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未解之谜(下)
2634300000155

第155章 印度和尚也会念中国经吗

墨翟,又称墨子,子墨子,是生活在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墨子本人创立的墨家学说,曾被韩非子称为显学,历史上常以“儒墨”并称,可见影响之广。而墨子本人,据说是一位面目黧黑刻苦自励的传奇式人物。他目睹战国时代诸侯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惨状,奋力提倡“兼爱”、“非攻”的学说,表现出他的积极救世精神。《墨子》和其他历史典籍中记载墨子阻止大国侵犯小国的事例是不少的。例如楚国使公输盘造好了攻城的云梯,用来攻打宋国,墨子知道这件事后,便从鲁国出发,走了10天10夜,赶到楚国都城郢去见公输盘,墨子解下衣带围作城池以小木板做器械,与公输盘展开演习,双方较量攻守之术,公输盘多次使出各种攻城方法,墨子也随机应变设法守御,终于战胜了公输盘并说服了他,使楚国不再去攻打宋国。

《庄子·天下篇》中说:“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似肢娇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墨子与其弟子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理想,平时过着极其清苦的生活,其刻苦节俭之程度,几乎近于宗教徒的苦行。孟子说:“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所谓“摩顶放踵”,清代陈澧的解释是“摩与糜通,摩顶放踵,糜烂其顶以至踵,盖牺牲之意也”。孟子虽然与墨子是对立的学派,但是这一句话却足以概括墨子为了利天下而甘愿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吕氏春秋》云:“孔墨弟子,充满天下”,据清代孙治让所著《墨子传授考》载:“墨子弟子有十五人,再传弟子三人,三传弟子一人。”可见墨学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且墨子弟子皆抱有舍身救世之志,据《淮南子·泰族训》云:“弟子服役百八十人,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真可谓“墨子门下多勇士”。

墨翟遗留下的著作仅《墨子》一书,现存53篇,分经上、经下两部分,共179条。其中涉及几何学、力学、光学等科学知识的记录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表现墨子对科学的高度重视。他不但有著作,而且有很高的技术,他制造的守城器械,据说比大匠人公输盘(鲁班)还高。《韩非子·外储说》、《淮南子·齐俗训》记载墨子“以木为鸢,飞三日不集”。墨子可算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科学发明家了。然而对于像墨子这样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政治活动家的生平,古代历史典籍中却记载不多,至于墨子诞生于何地,诞生于何时,至今仍是一个谜。

据《史记·孟荀列传》末附载:“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日并孔子时,或自在其后。”由于太史公的记载过略,于墨子出生年代仅作传疑之辞,更无法据此说明墨子的籍贯在何处。历来对于墨子的出生地有三种说法:

(一)鲁国人。据《吕氏春秋》高诱注:“鲁惠公使宰让请郊庙之礼于天下,桓王使史角往,惠公止之,其后在于鲁,墨子学焉。”就是说,墨子曾学于史角之后,以此定墨子为鲁人。(二)宋国人。《史记·孟荀列传》、《汉书·艺文志》、葛洪《神仙传》、《文选》李善注、《荀子》杨保注均以墨子为宋国人。(三)楚国人。清代毕沅《墨子注序》以墨子为鲁阳文君的关系,鲁阳城是楚国的地方这一点,则认为墨子为楚国人。

近代学者对上面三种说法也不完全赞同,往往各取一说。梁启超在其所著《墨子学案》一书中,据公输篇有“归而过宋”一语而否定墨子为宋人之说。据《渚宫旧事》所载:“鲁阳文君说楚惠王日,墨子北方贤人”,这一点而否定墨子为“楚人之说”。梁启超本人则认为:“墨子鲁人说,当为近真。”这是梁氏的看法,夏曾佑在他所著《中国古代史》中则主张墨子宋人一说。

但也有完全否定三说者。1928年,胡怀琛先生在《东方杂志》、《中国学术周刊》上发表《墨翟辨》、《墨学出于印度辨》二文。后又撰《墨子学辩》一书,大胆地提出了“墨翟出于印度’,“墨翟为印度人”之说,还提出“墨翟为印度婆罗门教徒”,一说,这在当时的学术界引起了一番争论,胡怀琛先生在他的《墨子学辩》一书中从哲学、科学、文学、文字、风俗、器物、姓名肤色、弟子八个方面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当时同意他的观点还有卫聚贤和太虚法师等人。金祖同先生曾撰《墨子为回教徒考》一文,也基本赞同墨子为印度人一说。

然而,由于墨子是否由印度来的这一事实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多不见记载,因此墨子为印度人之说在我国学术界尚不能肯定。此后,现代诸学者在论及墨子出生地时,仍多沿用旧说。解放后出版的周谷城先生所著《中国通史》中说:“他(墨子)的国度,或云是鲁,或云是宋,更或先在鲁,后在宋,也未可知。”则是对墨子的籍贯不加肯定。

果为胡怀琛先生所提出的墨子来自印度国吗?则有待于历史学家们的进一步考证研究,方能揭开这一文化史上的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