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庸管理的艺术
2641800000003

第3章 执其两端——决策艺术(3)

七、尽物之性:摸清情势才能有所行动

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大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中庸》

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本性,就能充分发挥众人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众人的本性,就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古人说:“讳莫如深,深则隐。”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一个人如果不摸清对方的底细,随时都可能有危险,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落入陷阱。因此领导者一定要洞悉对方的情况,并准确地判断其发展趋势,然后才做出决策。

历史上有不少决策者是因为观察失误、判断不当而遭致兵败国亡的。公元前341年,齐国用孙膑“围魏救赵”之计而解救了赵国,魏国军队进而攻击齐兵。齐国军队又用孙膑“示弱诱敌”之法,第一天挖10万灶,第二天挖5万灶,第三天挖2万灶。魏将庞涓不知是计,误认为齐军三天已逃大半,因而带轻兵紧追,终在马陵遭齐军伏击,大败而亡。魏军的失败在于将领庞涓的观察失误,判断错误。公元前260年,秦军进攻赵国,赵括率赵军在长平反击秦军,秦军假装败走,赵括不问虚实,贪胜直追,陷入秦军包围,绝粮46日,突围未成,最终全军覆没,赵括中箭而死。由此可见,作为谋略者,作为一个指挥员,其观察能力是多么重要,观察水平的高低决定谋略是否正确是否高明,决定着事业的兴衰和成败。

世界著名的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21岁的时候,只身一人来到宾夕法尼亚州考察石油的生产情况和行情。

当时,宾夕法尼亚的石油才刚开采一年多,而且石油的用途由于技术的局限还并不广泛,只是当作照明用油和工业润滑油。但是,洛克菲勒看到这“黑色的血液”,凭直觉,他认为这东西将来有不可估量的前途,于是他决定在石油领域好好地干上一场。

洛克菲勒来到产油区调查了好几次,他一向认为办事一定要谨慎,再三了解清楚后才能动手,否则便会失败。他密切地注视着石油的行情,而他的合伙人却早已等得不耐烦了,他催促着洛克菲勒马上进行投资。

“现在还为时过早。”洛克菲勒平静地说:“他们只知道一个劲地抽油,而根本不考虑到市场,照这样下去,不出多久,一定会供大于求,油价一定会跌下去。”

果然不出所料。当时石油需求量很少,但是盲目开采出的石油又太多,这样造成生产过剩,油价一跌再跌。运输也成了石油滞销的一个原因。

这个时候,洛克菲勒了解到产油地正在计划修建铁路,铁路一旦修成通车,运输费自然会减少许多。他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便找克拉克投资原油。

克拉克听了,还以为是洛克菲勒发疯了,不管洛克菲勒如何劝说,如何分析时势,克拉克就是不愿意投资。

于是洛克菲勒找到了英国化学家安德鲁斯。安德鲁斯是个从英国移民的化学家,曾经在大不列颠大学做过油母岩研究。洛克菲勒下定决心要从宾夕法尼亚州的石油宝库中搞出精炼油来。在洛克菲勒说服下,安德鲁斯—克拉克石油公司成立了。

洛克菲勒抓紧时机,大批地购进原油,经过加工运输到各地,这样使他的石油生意日益发展起来。

洛克菲勒确定了必胜的信心,因为他知道,石油工业是一个前途非常远大的领域,不管花费多少代价,一定要掌握公司的领导权。对方价码越抬越高,最后洛克菲勒终于以7万多元的价格买下了石油公司。他接着扩充了炼油设备,日产量增至500多桶。那一年,洛克菲勒才刚满26岁,但是他凭着过人的思维和审时度势的眼光建立起了克利夫兰规模最大、销售总额最多的炼油厂。1870年,洛克菲勒将企业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即俄亥俄美孚石油公司。到1879年,美孚石油公司已控制了美国炼油生产能力的80%,另外还控制着与铁路相连接的输油管,操纵着铁路运价。从此确立了美孚石油公司在美国石油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19世纪末,洛克菲勒感到金融业的重要性,首先在纽约花旗银行进行投资,把它变成了美孚系统的金融调度中心。20世纪20年代,洛克菲勒石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要求有更强大的金融支柱。1934年,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和大通银行所属的投资银行实现了合并,成立了独立的投资银行——大通国民银行,其实权操纵在洛克菲勒手里。这样,就形成了以大通国民银行为核心的洛克菲勒金融网,使洛克菲勒的石油业和其他企业获得了强有力的金融后台。

洛克菲勒财团在大力扩张石油势力的同时,还把它的触角伸向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加紧向其他财团、其他行业渗透,以进一步扩张势力范围,获取更多的利润。

战后,洛克菲勒财团随着自身实力急剧增长,不断把它的势力伸向其他财团,洛克菲勒财团的影响力空前提高。

八、欲速不达:只追求速度必丧失心智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

子夏一度在莒父做地方首长,他来见孔子问政,孔子告诉他做地方官的为政大原则。这就是前面提到过,要有长远的眼光,百年大计。做一个地方首长,行政、建设等一切制度,要顾全到后果,为百年的大计,不要急功好利,不要想很快的就拿成果来表现。也不要为一些小利益花费太多心力,要顾全到整体大局。孔子行政,强调层次和秩序,一步步稳扎稳打,决不突击政治或者急功近利。

汉高祖刘邦初定天下时,民生稠闭,百废待兴。北方的匈奴借机屡屡进犯边关,烧杀劫掠,蚕食土地,弄得高祖皇帝焦头烂额。尤其是遭受冒顿“白登之围”后,朝野上下对匈奴普遍怀有畏惧心理,匈奴更加肆无忌惮,边关百姓叫苦连天,纷纷向中原迁徙。

刘邦召关内侯刘敬商议对策,刘敬分析:“天下刚刚平定,将士常年拼战已十分疲劳,若兴师动众进行征伐,时机不合适,依卑臣看来,武力征服匈奴不太可能实现。”

“不动用武力,难道可以使用文治教化的办法吗?”刘邦忧虑地说,“这些匈奴人素来强暴凶悍,礼仪不兴,怎么可能吃这一套呢?”

“陛下说得一点也不错,匈奴王冒顿,脾气暴烈,像豺狼般凶残,确实没办法和他大谈仁义道德。”刘敬话锋一转,“但是,仍然有办法使他归顺,而且他的子子孙孙也不会冒犯边境,这可是一个长治久安的计划,不知道陛下是否认同呢?”

能一劳永逸解决问题,刘邦当然十分高兴,忙挥手示意快快说下去。

“皇上如希望匈奴臣服,惟有实行和亲政策,化仇敌为亲戚。”刘敬一边说,一边察看高祖脸色,继续说:“若陛下肯忍痛割爱,将公主遣嫁给匈奴大王冒顿,招他为婿,他一定欢喜感动不已,册立公主为后,将来生下孩子,自然就是王位继承人,陛下利用这种翁婿关系,逢年过节时赠予珠宝金银,即使是凶猛的老虎也可变成陛下坐骑啊!”

刘邦有些不高兴,大声说:“堂堂大国之君,怎么可以把冰清玉洁的公主配给周身羊骚的野蛮人呢?岂不让天下人笑话!”转念一想,他还是接受了这一计策。

宋代朱熹说:“杂然进之而不由其序,譬如以枵然之腹,入酒食之肆,见其肥羹大截,饼饵脍脯,杂然于前,遂欲左拿右攫,尽纳于口,快嚼而亟吞之,岂不撑肠拄腹,而果然一饱哉!然未尝一知其味,则不知向之所食者果何物也。”此也是指不循序而求速之弊,而引用到领导决策上,同样有警告之效。

无数失败的教训,无不告诫人们,轻躁必使人丧失心智。公元前700年,楚国发兵攻打绞国。气势汹汹的楚军兵临城下,旌旗飘扬数里,烈马嘶破长空,绞国大王一见这阵势,知道完了,出城迎敌无异于羊投狼群,凶多吉少,于是闭门不出,固守城池。楚军多次实施攻城,无奈墙高城阔,奈何不得,两军相持了一个多月不见胜负。

楚大夫屈瑕仔细研究了敌我双方的情况,认为绞城只可智取,不可力克。他向楚王献计:“攻城不下,不如利而诱之。”焦虑的楚王忙竖起耳朵,屈瑕说:“绞城已被围困一个多月,城内囤积有限,必定缺少柴火。我方派些士兵装扮成樵夫上山打柴,敌军一定会出城抢夺柴草。头几天,让他们抢一些柴禾回去,尝一些甜头,等他们麻痹大意,派大批士兵出城劫夺柴草时,设下伏兵,断其后路,伺机围而歼之,乘势攻城,必定获胜。”

楚王若有所思,担心地问:“这计划好是好,只是敌人怎么会轻易上当呢?”屈瑕成竹在胸:“大王请放心,绞国虽小而轻躁,轻躁则少谋略。有这么香甜的诱饵,不愁它不上钩。”

楚王依计行事,安排一些士兵装扮成樵夫上山打柴。绞侯听说有樵夫进山,惊喜地问:“这些樵夫可有兵马保护?”探子报,他们三三两两进山,并无楚兵跟随。绞侯马上派一哨兵马出城,抢回不少柴草。见有利可图,绞侯派兵出城的次数越来越多,兵马也越来越多,他哪里料到,危险正一步步逼近。

第六天,绞国大队兵马涌出城门,像先前一样突袭采伐队。“樵夫”们见绞兵冲来,背着柴草拼命逃窜,绞兵穷追不舍,不知不觉中被引入楚军埋伏圈。刹那间战鼓雷鸣,杀声四起,绞国士兵措手不及,死伤无数。楚王趁机号令攻城,绞侯始知中计,已无力抵抗,只得跪拜请降。

决策有时并不是拼实力,而是比耐心。孔子强调循序渐进,冒进者最容易跌倒、失败。

九.进锐退速:摊子大不等于实力强

其进锐者,其退速。

——《孟子》

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他还把进学的次第比作流水,“不盈科不行”,流水遇到坎坷时,必须等水盈满后才能继续往前进行,“盈科而后进”,日夜不停地流到海里去。“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所谓“成章”竟引申为事物达到一定阶段或具有一定规模,则可日成章。孟子的意思是,君子的有志于道,没有一定的成就,也就不能通达。不能说等取巧,不能急躁冒进,没有一个二个地循序渐进的累进,不可能发展达到伟大的成就。所谓“源泉混混,不舍心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于四海”,就是这个意思。

孟子认为学习既要不间断地努力,但又不能拔苗助长。他讲了一个故事,他说:一定有事作,时刻记住它,但也不能违背规律人为地帮助它生长。不要学一个宋国人那样,他担心禾苗不长而一一拔高,疲倦回到家里,对家里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生长了。他儿子赶快跑去一看,禾苗都枯萎了。其实天下不帮助禾苗生长的人是很少的。以为培养工作没有益处而放弃不干的,那只种庄稼而不锄草的懒汉,违背规律地去帮助它生长的就是拔苗的人。这种助长行为,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孟子以禾苗的自然生长来譬喻人在受教育过程中的发展,反对急躁冒进、急于求成,要求教学过程中遵循客观规律,脚踏实地,循序渐进。

巨人集团对中国企业发展贡献之大,不是他一开始红红火火的那些年,而是它失败后的这些年,它成了经营诊断学上一个绕不过去的特殊案例,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独有的视角,是什么导致了巨人集团的衰落?

巨人大厦本应是史玉柱和他的巨人集团的一个丰碑式的建筑,结果却成了一个拥有上亿资产的庞大企业集团衰落的开始。巨人倒塌的原因不能浅显地归纳为投资的失误。促成巨人失败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但最关键的还是史玉柱本人主观上没有看清“巨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企业,“巨人”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面对一个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资本规模迅速扩大,真正成长成一个“巨人”时,企业的战略规划开始显得越来越重要。巨人的衰落,正是由于战略的严重失误导致的。在没有有效的环境分析、稳健的资金保障和完善的管理机制下,采取激进的扩张战略。

巨人进入房地产行业,本身就是一种很偶然的行为,并不是出于战略的考虑,通过对房地产行业的研究而制定出的战略计划的一部分。回顾巨人大厦的建设,从目的,到楼层都一改再改,然而就是在这种目标不清晰的情况下,投入的资金却越来越多,对于上亿元这么庞大的预算,巨人对资金的保障显得过分自信,不够谨慎。

巨人以做电脑软件发家,后来又进入房地产、生物工程,每一次扩张的惟一理由都是短期的“高利润”,而忽视了高利润往往意味着高风险,并且一个产业的高利润不可能保持很长时间,只要该产业没有很高的壁垒,竞争者必然蜂拥而入,而巨人又缺乏在该产业的基本专业知识技能,没有长期的规划、产品研发;脑黄金的成功只是一个好主意加上成功营销的战术上的胜利,巨人对这一胜利明显感到无所适从,管理层、营销网络、生产系统都没有做好准备,就这样“脑黄金”的成功其实是替巨人揭开了疮疤。“脑黄金”虽然火爆了一把,但究其根本,这只是一个很短期化的投资活动,不是一个在企业远景框架下,基于市场需求树立顾客心中位置的战略扩张。这种“什么赚就做什么”缺乏大局观的做法无疑是以企业的资本作为赌注的冒险行为。

许多民营企业难以做大,原因都可以归结为企业规模的增长与管理机制,经营理念落后的矛盾。决策的集中化、短期化,不但使资源配置没有效率,“近视”的战略招致的巨大风险,而且极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世间很多事情越是急着想弄明白越难弄清楚,倒不如暂时放缓一下,也许头脑冷静之后事情自然就弄明白了,千万不要太急躁,以免增加情绪上的紧张气氛;世上有很多人,你指挥他,他根本不愿服从,这时倒不如放松他不管,让他自由发展,这样他自己也许会慢慢觉悟,千万不能操之过急,以免增加他的专横和固执。

“欲速不达”,“其进锐者,其限速”,这些说法确实道出了人间理事之道的秘诀。今天有今天的事,明天有明天的事,我们办事自然应该雷厉风行,真正干事的人是决不会把今天该办的事放到明天去办。但从具体办事来说,事要一件一件地办、一步一步地办。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仞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不要凭一时的意气办事,不要凭一时的热情办事。成功需要计划,需要安排,还需要一定的程序。做事的程序通常是志愿、意图、计划、行动、力量、效果。没有雄心壮志,就不会有超越时空的意图;没有超越时空的意图,就不会有无可比拟的计划;没有无可比拟的计划,就没有坚定果敢的行动和力量;没有坚定果敢的行动和力量,就难以取得伟大的效果。从古至今,大事小事皆如此。

十、上律天时:应对突发事件的决断能力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大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中庸》

万事万物都在变,认识事物、改造事物的方法也在变。今天适用的方法,明天不一定适用;此地适用的方法,彼地不一定适用,在任何成功的道路上都是没有金科玉律可言的,全凭你的机智敏锐探知变化,灵活地改变方法。决策者要考虑自己与外界的关系,应时而动,与时俱进,与外界合作,随机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