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人体就是药师傅
26695200000018

第18章 五脏(3)

由于春季气温转暖,人的活动量日渐增加,体内血液循环也会相应加快,以适应人体活动的需要。血液循环的加快主要在于血量的调节,这种机能在中医看来,与肝脏有关,因为肝是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重要脏器。所以,在春季,只有保持肝脏旺盛的生理机能,才能适应自然界生机勃发的变化。一些肝病患者,往往在春季有不适感,或复发肝病,这是季节对身体影响的一种反应。中医所说的“春宜养肝”及“春应在肝”的道理就在于此。

春季养肝是多方面的,比如,情绪上要乐观、愉快,像万物萌发一样舒展、畅达,不宜抑郁或暴怒,抑郁和暴怒都会伤害肝脏;生活起居上,要适当早起、晚睡,以适应春季的勃勃生机,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穿衣要温暖、宽松、舒适,以使气血流畅。

饮食方面,可适当吃一些辛温升散的食品,如麦、枣、橘、花生、葱、香菜等,这类食物是温性的,具有发散的功能,与春季气候相适应,对人体有益,而生冷肥腻之物应当少食,以免伤害脾胃。

工作方面,应注意劳逸结合,不要太过劳累,因为劳累会伤及肝脏。《黄帝内经》中有“肝为罢极之本”这一说法,也就是说身体能量是有一个限度的,五脏六腑也有一个限度,如果能量过度透支,会导致肝病。现在很多人疲于应酬,在饭桌上觥筹交错,喝酒无度,无形之中增加了肝疏泄毒素的工作量,使得肝出现病变,如酒精肝、肝硬化等。

身体锻炼方面,应尽量多到室外活动,以汲取大自然的生机活力。春季进行活动,最有利于人体生精血、化精气。春季的活动,动作宜舒展、畅达、缓慢,有如春花萌芽,柳丝吐绿,诸如传统的健身运动太极拳、八段锦、气功导引法等;还可以进行郊游、踏青,既可畅达胸怀,陶冶性情,活动筋骨,亦能尽情地呼吸清新空气,对精神、对身体都有好处,可谓一举两得。

日常生活之中,还有一些简易的养肝功法。比如,清晨刚刚醒来的时候,伸一伸懒腰,这样会有说不出的惬意。中医有“人卧血归肝”、“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之说,经过一夜睡眠,人体松软懈怠,气血周流缓慢,刚醒的时候总觉懒散而无力,此时如果舒展四肢,伸腰展腹,并配合深吸深呼,则有吐故纳新、行气活血、通畅经络关节、振奋精神的作用,这样也就激发了肝脏机能。

伸懒腰时,要使身体尽量舒展,四肢要伸直,周身肌肉都要用力,伸展时,尽量吸气,放松时,周身肌肉要松弛下来,同时尽量呼气,这样,锻炼的效果会更好。对老年人来讲,经常做这一动作,可增加肌肉、韧带的弹性,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在传统养生中,还非常强调通过闭眼来养肝。这是因为肝开窍于目,需要肝血的滋养双目才能视物,也就是说我们视物的时候会消耗肝血。因此,在用眼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记住每隔半个小时或一小时就要闭闭眼,让眼睛稍微休息一会儿,这对人来说非常有好处。

大多数人都会进入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只有吃一些高营养的东西才叫“补”,其实对于肝来说,经常闭眼休息就是补,因为它节省了肝血的耗伤,保存了实力。这就跟打仗一样,当对手太强大,你暂时斗不过它的时候,保存现有实力本身就是一种胜利。等精气神都足了,才有实力去消灭敌人。所以,在精不足的情况下,保存现有实力就是大补。

总而言之,在春季只要我们能够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注意情志保养及饮食起居的调摄,同时,练一练养肝功法,这对人体是十分有益的。而情志的保养,主要在于节怒。

乳房的病不妨从肝来治

如果说肝和乳房之间有着某种相关性,你会相信吗?你也许会说这两者之间是风马牛不相及,根本就扯不到一块儿去。其实,这是你不了解中医的缘故,在中医里肝和乳房之间不只是有关联,而且关系还很密切。

中医认为乳房是胃经所管,乳头属肝经所治。因为,足厥阴肝经循行到期门穴后,环绕上行,有一分支经过乳头,进入胸中和手太阴肺经相接,所以说乳头属于肝经所管;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阴肾经的循行部位过乳头两侧,胃经在身体外侧,肾经在内侧。因此,乳房疾病需要从肝胃肾调治,根据不同病情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获得良效。

有些女性常在月经前觉得两侧乳房有明显胀痛,经后则胀痛减轻或完全消失。乳房上可以摸到大小不等的块状物或结节,呈圆形或椭圆形,有轻微的压痛感,质地较软,边界不是很清楚,手一推它可以随之移动,还会随着情绪的变化或增大或减小。这种病中医称之为“乳癖”,相当于西医所说的由内分泌紊乱引起的“乳腺小叶增生病”。

乳癖常发生在20岁到40岁之间的女性,她们发觉自己乳房内有块,并感到疼痛,往往很紧张,容易误认为是得了“癌”。其实,乳癖并不是癌。一般也不必手术切除。由于这种病与情绪有关,所以首先要安定情绪,消除思想顾虑才不致使病情加重。

中医认为,这种病与肝气得不到正常疏泄,肝气郁结有关,因此治疗就需要从肝入手,疏理肝气,恢复肝脏的疏泄功能,比如可服用一些逍遥丸之类的中成药。

若疼痛较重,可用胸罩或宽布带托起乳房以减轻疼痛。如果发现乳房肿块迅速增大,摸起来比较坚硬,而且高低不平,疼痛厉害,或乳头有腥臭味或血水流出,则很可能发生了病变,应及时去医院作进一步检查。

另外,有些青年男性,在他们的乳晕中央可触到像围棋子大小的一个硬块,便疑为癌症,紧张起来。经过检查和医生解释后才放了心,原来得的不是癌症,而是男性乳房发育异常症,中医称为“乳病”。一般几个月或者一到两年就会自愈,并不需要治疗。

这种在一侧或双侧乳晕中央出现扁圆形肿块的现象,有时也可以在中老年男性身上出现。局部可能有轻度压痛或胀痛,并无大碍,也不会发展成恶性肿瘤。

为什么会产生“乳病”呢?中医认为这是“冲任失调”的缘故,而代表冲任的就是肾和肝。因此,中医认为这类症状,属肾气不足、肝失疏泄所致。这种症状一般可以自行消失,如果需要治疗,中医常从调补冲任着手,也就是调补肝肾为主。一般情况下,可以服用逍遥丸来治疗,当然也得根据实际情况辨证论治。

现代医学认为,这种现象是由于雌雄激素分泌失调引起的。原本男女都有一对乳房,在青春发育期前都很小。到发育期以后,女性由于雌激素分泌占优势,刺激乳房发育,并积累脂肪,乳房逐步长大隆起。而男性则以雄激素分泌占优势,便出现男性特征,比如喉结突出,胡须生长,但乳房并不隆起。如果男性先天性雄激素分泌减少,雌激素在体内相应增高,则会比例失调,刺激乳房发育,于是就会出现这种现象。

这种情况也有可能是由于某些疾病引起的,其中最常见的是一些肿瘤,比如睾丸恶性肿瘤、肝肿瘤等,这些病常能影响体内雌雄激素的平衡而引起男性乳房肿大。这个时候就需要积极治疗那些已经存在的疾病,才可控制乳房继续增大。

乙肝患者重在体质的改善

乙肝,很多人听了都会毛骨悚然,敬而远之。一旦得了乙肝,苦恼常常随之而来:入托、上学、参军、就业、结婚等,或多或少会遇到麻烦,四处求医,不得要领也难以见效……不少乙肝患者从无奈到彷徨,身心备受煎熬。

目前,西医治疗乙肝主要是用抗乙肝病毒的药物,且只有干扰素和拉米夫定等少数几种。而且,这两类药物也只能暂时起到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并不能完全杀死它们,在治疗中还有很大的副作用,还有引起病毒变异而一发不可收拾的危险。

所以,目前乙肝的治疗还是西医的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市面上才充斥着宣称能“根治乙肝”的“特效药”、“祖传秘方”,这些宣传大多打着“中草药”的幌子。数目庞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成了庸医和“假郎中”们大肆攫取不义之财的“富矿”。

那么,中医药到底能治疗乙肝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中医中药不仅能治疗乙肝,而且还有很大的优势,它能消炎降酶、抗纤维化、保肝,在对症治疗方面也有着良好的效果。同时,中医治疗乙肝,还没有病毒变异的说法,并且治愈率高。因此,中医中药无疑能够成为治疗慢性乙肝的方法和手段,是西医所无法比拟的。

在我国接触过乙肝病毒的人群大概占50%~70%,而最终成为慢性乙肝携带者的仅为10%以下,其中很大一部分人群并没有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而是自行康复。另外,即使是经常密切接触的夫妻双方,一方患有乙肝,传染给其配偶的几率也不大。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哲学认为,一件事情的发生,其决定因素是内因,外因只能是影响条件。也就是说,一个人接触乙肝病毒后得不得乙肝,其决定因素是这个人本身的体质,接触乙肝病毒只是外在因素。就像自然界中的植物一样,要想生长旺盛,就必须有适合它生长的环境,如果把适合在南方生长的植物移植到北方,就很难成活了。

乙肝就像生长的苔藓,如果我们想清除这块土壤上的苔藓,可以采取直接铲除苔藓的办法。这种办法虽然直接,可是苔藓在被清除之后,由于适合其生长的土壤并没有改变,所以不久又会生长出新的苔藓。另有一种办法,就是在清除苔藓的同时,对土壤进行改良,把以前潮湿的土壤改良成干燥的土壤,那么,苔藓就不会再生长了。

中医治疗乙肝,不仅针对病毒本身,而且非常重视对于患者体质的改善。这是一种标本兼治的办法,一方面选用能够杀灭乙肝病毒或者对它有较强抑制作用的中药,另一方面通过辨证治疗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愈乙肝的目的。

有些人虽然非常相信中医,但是他们对于中医的认识还不是十分准确。他们一看到广告里宣传的治疗乙肝的中成药,就前去购买。其实,这些购买来的药物对他们并不一定有效。因为,中医的精髓就是辨证论治,需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中医的辨证论治,就像我们去饭店吃饭。由于我们每个人的口味不尽相同,有的人喜欢吃辣的,有的人喜欢吃酸的,还有人喜欢吃咸的。假如厨师全然不管口味的差别,只要来饭店吃饭,一律都是他自己最拿手的西红柿炒鸡蛋,尽管这是他的拿手绝活,但是也不见得能够让每一位顾客都吃得满意。

中医汤药则不然,中医大夫会根据前来就诊的每一位患者的具体病情,辨出他所患疾病的准确病证,开出适合他自己的最为对症的方药。也可以说,中医辨证论治是为每一位患者“开小灶”,量体裁衣,针对性很强,当然收到的效果也就更好了。

所以,对于那些想寻求中医治疗的乙肝患者,我建议他们最好亲自去看中医大夫,千万别怕麻烦,更不要轻信街头巷尾的那些骗人的小广告。

(第三节) 后天之本--脾

脾是我们身体的“后勤部长”

从五脏与四季的对应关系来看,春对应肝,夏对应心,秋对应肺,冬对应肾,那么中间是什么呢?脾为中,脾就居于五脏六腑的中央,它对应的是夏秋交接的那段时间。

脾居于中央,那么它的功能一定很重要吧?《黄帝内经》称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认为脾是要“知周”的,就是要了解周围的情形,清楚自己该做的事情。这就有点像地主家里的佣人一样,时刻听候着老爷和太太们的差遣,虽然地位卑微,但做的事情却不少。

由于脾能“知周”,所以有点像检察长,谁都瞒不过它。但如果脾连自己的功能都不能保证,就不能“知周”了。虽然它不像心肺那么重要,只是“谏议之官”而已;但如果它没有做好前期工作,不能发现问题,其他管理方面也会出现失误。

脾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能把经过胃腐熟后的食物分离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精华,另一部分是糟粕。然后,脾把食物中的精华部分吸收,并运输至全身各处,供应各方面的需要,维持人体正常的生活;而糟粕部分,最终通过肛门排出体外。中医把脾的这种功能称之为“主运化”。由此可见,脾这个佣人虽然做的事情很细碎,但却是至关重要的。

脾胃将我们吃进去的饮食消化吸收后,这些营养又是怎么分配的呢?其中大部分的营养都被五脏储藏起来,五脏的作用就是储藏人体的精气,而且只藏不泄。另外一部分是用来维持脏腑的功能活动和肌肉的运动,比如大肠的排便,手指的运动等,是被消耗掉的。

正是由于脾胃的消化吸收,五脏六腑才能得到充足的营养。因此,中医将脾胃称为“后天之本”,也就是说五脏六腑全依靠脾胃来养,就像儿子养老子一样。要是儿子没有能力,老子就跟着受罪,就得天天饿肚子。那些脾胃功能不好的人,身体肯定好不到哪儿去。

如果脾努力把食物的精华往上送,就叫“上进”;如果它不好好干活,不往上送,专门往下送,就叫“下流”,这样就出大麻烦了。当精华不往上走而往下走时,营养就会随着尿流失掉,人体就会慢慢虚弱下来,这种病就是糖尿病。如果脾不能很好地运化我们喝进去的水液,导致水液停留在肠胃内不能吸收,就会出现腹泻的症状。

脾的“上进”,也就是它的另一个重要的功能,即“脾主升清”。“升”就是上升,“清”是指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升清”就是把消化吸收来的营养物质向上输送到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生成气血,营养全身。脾的这一功能很重要,如果脾的“升清”无力,导致气都向下陷,长期这样就会导致肛门向外脱出,甚至引起内脏下垂等病症。

脾的运化功能一般可以通过吃饭和消化能力表现出来。脾的功能好,脸就很丰满,口唇也比较红润,吃东西也香;如果面黄肌瘦,不爱吃饭,肯定是脾的运化能力出了问题。

一般来说,如果胃口好、消化力强,人就长得坚实,肌肉才会发达,所以《黄帝内经》中说脾主一身的肌肉。如果你有肌肉方面的毛病,一般都是脾的问题。

有句俗语说:“有钱难买老来瘦。”肥胖容易带来许多老年慢性病,但如果是“骨瘦如柴”的“老来瘦”恐怕也很难维持日常的生活自理,当然也绝非健康的标准。

顺便提一句,引起消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特别对于突然而来的消瘦要警惕。如任何恶性肿瘤都会先有原因不明的突然消瘦;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糖代谢紊乱,也会出现进行性消瘦;再如慢性肠胃疾病或慢性传染病等,也会产生进行性消瘦。

如果排除了这些致瘦因素后,还该从生活中找引起消瘦的原因。如饮食不定时,狼吞虎咽、暴饮暴食、挑食、偏食等,均会使“后天之本”脾胃损伤,肌肉不生,因而羸弱消瘦。所以,对于“老来瘦”不能盲目乐观,必须时刻警惕一些老年疾病的产生。

如果有的人以前挺精神,后来上眼皮就耷拉下来了,这不只是意味着自己已老了,还意味着“脾主肌肉”的功能差了,因为中医把上眼皮归于脾。

“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五脏六腑这个大家庭里最怕脾生病,脾这个佣人一旦生病,就没有人给烧火做饭了,也没人伺候主子们了,整个地主家里就瘫痪了。所以,脾病是大病,又被称为“富贵病”。因此,日常生活中不仅要注意饮食营养,也要善于保护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