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优秀小学班主任一定要做的10件事
26690600000001

第1章 牢固树立班主任观(1)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这个班的精神面貌和发展趋向,也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思想领域。如果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班主任就是世界上最美的职业。这样说,一是因为班主任工作的神圣而崇高,二是因为班主任工作的复杂与艰辛。因此,做好班主任工作非常重要,这是一件既简单又复杂的工作,那么要想当好一个小学的优秀班主任,需要树立怎样的班主任观呢?

一、班主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也是家庭个体的希望。如果想让孩子像一棵小树茁壮成长,长成参天大树,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需要我们对孩子实施良好的教育。我们既重才,也要重德,要从小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小学生思想品德质量的高低是直接关系到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问题。

小学阶段,是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时期,为了达到好的教育效果,作为小学班主任老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教育。

1.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提高自身素质来适应现代教育

要搞好德育教育工作,小学班主任老师,必须更新通过对教育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德育思想素质,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教师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强调,“传道”,“授业”并重的思想。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自身的道德修养必须自我完善,才能做到“传道”,也才能在“传道”的基础上“授业”。作为“传道”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应把德育工作的重点放在作为主体学生身上,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因此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教育观。

要使学生个体的创造才能充分发展,教师要认真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去做,树立教师教书育人的新形象,在“传道”,“授业”中,不断深化自身道德修养,在育人的环境中做学生的表率。

2.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

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小,可塑性强,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发展水平都各有不同,即个性差异。作为班主任老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因人而异,根据实际情况客观地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用循序渐进,反复施教,不断加深的教育方法,体现不同的教育内容,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这很重要,对小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习惯具有奠基的作用。

教师在进行常规教学时,就必须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发学生思想深处的闪光点,使他们懂得一点道德概念和道德规范的同时,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从日常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事做起。做到课内课外的行为规范一致,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因此,教师应改变过去“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改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这实质上是“德”、“智”教育在教法上质的转变。学生道德修养的养成,是学生培养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

班主任老师,与学生接触时间相对较多,既是学生的组织者与领导者,也是学生活动的参与者。班主任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关爱他们,关注个体学生的发展过程,若发现个别学生的生活习惯有违规范,应采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去引导他们,矫正他们的行为习惯。必要时,适当以善意的惩戒,像汽车制动一样使他们的危险行为得到约束,从而走上真、善、美的轨道上运行。

此外,班主任教师必须得到学生的信任。这种信任,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上的。当学生信任老师时,他们会把自己的心理话向老师倾诉,有疑难问题时,也会及时向老师讲述,力求得到老师的谅解与帮助。一句话,教师要把学生的道德培养好,离不开走进学生的感情世界。

3.要树立整体观念,注重教育的整体效应

当今社会,只靠学生教育难以完成下一代双优建设人才的任务。班主任老师要纵观全局,从大教育的教育观去重视德育、智育教育。要树立整体教育观,加强综合研究,衔接家长,学校,社会这个整体教育链,使其协调一致,密切配合。

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并非孤立、单一进行,而要与其它教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是一个全面教育的整体。拿语文学科来说,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历代比较优秀的作品,课文内容融美育、智育、德育为一体,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渗透了道德思想,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各类优秀人才,为推动社会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作品源于生活,来自社会,升华于社会。人们赞誉某人人品与文章,常讲某某“道德文章”如何,并非泛泛之谈。显然是对某人道德健康发展的赞叹。

小学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靠整体教育效应,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建设人才。从学生本身来看,他们的各种个性品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也是各自发挥独有的教育动能的,不可能把这种综合效应割裂开来,而是要多角度、多途径、多方法地进行教育。这样,才能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也才能使孩子们的道德观念得以整体提高,学生的素质也才能得到升华。

总之,班主任的工作面极广,事无巨细,无处不管,可谓“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鸡毛蒜皮”。辛苦程度是显而易见的。该做的事特别多,方方面面,都得去考虑、去实施,目的只有一个,为祖国的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上述三个方面,是班主任工作的主流,应该重点做好它,才能完成教育教学任务。需要极大的耐心、信心、决心去探索、去实施。作为班主任,任重而道远,只要情系孩子们的未来,相信会结出丰收的硕果。

二、树立现代学生观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是人们的世界观。班主任对学生的根本看法则是班主任的学生观。我国三千多年间的教育史中,涉及学生观的部分有不少值得继承的精华,如“后生可畏,焉知来者文不如今也”——含有朴素的唯物史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用生动的比喻说明一代更比一代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辨正地阐释了师生关系……然而,封建社会的教育毕竟是受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制约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因而,学生观必然要打上封建礼教、封建观念的烙印。这主要表现为:

片面强调师长的决定性作用,忽视学生的能思善想及主观能动作用,鼓吹师道尊严。

把师生关系纳入家庭伦理网络之中,宣扬“师徒如父子”、“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老师的话是金口玉言、一言九鼎,学生对老师要言听计从,俯首贴耳,否则就是大逆不道,就要口诛笔伐。于是为师者也就信奉“棍棒底下出人才”的古训,理直气壮地滥施体罚。

培养的目标是仕。鼓吹“学而优则仕”,似乎只有培养出“人上人”,才是成功的教育。

教育思想主要是形而上学的,最突出的表现是忽视学生的转化,一旦稍有悖于封建礼教、封建道德,就把学生视为不可雕的朽木,就不再积极地去做转化工作。旧的学生观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特长受到压抑,缺乏个性,以致形成唯唯诺诺、循规蹈矩、谨小慎微、逆来顺受的性格。

旧的学生观至今仍旧影响着许多教育工作者,如果不彻底清除,现代的正确学生观便无法扎根,势必会削弱教育改革的功效。

要树立现代学生观,班主任首当其冲。应做好以下几点:

1.要把学生当作事业的朋友

班主任是青少年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同样,学生对班主任自身美好心灵的塑造也起着促进作用。学生是班主任的最严格的监督者,班主任的一举一动都处在学生最严格的监督之下。班主任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力求做高尚的人。要把学生当作自己事业的朋友,不要认为自己总比学生高一等,总是以一副高高在上的面孔面对学生,要懂得,班主任工作取得成绩是自身努力的结果,也是班内学生积极努力的结果,只有班主任一方的努力,那是孤掌难鸣的。有位卓有建树的全国优秀班主任说得好:“我培养了学生,学生也培养了我。”

2.要尊重学生

我们一再强调学生要尊师,这是应该的。同时也应该提倡教师尊重学生——不仅仅是爱护学生。班主任要认识到学生具有不可侵犯、不可伤害的自尊心,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要尊重他们的感情,要尊重他们的爱好,要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任何时候都不能挖苦、斥责他们,更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不做任何有损于学生人格尊严的事情。不要强迫学生绝对服从自己,班主任在人格上应该把学生置于同自己完全平等的地位。要牢记陶行知说过的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3.要不以成绩高低论英雄

教育上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社会上对“人才”的片面认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扭曲了“考试”作为教育评价手段之一的作用,从而影响到班主任的学生观,以至有人以成绩为评定优劣、开展评比的唯一标准。其实,人的智力不尽相同,我们不仅要看成绩的高低,更应看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毅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对一个学生来说,5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3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现代学生观要我们如此认识——全面发展者是好学生,成绩暂时平平但确实努力者也是好学生。那种偏爱成绩突出的学生,轻视成绩稍差的学生的做法,是与正确的学生观相悖的。

4.相信学生是可以转变的

学生处于不断变化不断前进的过程中。即使是差生,只要深入细致、有的放矢、持之以恒地做思想工作,一般也是会转变的。班主任应坚信:没有落后的学生,只有落后的工作,差生不是不可雕的朽木。有了这样的学生观,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就会信心百倍,百折不挠。

学生观是教育方针、教育思想在老师对学生的认识上的反映,是班主任修养的具体表现之一。所以要树立现代的学生观,就需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深入学习教育方针,增强事业心,加强自身修养。消除旧的学生观的影响,牢固地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时代对班主任的要求。

班主任和学生是班级教育活动中的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彼此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班主任只有将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才能逐渐形成指导班主任工作的“学生观”。以正确的“学生观”指导班主任工作,不仅符合学生“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有利于学生由依赖性向独立性的顺利过渡,而且有利于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正确发挥。

三、要树立正确的管理观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直接组织者和管理者。要管好一个班级,承担组织者的角色,把班上学生的情绪都调整到好或较好的精神状态,像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抬起头来走路”,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对于班级管理,首先班主任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指导,为何而教,为何而管,如何去教,如何去管,即在管理过程中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也要随之不断更新,与时俱进。现代教育,提倡教育要适应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的发展,要与世界接轨,对我们教育工作者而言,就是要注重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其次,要有一定的责任心,要有想把班级管理好的愿望和意识。第三,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有一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在班内要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即班风。当然,在制定管理方法和措施时,要注意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不做违背客观规律的事情。

在现代教育中,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有效地发挥班主任的作用,使班级和每个学生健康发展呢?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转变与更新教育观念,在现代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的指导下做好以下几方面的转变。

1.由“家长制”变为“民主制”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存在着一大误区——我是班主任,我就是家长。由于这种思想的存在,在班级管理中一切我说了算,我怎样说你就必须怎样做,不让学生发表建议,班主任独断专行。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班主任老师失去信任和热爱,对班级的事漠不关心,认为这些事说也白说,操心也白操心,班主任自有理论,采取消极的避让态度。有时在评选“三好学生”和“优秀班干部”时,班主任也采取指定的办法,想让谁当就让谁当,爱让谁当就让准当,更有甚者在其中掺进个人思想感情,这样就会让学生对班主任不信任,偏激者会产生逆反心理和背向行为,这些都很难让班集体和学生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必须转变“家长制”为“民主制”,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多听听学生的意见,让学生民主参与,形成民主作风,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2.由“一人承包制”变为“全员责任制”

一个完整的班集体既包括班主任,又包括各科目任课教师和全班同学。因此班级的管理工作既要班主任参与,又要任课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在班级管理中,有的班主任采取“一人承包制”,对班上的管理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没有充分发挥任课教师及学生的作用,这样自己忙得不亦乐乎、疲于奔命,但效果仍不见佳。有的教师不理解,我这样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地去管理,为什么还管不好。其原因就是没有调动任课教师和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在班级管理中我们既要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更要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协同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变“一人承包制”为“全员责任制”,充分发挥学生管理班级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明确我是集体中的一员,有权利和义务管理班集体。根据全班学生的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制度,形成人人他人管、人人管他人的氛围,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从而使班级工作更富有成效,同时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3.由“用权管理”转变为“用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