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药膳保健全典
26580900000015

第15章 药膳用料(12)

当归含有挥发油、生物碱,能兴奋子宫肌,镇静大脑,保护肝脏。当归有抗菌、活血止痛的作用,用于跌打损伤的辅助治疗。当归还可以润肠通便,治疗肠燥、便秘等症。

饮食宜与忌

每次5~15克。煎服,可加强活血,也可以酒炒。通常补血用当归身,活血用当归尾,和血(补血活血)用全当归。湿盛肿满、慢性腹泻、大便溏泻者忌食。

15.葛根

葛根是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野葛多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

营养及功效

葛根富含大量的异黄酮活性成分,也就是天然的植物雌激素。它的结构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相似,可以起到模拟、干扰、双向调节内分泌水平的生理生化作用。

异黄酮具有滋润皮肤、恢复皮肤弹性的作用,能够帮助和支持乳房再现挺拔;可以减缓骨骼组织细胞的老化,有助于钙质的吸收,减少骨钙丢失,增加骨密度并阻止骨骼的中空消溶,从而使人远离骨质疏松。

葛根能有效缓解更年期综合征,又能延年益寿,已成为中年女性日常保健、提高生活质量的理想选择。

常吃葛根,可以帮助促使胸部发育增大。葛根中的活性成分可以降压、降糖、降脂,可以用来保护血管弹性,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16.枸杞

枸杞,又称枸杞子、红耳坠,浆果为红色,是一味功效卓著的传统中药材,自古就是滋补养人的上品。

营养及功效

枸杞中含有14种氨基酸,主要含甜菜碱、胡萝卜素、硫胺素(维生素B1)、核黄素(维生素B2)、烟酸、抗坏血酸、谷固醇、亚油酸、玉蜀黍黄素、酸浆果红素等特殊营养成分。近年专家发现,枸杞中的多糖为重要有效成分,其含量因产地不同而异。

枸杞具有降低血压、血脂和血糖的作用,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保护肝脏,滋补肾脏,抑制脂肪肝,促进肝细胞再生。

枸杞能增强免疫能力,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血清溶酶的活力以及T淋巴细胞的杀伤力,提高自然杀伤细胞(NK)的免疫抑制作用,增强T细胞的免疫反应与杀伤细胞的活性。

枸杞可抗肿瘤,有防御和阻断致突变的作用,枸杞多糖结合放疗有明显的放射增效作用。

枸杞能明显抑制过氧化脂质的生成作用,提高血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红细胞超氧化物酶的活性。

枸杞含有钙、铁等眼睛保健的必需营养元素,有明目之功,所以俗称“明眼子”。它也可治疗肝血不足、肾阴亏虚引起的视物昏花和夜盲症。

枸杞可以补气强精,在延缓衰老方面有奇效,因此又名“却老子”。

饮食宜与忌

一次10~30克,每天100克。可以直接将枸杞放入玻璃杯中,以开水冲泡服用或者用水煮沸后服用。性欲亢进者不宜服用。

枸杞一年四季皆可服用,冬季宜煮粥,夏季宜泡茶。枸杞一般不要和过多药性温热的补品如桂圆、红参、枣等共同食用。

枸杞性温,食用过多,容易上火。枸杞蒸蛋是肾虚腰痛和慢性眼病患者的食疗良方。

17.黄芪

黄芪,又名黄耆、绵黄芪、北芪、芰草、百木,属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著名的中药,常用于补气。黄芪分为东北黄芪(模荚黄芪)和内蒙古黄芪(绵黄芪)。

营养及功效

黄芪有补气固表、利尿、解毒排脓、生肌等疗效,对气短、虚脱、心悸、自汗、失眠多梦、体虚浮肿、慢性肾炎、脱水、久泻、子宫脱垂,伤口久不愈合均有疗效。黄芪入肺可补气,为补气药之最。

黄芪秉性纯阳,凡中气不正、脾虚弱、清气下泻者均可服用。

黄芪含有黄芪苷、谷甾醇、棕榈酸、胆碱、黄酮类等营养素,能镇静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免疫力,加快机体代谢。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黄芪可以治疗气血两虚型高血压,具有双向调节血压的作用。

饮食宜与忌

每次5~15克。如进行治疗,用量请遵医嘱。高热属实热者忌用炙黄芪。

18.草决明

草决明,又名马蹄草、决明子,为常用之明目保健药。《神农本草经》记载:“治青盲、目涩、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历代以其明目之方甚多,或单用,或与他药配伍。

营养及功效

草决明能益肾清肝,明目通便。草决明含决明素、决明内酯、维生素A、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蒽酮等,对视神经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常用于治疗白内障、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青光眼、眼结膜炎等疾病。

平时用眼较多者,长期面对电脑工作者,肾虚、肝火旺、便秘、体胖之人,适宜饮用草决明茶。

草决明还能抑制葡萄球菌生长及收缩子宫、降压、降血脂、降胆固醇,对防治血管硬化与高血压有显著效果。

饮食宜与忌

每次5~15克,体质虚弱、脾胃虚寒和大便溏泄者不宜多食。

草决明虽然有清肝明目、祛病延年的作用,但同时也可引起腹泻,长期大量饮用对身体不利。

19.贝母

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地下球形鳞茎。贝母根据产地、性状不同,分为川贝母及浙贝母。川贝母比浙贝母体形偏小。

营养及功效

贝母含贝母碱、去氢贝母碱及多种生物碱,有较持久的降压作用。贝母味苦、甘,性微寒,有清热化痰,散结开郁之功效。

贝母有甘凉润肺之效,故用于治疗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痨嗽和咯痰带血等症,常与沙参、天冬、麦冬合用。贝母还常用于治疗瘰疬、疮痈肿毒、乳痈、肺痈。

饮食宜与忌

每次3~10克。脾胃虚寒者,寒痰、湿痰患者忌食。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20.麦冬

麦冬,又名麦门冬、忍凌、不死草、阶前草,为百合科植物沿阶草的块根。麦冬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

营养及功效

麦冬药用部分为膨大块茎,其主要成分是麦冬皂苷,另含黄酮类化合物和挥发油,还含植物甾醇、单糖类和寡糖类等。

麦冬性寒,味甘微苦,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的功效,主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痈、虚劳烦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燥、便秘等症。

饮食宜与忌

每次5~10克。凡脾胃虚寒泄泻、胃有痰饮湿浊及暴感风寒、咳嗽者均忌食。

21.大黄

大黄,又名火参、金木、破门、绵纹,是中医最常用的药物之一,也是藏医、蒙医常用的良药。

营养及功效

大黄性味苦寒,药性峻烈,素有“将军”之称。大黄含有两种相反的成分——蒽醌衍生物的苷类和鞣酸及其相关物质。前者能刺激肠蠕动而导致泻下,后者有收敛作用而能止泻。

大黄在生用、大量、短煎的情况下有泻下性能,但在制用、少量、久煎的情况下,泻下性能减弱,同时出现止泻性能。

大黄还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凉血、利胆退黄、行淤破积、降压止血之功效。

饮食宜与忌

每次1~5克。脾胃虚弱、虚寒者不宜服用。不能超量服用,更不可长期服用。

22.茯苓

茯苓,别名松苓、茯菟、茯灵、松腴等,是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的干燥菌核。茯苓又有赤白之分,外皮为茯苓皮,均供药用。

营养及功效

茯苓含有茯苓聚糖、茯苓酸、脂肪酸、卵磷脂、腺嘌呤、蛋白酶和三萜类等物质,还含有钾、钙、镁、磷、铁、硫及二氧化硅等矿物质。

茯苓有利水、消肿、固精、安神、健脾胃等多种功能。茯苓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有防癌抗癌之功效。

茯苓可使平滑肌收缩振幅减少,张力下降。茯苓可影响体内代谢,对电解质的平衡有调解作用,并能降低血糖,抑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饮食宜与忌

茯苓可用水煎汤饮服或熬粥食用。每次5~10克。中气下陷、小便过多,汗水过多或虚寒滑精者忌食。

23.白芷

白芷,又称香白芷、杭白芷等,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中医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载。

营养及功效

白芷味辛、性温,其香气主要来自白芷醚、香柠檬内酯、白芷素等香味成分。白芷具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的功效。

白芷水煎剂对多种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改善微循环,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延缓皮肤衰老。

饮食宜与忌

以水煎服或泡茶饮用。每次3~10克,适合风寒感冒、头痛、鼻炎、牙痛患者食用。阴虚血热者忌服。

24.百部

百部,别名百部根,为百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直立百部的块根。

营养及功效

百部主要含直立百部碱、霍多林碱、对叶百部碱和原百部碱等生物碱。

百部能降低呼吸中枢兴奋性,抑制咳嗽反射,有镇咳之功效;对人型结核杆菌、痢疾杆菌等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对体虱、头虱有毒杀作用。

饮食宜与忌

百部最宜用于肺痨咳嗽,常和黄芩、白芨、沙参、党参配用。每次5~10克。

大便溏泻者慎用。

25.板蓝根

板蓝根,又名蓝靛、大靛,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

营养及功效

板蓝根味苦,性寒,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要用于温热病发热、头痛、喉痛,亦可用于发斑疹,还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和痈肿疮毒等热炽毒盛之病症。

在临床上,常用板蓝根单味或与贯众、金银花、野菊花等合用,用于治疗某些传染病及热性病。

板蓝根具有体外广谱抗菌作用(包括痢疾杆菌、沙门氏杆菌、溶血性链球菌),是消炎、止痛、退热的传统中草药。

近年来研究证实,板蓝根内含有多种抗病毒物质,对感冒病毒、腮腺炎病毒、肝炎病毒及流脑病毒等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饮食宜与忌

煎汤或制成中成药食用,每次5~10克。板蓝根也有副作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购买和服用。

长期服用或超量服用,可能会造成儿童过敏反应,甚至出现肠胃道出血和造血系统受损害的症状。

26.半夏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又名三叶半夏、三步跳、麻王果、燕子尾、地文等,“地文”意指地下根茎如一文钱大小。

营养及功效

半夏性温,味辛,有毒,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常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等症。

近年发现半夏蛋白有抗早孕作用,甲醇提取多糖成分具有抗肿瘤作用。

常用的半夏分为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生半夏四种。

清半夏:经白矾水浸渍,长于燥湿化痰。

姜半夏:用生姜、白矾水浸渍,长于止呕。

法半夏:经甘草、石灰液浸渍,长于燥湿化痰。

生半夏:有一定毒性,一般不能内服,外用主治痈肿。

饮食宜与忌

每次5~10克。半夏忌与羊肉同食,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27.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是蝙蛾虫体与麦角蕈体的共生体,生长在海拔3000~5000米的高山草地上以及雪线附近的草坡上。其形体如蚕,表面黄棕色,背部有许多皱纹,腹部有足八对;其断面呈白色或略黄,周边深黄色;体长6厘米,直径约3毫米,很像一棵草。

冬虫夏草和人参、鹿茸并列为我国传统中药中的三大滋补强药品。冬虫夏草传统上既作药用,又作食用,是中外闻名的滋补保健珍品。

营养及功效

冬虫夏草的成分除脂肪、蛋白质、纤维素、碳水化合物和水分以外,还含有虫草酸、冬虫草素和维生素B12等,具有抗菌、平喘、强心、降压等作用。

冬虫夏草味甘、性温、气香,具有益肺肾、补筋骨、止咳喘、抗衰老等作用,并对结核菌、肝炎病毒等均有杀伤力。

冬虫夏草的营养成分高于人参,属于温热性的药材,所以搭配作药膳的食材,最好是温血性的动物,例如猪、羊、鸡、牛等才会显出最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