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洛阳民俗文化研究论文集
2668300000047

第47章 从匾额纹饰看当时社会成员的道德观念和世俗心态

刘君田 刘静

洛阳民俗博物馆征集、馆藏的匾额很多,内容也包括很广,其中相当一部分匾额上都雕刻有装饰性吉祥纹饰,并且非常丰富。有的纹饰与褒扬主题没有形式和内容上的联系,为纯粹的装饰性吉祥纹饰;有的则具有点明主题或深化主题的作用。纹饰的内容多为“暗八仙”、“动物”、“花卉”、“琴棋书画”以及其它一些象征性、装饰性吉祥纹饰。雕刻形态有阴刻、阳刻,阳刻又多采用平雕手法。

一、“八仙”与“暗八仙”纹饰及民众心态

汉代高诱在《淮南鸿烈解叙》中记载的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晋昌,各怀奇方异术,称为“淮南八公”,之后的《神仙传·淮南王八公》中的记述与之略同。唐代有“饮中八仙”,民间多称为“醉八仙”。“醉八仙”指唐代嗜酒的八位诗人,亦称“酒中八仙”。新唐书《李白传》载称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进(汝阳王)、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五代时有“蜀中八仙”。五代时道士作画“蜀中八仙”,有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今之所谓八仙,是道教中的八位仙人,取自明代吴元泰著《东游记》,又名《上洞八仙传》,分别是汉钟离(钟离权)、铁拐李(李铁拐)、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八仙”的故事在民间流传非常广,有关“八仙”的故事也各不相同。在元代以前,“八仙”的仙班也略有出入。至明代吴元泰作《八仙出处东游记》,铁拐李等八仙过海的故事日渐流传,八仙人物也在流传中稳定下来。盛唐时有道教术士张果,五代时盛传吕洞宾的仙说。两宋之际盛传“钟吕金丹道”,对诸种仙说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钟离权的芭蕉扇:“一摇芭蕉一陶然”,超度生命,忘却烦恼;李铁拐的葫芦:“葫芦乾坤贮万福”,祈福避禳,普济苍生;张果老的鱼鼓:“天籁鱼鼓送妙音”,以天籁之声,度人离苦;吕洞宾的宝剑:“剑气瑞光鬼魅惊”,镇邪驱魔,佑护尘世;何仙姑的荷花:“宝相莲花不染尘”,教人修身种德,干净做人;韩湘子的笛子:“雪拥蓝关紫箫声”,天籁好音,万物俱静;蓝采和的花篮:“花团锦簇浴凡心”,美丽的花朵,扮美了世界,也洁净了世间俗子的尘怀;曹国舅的笏板:“玉板和声兆清明”,玉板声声,呈现清平世界。这是千百年来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芸芸众生的善良愿望,美好的企盼。

洛阳民俗博物馆展藏的匾额中有近百件带有“暗八仙”纹饰,可以说,“八仙”是道教诸神中最为民众所熟悉、最具人情味的仙家,匾额中的“暗八仙”纹样是以八仙的八种法器来表达“八仙庆寿”之意,主要用来表示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也是中国敬老传统的物化。

二、“琴棋书画”纹饰

“琴棋书画”是中国古代四大才艺,现在也是活跃和丰富民众生活的基本条件。所以古人对“琴棋书画”给予很高的艺术定位:在金戈铁马的倥偬,在悲喜交加之际,在庙堂高第,在深闺妆楼,在山野之间,在林泉之畔,琴音绕梁,袅袅如歌,山水旷野,款款透空。

棋盘角力,犹如沙场点兵。疆场弯弓,虽不闻战马长嘶,金鼓鸣镝,刀光剑影,亦如将掌中百万雄师,运筹于帷幄之中。

书乃百代经验之总结,人文学术之大成,所以古人说“书到用时方恨少”,“读书万卷始通神”。读书可以知天下事,晓世间理,兴百代业。

古人有“坐视青山如读画,静研古墨似听香”的观感,画是天地的神蕴,是万物的集美,观之如西子貌美,品之似醇醪悠长。

这些镌刻在匾额上的“琴棋书画”纹样体现着以下几种观念和心态:或是说受匾人或家庭为书香门第;或是说受匾者为知书达理之人;或是说受匾者为教育者,或是说受匾者为卓有成就的经史鸿儒等。总之,“琴棋书画”纹样在这特定的文化世象中阐释了中国民众的一种潜意识:“琴棋书画”是时代文明的象征,是芸芸众生向往的文化境界。通过“琴棋书画”纹样表达对受匾人的尊敬和对优秀文化的尊重。

三、“花卉”纹饰

(一)荷花纹饰

荷,亦称莲,古称芙蕖、芙蓉或菡萏,被誉为“花中君子”。周敦颐《爱莲说》赞美它:“出淤泥而不染。”唐李商隐《赠荷花》诗曰:“世间花叶不相论,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春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夏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季“园翁莫把秋荷折,留与游鱼盖夕阳”;寒冬“荷叶已无擎雨盖”,“留得残荷听雨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脍炙人口,至今传颂。荷花自古及今都是比喻君子德操的花卉。莲花又是佛门的尤物,所以它出现在匾额上的次数很多,也是人们对受匾者品德的肯定和尊敬。当然,在民间也有“莲生贵子”的神话传说,饰以莲花,也是这种心态的体现。

(二)牡丹纹饰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雍容华贵,品类繁多,古今咏牡丹的诗作不胜枚举。唐徐凝这样赞美牡丹:“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态万姿破朝霞。”刘禹锡咏道:“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花是富贵的象征,作为匾额上的纹饰,是在表达祈求家庭或家人生活富足、儿女富贵的良好愿望。所以在匾额上多将牡丹花与盘长、寿字组合,成为“福寿无边”的纹样;将牡丹花插入瓶中是为“平安富贵”;将牡丹花与海棠花组合,是为“富贵满堂”等。

(三)萱草纹饰

萱草自古以来就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花卉。晋代嵇康在《养生论》中写道:“合欢捐忿,萱草忘忧”。认为萱草能消愁忘忧,所以叫它“忘忧草”,萱草以其俊美宜人的美丽容姿,令人赏心悦目,于不觉之中忘忧了。

南朝梁简文帝诗:“可爱宜男草,垂采映倡家,何时如此叶,结根复含花。”三国魏诗人曹植曾这样描写:“草号宜男,既烨且贞。……君子耽乐,好合琴瑟。”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也有诗云:“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拔,亭亭乱叶中,一一芳心插。”人们还传说,妇女怀孕时在胸前插上一枝萱草就会生男孩,所以又叫它“宜男”,是一种期望生子的观念。

实际上萱草在匾额上的用意来源于千百年来广大民众的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积谷防饥,养儿防老。”男子可持家立业,为父母养老送终。这与匾额上的石榴纹样的含义是一样的。

(四)梅、兰、竹、菊纹饰

梅、兰、竹、菊四君子组合吉祥图案历来作为坚贞、高洁情操的礼赞和自我表达。

1.梅花最令古今人敬慕的是“凌寒独自开”的不媚流俗。宋代林和靖那著名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被认为是咏梅诗中成就最高的。在冰天雪地里,在凌厉寒风中,幽幽萋萋,暗香袭人,这是“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清高孤傲。

“梅标清骨”的气质,倜傥超迈的形象,清高孤傲的特性,正是千百年来人们孜孜追求的一种人文品质,也是中国人传统的做人品格。梅花的冷香色韵,蕴含着道德精神与人格操守的价值取向,因而深为人们所珍视。

2.兰花天下第一香。我国古代以兰花又称兰草、香祖、国香、王者香、侍女花、燕尾春、空谷佳人、花中君子、“兰挺幽芳”,那种淡婉香泽的姿态之美。这种君子风格,从不取媚于人,代表不屈的操守;它谦逊的襟怀,是超群脱俗的至高境界。

3.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竹的挺拔、虚心、劲节,是古今向往的高尚品格。

4.苏轼说“菊残犹有傲霜枝”,晚秋时节,一丛黄菊傲然开放,不畏严霜,不辞寂寞,无意进退,都显示出可贵的品质。自古及今,菊花所体现出的人文品格已成为身心双修的精神象证。

洛阳匾额中的“梅兰竹菊”纹饰是一种借喻,用它们美丽的容姿、绚丽的色彩、独特的风韵、高尚的品质,与我们的传统观念、文化艺术、风俗习惯融为一体,淳化为一个民族的美好情操,甚至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对受匾人人格的真诚赞美。

此外,匾额中还有月季花、海棠花、玉兰花,可组成“满堂富贵”等纹样。

四、动物纹样

洛阳民俗博物馆展藏的匾额中还有很多动物纹饰,如蝙蝠、梅花鹿、仙鹤等。在匾额的纹饰中,蝙蝠出现的最多,因为它谐“福”音,故多配以“寿”字,组成“五福献寿”;若将二者配以盘长(又称福不到头)则是“福寿无边”、“福寿无疆”等纹样。若配以如意云,组成“福从天降”或“幸福降临”等。梅花鹿因为谐“禄”音,往往作为禄位的象征,若与蝙蝠、牡丹花、仙桃、佛手等相配则组成“福禄寿”或“三星高照”。

龙、凤凰是民间常用的动物之一,多组成“虬龙戏凤”、“龙凤呈祥”等纹样。若与仙鹤、牡丹、佛手、寿字等相配,组成“富贵吉祥”、“福寿吉祥”等。凤凰若与向日葵或“日”字相配组成“丹凤朝阳”等纹样。“龙凤呈祥”等吉祥组合图案,表达了一种向往美好幸福、太平的愿望。原始图腾文化是中国美学的文化根性,由图腾发展而来的吉祥纹样折射出了最真实、最纯朴的中华民族生命意识。

五、其它纹饰

在匾额中除了花卉、瓜果、动物之外,还有人物、“和合二仙”、佛手、回纹(又称“富贵不断头”)、盘长纹、如意、羽毛、拂尘、令旗、长缨、剑戟等。

在洛阳市郊征集的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恭颂候选县右堂仁翁李老伯父大人懿行”匾的“品高望重”颂词四周,除饰有“福禄寿”等纹饰之外,还雕刻出“拂尘”、“长戟”、“令旗”、“长缨”四种纹饰,组成“文武耆英”,表达晚辈对李老先生的敬重。

还有以三个圆环表示“三元及第”,将三支戟插入宝瓶中称之为“平升三级”。这是希望子女能事业有成,光宗耀祖。

回纹是全部由回字形纹样连续组合而成的图案,俗称“回回锦”。它是具有传统寓意的图案,其意为“福寿吉祥、深远绵长”,是由古代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而来的几何纹样。因其是由雷纹中最常见的云雷纹变化而成的,故称云雷纹。又因其为横竖短线折绕组成方形或圆形的回环花纹,形似回字,故称回纹。它富有整齐划一、绵延回环的特点,富含福、禄、寿等吉祥寓意,故而民间称其为“富贵不断头”。

六、结束语

中国传统雕刻艺术,立意选材都要求有美感,寓意有喜气,出口要吉利,诸如“五福捧寿”、“龙凤呈祥”、“丹凤朝阳”、“狮子滚绣球”等等,都是通过生动美丽而可借以抒情的动物、植物、器物等来确定寓意吉祥的题材,分别反映人们对五谷丰登、生活富裕、四季平安、婚姻美满、四世同堂、幸福长寿、和睦邻里以及其他美好事物的殷切希望。民间雕刻艺术家顺应中国老百姓的传统欣赏习惯,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部位装饰点缀雕刻图案,繁而不乱,多而不杂,达到了局部和整体、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匾额纹饰的雕刻也是如此。匾额纹饰多以追求幸福为题材,题材射猎广泛,是中国人热爱生活、努力创造幸福、美满、乐观的心理反映。它通常应用人物、花卉、飞禽、走兽、器物和字体等形象,以吉祥语、民间谚语、神话故事为题材,用借喻、比拟、双关、象征等表现手法创造出图案和吉祥语的完美结合,凭借艺术语言来寄托对于幸福、美好、富庶、吉祥的向往和追求。这些图案和造型丰富而又冼练,朴实而又高雅,使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在匾额纹饰中,有汉语言谐音的运用,如蝙蝠谐“福“音所以有“五福”纹饰。有对动植物生态属性的借喻,如为了象征太阳,用向日葵;有的为实物寓意,如铜钱等。有吉祥文字的直接应用,如寿、福等。用古代诗情画意和综合运用多种象征手法的纹饰,使纹饰或图案,更富有观赏性,寓意更广泛、更深刻,更具有思想性和教化作用。

洛阳民俗博物馆馆长王支援先生把这些匾额称之为“浸润着中华文明、河洛遗风的特殊文物”。所言甚是。所谓特殊,就在于匾额承载着那个时代社会成员的道德观念、是非标准、理想追求、生活企盼和世俗心态。匾额所体现出的文学性、艺术性,也说明它是褒扬社会美德、高尚人格、鞭鞑不良、弘扬正义的文学形式和具有社会意义的教化方式。所以说匾额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作者简介

刘君田,女,1968年出生,河南洛阳市人。现为洛阳民俗博物馆文博馆员。

刘静:女,1981年出生,河南洛阳市人。现为洛阳市大遗址保护办公室文博助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