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人体就是药师傅
26695200000025

第25章 六腑与奇恒之腑(3)

要是没有小肠的化物功能,食物就没法转变成可以被我们利用的营养物质。这个时候通过大便排出来的就是我们以前吃进去的东西,只是被嚼细了而已,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当我们闹肚子的时候,你也许就会发现我们吃进去的东西,会原原本本从大便排出来,根本就没有发生改变,这就是小肠化物的功能受损,没法将它们进行转化。

小肠光有化物的功能还是不行的,还得分清楚哪些东西是有用的,哪些东西是没用的,而且还必须把有用的东西吸收进来,把没用的东西舍弃,这就是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

泌,即分泌;别,即分别;清,指食物的精华;浊,指食物的糟粕。小肠泌别清浊,主要就是把食物分成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精华部分被吸收,糟粕部分被送到大肠。

小肠的泌别清浊还会影响到二便。如果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正常,则大小便正常;要是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出现异常,食物的精华不能被分离出来而被吸收,就会随着大便一起排出体外,其中会有大量的水液,这样一来大便就变稀薄,甚至出现腹泻,而小便量少。

相反,如果通过利小便,促进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让大量的水分通过小便排出来,就可以减少大便中的水分,使腹泻的症状消失。《苏沈良方》中记载,有一次,欧阳修患腹泻,请太医院里的御医治疗,丝毫没有效果。他的夫人听说市集上有人卖治腹泻的药,三文铜钱一帖,服过此药的人,都说效果好,于是她瞒着欧阳修买来一帖,搅在御医处方的药剂中,给欧阳修服下。只服了一剂药,欧阳修的腹泻就完全好了。

后来,欧阳修才得知,仅是一味车前子治好了自己的腹泻,因为车前子有利小便的作用。如果腹泻是由于小肠不能吸收水分而使水液直接从大便排出,就可以应用利小便的药物,使水走前阴,腹泻症状自然便会消失。

嘴巴上火是由于心火过旺导致小肠热盛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嘴里长了小疱、溃疡,牙齿疼痛、出血,舌头痛,咽喉干痛,身体感到燥热,大便干燥……是个中国人都知道你“上火”了。

“上火”是一个很富有中国特色的说法,因为西医没有“上火”这个说法。这并不是说中国人的身体比较特殊,只有中国人才会“上火”,而是因为“上火”是中医对许多症状的一个概括,比较笼统和模糊,因此在现代医学中不可能找到对应的称呼。

嘴巴“上火”,主要的毛病在心。中医把心看做是“阳中之太阳”,因而称为“火脏”。如果心火过旺,心火就会沿着心的经脉四处蔓延。当它蔓延到嘴巴,就导致嘴巴上火。

中医认为心与小肠的关系密切,二者之间通过经络互相关联,彼此能够互相影响。心作为人身的太阳,像火一样具有温煦的作用,心的阳热之气不但可以维持心脏自身的生理功能,对全身也有温养作用,主宰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包括主宰小肠生理功能。

只有心火敷布于小肠,小肠才能受盛化物,泌别清浊。前面刚讲过,小肠泌别清浊与二便密切相关,它能将水液渗入膀胱形成尿液,将糟粕传到大肠形成粪便。

既然心火能布于小肠,那么当心火过旺时,必然导致小肠热盛。小肠的火热太盛,就会煎熬水液,这样小便就成黄色;水液经火热的煎熬,就像锅中的水越烧越少一样,尿量也会减少。中医把这种情况叫做“心热下移小肠”。这个时候,中医通常会采用利小便的方法来排出过旺的火热,就是让心火从小便排出去。只要把心火排了,嘴巴上火也就好了。

用这种方法治疗嘴巴“上火”,拿到西医学上是讲不通的。因为嘴巴“上火”的症状,在西医看来有的可能是因为缺乏维生素B2导致的唇炎、口角炎,有的可能是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牙龈、黏膜出血,更常见的可能是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有的可能还与代谢、内分泌变化有关。缺维生素引起的要适量补充维生素,细菌感染引起的要使用抗生素、消炎药,绝对不会有任何一位西医大夫开利尿药来治疗上火,这体现了中医与西医的区别。

中午饭要吃好营养才能被小肠吸收

未时,指下午的1点到3点,是“小肠”的主时。西医认为小肠是主吸收的,中医里说小肠是“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这个“受盛之官”有点像国税局,虽然收了很多的税,但它自己不能花,必须上缴出去来回馈社会,这就叫“化物出焉”。

小肠的功能就是先吸收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的精华,然后再把它分配给各个脏器。吃完了午饭,到了下午的未时,由小肠来吸收精华是非常合理的。所以,我们午饭要吃好。这里所谓的“好”,就是指饭菜的营养和口味都要相对好些,而且还要好吸收。

如果把人体一日内需要的热能和营养素合理地分配到一日三餐中去,那么,午餐应占40%,这样才能满足人体的生理状况和工作需要。很多上班族午餐选择外卖盒饭,也有的人选择吃单位的工作午餐或自带的饭菜,还有一小部分人为保持身材干脆不吃午餐。

工作午餐与外卖盒饭等快餐,虽然能荤素搭配,但为了节约成本,多数快餐不会提供最新鲜的时令蔬菜。加上工作午餐与外卖盒饭通常是大锅饭,口味欠佳,吃多了会使人产生厌烦心理。从营养角度来看,盒饭属于不平衡膳食,盐分和油脂往往超标,绿叶蔬菜不足。长期食用热量超标的食物,可导致肥胖,易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自己带的饭菜也不是万无一失,因为放置一上午,饭菜已经不够新鲜,营养流失比较严重,气温高时还容易变质。

一份好的午餐,食物搭配必须合理。米和面是最好的主食,若能加些豆类,营养会更完整。吃饭前,最好有一盘以生菜为主的沙拉菜。其中各式芽菜、生坚果都是很好的选择。

很多女性午餐不吃主食,认为不摄入碳水化合物就可以起到减肥的作用。殊不知,长此以往,不但可致营养失衡,还会引起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感冒、过敏、皮肤感染等疾病。另外,经常在食堂吃午餐者要少吃馅饼和熏肉等脂肪含量过高的食物,主菜可以选一份鱼或肉,配一些绿色蔬菜。然后,来一份酸奶、一小份果泥或水果沙拉。

但我们应该记住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午餐只能吃个八分饱。因为进食午餐后,身体中的血液将集中到肠胃来帮助进行消化吸收,在此期间大脑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如果午餐吃得过饱,就会延长大脑处于缺血缺氧状态的时间,从而影响下午的工作效率。

中午吃得好,到了下午正好赶上小肠当道,这些营养就能被充分吸收,对身体很有补益作用。这里需要提醒各位的是,补养不一定是必须吃好的、喝好的,如果吸收能力很差的话,吃再好的东西,不能消化吸收也是枉然。所以,吃饭和进补都要针对个人情况。

这里说的个人情况,就是中医里讲的消化能力和吸收能力。只要人的消化吸收能力强,吃什么东西都能补,因为身体能够很好地把这些东西转变成营养,被我们利用。而那些消化吸收能力差的,先要把脾胃调养好,然后再进补,才能达到目的。

(第四节) 传导之官--大肠

大肠有什么功能

大肠和小肠一样,也是一个管道器官,它上端连接小肠,下端就是肛门。大肠能够对小肠传下来的糟粕进一步处理,把其中的残余水分吸收,再将糟粕排出体外。

《黄帝内经》中说:“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传导,就是接上传下的意思,就像电线把电流从这一端传到那一端;变化,是指食物渣滓变为大便的意思。大肠的主要功能是把小肠泌别清浊以后的渣滓废物,排出体外,这就是它的任务。

当水谷精微被小肠吸收后,传送下来的物质主要是水和糟粕以及少量没有被吸收的水谷精微,依旧是清浊混杂,只是浊多清少;进入大肠后,这些清浊混杂的消化物在大肠中进行最后过滤,以分别清浊,营养和水这些属于清的物质被最后彻底吸收和利用,而那些属于浊的糟粕被暂时传送到魄门(也就是肛门)作短暂停留,然后被排出体外。总之,大肠具有分别清浊的功能,并把清浊之物分别传向各自相应的去处,就像调度员管理道路运输一样。

如果大肠在传导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就会出现便秘或拉稀现象,这是我们现代人经常会出现的一个问题。大肠具有将人体内物质中的水过滤出去,并使大便成形的功能。如果大肠把最后的水分过度吸收掉,使大便变得异常坚硬,就造成了便秘;反之,如果大肠不能很好地把那些水分吸收,就会导致大肠内的液体过多,于是就出现了拉稀。

总的来说,人所摄取的食物,从胃的受纳和腐熟,以及脾的吸收和运化,再经过小肠的泌别清浊,然后渣滓从大肠排出,这是一个消化、吸收、排泄的整个过程。大肠在这方面,担负了最后的排泄工作,这就是传导的意义。所以,中医把它称为“传导之官”。

卯时,指早晨5~7点,在天地之象中代表天门开,这个时候气血流注于大肠经。由于肺与大肠相表里,寅时肺气实了,卯时应有正常的大便。过了7点,小肠开始吸收,粪便中的毒素就会被吸入人体,这对健康是很不利的,所以要在7点前大便。

大肠的传导,必须借肺气的力量才能实现。我们前面已经讲了,肺气是主降的,只有肺气正常下降,大肠才能正常传导,否则就不能将糟粕传出来,出现便秘。

相传,北宋徽宗时,蔡京任宰相,权贵一时。有一次,他因大便秘结不通,痛苦异常,虽经御医调治,然病情毫无好转。由于蔡京不想使用泻药大黄,害怕损伤正气,众医都想不出什么好的方法,只好贴出告示说,能治好宰相之病者,赏银千两。

后来,有人向蔡京推荐史载之(名堪,四川眉山人)前来诊治。史载之了解情况后,并未开方,而是直接向蔡京讨要二十文钱。蔡京感到莫明其妙,史载之说是用来购药的。

史载之用二十文钱买来紫菀一味药,研为细末,让蔡京用水送服。蔡京服药后不久,其肠“须臾遂通”,立即见了奇效。蔡京感到惊奇,问他为什么仅用了一味紫菀就解决了问题。

史载之说:“大肠是传导的器官,你的病是因为肺气不降,大肠传导失职。紫菀能够肃降肺气,肺气得以肃降,不就可以使大便畅通了吗?”

仅用一味紫菀就治好了蔡京的病,从此,史载之名扬京城。

如何消除便秘确保大便通畅

正常情况下,我们每天吃进去的东西经过消化吸收之后,最后剩下的残渣会通过大便排出体外。如果大便在肠中停留的时间过长,一般认为两天以上不解大便,就是便秘。

经常大便秘结或大便不畅,可导致上火、痔疮、肛裂;长期便秘还可诱发胆结石、冠心病、肠癌等。总之,大便秘结就会导致“留毒”,轻则致病,重则可以让人丧命。

古代养生家对大便是否通畅,极为重视。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保持大便通畅,确保肠中的浊物、残渣能够及时不断地排出体外,是“尽其天年”、获得健康长寿的先决条件。

现代关于衰老的理论当中,有一种理论认为衰老是由于生物体在自身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有害于机体的毒素,逐渐使机体发生慢性中毒而致的。食物残渣长时间停留在肠道,并由肠道细菌发酵腐败,产生有害气体和毒物,这些毒物被肠壁吸收,进入血液,可造成人体自身中毒症状。这种自身中毒学说与中医所提倡的通便抗病防老的观点是一致的。

保持大便通畅,要从多方面入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饮食方面,应该提倡饮食多样化,以五谷杂粮为主食,蔬菜、水果为辅,肉蛋类为补充,做到饮食平衡。由于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纤维素,能刺激肠壁使之蠕动加快,促进排便。要少食辛辣、油腻的食物。

在生活起居方面,应有规律,定时作息,定时进餐,按时排便。睡觉之前,或在晨起之后,不论有无便意,都可按时去厕所,久而久之,就会养成按时大便的习惯。

不要强忍大便,因为强忍大便不解容易引起痔疮等病。排便时,宜闭气停息,导气向下,这样有利于粪便排出。实际上排便的过程,也是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运气和导气的过程,是要和呼吸紧密协调配合的。大便时,若用力强便,容易扰乱大肠的功能,导致气血乱行,特别是对患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病的老年人,还会导致血压升高,诱发中风。

为保证大便通畅,每次排便后,稍加调理,这对身体健康是很有益处的。因为,排便需要花费气力,在气的催动下,大便才会排得出来,所以便后养气也是一条养生原则。那么,大便后怎样养气呢?也就是在每次大便后,适当吃一点东西,借以补充营养,辅助正气。如果大便是在饱食之后,那么,排便后可以适当喝一些汤或者饮料,可助胃气,帮助消化;如果大便是在饥饿时,为防止便后气泄,过度耗伤人体的气,排便的时候最好取坐位。

另外,适当的保健按摩也相当重要。通过按摩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增强消化排泄功能,加强大小肠的蠕动,这样一来就可以起到通畅大便的作用。

具体做法是:先将两手掌搓热,把左手掌放在右手背上,右手掌放在上腹部心窝处,先由左向右旋转按摩,再由右向左旋转按摩,然后在肚脐左右以及下腹也进行同样的旋转按摩。做完上、中、下腹部的按摩之后,再从心窝部向下推,直至耻骨联合处。按摩手法要轻,不要过于用力,做按摩时还要排空小便,要全身肌肉放松,排除杂念。

这里需要提醒各位的是,有的人出现便秘,常常通过吃寒性的食物来治疗。也许短时期内可以达到目的,但长期使用就可能失灵,并且还可能对身体造成损伤。

那么,应当如何处理便秘这种问题呢?中医讲究的是辨证论治,就是对病人都要采用望闻问切的方法进行病情甄别,辨明是什么病,然后根据病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

下面简单介绍三种常见的便秘证型:

一、阳虚便秘。这种证型的便秘病人,一般神情比较冷漠,脸上看不到神采,容易疲惫,四肢发凉,一般没有腹胀。中医治疗这种便秘常用济川煎、右归丸之类的温阳药。

二、阴虚便秘。这种证型的便秘病人,常常出现胸烦气躁现象,大便像羊屎一样,一颗一颗的。一般而言,这类病人的形体比较消瘦。中医治疗这种便秘常用麻仁丸、六味地黄丸等。

三、阳明胃实证的便秘,这种证型的便秘病人,常常腹部胀痛,面色发红,身发热,心烦不安。如果大便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常会出现胡说八道、口臭气粗等症状。中医治疗这种便秘常用大小承气汤,由于这种药伤正气,一般情况是不会用的,大便通了就要停用。

总而言之,出现了便秘,千万不要乱服药,最好是向医生咨询,再对症用药。

从患者排泄物中查验疾病

春秋年间,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被俘入吴,忍辱含垢,亲自服侍。有一天,吴王夫差生病,勾践请求尝吴王夫差的粪便,并叩首告诉吴王说:“至三月壬申病愈。”

夫差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勾践回答说:“臣曾经听精于医道的人说,粪是谷味化生的,顺应时气的能生,逆于时气的会死。今天囚臣尝了大王的粪,味苦且酸,正好应了春夏之气,所以说病将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