍有着重要的意义。
研究表明,精神受过重大创伤的人,如果性格开朗,善于与人交往,能较快从精神创伤的深渊中走出来;而那些不善于交往,形单影只的人,整天闷闷不乐,在精神创伤的深渊中越陷越深。人的不良情绪仅靠自己调节是不够的,还需要他人的疏导。人的心理处于压抑状态时,应有节制地发泄,把内心的苦恼向家人、同事或朋友倾吐。有的人害怕说出内心活动对自己不利,因而对谁都不愿吐露,将自己关在狭隘的感情圈子里冥思苦想,这是有害健康的。在很多情况下,一个人对问题的认识往往是有限的,甚至是模糊的,旁人点拨几句,会使其茅塞顿开。
在社会生活的人都有合群的需求,都有归属感和安全感。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彼此诉说各人的喜怒哀乐,增进相互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在此基础上,产生友爱互助、欢乐、依恋之情,满足其归属与安全的需要。一旦一个人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内心的愿望得到了别人的理解与赞许,就会从中吸取力量,得到鼓舞,体会到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从而对生活充满信心。
哈佛大学一位心理学家曾进行孤独对人体影响的实验。他请应试者单独居住在一间间完全与他人隔绝的小屋里,里面有多种美味佳肴,可自由吃、喝、睡,但却没有任何东西可阅读。两天后,所有应试者都忍受不了这种“坐享其成,睡享其福”的生活,他们拼命敲打墙壁,要求重回“人间”,表情上均呈现出痴呆、麻木,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大大降低。
实验表明,一个人一旦脱离了社会群体,失去了社会交往的可能,处于孤独境地时则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和恐惧感,会对人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
研究人员对大量高血压病人进行调查发现,70%的高血压患者人际关系不好,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特别是家庭不和睦、夫妻关系紧张。因此,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一再强调,健康的标准不仅仅是不得病——一个真正健康的人,除了身体健康外,还必须包括心理健康及社会交往方面的健康。健康的新概念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康状态。
所以,交往不仅是个人社会化及个性发展机制中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人们保持个人健康、生命延续的基本需要之一。正是交往,使得人们得以彼此交流感情,排遣孤寂;也正是交往,使人增添积极乐观的情绪,产生幸福感与满足感。
你的交际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未来
2009年6月,曾经报道过伊拉克战争、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NBC新闻“今日”节目的联合主持人、杰出新闻工作者马特·劳厄尔,在哈佛大学毕业生集会主旨讲演中说:“哈佛大学的文凭并不意味着你有任何特权,并不意味着你一定比其他人优秀。你受的教育是一个强大的工具,但这只是你工具箱中的一个。我要你们用所有的工具——你们的同情心,你们的友善态度,你们的宽宏大量,你们的公平正直,你们的诙谐幽默,去建立人与人之间的桥梁,而不是树立障碍与隔阂。”“每个人至少要有一个永远和你说真话的朋友……你的品性决定了你的未来。”
人缘好,才能好办事;人缘好,才能财气旺。一个人是否具有办事能力,首先要看他是否具备一个广泛的人际关系网。假如你在任何领域都有朋友,都有可能帮你一把,那么办起事来自然是顺风顺水,即使遇到了困难,遭遇了失败,想要回头的时候,也不会担心无路可退。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广结人缘,让自己的周围始终有一批人支持你、帮助你。
哈佛大学为了解人际关系在一个人的成就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曾经针对贝尔实验室顶尖研究员做过调查。他们发现,被大家认同的杰出人才,专业能力往往不是重点,关键在于“顶尖人才会采用不同的人际策略,这些人会多花时间与那些在关键时刻可能帮忙的人培养良好的关系,在面临问题或危机时便容易化险为夷”。
哈佛学者分析,当一位表现平平的实验员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会努力去请教专家,之后却往往因苦候回音而白白浪费时间。顶尖人才则很少碰到这种问题,这是因为他们在平时还用不到的时候,就已经建立了深广的朋友关系网,一旦有事请教立刻便能得到答案。
通用电气公司(GE)前总裁杰克·韦尔奇,或许是当今最具声望的商业领袖。他领导GE的20年内,将这只“大象”做了彻底的改造,不但让GE股价翻涨30倍,更让它成为全球最受尊崇的企业。韦尔奇也因此被《财富》杂志称为“20世纪最佳经理人”。
不过,令人惊讶的是,精明干练、自信过人的韦尔奇,却认为他辉煌的事业成就,有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在工作生涯中遇到的朋友。
韦尔奇刚进GE工作时,曾经因为GE的小气作风与加薪问题而提交辞呈。但当时韦尔奇的上司鲁本·加托夫相当赏识他,邀请他共进晚餐来加以挽留。席间,加托夫答应为韦尔奇提高加薪幅度,更重要的是,愿意支持他不受官僚体制的影响。加托夫的心意让韦尔奇大受感动,因此决定继续为GE打拼。
1963年,韦尔奇曾因为进行化学实验不慎,差点炸掉整栋工厂大楼。
当韦尔奇向里德报告时,本身是化学专家的里德没有痛骂韦尔奇,反倒以理性的态度帮助他解决问题,为他打气,不仅让韦尔奇在GE的前途没有受到影响,还让他学习到了领导者应有的风范。
“我无论到哪里,似乎总能找到良师益友,”韦尔奇强调,“若非这些人鼎力相助,或许杰克·韦尔奇这个家伙会一辈子默默无味。”
韦尔奇的故事,正好点出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因为就算是韦尔奇这么优秀聪明的领导者,也会有需要别人相助的时候,更何况是一般人?
一滴水只有放到大海里,才能永不干涸。一个人纵然是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其能力的实现同样离不开一定的人际环境。一个人的能力只有在一定的集体背景下才能凸现,集体的作用岂止如此,甚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体能力进行放大。现代社会,分工细化,竞争激烈,个人只有借助众人的力量,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创造辉煌的人生,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则必须有成功的人际交往本领。
人际关系还涉及到个人潜能的发展。因为人际关系好的人,表示他的感悟性好。人际关系好的人既能够善解人意,同情别人,又能把握住人际交往中的分寸。
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到来,人们之间的交往、沟通、联系、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密切,人际关系越来越被入们看重。青少年将来要在社会上有良好的适应能力,生活得愉快,产生充实与和谐的感受,就得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建立在个人的感性上,它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意见的沟通和价值观念的了解。因此,人际关系不只表现在待人的态度上,也表现于对事务的处理上;它不但是人缘好坏的原因,也是能否善待自己的关键所在。
人际关系的好坏,也关系着自身的心理健康。有些人对别人的意见和情感视若无睹,不能理解别人的处境,所以,言行经常伤害到别人,别人也把他当作异己来看待,因而产生恨。日常生活中不能为他人着想的人,永远是不受别人欢迎的人。
一个人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就能显现出很强的亲和力。因此,人际关系好,容易与人相处,善于沟通,事业发展的机会就会增多。
搞清楚事业与家庭的经济学
哈佛大学经济系的大三学生可以选修一门小型的讲座课程,叫“事业与家庭的经济学”,最多接受16名正式学生,听众大多是20岁左右的女学生。这门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讨论,分析女性的经济作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写4个短篇报告(2~3页),一个长篇报告(约25页,要求使用原始数据)提高调研和写作能力,为大四年级的毕业论文打下基础。前半学期以大量阅读和授课为主,后半学期以学生调研、提问、讨论和写作为主。
大多数女性都面临家庭与事业的艰难选择,这里面又有什么经济学呢?
这门课的主讲教授是克劳迪亚·戈尔丁。戈尔丁是一位60岁左右的女士,矮小消瘦,虽然眼镜片后的大眼睛很有神,但脸色显得苍白,声音略有嘶哑,上课过程中不停地用一个塑料杯喝水,她的双手没带任何戒指。
戈尔丁于1967年从康奈尔大学获学士学位,1972年从芝加哥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在明尼苏达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宾西法尼亚大学任教。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国经济史、教育、性别差异、女性和家庭在经济中的作用,也涉及劳动经济学。她立足于从历史的角度分析看待现状,出版了多部著作和论文,获多种荣誉称号,是哈佛大学经济系几十名全职教授中屈指可数的女教授之一。
每门课的第一二堂课都是对这门课的研究方向作总体概述。戈尔丁教授提出了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情侣和家庭是怎样形成的?在“婚姻市场”中,谁与谁结婚是如何决定的?在什么条件下会决定结婚?又会在什么条件下决定离婚?在一个家庭中,劳动是如何分工的?妻子和丈夫如何选择在家里工作还是到市场工作?教育和投资在形成可行的家庭契约中的作用?为什么情侣会有孩子?他们如何决定要几个孩子?如果解释生育率的变化?避孕措施和避孕药在其中的作用?家庭中的性别差异是生理因素决定的,还是人为因素决定的?为什么女性会对有关劳动市场的分析感兴趣?女性和男性各自如何选择职业?他们有怎样的收入差别,差别的变化及趋势,如何解释这些变化和趋势?教育有性别差异吗?如何解释“女性人大学率和大学毕业率高于男性”这一新现象?
戈尔丁教授用大量的图表显示各种变化和趋势,并解释数据来源和处理过程。她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不屑思考的事做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让人觉得非常新奇。
例如,关于人们是如何决定结合和分手的问题,她分析,当男女双方都认为他们结合的价值大于他们各自生活的价值的和,他们就有可能结合。多出来的这部分价值就叫做“盈余”。但有盈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一定结合,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有N个男性和N个女性的“婚姻市场”中,有N的平方个结合的可能性。只有在各个结合的盈余的总和最大化的情况下,这个“婚姻市场”才达到“均衡状态”。而当这种盈余变成负值时,人们就会决定分手,重新进入“婚姻市场”。
什么原因会使盈余由正变负呢?一种解释是“不完全信息”。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因为误解而相聚,因为了解而分离”;另一种解释是生活的条件、生活的境况变化了。还有一种解释是人的想法变化了。
这时,一个学生举手说,也有可能是“第三者插足”导致离婚,大家都笑了。戈尔丁教授回答,这个模型没有考虑这种可能性,这个模型的假设是,N个男性和N个女性完全互相了解,没有新人进入这一市场。
恐怕没有比这一分析更能说明经济学的极端理性和有限的解释能力了。如果人们真的把恋爱、结婚和上升的离婚趋势想得这么清楚,那么,结婚过程的本身就是不值得的。人与人之间只需要契约进行合作,通过契约解散合作,一切仅仅是履行法律程序而已。
哈佛大学的学者认为,训练20岁左右的年轻人理智清晰地思考世界,是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克服有碍正常交往的常见的不良心理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人际交往是一种基本智能,指能够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图、动机和感觉,并运用语言、动作、手势、表情、眼神等方式与他人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