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哈佛精英教育全书:怎样培养未来的精英
26248100000040

第40章 追求杰出的人都需要培养卓越的领导力(3)

另一类选择最为合适方案的方法就是思维的“求同”和“求异”方法。所谓思维的求异活动,就是要比较诸方案的差异,要求自己和鼓励别人从不同角度、不同要求、不同场合、不同结果对已制定的方案提出不同的看法,以“兼听则明”的态度从各种不同的意见中吸取可取之处,并利用不同的意见启发自己更加深入地思考,从中往往又可能产生出决策的另一方案,以此保证方案的科学性、可靠性和严密性。这种选择方案的过程又称“逆向决策”或“反向决策”。所谓思维的求同活动,就是要利用相同的标准和准则,对诸方案从战略到战术、从客观到主观、从宏观到微观、从全局到局部、从目标到方法、从经济价值到社会效果和人文价值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比较和周密的论证,经过同样的标准进行权衡利弊、综合分析之后,作出最后取舍。

哈佛的学者强调,作为管理者,不一定懂得现代科学,也没必要非得懂得现代科技不可,但是,管理者一定要有一群懂得并会运用现代科技的智囊人物,一定要重视通过博弈方法而获得结论,把博弈方法同领导活动结合起来。

改正各种可能阻碍事业发展的行为模式

美国哈佛商学院MBA生涯发展中心主任华得卢与巴特勒博士,接受《财星》500大企业委托,担任咨询顾问或教练,协助这些明明被看好、却表现不隹快要被炒鱿鱼的主管,或是即将被晋升到最高阶层、但是却有个性特质的障碍,或是表现不错、但是潜力犹待发挥的企业员工。此外,他们也长期辅导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毕业生。20多年来,华得卢与巴特勒成功地辅导了上千个“晋升者”。

为什么有才华的人会失败?怎样避免失败?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华得卢和巴特勒经过20年的研究完成了《别和成功擦肩而过》一书。

什么样的行为模式,会成为致命缺陷,严重地阻碍事业生涯?华得卢与巴特勒归纳出12项行为模式。

1.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好

这种人患有“事业的惧高症”。他聪明、富有经验,但是一旦被拔擢,反而毫无自信,觉得自己不适任;此外,他没有往上爬的野心,觉得自己的职位已经太高,或许低一两级可能还比较适合。

这种自我破坏与自我限制的行为,有时候是无意识的。但是,身为企业中高阶层主管,这种无意识的行为却会让企业付出很大的代价。

一位从基层做起、领导过无数优秀部属的公司董事长,看过很多这样的人。他说,他们没有给自己打一个对的分数,这些人对自己的看法是负面的,总觉得有成就是因为运气好。所以,主管必须协助这种人,把自我形象扭转为正面。

2.非黑即白地看世界

他们眼中的世界非黑即白,他们相信,一切事物都应该像有标准答案的考试一样,客观地评定优劣。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在捍卫信念、坚持原则,但是,这些原则,别人可能完全不以为意,结果,这种人总是孤军奋战,常打败仗。

企业对这种人的容忍度正在降低,因为很难有人跟他们相处。比较可能容忍这种行为的领域是艺术或研发部门,越远离市场需求,越适合他们。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调适,才可能活得更好。

3.做太多,要求太严格

他们要求自己是英雄,也严格要求别人达到他的水准。工作上,他们要求自己与部属“更多、更快、更好”,恨不得一周7天,每天24小时都在工作。结果,他的部属被“赶”的精疲力竭,纷纷“跳船求生”,留下来的人更累,结果离职率节节升高,造成企业的负担。

这种人从小就被灌输“你可以做的更好”的观念,所以,他们不停地工作,停下来就觉得空虚。

年轻的人特别容易产生这种行为模式,而且,很难改掉。华得卢与巴特勒指出,这种人适合独立工作;如果当主管,必须要雇用一位专门人员,当他对部属要求太多时,直言不讳地提醒他。

4.和平至上

这种人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冲突。其实,不同意见与冲突,反而可以激发活力与创造力。一位本来应当为部属据理力争的主管,为了回避冲突,可能被部属或其他部门看扁。为了维持和平,他们压抑感情,结果,他们严重缺乏面对冲突、解决冲突的能力。这种人的性格不易改变,但绝对可以看情况进行适当的调适。

5.强横地压制反对者

一般地,男性比较容易有这种性格,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也有这种倾向。

他们言行强硬,毫不留情,就像一部推土机,凡阻挡去路者,一律铲平,因为横冲直撞,攻击性过强,不懂得绕道的技巧,结果,害及自己的事业生涯。

对于这种凡事“先发制人”的人,华得卢与巴特勒认为,必须训练他们具有同理心,学会“你愿意别人怎么对待你,你也要怎么对待人。”的真谛,异地而处。

6.天生叛逆

在美国社会与商界,革命者的天生叛逆性格相当重要,他们为了某种理想,奋斗不懈。在稳定的社会或企业中,这些人总是很快表明立场,觉得妥协就是屈辱,如果没有人注意他,他们会变本加厉,直到有人注意为止。

通常,人们觉得他们“喜欢引入侧目”。对于这种人,华得卢与巴特勒认为,他们应该指定一位同伴,在他开始叛逆时,有效制止。

7.急功近利

这种人过度自信、急于成功,就好像打击手一天到晚梦想击出全垒打。他们不切实际,找工作时,不是龙头企业免谈,否则就自立门户。进入大企业工作,他们大多自告奋勇,要求负责超过自己能力的工作,如果任务未完成,他们不会停止,反而想用更高的功绩来弥补之前的承诺,结果成了常败将军。

华得卢与巴特勒指出,这种人大多是心理上缺乏肯定,必须找出心理根源,才能停止不断想挥棒的行为。除此之外,也必须强制自己“不做为,不行动”。

8.过分消极

他们是典型的悲观论者、杞人忧天。采取行动之前,他会想象一切负面的结果,感到焦虑不安。这种人担任主管,会遇事拖延,按兵不动。因为太在意羞愧感,甚至担心部属会出状况,让他难堪。

哈佛大学的著名校友、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总统之一罗斯福说:“我们唯一需要害怕的,是害怕本身。”华得卢与巴特勒认为,这种人必须训练自己,在考虑任何事情时,必须列出清单,同时列出利与弊,改变与维持现状的差异,控制心中的恐瞑,让自己变得更有行动力。

9.冷漠无情

这种人完全不了解人性,很难了解恐惧、爱、愤怒、贪婪及怜悯等情绪。他们打电话时,连“Hello”都不说,直接切入正题,缺乏将心比心的能力,他们想把情绪因素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工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士,常有这样的行为模式。

华得卢与巴特勒指出,这种人必须为自己做一次“情绪稽查”了解自己对哪些感觉较敏感?问朋友或同事,是否发现你忽略别人的感受,搜集自己行为模式的实际案例,重新演练整个情境,改变行为。

10.眼高手低

他们常说:“这些工作真无聊。”但是,他们内心的真正感觉是:“我做不好任何工作。”他们希望年纪轻轻就功成名就。但是他们又不喜欢学习、求助或征询意见,因为这样会被人以为他们“不适任”,所以,他们只好装懂。而且,他们要求完美却又严重拖延,导致工作严重瘫痪。华得卢与巴特勒认为,这种人必须自我检讨,并且学会失败,因为,失败是成功的伙伴。

11.说话不分场合

不懂交际的人不知道,有些是可以公开谈,有些是只能私下说。他们通常都是好人,没有心机。但是,古谚说,通往地狱之路是由善意铺成。

在讲究组织层级的企业,这种管不住嘴巴的人,只会断送事业生涯。这样的人,必须随时为自己竖立警告标示,提醒自己什么可以说,什么不能说。

12.缺乏归属感

他们觉得自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我走的路到底对不对?”他们这样怀疑。他们觉得自己的角色可有可无,跟不上别人、没有归属感。华得卢与巴特勒认为,应该重新找出自己的价值与关心的事情,因为,这是一个人生命的最终本质。

历炼吸引和影响他人的魅力和力量

一位哈佛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做过这么一个有趣的试验:让十几位素不相识的人,围坐到一张圆桌边,给他们几个很普通的问题,不限时间地讨论。不久以后,他们中间,已经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头”,其他人已有意无意地认同他的权威并且接受他的建议,这个人以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他人,并让别人不知不觉服从了他自己。

这种力量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却又极其清晰真实可感的存在。这并不仅仅源于对方的权力地位,更源于一种强有力的个性中弥漫出来的氛围。

优秀的人士,比如说企业家、艺术家、学者、政府富员,他们品性各异、气质不同,但他们身上有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一种能够使周围的气氛环境被他的言行举止控制住、吸引住的感染力和威慑力。而这种控制与吸引,并不缘于某种夸张激烈的表演性情绪,而是基于一种明确的自控能力。就像在一个缤纷的晚会上,一个一身黑色礼服的女子,很静默地便把大家的视线吸引到她身上,而另外一些人,也许他们更博学、更富有、更显赫,但他们就是没有那种力量感,前者即使衣着简朴、言语不多,但你马上能在一大群人中强烈地觉察到他们磁性般的存在;而后者,即便衣着醒目、派头十足,那种深刻的无力感,还是使他们难免黯淡。

一个拥有心灵力量的人,也许是一位宗教领袖,也许是个柔道黑带选手,也许是一个白手起家创立起大公司的总裁。他们为了达到现在这个目标,必定早在许多年前,就开始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全神贯注,放弃许多日常欲望,做出许多牺牲,体验许多挫折的滋味,在这样一个长时期磨练之后,他们的心灵已经变得非常的强劲、坚忍、健全、平衡,这种力量的获得,没有天赋,只有依靠时间的修炼。

一个人一旦拥有了这种力量,就如同依附在他身上,成为他的一个组成部分,再也无法剥夺走。因为这种力量并不是外在的权力、地位、财富;而是一种内在的自信、自制和自尊。一个拥有了这种力量的人,他同时也就拥有了控制这种力量的能力,这就像一个暴发户会热衷于炫耀财富,而成功的大企业家绝不会沉湎于恣意挥霍;一个街头流氓会寻衅滋事,而那个黑带柔道高手却不可能轻易大打出手。力量与控制的这种能力,是在漫长的磨练过程中,逐渐获得的另一种财富。

从根本上来说,这种心灵力量,本质上就是一种自我控制能力。一个人,倘若能够真正地控制了自己,他也就能控制外界。绝大部分的人都会有共同的人性弱点:怯弱、犹豫、敏感、冲动、懈怠、易变……面对复杂的身外世界,他们往往难以把握自己,人们经常不是缺乏知识与才能,而是缺乏选择的自信。而一个拥有这种自信、自制力量,不受制于任何外界影响的人,也就自然地成为人们心灵可以依赖的“领袖”,这就是两句古老的格言了:“一个人,征服了自己,也就征服了世界”,“没有人能打败你,除了你自己”。

那么,在生活中该如何历炼吸引和影响他人的无形力量呢?哈佛大学的教授提醒学生们,至少要在如下几个方面下足工夫。

1.信念

只有抱着真诚的信念,在和别人交往时才容易成功。爱默生说:“我听一位经验丰富的律师说,如果律师内心深处不相信自己为之辩护的罪犯无罪,那么,他从来不会给陪审团造或什么影响,而使罪犯最终无罪释放;如果他不相信罪犯无罪,那么,虽然他一个劲地为犯人辩护,但他的疑虑还是会被陪审团看出来,从而使他们也不相信罪犯的无辜。”

这条法则是一门工作的艺术,不管任何情况和场合都一样适用,它使我们处于和自负的造诣不凡的艺术家一样的精神状态。我们不相信的东西,即使我们为它辩护,也从来没有有力过,尽管情绪激动也没有用。

2.自信

个人影响力的首要因素是信心。西班牙冒险家皮萨罗从迦罗岛出发时只有一只船和很少的几位水手,他们承受了极度的危险和磨难。在巴拿马有人愿意把他从这次长途历险中解脱出来,他拔出剑,在沙滩上从东向西划了一条线,然后,他转身向着南方,说:“朋友们!这南边是劳累、饥饿、风吹日晒、巨浪滔天、背叛和死亡;而北边是舒适安逸和快乐清闲。这里是秘鲁和它的财富,这里是巴拿马和它的贫瘠。现在来选择吧,你们每一位都来选择,什么是勇敢的卡斯蒂利亚人应该选择的。

至于我,我选择南方。”说着,他跨过那条分界线,水手们都追随他作了同样的选择。

你真正在内心建立起了强大的自信,才能够有效地影响别人。

3.热情

热情也是这个问题很重要的因素。兴致勃勃地投入会使每件事情都会具有感染力。勇敢的人可以启发懦弱的人,迫使他们跟随他的脚步。

在维拉战役里,当西班牙总部被摧毁,人们纷纷逃散的时候,一位名叫哈维朗克的年轻军官跳了出来,挥动自己的帽子号召西班牙人跟着他走。他用力一踹马镫,一下子跃到法国军队的防御前线,义无返顾地和他们厮杀起来。西班牙人像受到电击一样惊呆了,他们高声呼喊着:“勇士!”一鼓作气突破了法军的防线。

一位哈佛大学的教授指出:领导能力的最大秘诀就是热情。热情就是影响力。

4.自我控制

控制一大群人的秘密建立在自我道德约束的基础之上。很多哈佛的学子都熟悉这样一句名言:“保持冷静,你就可以控制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