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如何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对班级进行科学、有效的建设和管理呢?这是多年来小学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目前,大家以进一步认识到班级的管理不仅是一门学问,而且具有较强的技巧性,是一门艺术。掌握了其中的规律和技巧,教师工作起来便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对于教师而言,该如何在实际中学习和运用这门艺术,从而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我们知道,分析一个问题,解决一个矛盾,首要任务就是抓起重点和中心,重点和中心问题解决了,整个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小学班级的管理亦如此,教师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也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1.选拔和培养得力的班干部
班干部是班级的骨干,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一个班级教育管理的好坏,往往与班干部力量的强弱、发挥作用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是否有得力的班干部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班级管理工作的成与败。在选用班干部时,应注意几个问题。第一,选拔班干部时,教师应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通过多方面的考察了解,挑选出那些关心集体、团结同学、积极热情、办事认真、愿意为同学服务又有一定组织能力和特长的同学担任办干部。第二,班干部选定后,要注意对他们的培养。首先,要根据每个班干部的特点和实际,分配他们的工作;其次,要努力培养班干部的责任心,让他们确实负起责任来,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而不能在其位不谋其职;再次,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大胆工作的能力。由于小学生年龄偏低,各方面的能力还很有限,因此,往往凡事都要问老师,这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鼓励他们大胆工作,独立解决一些问题。第三,要培养班干部的榜样意识,不仅要制止班干部的优越性和骄傲自满心理的产生,而且使他们意识到越是班干部越是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总之,一个班级拥有一个强干的班委,才更有利于教师管理工作的开展和班级的健康发展。
2.严格要求学生,使之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同时也要注意做好后进生的工作
小学阶段是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内,可以奠定成功的基础,也可以埋下失败的祸根,关键在于养成了怎样的学习生活习惯。一个集体的成败更取决于每一名学生的表现,只有每个学生素质都提高了,才会有整个班级的进步。因此,教师要对每个学生从各个方面进行严格要求,使之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学习上的仔细、认真,敢于置疑,勤于思考,勤学好问等;生活上的乐于助人、宽善待人、团结同学、懂礼貌、讲文明、爱劳动、喜节约、忌浪费等。在这项工作中,教师尤其不能忽视对后进生的工作,不能放松对这部分学生的要求。所谓后进生或差生是指这部分学生的某些方面较之其他同学较差,这就需要教师具体分析这些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对症下药,帮助这些学生弥补不足,争取尽快赶上甚至超过其他学生,使他们由后进变先进。一个班集体就如一架机器,而每位学生则是组成这架机器的各个部分,只有机器的每个部位都处于良性状态,机器才能正常运转,因而抓好后进生工作,是整个班级得以不断进步的重要前提。
3.创设班内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
班内良好的集体氛围,是教师顺利开展工作和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重要保证。因此,班内要创设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要努力在班集体里形成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和学生之间交往的心理氛围,使得每一个成员心情舒畅、愉快。为此,班主任老师,要热心关心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既能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又能处处给学生热情的关怀和鼓励,只有学生感到老师的平易近人,可亲可敬,才会更乐于接受老师提出的要求。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同时,班主任要努力倡导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团结友爱的关系。为此,教师要善于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密切学生之间关系。比如,组织一些集体活动,为学生创造交往机会,从而使之加深了解,增进友谊,进而在班内形成一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气氛。
4.树立班级体内部积极向上的班风和正确的舆论导向
健康的班风和舆论,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辨明是非的能力,同时,还能使机体更加团结,不断进步。因而,班主任要经常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提高学生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好思想、好品德,并及时给与表扬;另一方面,又要尽早发现那些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并及时进行批评教育,使不良的言行及时改正。另外,班主任可以针对学生中出现的不良言行,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开展评论,促进学生积极的思想斗争,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班主任可以利用墙报、黑板报形式来指导班级的集体舆论,并经常性地引导学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从而推动集体正确舆论的形成和发展。此外,一种优良的班风要得以创造和保持,除学生自身的努力外,教师也应该注意自身形象,要以自身良好的品性和渊博的学识来影响学生,促进优良班风的形成和维护。
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在重点抓好以上几方面的同时,也不能放松或疏忽其他方面的工作,如经常性开展班级教育活动,注意培养学生集体观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动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增强集体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等,这些工作也是组织和管理一个班集体的重要内容。
总之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对于每位小学教师而言是一项既复杂又艰巨的任务,对于整个小学教育而言,则是一个既重要又关键的环节。因此,我们每位小学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学习有关班级管理的知识,研究和掌握该项工作的艺术和技巧,并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多种管理形式和手段,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从而更加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
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需要班主任工作也必须不断充实、创新。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要想管理好一个班集体,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着手:
1.激励为主题
何谓激励?前苏联学者斯拉斯捷认为,激励就是激发学生思想、情感和动力,给以活力,唤起愿望。它似催化剂,使优秀者更为完善,使自卑者自强,使盲目者清醒,使整个班集体进取向上,团结进步。
班级管理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班级管理的效能体现为人的发展。因而,班级管理的过程实质上是为了实现人的发展,引导人的行为活动的过程。在人的行为活动过程中,是否给予激励,其行为活动的表现及效果大为不同。因而,现代的班级管理需要构建一套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使之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进而产生积极的行为活动。激励之下出好学生——这是很多班主任的体会。学习上需要激励,班级管理上也同样如此。长期的批评和高压政策只能产生两种后果:要么自信心彻底丧失,破罐子破摔;要么表面上屈从,实际孕育着强烈的愤懑和反抗。所以,对班级的激励是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主题。
2.训练为根基
在激励这个主题下,唱的是训练的戏。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毕竟还不强。因此,常规训练是班级管理中需要常抓,反复抓的重头戏。常规要求是什么,要一条一条明确地讲给学生听。讲要精,练要多而广。大的方面要练习,如升旗仪式、课间操等;小的方面也要练,如课前准备,课间打水等。告诉每个学生我们要做到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再教给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一定会让学生终生受益的。常规管理做到了细、实,班级秩序自然就会井井有条,学生的活动和学习也就有了良好的保证。
3.活动为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