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未解之谜(下)
2634300000142

第142章 无职无权者不许取名

汉高祖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楚汉战争时期,娄敬能言善辩,心思缜密,为刘邦出了不少力。在刘邦夺得江山后,与朝臣们商议建都大事,大臣们多是东方人,都建议刘邦建都洛阳,只有娄敬力排众议,建议刘邦要以江山为重,应建都长安,以扼天下形势之咽喉,刘邦知道娄敬所言正确,便采纳了娄敬的建议,决定建都长安,而且还要赏赐一片公心的娄敬。当刘邦笑着问娄敬想要什么赐物时,娄敬日:“臣欲刘姓。”刘邦龙颜大悦,特赐娄敬改姓刘,改名刘敬,刘敬亦大喜。

姓氏是人的血统渊源的标志,中国漫长的封建宗法制传统,决定了中国人对自己的血统特别看重,上边的故事中娄敬宁可不要千金赐物,也要一个皇室姓氏,也说明了娄敬把姓氏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中国人的姓氏繁多,仅《百家姓》已不足包容所有了。那么,这么多的姓氏,是从何而来呢?

在我国古代的一些书籍中,自黄帝时期便有了姓氏的记载。而研究姓氏学问的著作也很多,宋代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将姓氏的来源归纳了三十二类之众。

姓名由两部分组成,姓在前,名在后。姓有单姓、复姓之分;名则为一字或两字即可。姓一般随父,名则可任意取。人一出生就取名,然后将其姓名注册在户籍上,如同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一样,顺理成章,成为“例行公事”。

然而,在古代的中国,这个简单的姓名就复杂多了,严肃多了,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与社会的等级结构紧密关联,突出地表现着门第观念、宗法观念。姓不能随意姓,名也不能随意取。甚至出现了“有姓有名”,“有氏有名”,“有名无氏”,“无姓有名”,“有姓无名”,“数字为名”的奇怪的现象。

古代,姓是一种族号。它是血统的标志,家族的徽章。有姓的人,都是贵族。

它是怎样产生的呢?

这与古代的图腾崇拜有关。古代的氏族部落都是以血缘关系组成的,这些氏族认为自己起源于某种动物或植物,于是就崇拜它,这就是“图腾”。图腾,就是这个氏族的姓。如熊、马、牛、龙、梅、林等等。因此说,姓是全族共有的符号标志,也是全家族的族号。如周代初期分封诸侯时,那些诸侯国君,大部分都姓姬。不是姬姓家族的人,根本不许姓姬。

周礼还规定,“同姓不通婚”。

因此说,当时的“姓”用于“别婚姻”。

氏是姓的分支。氏和姓有着严格区别。

氏是怎样产生的呢?

随着同姓贵族后世子孙的繁衍,居住地区也日益分散,同姓的氏族便出现了不同的分支,于是每个分支又各有称号作标志,这个分支的称号就是“氏”。如,姬是周代祖先的姓,后来姬姓下面又分为孟氏、季氏、孙氏、游氏等。

这个“氏”“别贵贱”。

贵者,有氏有名。

贱者,有名无氏。

因为贵贱之势变幻无定,所以,“氏”是可变的,而且变化很大。如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原来以“伍”为氏,但他在吴国被杀之后,他的儿子逃到了齐国,由贵到贱,改为“王孙”氏了。

氏因变化频繁,其采源也就复杂了。

以官名为氏:史、司马、司空、司徒……

以先人别号为氏:唐、夏、殷……

以封地为氏:鲁、宋、卫……

以先人谥号为氏:庄、武、穆、宜……

以居住地名为氏:郭、池……

以从事职业为氏:陶、屠、巫、卜……

这许许多多的“氏”,发展到后来,实际上也就成了今天我们所说的“姓”了。

先秦时期,男子称氏者居多。以商鞅为例,曾称其为“公孙鞅”、“卫鞅”、“商鞅”。

“公孙鞅”:因其祖有公爵,以“公孙”为氏。

“卫鞅”:他原为卫国人,人秦之后以国名为氏。

“商鞅”:他因助秦孝公变法,被封于商邑,又以商为氏。

周代女子多称姓,不称氏。以晋公子重耳娶三个妻子为例:

娶齐女,称“姜”氏,娶秦女,称“锣赢”,娶狄女,称“季隗”。这里的“姜”、“赢”、“隗”都是姓。之所以下称氏,是因“同姓不通婚”。男子的姓不辨自明,而娶妇必辨其姓。

到了汉代,姓氏逐渐合一,任何人都可以有姓,姓也就没有了贵贱之分。

古代不论按分封、按宗法、按贵贱,有姓的人,都有名,有氏的人,也有名。而普通平民是“有名无姓”的。例如,先秦的“庖丁”、“鲁班”、“优孟”等人都是平民百姓,因此,他们只有名。如:

“庖丁”,“庖”是他的职业,厨师;名“丁”,即“叫做‘丁’的厨师”。

“鲁班”,“鲁”是所在国名,名“班”,即“名为‘班’的鲁国人”。

“优孟”,“优”是演员,“孟”是名字,即“名为孟的演员。

除姓名之外,古人还常常有“字”和“号”。先秦时期,名与字连着称呼时,通常是先称字,后称名。

如孔子的父亲,人称叔梁纥,其实他既不姓叔,也不姓梁。他确实姓孔,名纥,字叔梁。

此外,名与字在称呼时,还能体现出尊卑、长幼的区别。“称人以字,自称以名”是谦称的规范。即称长者、尊者只能称字,不能称名;称卑者、幼者或自称可称名。

中国历史上,取名还有一个特例:元朝规定,庶民无职者不许取名!这样一来,许多平民,特别是穷苦百姓只好以数字作为自己存在的符号了。如: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苦,他就原名为“重八”,其父为“五四”;名将汤和的曾祖叫“五一”,祖父叫“方一”,父亲叫“七一”。

在名字上的等级何其森严!

然而,当元朝衰败,各地起义军揭竿而起的时候,那些成千上万没有名字的“无名氏”,则成了元朝统治者的掘墓人!

中国人的姓名,变迁到今天的样子,无疑是历史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