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是谁在楼兰这方神秘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又是谁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灿烂夺目的绿洲文明?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一直都是引人入胜,扑朔迷离。
北大考古系教授林海村说:“楼兰人使用中亚去卢文作为官方文字,而楼兰本族语言却是一种印欧语系的语言,学术界称作‘吐火罗语’。”“楼兰人类学研究的结论和楼兰语言学研究结果再一次提醒我们,在遥远的古代,有一支印欧人部落生活在远离欧洲的楼兰。”因而,本书的观点认为,楼兰人是“漂泊东方的印欧人古部落”。
然而,“楼兰人到底源于何处”这一问题并没有取得一致的观点。有一种观点认为楼兰人属于雅利安人。社科院楼兰考古专家杨连告诉记者,20世纪80年代,他去楼兰见到过一位30多岁的男子,身材很高,有2米左右。他为他拍了一张照片,和他站在一起的男孩才到他的胸部。
据近期我国某人类学家从基因学、器物学的角度所作的研究表明,楼兰人更接近于古代阿富汗人,这又是一个全新的论点。
王教授说,那具保存完好的女尸,浅色头发,眉弓发育,鼻骨挺直的形象,明显具有高加索人种特征。这与人类学家对墓地出土人骨进行体质人类学测量的结果完全吻合。到了汉代楼兰王国时期,楼兰居民的种族构成又有了新的发展。他们与高加索人种共生,其中还有蒙古人种的存在。亚欧旧大陆上的古代居民都曾把这片并非绿草如茵的土地作为过自己的驻脚点,希望能够在此营造美好的家园!
新发现“5号小河墓地”与10处古人类遗址,不久将会给我们一个最有说服力的答案,以揭开这个谜底。
“太阳墓葬”为楼兰毁灭埋下隐患
王教授透露,在孔雀河下游两岸,新发现了近10处古代人类遗址。一些石球、手制加沙陶片、青铜器碎片、三棱形带翼铜族、兽骨、料珠等人类遗物,暴露在未被沙丘完全覆盖的黄土地表面。还有一些5000—6000年以前的石刀、石矛、石箭头、细小石叶、石核等,这清楚地显示,今天已是不毛之地的楼兰,自新石器后期、青铜时代直到汉代前期,的确曾绿草萋萋,森林覆盖率达40%。
2000年前,那里是丝绸之路上的南北贯通、东西交汇的重要交通枢纽,我国古代西部对外开放最繁华的商城。这里的居民也种植小麦、饲养牛羊。他们的日常用品是胡杨木、兽角、草编类制品。这个显赫一时的古代商城为何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其中到底隐藏着什么呢?
王教授告诉记者,楼兰在毁灭的过程中,生态环境的破坏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波助澜的作用。楼兰曾是个河网遍布、生机勃勃的绿洲。然而声势浩大的“太阳墓葬”却为楼兰毁灭埋下了隐患。
“太阳墓”外表奇特而壮观,围绕墓穴的是一层套一层的共七层由细而粗的圆木。木柱由内而外,粗细有序。圈外又有呈放射状的四面展开的列木,井然不乱,为壮观,整个外形酷似一个太阳,很容易让人产生各种神秘的联想。“太阳墓”的盛行,大量树木被砍伐,使楼兰人在不知不觉中埋葬了自己的家园。据已发现的七座墓葬中,成材圆木达10 000多根,数量之多,令人咋舌。
王教授认为,生态的破坏也不能仅仅归结于“太阳墓”,各种因素的全盛力量必然会导致生态的失衡。楼兰地处内陆,气候干燥,久而久之,原来芳草遍地的绿洲再也留不住一片绿色。在出土的汉文简牍中,可以了解到楼兰士兵中粮减少的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楼兰环境恶化后的困顿。
另外,战争直接导致楼兰古国的消亡也是完全可能的。在海上贸易时代之前,东西方贸易只有一条漫长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尤其是塔里木南边的鄯善,就成了周边列强掠夺的重要对象。
人类利益的驱动,也是一个导致环境改变的重要力量。公元4世纪时,楼兰逐渐废弃。其主要原因是:公元4世纪后,自敦煌进入西域的古道有了很大的发展,除了通过伊州(今哈密)一途外,还有新开拓、交通更为方便的大海道。交通路线变更,立即使楼兰丧失了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
“60泉”——野骆驼的极乐园
“60泉”在楼兰的兴衰、罗布荒漠的深入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一系列的有关楼兰的书中,《最后的罗布人》提到“60泉”这几个不起眼的字,其他就没有什么详细地介绍了。
王教授告诉记者,最先发现“60泉”的是俄国人科洛兹洛夫。1901年,瑞典探险家赫定开始向罗布进军,想要穿越整个罗布荒漠。水源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于是赫定聘请了一个罗布老猎人做向导。当时罗布荒漠常常出没着成群结队的时骆驼,罗布猎人经常跟踪驼队。骆驼虽号称“沙漠之舟”,但在冬季,它们仍需要穿越荒漠到一个固定的地点去饮水。
而“60泉”就是当时罗布荒漠一年四季的不动泉。这里便是上天留给野骆驼的最后一个栖身地。赫定将它称为“野骆驼的极乐园”。他们在“60泉”的水源供应下继续南行,后来发现了楼兰古城。“60泉”,用罗布人的语言叫“阿提米西布拉克”,是多的意思。而此处的“60”也不是泉水数目的确指。
沙漠中,饮用水是生命线。那么对于每一个试图进入楼兰古城穿越罗布荒漠的人来说,“60泉”就是这个“生命线”。“60泉”处在古丝绸之路上,是楼兰对外商贸的必经之路。对古丝绸之路的繁荣与今天楼兰的考古挖掘,它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60泉”今天又如何?
王教授说,据最新发现表明,它已经不存在了。做此推测的原因有二:一是罗布荒漠整体地下水位已不到10米,这就使“60泉”难以存在;二是从野生动物的角度来说,“60泉”被称为“野骆驼的极乐园”,是适合野生动物栖息的最佳场所。如果“60泉”仍然存在,那么今天的罗布荒漠也应有成群结队的野骆驼的足迹。赫定曾记载,他在水边发现了许多野生动物的有规律性的足迹,这可以作为水源存在的证明。但是今天,罗布荒漠几乎没有野生动物的出没。中国最大的野骆驼聚集地就是罗布地区。然而这种适应沙漠生存的“沙漠之舟”在罗布荒漠都几乎绝迹。这一切都说明“60泉”已成为历史,已不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