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理直话自爽(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26261200000009

第9章 品读乡村广告

文/李宏

或许是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缘故吧,进城工作后我一直对乡下有一种割舍不下、魂牵梦绕的情感。在喧嚣的都市中呆腻烦了,总是悄悄一个人溜到乡下老家随便转转,乡下的青砖红瓦,四方院落,阡陌小道,甚至墙上那些字迹斑驳的乡村广告,总能让我感到久违的亲切和温暖,让我烦躁不安的心绪变得宁静坦然。也许是应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句话吧,在别人眼里看来一文不值甚至列为“视觉污染”的乡村墙体广告,我却对它有一种特殊的爱好和兴趣,多年来乐此不疲。记得上小学一年级时,语文老师一笔一划耐心地教大家认汉字,等到好不容易学会一些后,我们心里都非常激动,放学走在回家的路上,大家兴奋地指着路边墙体上涂鸦的广告,像一群小鸟唧唧喳喳,争吵着看谁认的字多。毕竟学的字不多,我们常常念错字,惹得路上的行人笑声不断。有一次,父亲骑自行车拉着我去镇上赶集,一路上我不停地指着路两边的墙体广告念给父亲听,我清楚地记得有一则广告的内容是“平宝路口卖水泥瓦”,虽然当时我不认识“泥”和“瓦”这两个字,但是我却知道“呢”和“瓶”的读音,于是我灵机一动,向父亲大声念道:“平宝路口卖水呢瓶。”话刚出口父亲就哈哈大笑起来,后来好长一段时间父亲一提起这件事我就感到不好意思。

在我看来,这些在乡间遍地开花的墙体广告虽说有些粗糙,但也不失粗犷之美,不乏上乘之作。语言精炼是乡村广告的一大特色,当然这也与过去农民文化程度不高有关,同时也反映出乡下人说话办事直来直去不拐弯的性格。乡村墙体广告的广告语一语破的,言简意赅,让稍微有点文化的人一瞧就明白,而且通俗易懂,不会产生歧义,真可谓是惜墨如金,达到了增一字则多,减一字则少的绝佳语言效果,以至于后来我从事新闻写作时尤其是制作标题时,眼前总是浮现出乡间墙头上那些广告语,让我从中受到不少启发。在我的记忆中,早年这些乡村墙体广告的书写工具很简单,仅仅是一把刷子和一桶石灰水而已,由于书写者对书法的造诣深浅不同,因此也就造成了审美上的差异。有的写得遒劲有力,有的歪歪扭扭,有的了了草草,不管怎样,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在的粗犷。

由于从小到大养成的这个爱好,每次下乡或者回老家,我的目光始终在大街小巷的墙壁上扫来扫去,希望发现一些构思巧妙、饱含浓郁乡土气息的广告语。渐渐地我发现乡村的墙体广告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不仅仅是书写的美观规范了,更重要的内容有了很大改变,比如过去的销售或者广告中往往写明准确地址,随着通讯工具的普及,广告中有固定电话号码变成了传呼机号码,如今又变成了移动电话号码;过去类似“某某村某某家卖蜂窝煤球”的广告在农村比比皆是,如今已经大为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大量送液化气的广告;过去只有在电视里才能看到的婚纱摄影,如今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有关此类的广告在墙体上吸引着众多农村青年的眼球;过去人们大多都是盖瓦房,出售水泥瓦等建筑材料的广告满墙都是,如今却难觅其影,随着时兴建平房或者楼房,出售铝合金、塑钢门窗和壳子板的广告逐渐多了起来。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闲暇之余,我喜欢品读那些登不上大雅之堂乡村墙体广告,回味其间夹杂着的浓郁乡土气息,感受父老乡亲的崭新生活,别有一番乐趣和收获。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乡村墙体广告的变迁反映了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展现了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窗口和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