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法
所谓见微知著,就是指从细节中体察更深刻、更隐秘的东西。要知道某个人的性格、品质,了解他内心深处的潜意识,无须从宏观、表象的角度去分析衡量,有时也可以得到你所希望得到的答案,这就需要你在别人不易注意的地方细心观察他的举止言谈。
要了解对方的心理状态,可以用上一句世俗的话:听话听声,锣鼓听音。对于对方的每个细节,都要细心地分析。举例来说,在一个办公室里,作为主管,你要注意观察以下几种情况,例如部下是不是都在故意避开自己的视线?如果是这样,主管就要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过于严肃了?部下是不是在自己传达重大通知时也是嘻嘻哈哈?如果是这样,主管就应注意自己是不是过于散漫了?部下是不是在开会时都闭口不言?如果这样,主管就应想想自己是不是过于专制了一点?这样敏锐的观察,便于及时调整。同样,当上司劝说部下应打起精神努力工作时,部下只是口头上响亮地回答“是,是”,但是实际上并没什么改进,这一般都表示内心对上司有反感。在社会交往中,我们也会看到这样的情况:社会地位高者对社会地位低者进行劝说时,对方只是随意地附和,并不向劝说者吐露真心,或者使用极端客气的语言。这一般都是对方心中怀有反感的表现,而这种反感会妨碍你的游说。特别是当对方在谈话中根本不提你的名字时,说明这种反感已经升级。
相反,当社会地位高的人对社会地位低的人有反感时,大部分情况下不会将反感压抑在心底,而是直接表现出来。例如,谈话当中突然离席,让对方久候;谈到主题时,故意岔开话题;假装正在思考问题,将视线转移到别处;更有甚者,根本不听你的谈话,一个人看起报来。这说明对方忽视你的人格态度。在交往中,有些自尊心很强的人,为了保护自尊,常有夸张性表现,他们常表现出看不起人的态度。因此,他要经常戴上这种“戏剧性面具”以支撑自我、确信自我,并且由此回避、消除接受说服时的不安。另一方面,生性内向者,对于变化本来就容易产生不安,这样就更想通过采取消极态度来回避不安感。
你要以敏锐的观察与良好的判断力穿透对方表面的慎重与矜持。要测度他人,需要有极强的判断能力。知道人们的品德与气质比知道石头和草药的品质与特性要重要得多。这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事情。辨别金属可听其音,辨别人可听其言。言辞能透露人的品格,行为能透露人的东西则更多。要在识人方面有所获,就需要有极其小心谨慎、深刻的观察和鉴别能力。
魏文侯手下有员将领叫乐羊。有一次乐羊领兵去攻打中山国。这时,恰恰乐羊的儿子正在中山国。中山国王就把他儿子给煮了,还派人给乐羊送来一盆人肉汤。乐羊悲愤已极但并不显出悲愤难耐之势,他竟然坐在帐幕下喝干了一杯用儿子的肉煮成的汤。
魏文侯知道后,对堵师赞夸奖说:“乐羊为了我,吃下他亲生儿子的肉,可见,他对我是何等的忠诚啊?”堵师赞回答说:“一个人连儿子的肉都敢吃,那么,这世上还有谁他不敢吃呢?”
乐羊打败了中山国,凯旋归来时,魏文侯奖赏了他的功劳。但是,从这开始,总是时时怀疑他对自己的忠心。
魏文侯这样做不无道理,乐羊的自制力过于吓人,非老谋深算之人不能为之。堵师赞的说法更有道理,因为从一个人的行为可以以小见大。
日本曾有这样一个传说,永禄时期,力量最雄厚的是北条氏康,他称霸于关东地方。有一次,北条氏康在战场上同长子氏政一起吃饭,可以想象战时的饭食是很简单的,只有米饭汤。然而,氏政吃着吃着又往饭里加了一碗汤。此事北条氏康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马上产生了联想,为什么氏政连自己饭量有多大都没有数呢?从吃饭吃到一半时又泡一碗汤看来,至少可以认为氏政是个没有多少远见的人。北条氏康的担心,日后不幸变成了事实。三十年后,氏政终于因为缺乏远见,被丰臣秀吉的大军围困,同弟弟氏照悲惨地战死了。称雄一时的北条氏从此日趋灭亡。
所以,真正的智者不会忽略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你要测度他人,就需要有极其细致的分析力。善于抓住每一个细节,从更精微之处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患难知心法
一个人是否有崇高的道德,只有经历了危困,才能看得出来。大难当头时,人们总是愿意联合起来,这时候他们就成了朋友。而当朋友不能够共御灾难时,人们又通常出卖朋友来保存自己,所以识朋友的方法十分复杂。孙子说:“吴人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而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说的是当舟将沉下水去时,吴人越人,都想把舟拖出水来,成了方向相同的合力线,所以平日的仇人,都会变成患难相救的好友。然而人在危难时也易出卖朋友。要避免交上一个不可靠的朋友,就要采取下列方法。
交朋友首先得有共同的操守和共同的志趣,不分年长年幼,也不分男性女性,但思想必须站在同一高度上才有可能成为真朋友。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就很难说他是不是你的真朋友。在人们遇到困难、危机的时候,非万不得已时是不会向朋友要求什么的,一旦求到就说明了求助者对朋友的信任和认同。而真朋友往往是即使自己倾家荡产、牺牲性命也会举义相助的。见死不救、落井下石者绝不会是真朋友。朋友应是以心相交的,所以,当他们发现彼此身上存在的缺点时,肯定会诚心诚意地直接指点出来,不会有任何顾忌。这种敢言不是的朋友是真朋友,文过饰非,有所保留的不见得是真朋友。
其次是要重视义。三国时孙策夺取丹阳后吕范要求暂领丹阳都督的职务。孙策说:“我现在已经拥有很多兵马,怎么再委屈你做这小官呢?”吕范说:“我舍去本土托身于将军,就是为了同你一起共创大业。我俩像是同舟涉海,存亡相关,稍有不慎就要遭到失败。这就是我的忧虑,不单单是您啊!现在丹阳这样重要,关系全局,还计较官职大小吗?”孙策非常感动,认为这是他可以共生死的朋友,就把丹阳交给了吕范。
顺境中,特别在你春风得意时,凡来往多的都可以称之为朋友。大家礼尚往来,杯盏应酬,互相关照。但如果风浪骤起,祸从天降,比如你因事而落魄,或蒙冤被困,或事业失意,或病魔缠身,或权力不存等等,这时,你倒霉自不必说,就连昔日那些笑脸相对的朋友也将受到严峻考验。他们对朋友的态度、距离,必将看得一清二楚。那时,势利小人会退避三舍,躲得远远的;担心自己仕途受挫的人,会划清界限;酒肉朋友因无酒肉诱惑而另找饭局;甚至还有人会趁人之危落井下石,踩着别人的肩膀向上爬。当然也有始终如一的人继续站在你身边,把一颗金子般的心捧给你,与你祸福相依,患难与共。如古人所说:“居心叵测,甚于知天,腹之所藏,何从而显?”答曰:在患难之时,此时真朋友、假朋友、亲密的、一般的、“铁哥们儿”、“投机者”就泾渭分明了。
权力官位、金钱利益历来都是人心的试金石。有的人在当普通一兵时自觉人微言轻,尚与伙伴们亲同手足,同喜共忧。一旦他的地位上升了,便官升脾气涨,交朋会友的观念也就变了,对过去那“穷朋友”、“俗朋友”便羞于与他们为伍,保持一定距离。比如,有两位战友在战争年代他们同甘共苦,后来一位因犯一般错误离开部队。在“文化大革命”中,他的这段历史被当成严重历史问题,他因此被错误的批斗。为了说清问题,他去找当年的战友为自己的问题做个证明,可是这位当了领导的战友却怕连累自己,拒而不见,说不认识他。这位老兵伤心地掉下了眼泪。很显然这位领导在关键时刻太不够朋友了。这种做法和落井下石有什么区别呢?
在利益面前各种人的灵魂也会赤裸裸地暴露出来。有的人在对自己有利或利益无损时,可以称兄道弟,显得亲密无间。可是一旦有损于他们的利益时,他们就像变了个人似的,见利忘义,惟利是图,什么友谊、什么感情统统抛到脑后。比如,在一起工作的同事,平日里大家说笑逗闹,关系融洽。可是到了晋级时,名额有限,“僧多粥少”,有的人真面目就露出来了。他们再不认什么同事、朋友,在会上直言摆自己之长,揭别人之短,在背后造谣中伤,四处活动,千方百计把别人拉下去,自己挤上来。这种人的内心世界,在利益面前暴露无遗。事过之后,谁还敢和他们交心认友呢?
当然,大公无私,吃亏让人,看重友谊的还是多数。但是,在利益得失面前,每个人总会亮相的,每个人的心灵会钻出来当众表演,想藏也藏不住。所以,此刻也是识别人心的大好时机。
话又说回来,通过逆境来检验人心,尽管代价高、时日长,又过于被动,然而其可靠程度却大于依推理所下的结论。因此我们说:激流之时测度人心不失为一种稳妥的方法。
综合评析法
在分辨他人时,有全面考虑当时种种情况的必要,这样才能发现人的真相。
《战国策》中记载了一个故事,那是大约2300年前,战国时代的策士间彼此斗智。齐国攻打宋国。受强大齐军入侵的宋国,惶恐万分,马上派遣臧子向南方的楚国求救。楚王接见宋国使者之时,不但一口答应救援之事,并且大备筵席,热情款待。完成使命的臧子于是返国复命,可是在回国的途中,始终愁眉不展。跟随在旁的侍从,看到这种情景深感疑惑,于是问道:“救援之事,楚王已经应允,为何您还这样愁眉不展呢?”臧子回答:“宋是小国,齐是大国。因为援救小小的宋国而得罪强大的齐国,必然是楚国不愿意做的事情;可是现在楚王却出乎寻常地大表欢迎,所以我认为楚王必定心怀不轨,想要等到宋、齐两国互相残杀之后,坐收渔翁之利。因此我满心怀着忧虑。”不久,齐国进军宋国,攻陷了宋国5个城池,果然不出臧子所料,楚国并没有实践派兵援救宋国的诺言。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不但要观察对方脸色,还要从对方的其他举止来判断他内心的真实想法。“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这一句话告诉我们,只看外表就决定这个人的内心,往往会出入甚大,必须同时考虑到种种客观的情况,再加以推断,正确的可能性才会大些。
如果你是现代企业的领导者,要真正识别人才,就需要对个人进行全方位的审察,看其是否具有相当的能力,是否有发展前途。如果不注重一个人的学识、智慧、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与使用,不注重其专长的发挥,不是通过其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来衡量他的判断能力、表达能力、驾驭语言的能力,而是仅凭一个人的相貌如何来判断其能力大小,甚至由此来决定人才的取舍,那么,必将导致人才的埋没。
晋文明皇后,有知人之明,当时钟会虽因才能出众被任用,但文明皇后一眼就识破了钟会的本质,她经常告诉晋帝说:“钟会见利忘义,好造事端,宠爱太过,必定叛乱,不可以太过重用。”后来钟会果然造反。
法国大作家雨果笔下的《巴黎圣母院》中有两个典型人物形象:一个是圣母院撞钟人卡西莫多,虽奇丑无比,却心地善良,另一个是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佛罗洛,相貌堂堂,内心却十分肮脏。这说明在识才时,千万不可被相貌所迷惑。
中国有一句古语说得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认识一个人要注意以下五点:
①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应该全面衡量,而不能限其一点,不及其余,不能以小疵掩大德。
②平静无事时,许许多多小人没有显出原形,复杂多事时就可以识别一个人的本性。
③不因一次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德。
④不要因为别人有小缺点,就掩盖他的大优点;也不要因为别人有许多短处,就舍弃他的一条长处。
⑤事情没有全是有利的,也没有全是有害的;人各有自己的长处,也各有自己的短处。对人不能求全责备,而应以全面观点来识别。
如果有大的美德可以被世人所尊崇,那么即使在细小的行为上有点毛病,也不会对大节有所损害。
智者不会因人废言,或因言废人。他们能够全面深刻的衡量一个人,把握其优点为我所用,容忍其缺点,视而不见,所以才让许多人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合力生存。
直接识人法
受外界或主观因素的制约,有时需要你在短时间内快速判断一个人的性格、才能,以便提供及时之需。这就需要一些快速、准确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这里有四种方法可以帮助你识别他人。
(1)面谈法
通过谈话使领导者面对谈话对象产生直接的亲身感受和较深的体验,从而避免各种外来影响和偏见。面谈的内容包括面谈对象的能力、经历、个性、心理、爱好、特长等。面谈的程序:首先是面谈前做好准备工作;其次是按照事先安排的内容顺序谈话,先谈什么,后谈什么,做到心中有数。面谈时应当注意:一是谈话的气氛要愉快、亲切、融洽、轻松自如;二是尽量让对方多讲,以便多了解对方;三是掌握谈论主动权,使谈论内容不偏主题;四是礼貌待人,谦虚和蔼;五是头脑清醒,注意观察,善于捕捉对方无意流露的各种线索,把谈话引向深处;六是谈话结束时礼貌告别,必要时,约定下次谈话时间。当然交谈时也可以随心所欲地谈些无关紧要的话题。在谈话中,通过对方发表的对各种各样问题的看法和采取的态度,去把握他的心理和个性、胸怀。要善于区分对方的话语中哪些是真实的、能够体现其个性的语言,哪些是信口开河、不表示任何意义的语言。
(2)激将法
这种方法对于了解男性或性格强刚的人的心理是很有效的。激将法的秘密在于其所运用的逆反心理。所谓逆反心理,指的是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某些人的言行跟当事人的主观愿望相反,产生一种与常态性质相反的逆向反应。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比如某篇文艺作品本来不大引人注意,但一经评论,便会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某些东西越是严禁,人们就越是希望得到它。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当着某人的面,说他做不了某件事情,对此有些失望等等,他便会立刻想方设法去做成这件事,让你知道你对他的估计错了。通过这一激一反,你可以从中观察出他的心理特点和性格中的独特之处。在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分寸,要从善意出发。
(3)考试法
问卷是把要了解的问题列在表格上,交由受试者填写回答,然后收回问卷进行分析。问卷的调查项目在设计时力求合理,措词要准确、清楚,不要引起受试者误解。通过考卷测试,能系统、全面地考察对象的知识深度和广度,可以了解考察对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试应注意三点:一是要有针对性,要求对方做什么工作,就紧紧围绕该项工作出考题,不可漫无边际地都考。二是既要考实际文化、专业知识水平,更要注重检查其灵活运用知识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考题灵活多样,一方面考题含量要大,看其基本水平;另一方面要有一部分发挥题,看其思维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日本住友银行在录用新职员时提出了一道鉴别性质的口头对答题:“当住友银行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发生冲突时,阁下采取何种态度?”第一个应试者回答:“当我们银行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我将坚定不移地站在银行的立场上。”第二个应试者回答:“当住友银行的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作为国家的一员,应该维护国家的利益。”第三个应试者回答:“当银行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发生突冲时,我将尽力使这种冲突淡化。”乍一听,这三种回答都有道理。但是认真一辨析,第三个应试者回答的最高明,体现了他有较高的素质和思想觉悟程度。这里讲的思想觉悟也是“德”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第三个应试者被录取了。
(4)座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