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诸葛亮&;看对方的性格说话
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因此世人称其为卧龙先生。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战略家和散文家。诸葛亮于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诸葛亮3岁母亲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由于叔父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所以诸葛亮和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叔父到豫章。后来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诸葛亮于是定居荆州。后来刘备的三顾茅庐,请诸葛亮除了山,做了西蜀的军师,成就了三国的一段佳话。诸葛亮一生主要着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可同时发射10箭;还善于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曾作“八阵图”。
三国时候,马超率兵攻打葭萌关的时候,诸葛亮对刘备说:“只有张飞、赵云二位将军,方可对敌乌差。
这时,张飞听说马超前来攻关,主动请求出战。诸葛亮佯装没听见,对刘备说:“马超智勇双全,无人可孟除非往荆州唤云长来,方能对敌。”
张飞说:“军师为什么小瞧我!我曾单独抗拒曹操百万大至,难道还怕马超这个匹夫”
诸葛亮说:“你在当阳拒曹,是因为曹操不知道虚实,如果他知道虚实,你怎能安然无事?马超英勇无比,天下的人都知道,他渭桥六战,把曹操杀得割须弃袍,还差一点丧命,故而马超绝非等闲之辈,就是云长来也未必战胜他。”
张飞说:“我今天就去,如战胜不了马超,甘当军令!”
诸葛亮看自己的“激将”法起了作用,便顺水推舟地说:“既然你肯立军令状,便可以为先锋。”
结果,张飞与马超在葭萌关下酣战了一昼夜,斗了二百二十多个回合,虽然未分胜负,却打掉了马超的锐气。
最终马超被诸葛亮施计说服而归顺刘备,成了一个蜀国的一名名将。
诸葛亮针对张飞脾气暴躁的性格,有点刚愎自用,所以常常采用“激将法”来说服他。每当遇到重要战事,先说他担当不了重任,或说怕他贪杯酒后误事,激他立下军令状,增强张飞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他的斗志和勇气,改掉张飞轻敌的思想。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用人或求人办事时,如果通常的方法都失去效果的话,可以采用非常规的方法,不要直接求对方,而是委婉的说出对方的不足,从而使对方失去原有的平衡,或是发怒,从而改变原有的态度或做法,达到自己办成事的目的。
我们在办事儿时虽然要托的人的情况各不相同,如对方的兴趣、爱好、优点、弱点、情绪、思想等,这些都是我们首先要注意的内容,但身份与性格无论如何是很重要,且是需要提前了解的“情况”,不得不优先注意。所以,必要的时候,说对方的缺欠,将对方一军,反而可以顺利地解决问题呢。
我们在办事时一定要注意因人而异、视人而变,切不可不分场合,不顾人物性格和身份,没有分寸地胡乱讲话;更不可在任何情况下始终用同一方式来应付“万变”的人物和事件。这里,简要总结一下与常见的几种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或办事,应有的策略:
1.文化低浅的人,听不懂高深的理论,应多举明显的事例。
2.刚愎自用的人,不宜循循善诱时,可以用激将法。
3.爱好夸大的人,不能用表里如一的话使他接受,不妨用诱兵之计。
4.脾气急躁的人,讨厌喋喋不休的长篇说理,用语须简要直性格沉默的对象,要多挑逗他说话,不然你将在云里雾中。
5.头脑顽固的人,对他硬攻,容易形成僵局,造成顶牛之势,应看准对方最感兴趣之点,进行转化。
6.性格刚强自信的人,很少使用“这个……”,“那个……”,“嗯……”之类的口头禅。反之,小心谨慎、神经质的人常用这类语汇。
另外,一个语言心理学家认为,在谈吐中常说出“果然”的人,自以为是,强调个人主张。经常使用“其实”的人,希望别人注意自己,他们任性、倔强、自负。经常使用“最后怎么怎么”一类词汇的人,大多是潜在的欲求未能满足。
所以,通常我们从语言了解对方,是取得办事胜利的关键。因而我们可以从言谈的微妙之处,观察对方的性格特征和内心活动。
求人说话,除了要考虑对方的身份以外,还要注意观察对方的性格。一般说来,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往往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表情等流露出来,以下几点是从成功的名人那里总结得来的:
那些举止简捷、快语快言、眼神锋利、情绪容易冲动的人,通常是性格急躁的人。
那些反应敏捷、活发好动、热性率真、喜欢交往的人,通常是性格开朗的人。
那些眼神稳定、感情细腻、说话慢条斯理,举止讲究分寸的人,通常是性格稳重的人。
那些安静忧郁、不苟言笑、喜欢独处、不善交际的人,通常是性格孤僻的人。
那些口出狂言、自吹自擂、好为人师的人,通常是骄傲自负的人。
那些礼貌诚信、实事求是、心平和气、尊重别人的人,通常是谦虚谨慎的人。
对于这些不同性格的对话对象,一定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才能够运筹帷幄,游刃有余,成功的办成自己的事。
4.梅特涅&;激怒对方,探其心理
梅特涅(1773~1859):全名是克莱门斯·文策尔·冯·梅特涅,也称克莱门斯·梅特涅,奥地利政治家,他曾经先后任奥地利帝国外交大臣和首相,是十九世纪最出色的奥地利外交家。梅特涅生于德意志的科布伦茨的一个贵族家庭,1801年,被任命为奥地利驻萨克森公使;1803年调任驻普鲁士公使;1806年又被改任驻巴黎大使,1809参加反法联盟,奥地利战争大败后被法国撤销外交特权(拘押),后来任奥地利外交大臣;1813年又一次加入反法联盟,最后推翻拿破仑帝国。接着梅特涅主持了1814-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组织反动的神圣同盟,建立起所谓“梅特涅体制”;1819年主持并且制定了《卡尔斯巴德决议》;1835年弗兰茨二世皇帝逝世,梅特涅于是受命辅佐其子斐迪南二世;1848年3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奥地利爆发,要求实行宪政,梅特涅被迫辞职,后来迁居比利时;1851年返回奥地利,任斐迪南一世的顾问;1859年卒于维也纳。
1812年拿破仑大举征俄。结果战争失败后,英、俄、普等国组成反法西斯同盟,开始了大规模地反攻。拿破仑帝国虽然取得了一些战役的胜利,但总的趋势却是每况愈下。法国的盟国奥地利一方面积极备战,另一方面以停止结盟对法威胁,提出了种种条件,然而遭到拿破仑断然拒绝。
1813年7月,在德累斯顿的马尔哥和宫。拿破仑会见了奥地利的使者梅特涅。拿破仑想趁这个机会威胁梅特涅,并且打算探听他最近和沙皇会谈的结果。
于是,拿破仑腰佩宝剑,腋下挟着帽子,威仪十足地接见了梅特涅。说了几句寒暄话,问过了弗兰西斯皇帝好后,接着拿破仑就面孔一沉,单刀直入:“原来你们也喜欢打仗。那好吧,仗是有你们打的。我已经在包岑打败了俄国,现在你们希望轮到自己吗?你们愿意这样那就这样好了,在维也纳相见吧!真是本性难移呀,经验和教训对你们丝毫不起作用。我已经三次成功地让弗兰西斯皇帝重新登上了皇位。我已经答应永远和他和平相处。我娶了他的女儿。当时我对自己说:‘你干的是蠢事’但到底我还是干了,现在我正十分后悔。”
梅特涅看到对手火了,甚至忘掉了自己的尊严。于是梅特涅愈发冷静,故意刺激拿破仑这头好斗的公鸡。于是梅特涅尝试着提醒拿破仑说:“和平取决于你,你的势力必须缩小到合理的限度,不然你终究会在今后的斗争中垮台。”
拿破仑终于被激怒了,大声喝道:“任何同盟都吓不倒他,不管你们的兵力有多么强大,他都能制胜。”接着,他说他对奥地利的军队有十分准确的了解,每天都收到这方面的详细情报等等。
终于,梅特涅打断拿破仑的话,提醒拿破仑:如今他的士兵都是小孩,不是大人。
拿破仑激动地回答:“你不懂得一个军人是怎么想的。像我这样的人,不大在乎100万人的生命。”说完,他把帽子扔到一边。梅特涅并没有替他捡起来。
拿破仑注意到这无言的蔑视,只得继续说道:“我和一位公主结婚,是想把新的和旧的、中世纪的偏见和我这个世纪的制度统统融为一体。结果证明那是自己在骗自己,现在我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犯下的巨大错误。也许我的宝座会因此而坐不稳,不过,我要使这个世界埋在一片废墟之中。”
梅特涅仍是无动于衷。
拿破仑威吓不成,就改用甜言蜜语,哄骗笼络。
他在把梅特涅打发走的时候,拍一拍这位奥地利大臣的肩膀,改为平和的语言说:“好啦,你知道事情会怎么样?你不会对我开战吧!”
梅特涅马上答道:“陛下,你完了。来时我已有此预感,去时就肯定无疑了。”
后来梅特涅又对人说:“他什么都给我讲清楚了。这个人一切都完了。”
不久,奥地利加入了第六次反法西斯同盟的行列,终于战败,宣告拿破仑帝国的结束。
故事中的拿破仑的确是快人快语,而且还很容易发怒。很显然,在这次较量中,海特涅是胜利者。故事中一向以权谋多变着称的统帅拿破仑却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有威胁转为愤怒,致使连连失态,说了些大话、气话,甚至是不该说的话,本打算借此胁迫海特涅。
与之相反,梅特涅利用拿破仑的愤慨之后易吐真言的心理,自己却冷静的处事,从而不辱此次来法的使命,不失时机地用言辞激怒拿破仑,使其把内心世界暴露无余。故事中,梅特涅的话语不多,但他不但表达了自己对欧洲和平的看法,即取决于拿破仑;而且还得出结论,拿破仑固执己见,不思变通,从而在欧洲联盟的大举进攻下,其失败的命运是注定的。事实上,最后的结果被海特涅言中了。
拿破仑可能也有用激将法的策划,结果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动,自己反却热了起来,上了梅特涅下的套,最终葬送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帝国。
现实生活中,我们办事,可能也会碰到这种正式庄重的谈判等,所以必要的时候,我们需要有耐心,等待对方的言语和行动,然后决定采用或激将或商榷等方略,解决事情。
激怒别人,静观其言,冷眼旁观,让对手由于愤怒而吐出真言,在我们社交办事时,也是一种自己巧说话的策略。这种办法多用来探测对方的意图或态度。
用这种策略的关键在于:对于别人高深莫测的只言片语,你必须要假装不屑一顾,同时要学会暗中揣测对方的心,并慢慢地将秘密引到他们的舌端,从而学会激怒对方,对方一旦发烧,便会不顾一切地吐而后快,最后落入你精心设计的圈套,从而一举取胜。
这个技巧可用于日常交谈办事之中。当对方打开话匣子的时候,首先要佯装怀疑,表示自己不相信,这招能够使你的好奇心如愿以偿的得到满足。这一切都是在不知不觉之中进行的,令对方情不自禁地就范而形成的谈话局势,此乃浑然天成的精妙激将之法。我们在交际办事中,遇到此类情况不妨一试。
激将的高明之处,就是对方不知不觉地跟着你的思路走,或是把自己的心里话吐露出来,从而根据他的心理,采用具体的方法进行应对。
具体到商业活动或是推销商品时,也可以一试这种说话的技巧,结果会很有效的。请看这样的一则商业故事:
近几个月来,某市个体服装店老板罗某,生意越做越红火,营业额也大幅度上升。税务部门了解到情况后,要其补交税款,但罗某人拒不承认营业额增大。有关稽征税员多次上门,都被其搪塞过去。
这天,另有稽征员老孙找到他。双方稍稍交锋后,老孙改用关切的口吻问:
“有笔大生意,罗老板做不做?”
“生意人,哪有生意不做的!嘛款式?多少货?”
“上次那种西服,三百套。”
“我正想吃进一批西服来换季呢,开价多少?”
“每套180元。如果全要,可打八五折。唉,可惜你没有这个肚量!”
“笑话?我还真全吃掉!”
“你全吃?我提醒你:老规矩,货款可是需要在两个月内全部付清啊!”
“成!两个月,我还卖不出来吗?”
“这可是3万多元哪!”
“这算个啥!今年以来,我哪个月不卖两万?”
“那好。你先把这几个月漏的税补交了,我们再谈货吧!”
“你?……天哪!”
看过故事,不禁笑叹,激将法奇妙。笑过之后,提醒一句:有志于办事或成功的朋友,可以细细体悟个中的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