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哈佛精英教育全书:怎样培养未来的精英
26248100000026

第26章 利用正确的人生态度掌控命运(1)

一个人只有具有了良好的个性品质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生活。哈佛大学的学子们懂得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不仅是单凭智力水平,还要看他的心理品质的优劣,身体素质的好坏、人生态度的正确与否。正如法国著名作家、思想家罗曼?罗兰所说!

“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只要一个人树立了足够的自信,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具有了永不屈服于任何挫折的坚强意志。命运就一定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成功之路就在自己的脚下。

全面了解成熟人格的基本要素

人,必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同学间、同事间、夫妻间、朋友间,与上司、与远亲、与近邻、与路人,每个场合所应该采取的应对方式都不同,除了要充分洞察现实环境之外,没有成熟人格很难适应这些复杂多歧、瞬息万变的环境的。

谈到人格是什么,应该讲它是先天体质结合的“气质”,后天发展的“性格”,以及“能力”等等归纳而成的,通常我们称之为“人品”。它和一个人的素质、情绪性、行动倾向、行动样式、习性、态度等都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被称为“人格研究界第一人”的哈佛教授奥尔波特,运用现象学中的观察法研究人格的成熟度,并在他的《人格形态与成长》中,提出了成熟人格的六要素,作为“人格成熟的基准”。

1.自我意识(自我感觉)的扩大

人在婴儿时期,只知道爱自己,不久,自我意识扩大到母亲、朋友身上。成人以后,不管是谁,对于自己的衣服、金钱、所有物,都有“这是我的东西”的意识。若不限于这么低的层面,而能扩及到职业、家庭——甚至扩大到所属的集团、地域社会、国家的话,便可视为成熟人格的表征之一。

2.和他人的密切联系

由于自我意识的扩大,对于周围的人也能建立亲密感及认同感,不会随便在背后说人坏话、挑人毛病、发牢骚、嫉妒、讽刺等等,尊重对方,宽容对方,不排斥对方;即使是男女之爱,除了被爱之外,也渴望爱人,而且能接受伴侣目前的状况,懂得包容对方的缺点。

3.情绪的安定(自我包容)

把自己的愤怒、恐惧、激情、性的冲动,都当作是一种“自我情绪”来处理。不盲目地压抑,也不钻牛角尖,所以,没有罹患恐惧症及强迫神经症之虞。以尽量不和周围环境起冲突的方式来处理,而且,碰到挫折、欲求不满时也具有相当的耐力,不会乱发脾气、牢骚,也不会随便责怪他人、自怜自艾。时时反省自己、等待时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情绪不高,或是能克服情绪不安。

当然,一个具有成熟人格的人,也不是就能随时保持冷静、沉着。既然是人类,就免不了有喜、怒、哀、乐等心情的转换,有时也会莫名其妙地忧郁,但他绝不会被这些情绪影响,做出冲动的行为,有损别人的利益。既能保持自己的情绪状态,又能愉快地生活,这种情绪的安定,是由“均衡感”以及能自我控制所造就的。即使遭遇危险,也不会慌慌张张、不安畏怯,对别人的情绪表现也不会感到有威胁感。

4.直对现实的知觉、技能能够正确的认知现实,而且具备解决问题的技能

虽然有高度智慧的人,不一定都是具有成熟人格的人,但是,智慧却是成熟人格所不能欠缺的部分。对自己的职业欠缺技能(家庭主妇的话就是家事),即使在其他点上合格,也不能说是成熟的人格。

另外,投入自己工作的能力,也和正确的认知、技能一样重要。所谓投入工作的能力,是指有某个课题的时候,那种忘我投入的工作热心感而言。

5.自视客观——洞察和幽默

以自我为对象,客观地视察,也就是说要真正地洞察自己、了解自己。很多人认为自己很了解自己,其实真能称得上了解自己的人并不多。

除了洞察自己之外,还要有幽默的感觉。真正的幽默,是保持某种距离凝视自己,认知理想的自己和实际上自己的对照,并感到的“滑稽”。

幽默和粗野的嘲笑、无意义的笑料、攻击性的调侃不同。

幼儿会感觉到别人的滑稽可笑,却不具备笑自己的能力,青年也是一样,失败的时候,往往无法一笑置之,容易视为苦痛。

其实,人生就像一场戏。能够客观地凝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同时以幽默的态度面对生命中的起起落落,才是成熟人格的表现。

6.统一的人生哲学

把自己的人生当作有意义的东西,具有统一人生各种活动的人生哲学。这里所说的哲学,并不是指专门性的学说,而是个人的生活信条、生活目标的意思。即把什么当作人生最高的价值,应该以哪种方式生活,都制定了方针,说是具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观也行。

学会了解自我,正确评价自我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杰克伊格勒指出:个体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对自我的接受和认可。也就是说对自己应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这样才不会出现自负和自卑的心理。为自己制定出合理的追求目标,以达到成功的彼岸。一个人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就会产生心理障碍,表现出对自我的不满和排斥,从而出现“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差距”。因此,我们应学会了解自我、评价自我。

自我评价是与个体认识能力发展相关的一种自我意识的表现,具体指个体对自身的思想、能力、水平等方面所作的评价。个体在童年时就开始产生了一些简单的自我评价,但那时的自我评价多是由别人的态度和反应折射到自身而产生的,缺少其内在性。自我评价的能力,会随着人的成长而逐渐的健全,如何及时而准确的利用这项能力,将会对个人将来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自我意识对人的心理健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制约着人格的形成发展,在人格的优化中发挥着强大的动力功能。健全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是人类自身内在的一种成功机制,在人才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年轻人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完善,始终昭示着一条通往未来的光明:大道。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的“认识你自己”。自我意识的完善也是一个不断地进行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过程,正如雕琢一件工艺品一样,真正的匠人为了心中的追求,终生不悔。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已经形成的心理特点和正在发生、进行的全部心理活动的认识,以及自己与外界事物相互联系的认识。是自己对自己心理的一种意识过程。是对“我”的一种主观反映。随着独立性意向的发展,人们会开始将对外界及外界事物与自己的关系的关注转变为对自己心理活动的关注。这样自己既是观察者,同时又是被自己观察的被观察者,自我意识被分成两个处于不同地位的部分:前者为理想的自我;后者为现实的自我。一般来说,现实的自我总是落后于理想自我的,这样一来,二者的不一致便产生了自我意识的矛盾。

伊格勒教授指出,普通人自我意识的矛盾通常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过高的自我评价,另一种则是过低的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的自我评价,往往导致个体自我意识确立过程中的过分自负或过分自卑这两大心理缺陷。

1.过低的自我评价者

处于这种意识状态的人,在把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进行比较时,对理想的自我期望较高,又无法达到,对现实的自我不满意,又无法改进。他们在心理上的一个特征就是自我排斥。由于在成长过程中,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的距离过大所导致的自我矛盾冲突,他们往往会产生否定自己、拒绝接纳自我的心理倾向。这类人往往降低自己的社会需求水平,对自我过分怀疑,压抑自我的积极性,并可能引发严重的挫折感和内心冲突。他们的心理体验常伴随较多的自卑感、盲目性、自信心丧失和情绪消沉、意志薄弱、孤僻、抑郁等现象,尤其是面对新的环境、挫折和重大生活事件时,常常会适应不良,甚至产生过激行为,酿成悲剧。

2.过高的自我评价者

这是一种与过低的自我评价相对立的自我意识状态。在这种自我概念支配下,个体往往扩大现实的自我,形成错误的不切实际的理想的自我,并认为理想的自我可以轻易实现。这种类型的人往往盲目乐观,喜欢拿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不切实际地过高估计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总认为自己才高过人,曲高和寡,怀才不遇,慨叹自己生不逢时。

他们喜欢卖弄小聪明,虽然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也喜欢说是自己没努力,暗示自己是聪明的,有才华的。一旦小有成功,便自鸣得意,忘乎所以,自我膨胀,不成功完全归因于自己;而当遭到挫折时,便千方百计地寻找借口,把失败完全归咎于他人和环境条件。出现自我评价过高的青年人内在的深层次原因,往往是他们混淆了理想的自我和现实中的自我,生活在一个幻想的世界中,以为自己是那个还没有被发现而得宠的白雪公主。他们以我为中心、自以为是,凡事都只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要求人人为己,却置别人的需求于不顾,不愿为别人做半点牺牲,不关心他人痛痒。

这种人强烈希望别人尊重他,却不知道自己也要尊重别人。要求所有的人都以他为中心,恨不得让地球都围绕他的意愿转,服从于他。他们不愿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服从他人及集体。只要集体照顾,不讲集体纪律,否则就感到委屈、受不了。总之,这些人心中充满了自我,却惟独没有他人,信奉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种自我中心意识对人对己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极易遭受失败和内心冲突,产生严重的挫折感,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伊格勒教授提醒哈佛学子,正确地评价自己,过低不好,过高也不好。过低的评价,容易心生自卑,缺乏信心;过高的评价自己,容易目中无人,失去朋友。

树立强大的自信心,敢于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1960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新学年开始时,罗森塔尔博士让校长把3位教师叫进办公室,对他们说:“根据你们过去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优秀的老师。因此,我们特意挑选了100名全校最聪明的学生组成3个班让你们教。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其他孩子都高,希望你们能让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

3位老师都高兴地表示一定尽力。校长又叮嘱他们,对待这些孩子,要像平常一样,不要让孩子或孩子的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老师们都答应了。

一年之后,这3个班的学生成绩果然排在整个学区的前列。这时,校长告诉了老师们真相:这些学生并不是刻意选出的最优秀的学生,只不过是随机抽调的最普通的学生。老师们没想到会是这样,都认为自己的教学水平确实高。这时校长又告诉了他们另一个真相,那就是,他们也不是被特意挑选出的全校最优秀的教师,也不过是随机抽调的普通老师罢了。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心理学家罗伯特·贝特尔教授说:“如果我们有很强的自信的话,我们都能比平常所表现得要更好。”以下是罗伯特教授总结的建立自信的7个步骤。他说,不论你现有的自信度如何,只要循此步骤去做,你就会增加自信心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个挑战。

1.告诉自己:一定要实现目标

大多数人即使确立了目标,由于并不衷心渴望达成,所以,也就缺乏达成的自信心。反过来说,因为不寄予希望,所以嘴上经常挂了这么一句“我做不到”,而死了心。

不管你在哪一家公司上班,在工作上追求快速成长而始终认真如一、朝向目标奋勇迈进的人,总是占少数。大多数人往往只求投入一半心力,并不积极地全力投入。

想要拥有自信——“这才是我唯一的工作”,这种全神贯注的信念是非常重要的,抱着半途而废的心理绝不可能产生自信,也绝对不被认为是公司的好员工。

为了做到这一点,不妨试试花一天的时间全力沉浸在工作中。

人们常说:“有贯注于自己的工作才会产生希望。”希望和自信原属同一根源。只要将自己沉浸在工作中,一天也好,你的心底便会油然而升“只要切实去做,同样也做得到”的自信。

仅仅一天而已,乍听之下好像没什么意义,然而这却是一个充满自信的人生转折点。我们从很多人的经验中得到证实,一个充满自信新希望的一天就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2.要有最好的准备

为了成功,凡事都需做好万全的准备工作。

比方说,在你向人推销商品、构想时,保有自信的最好方法,就是事先准备好无论在任何场合见面,都可提供对方特别的东西,以及提供让对方接受的方法;再者,为了不使对方感觉浪费时间,采取什么样的话题、方式,以适当表达出重点,也必须在事前做深刻的了解。

3.重心放在你最大的长处上

有大成就的人知道把精力放在自己最擅长的地方。赢家像河流一样,他们找到一条道路,便循着这条道路前进。站在大河边,想想看河流的力量有多大?它能发电,灌溉田地,产生很大的财富。为什么?它集中它所有的运动在一个方向。

失败者像沼泽,他们四处游移,什么事都做一点,结果一事无成。站在沼泽边,你会发现它只会把人拖下去,它是蚊子滋生的温床,也是传播疾病的地方,是鳄鱼和毒蛇等会伤害人的爬行动物的窝。

当你集中精力在你能表现最好的事情上时,你会觉得自信心增强。运动观察家一致认为,拳王阿里之所以能屡次击败他的对手,主要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是最伟大的斗士,以致对手也认为他是最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