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高标做人的哲学
26608200000035

第35章 直面生存困境(2)

小迈克斯决定不再祈祷。他相信小姑娘所说的正是自己想要知道的——只有通过实际的工作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而祈祷,永远只能让你停留在等待中。小迈克斯对自己说:“我不要再为一件卑微的小东西祈祷了。”他学会如何看待自己的命运。

多年以后,小迈克斯长大成人,当他发表作品的时候,他已经是一名为了理想勇敢战斗的作家了。他再没有祈祷上帝,因为在那无数个艰难的日子中,他都记着:不要为卑微的东西祈祷!只有奋斗和努力是真实的,只有自己的汗水是真实的。相信不可控的命运,不如相信真实的自己。祈祷虚无的上帝,不如付出坚实的劳动。

不要低估自己的潜力。大多数人认为自己知道自己能力的限度,然而,我们所“知道”的大部分东西,其实并不是完全知道的,而只是感到而已。由于人们很少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能力限度究竟在哪里,以致许多人老是把自己的个人能力估计得低于实际水平。卡费尔德指出:“对自己起限制作用的感觉是做出高水平工作的最大障碍。”具有高标生存境界的人永远都不会让感觉限制自己的斗志。而是努力奋斗、争取,尽最大的可能获取自己想得的一切。

许多人都相信有命运之神掌握着自己的一切,但那些不相信命运、不祈求佛的保佑的人都常常是成功者。他们从不祈求外因,只相信自己的努力。

台湾富豪王永庆15岁小学毕业后,贫困使他无法继续上学,他只好背起简陋的行装,去嘉义工作,当米店的小工。16岁时,王永庆决意创业,他求父亲为他借到200元台币做本钱,开了一家小米店。

小米店开始时困难较大,附近的居民都有米店关系,一时插不进去。王永庆不气馁,一家家去推销,并把米中杂物拣得干干净净,有时还深夜冒雨把米送到用户家中,尽量满足客户的要求。过硬的服务水平,逐渐赢得了用户,生意越做越好。接着,他开设了一间碾米厂。当时他的隔壁也有一家碾米厂,条件比他优越。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他每天苦干十六七个小时,终于压倒了别人。后来,他又办了一家砖厂。抗日战争期间,米厂被日军飞机炸塌了,但他很快又办一家更大的米厂。

抗战结束后,台湾光复了,王永庆打入了木材市场,惨淡经营。直至20世纪50年代,台湾建筑业蓬勃兴起,木材价格猛涨,王永庆趁机由小商人变为大商人。

当时的台湾,资源贫乏,许多工业材料都依赖进口,塑胶原料便是其中之一。王永庆与其他一些商人雄心勃勃地合资成立了一座聚氯乙烯工厂,以120万美元从日本取得了技术,在1957年开始投产,并把公司名称正式定为“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王永庆是主要股东及经营者。这项投资在当时的台湾是极冒风险的,一个化学家预言王永庆要破产。难关确实一道又一道,日本产的塑胶粉充斥台湾市场,而台湾塑胶加工业尚未完备,“台塑”的聚氯乙烯就更无人问津了。一些股东心灰意冷,纷纷退股,“台塑”面临夭折的危险。王永庆没有退缩,他变卖了自己的所有产业,毅然购下了“台塑”所有产权,独自经营。他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反其道而行之,更加大量地生产,但同时提高质量,投资70万美元更新设备。结果提高了质量降低了售价,打开了市场。二是在1958年投资设立“南亚塑胶加工厂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台塑”的聚氯乙烯粉加工制造各类塑胶产品,终于在塑胶行业发展壮大了起来。

王永庆的成长和创业之路走得并不顺利,甚至更加坎坷。但他没有听从于命运,执著与胆识让他成就了自己辉煌的人生。我们在这里活着就应该自己把握自己的人生轨迹,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应该树立坚定的信念,挑战命运。

抬起头来

在面临巨大打击和失落的心理落差时,精神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要把眼前的不幸当作一个新的起点,人在厄运面前仍然可以昂首向前,只要你精神不倒,厄运终会在你面前跌倒,而成功才会出现。生存的境界就是在你最困难的时候才会体现得淋漓尽致。春风得意时谁都可以昂首阔步,但厄运来临时可以昂首阔步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

1894年,朝鲜爆发了一场农民战争。

半个世纪后,朝鲜作家朴泰源决心把这一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历史再现出来。

一旦下定了决心,朴泰源就夜以继日地忙碌了起来。他的工作节奏是那么快,而且常常通宵达旦。也许是由于他太过于折磨自己的眼睛了,渐渐地,他的眼睛突然像蒙上了一层什么,视力急剧下降。医生告诉他,他患的是双眼视神经萎缩和色素性视网膜炎,并劝他该停下手中的工作,休息、检查、治疗。

对专家的劝告、一些好心人的善意关怀,朴泰源都很感激,而且也反反复复地想过,但他却怎么也放不下手中写着的书,他觉得自己不能让工作半途而废。他决心争分夺秒地和黑暗来临之前的时间比赛。

朴泰源的视力越来越差,不幸的时刻终于来临了。

一天,他正在洒满阳光的书房里专心整理资料,突然感到眼前一片黑暗。他惊奇地问妻子:“亲爱的,怎么突然天黑了?”妻子没有回答,她抑制着自己的哭声,她心里明白,她亲爱的丈夫此刻已完全失明了,她等待着,等待着奇迹发生:一瞬间丈夫会突然重见光明,她希望眼前的一切都是假象。桌上的闹钟在嘀嗒嘀嗒往前赶,什么奇迹也没发生。

朴泰源说话了:“亲爱的,太阳躲进了我心中,跳进我脑中了,我永远在光明之中。”

妻子完全能够养活他,单位也同意承担他将来的全部生活费。可朴泰源偏要和自己过不去。他还要继续写书,他开始了一场与厄运的搏斗。他请人做了一块大小和稿纸差不多的硬纸板,在板上刻下横的竖的空格,装上能固定稿纸的夹子。朴泰源利用自己“发明”的这个工具,又开始了写作生活。

妻子每天早晨上班之前,给他准备好纸和笔,晚上回来帮他校对,誊清当天的手稿,然后念给他听。妻子一边念,一边按着他的要求进行修改,直到他完全满意为止。

可是,厄运再一次向他袭来。1975年,正当他在艰难中坚持创作的时候,身体的左半边瘫痪了,不久右半边也完全麻木不能活动了,接着双手也不听使唤了,只剩下一张能说话的嘴。他没有向命运屈服,继续他的创作。

他静静地躺在床上,嘴里一字一句地念着小说的情节,让别人记下来。看到他艰难、痛苦的样子,身边的人都替他感到难过,他却常常安慰他们:“不要难过,疾病给我留下的时间不多了。别人过一秒,对我来说,等于过十年,只要我能争取这一秒一秒的时间,让它来帮助完成我的事业,我就很幸福了。”不知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长篇巨著《甲午农民战争》的第一卷终于在1977年4月出版了。又经过异常艰苦的三年多时间,小说的第二卷也脱稿出版了。朝鲜政府为此授予他两枚国旗一级勋章,并称誉他为“朝鲜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对他的拼搏奋斗精神和他在朝鲜文学事业上做出的突出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与朴泰源相比,我们是非常幸运的。偶然的一次厄运的降临不应该成为我们停滞的理由。在逆境时抬起头来傲视一切比在顺境中做到这一点更加艰难,也更弥足珍贵。只需你将厄运看轻,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你的视线。

其实,做人就应该这样,当无事时,应像有事时那样谨慎;当有事时,应像无事时那样镇静。因为在漫长的旅途中,实在是难以完全避免崎岖和坎坷。

只要出现了一个结局,不管这结局是胜还是败,是幸运还是厄运,客观上都是一个崭新的重头再来的机会。

贝多芬早在27岁时就开始初发听力障碍了。开始是左耳,后来右耳也患疾。随后他的听力逐步衰退,52岁时已无法从事演奏和指挥,那时他全聋了。

耳聋对这位天才的音乐家是个致命的打击,因此,他曾经产生过自杀的念头。然而,他那钢铁般的意志终于改变了他的人生观,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许它毁灭我!”所以,在听力衰退的22年里,他曾使用了各式各样的工具来帮助听力,包括一些喇叭型的助听器。然而这类助听器对于辨别声音的能力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因此,他就自己设计了一些有一条额带可以固定在头部的喇叭型助听器。有时他还使用一支木质的鼓槌,一端咬在上下牙缝之间,另一端则附在钢琴上,这样声音的振动可以沿着鼓槌而到牙齿,再传经头骨入耳内。

贝多芬耳聋以后,他对学习和创作更加勤奋,对时间也备觉珍惜了。为了让艺术的火花永不熄灭,他每天都要长时间地练习弹琴,弹得多了,手指发热,他就在琴旁的凉水盆里泡一泡接着再弹,不知不觉中,多少个时辰过去了,水撩在地板上积少成多,最后竟从地板缝漏到了楼下的屋子里……

正是在与命运的顽强搏斗中,贝多芬成功地创作了一曲曲不朽的名作。当耳聋逐渐变化时,却正是重要作品产生的时期:1801年的《月光奏鸣曲》;1804年的《第三(英雄)交响曲》;1806年的《第四交响曲》、《热情奏鸣曲》;1808年的《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而这些重要的作品几乎都是完成在他那与世俗噪音隔绝的世界里。贝多芬的伟大正在于此!

当你听到贝多芬创作的经典名曲时,令你震撼的也许更应该是贝多芬对厄运、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在厄运面前,保持精神的沉静和坚定,不因一时的挫折而斗志尽失,是你再次抬头的契机。以勇气、决心和乐观的精神境界面对突如其来的灾祸,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

学会还击

生活有时需要我们让步。那么宽容一点、退让一点无损于我们的尊严,却显我们的风度。但危难降临时,退让却只能说明我们的畏惧和无力,在这个时候,主动还击才是最好的表现。生存的高标境界就在这一刻体现了它的无可估量的价值。

一位8岁的小女孩去教士家学刺绣,每当她走到教士家门口时,便会有一只凶猛的雄鹅朝她扑来,好几次还啄了她。

女孩吓得号啕大哭,再不肯去学刺绣。她的母亲千方百计地劝她,但她说如果没有人给她做伴,她是再不肯去学的。

女孩的父亲于是找了根长长的棍子交给她的那个仅有5岁的弟弟,并说:“希望你的胆子比姐姐大。”并告诉他如果雄鹅来了,你尽管大胆向它走去,然后用棍子狠狠打它,它就会跑掉了。

小男孩跟着姐姐来到教士家,刚推开院门,那只凶猛的雄鹅便高高地伸着颈项,发出可怕的叫声向他们冲过来,男孩的姐姐尖叫着转身就跑。

小男孩也想跟着姐姐跑,但他想起了父亲的话,于是闭上眼,颤抖地伸出手中的棍子在周围一通乱打并大声呼喊着给自己壮胆,雄鹅终于害怕起来,大叫着回到群鹅中去了。

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成为德国著名电器发明家的西门子。

他在70多年后的《西门子自传》中说:“因为童年的一点启示,而使我终生受用,不知不觉地给了我无数次的鼓励:遇到切身危险不要回避,要大胆迎上去,加以痛击。”

这个故事是如此的真切,以致令很多出身于农村的人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往事。其实仔细想想,生活中的危难不正像气势汹汹的鹅那样外强中干吗?它们总是想让人放弃目标,逃避责任,而当你一旦对它举起自尊的棍子,它很快就会变得驯服而安静。

一个女儿对父亲抱怨她的生活,抱怨事事都那么艰难。她不知该如何应付生活,想要自暴自弃了。她已厌倦抗争和奋斗,想要随波逐流。

她的父亲把她带进厨房。他先往三只锅里倒入一些水,然后把它们放在旺火上烧。不久锅里的水烧开了。他往一只锅里放些胡萝卜,第二只锅里放只鸡蛋,最后一只锅里放入碾成粉末状的咖啡豆。他将它们浸入开水中煮,一句话也没有说。

女儿咂咂嘴,不耐烦地等待着,纳闷父亲在做什么。大约20分钟后,他把火闭了,把胡萝卜捞出来放入一个碗内,把鸡蛋捞出来放入另一个碗内,然后又把咖啡舀到一个杯子里。做完这些后,他才转过身问女儿:“亲爱的,你看见什么了?”“胡萝卜、鸡蛋、咖啡。”她回答。

他让她靠近些并让她用手摸摸胡萝卜。她摸了摸,注意到胡萝卜变软了。父亲又让女儿拿一只鸡蛋并打破它。将壳剥掉后,她看到了是只煮熟的鸡蛋。最后,他让她喝了咖啡。品尝到香浓的咖啡,女儿笑了。她怯怯的问到:“父亲,这意味着什么?”

他解释说,这三样东西面临同样的逆境——煮沸的开水,但其反应各不相同。胡萝卜入锅之前是强壮的、结实的,毫不示弱;但进入开水之后,它变软了、变弱了。鸡蛋原来是易碎的,它薄薄的外壳保护着它呈液体的内心。但是经开水一煮,它的内心变硬了。而粉状咖啡豆则很独特,进入沸水之后,它们倒改变了水。“哪个是你呢?”他问女儿。“当逆境找上门来时,你该如何反应?你是胡萝卜,是鸡蛋,还是咖啡豆?”

你呢,你是看似强硬,但遭遇痛苦和逆境后畏缩了,变软弱了,失去了力量的胡萝卜呢?还是内心是可塑性很强的鸡蛋,你先是个性情不定的人,但经过死亡、分手、离婚或失业,是不是变得坚强了,变得倔强了?你的外壳看似从前,但你是不是因有了坚强的性格和内心而变得强硬了?或者你像是咖啡豆改变了给你带来痛苦的开水,并在它达到96℃度的高温时散发出最佳的香味。水最烫时,味道也更好了。如果你像咖啡豆,你就达到了生存的高标境界。在情况最糟糕时,变得有出息了,并使周围的情况变好了。

命运区分的三种人

低境界状态之下的人往往是宿命论观点的持有者。在命运面前,他们无力抗争也没有想过抗争。日子在浑浑噩噩中流失。多少年前他们是下层人,多少年后他们仍然是下层人。到世间的这一遭,他们也只是和其他生物一样,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生命对他们而言只是日复一日的累积,平淡的重复,这样的日子不会升华。

另一种人对命运有过抗争,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他们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原来环境的束缚,实现了一定转变。但通常有一定的惰性,当环境得到改变后,安于现状的心态就表现出来了。做事开始束手束脚,止步不前了。

而在高标境界生存状态之下的人对改变现状从来没有犹豫过。不管处于困境或是处于顺境,他们总知道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为什么世人对自由的评价如此高?因为“只有呼吸着自由的空气,才能享受真正的生命”。只有掌握自己的命运,摆脱他人的掌控,成为自己的主人,生命中拥有的一切才会是属于自己的。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随意摆布我。”贝多芬的声音在耳边回绕,正是对命运的不屈,成就了音乐史上这个伟大的人物。我们的心中,是否也有这样的呐喊?

相信命运的人的第一个特征是消极退避,因循守旧。他们不争取、不反抗,任命运的蹂躏,犹如待宰的羔羊。

相信命运的人还有一个表现是囿于地位,因为囿于地位而无法向前迈进。他们倒不见得认为自己的地位将一成不变,但他们总觉得现在的地位是上天的安排,所以不可逾越。

有一次,一个士兵从前线返回,将战讯呈递给拿破仑。因为路程赶得太急促,他的坐骑还没有到达拿破仑的总部就倒地累死了。拿破仑立刻下了一道手谕,交给这位士兵,叫他骑上自己的坐骑火速赶回前线。

这位士兵瞧着那匹魁伟的坐骑,还有上面所配的华贵的马鞍,不觉战战兢兢地脱口而出:“不,将军,我只是一个平常的士兵,我受用不起!”

拿破仑回答他:“对于一个法国的兵士,没有一件东西是不能受用的!”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他们以为别人所有的种种幸福是不属于他们的,以为他们是不配有的,以为他们是不能与那些命运殊佳的人相提并论的。然而他们不明白,这样的自卑自抑、自我抹杀非但不会改善自己的状况,相反会使它变得更糟糕。这种心理造成了他们的人生境界毫无起色,他们一辈子都只能生活在最底层。

活在最高层次的人往往知道该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敢于挑战,定好方向之后就勇敢出击。

比如秦始皇的宰相李斯已经26岁了,还只是楚国上蔡郡看守粮仓的小文书,他的工作就是负责登记仓内粮食的进出。他的地位虽然谈不上重要,但也衣食无忧,日子也就这么一天一天地过着。

改变李斯命运的说起来其实是一件极其平常的小事。一天他内急进厕所,不料却惊动了厕所内的一只老鼠。这只惊慌失措的老鼠瘦小干枯,探头缩爪,且毛色灰暗,身上又脏又臭,令人恶心。李斯看着这只老鼠,不由想起自己管理的粮仓中的老鼠,它们一个个肚满肠肥,皮毛油亮,整日在仓中大快朵颐逍遥自在。与眼前厕所中的这只老鼠相比,真是天上地下!

“人生如鼠啊!不在仓就在厕。”李斯不禁长叹一声,想着自己已经在小小的上蔡粮仓中做了8年的文书,从未出去看过外面的世界,就好比生活在厕所中的老鼠一样,不知道还有粮仓这样的天堂。他告诉自己:一辈子能否荣华富贵,全看自己找一个什么位置了。

李斯决定换个活法,第二天他就离开了这个小城,去投奔一代儒学大师荀况,开始了寻找“粮仓”之路。20年后,他成了秦始皇的丞相……

诚如李斯所言,人生如鼠。不同的定位就会有不同的人生。每个人都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能为自己带来最大收益的位置。如果你需要一份新工作、一辆新汽车或一间新房子,那么你就可以为自己设计达到目标的路线。如果你放弃自己选择的权利,只是被动地承受接踵而来的一切,那么你就无法体会到选择的力量及它所带来的收获。一旦你尝试着去把握自己的人生,你就能感受到这种力量的存在了。如果你觉得自己心中的仓库很大,你应该去寻找这个大仓库,而不应与厕鼠为伍。

3)失败是成功的开始

没有注定的失败

无力面对逆境的人很容易沉溺于自己的境遇,慨叹为什么一切胜利好像都跟在那些伟人和领袖的身后。其实,每个人都是一切事物的主人、一切行动的命令者。能够如此征服一切,实在应归功于他们的自信力。

他们相信自己具有排除一切艰难困苦的力量,他们拥有享受一切胜利的特权,他们在生存竞争中似乎能十分轻易地获得成功。他们永远是乐观者,从不犹豫疑惧,对于未来的事情,从不惶惶不安。他们只知道事情一到手里,就一定要办成,一定要做得十分完善。世上的伟大事业都得由他们来做,这种强而有力的人做起事来,从不左顾右盼、迟疑不定。当前面有了任何困难障碍时,他们决不后退,总想凭自己卓越的才能奋力逾越。

这种人总是相信自己才能出众、精明干练,一切胜利无不唾手可得。他们也相信自己在精神上永远不会失败,他们的勇气永远不会减少,一件事情到了手,总有做得十全十美的把握。

人之所以会失败,就是不能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甚至认为自己必定会失败。这是一种低生存境界之下的人具有的共同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