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男孩就要上清华
26698500000007

第7章 培养自立能力,清华男孩都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1)

一个没有自立能力的男孩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生存的,更甭提做合格的“清华之子”了。所以父母要学会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的能力,让他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开始,逐渐摆脱依赖,形成自己的主见,鼓励他们学会自己拿主意、做决定。当他们犯了错误时,要引导他们勇于承认,因为一个勇于承认错误、敢于承担责任、自立自强的男孩才配得上“清华之子”的称号。

1.培养清华男孩的责任感,首先要让他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责任感是作为一个男孩必备的重要品质,父母要正确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让他们学会:自己会做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逐步学着做。这是培养清华男孩责任感的第一步。

自立表现在方方面面,同时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一个人在生活中必须有自立自强的精神,因为人不可能任何时候都依赖别人,不管是父母还是朋友、爱人,别人的帮助是一时的,有限的,只有依靠自己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不把命运寄托在他人之手,既是一种自信,也是一种成熟。

父母要教育男孩,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因为这样孩子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才不会被压倒和摧垮。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湖南省江华县的红十字会医院,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医生,原本长得生龙活虎,样貌俊俏,脑子又聪明,可是16岁那年,命运偏偏跟他开了一个玩笑——那一天,他突然发觉浑身没劲,整个身子像瘫痪了一样怎么都直不起来,结果,这一倒就再也站不起来了。

后经专家会诊,才知道这个男孩得了胸椎结核病,尽管经过手术,但高位截瘫却成了铁定的事实。原本健康强壮的身体一夜之间就成了个残疾,男孩不能接受这个挫折,更不能面对这一个事实,一晃两年过去了,这两年中,他的双腿已经明显萎缩,尽管,这个男孩常常将自己的病肢拖上来按摩,但效果依然令人绝望。他不敢面对这一切,更不敢设想未来,他想这一辈子将永远与床榻为伴,成为别人的累赘!渐渐地,他变得孤独起来……

父母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但是他们没有抱怨,也没有痛哭流涕,而是每天精心的照料他,鼓励他,并给他带来许多张海迪和史铁生的书籍。男孩渐渐鼓起了勇气,开始跟命运作斗争。

上帝最终还是垂青于自强不息者,两年后的一天奇迹突然发生了。男孩的双腿终于有了知觉,他不断地按摩,坚持做康复训练,渐渐地,能站立起来了,18岁时,他又重新开始学习走路。后来,男孩不仅学会了走路,还重新走进了课堂,凭借惊人的毅力他发奋学习,最终考上湖南中医学院,如今又只身来到江华红十字会医院工作。虽然男孩现在走路还是一瘸一拐,而且还时不时地摔上一跤,但他拒绝领取本可以拿到的残疾证,他不想依赖别人,不想让别人用同情的目光看他。他要用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撑起他坎坷的人生,并将用毕生的精力去帮助那些如他一样受到病痛折磨的人。

他的真实姓名叫蒋恒,一个用自强自立的精神书写人生的真汉子。

命运有时真的很捉弄人,生活中,我们往往在毫无预料的情况下遇到一些挫折、困难,我们不可能时时依赖别人。子女也一样,不可能一辈子靠父母,千万不要让你的孩子生活在蜜罐子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是愚蠢的表现,也是危险的做法。这样的孩子永远长不大,他们不敢独立,不敢面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没有勇气克服困难和挫折,走到社会上不敢跟人竞争,处理不好自己的人际关系,没有分辨能力……太依赖父母的孩子只能让自己丧失太多的能力。

男生尤其不能让他太依赖父母,太舒适的环境只能让他散失自立的能力,变得没有责任感。

记得有这样一副连环画:

一位母亲端着一盆洗脚水来到儿子面前准备给他洗脚,儿子一边耷拉着双脚让母亲给脱袜子,一边还津津有味地捧着一本书看着。

母亲弯下她那工作了一天的腰给儿子洗脚,还关心地问道;“儿子,看什么书呢?”

儿子不耐烦地对母亲说:“书名叫《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似乎很不满意母亲的唠叨,不再搭理母亲而是瞅着自己那本书。

母亲无奈,端着洗脚水就走了,走的时候还说了一句:“什么时候能自己做啊?”儿子不解地望着母亲……

这幅漫画很具有讽刺意味,男孩明明就看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书,他应该明白其中的道理,但为什么在家里还是处处依赖母亲,好像理所应当似的。这是值得人们思考的,现代人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教育孩子的理论却越来越贫乏了。父母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还小什么都不能做,怕他干这个会伤到,干那个会累到。一切事物都给孩子安排的妥妥当当,孩子在幼儿园打电话说,“妈妈,我忘带书包了”,你赶紧送过来,“我没带钱,今天要交XX费”你又赶紧请假给孩子送过来,父母是否想过是不是自己给孩子包办的事情太多了!孩子已经习惯父母这样照顾,习惯凡事依赖父母,有些时候孩子的依赖心理都是父母惯出来的,父母不放手让他做些事情,他永远体会不到什么是自立。

父母必须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培养孩子自理自立能力,比如,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可以让他自己完成一些简单的事情,自己穿衣服、穿袜子,自己喝水,自己拿玩具等等,然后,不断地提高要求,让孩子收拾自己的房间。通过收拾自己的房间,可以培养孩子的条理性和自理能力,而且也可以让孩子真正树立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观念,这样对于孩子的自理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等孩子大些时,可以让他帮忙做些家务,扫地、拖地、买东西等等,让他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培养他的独立生活能力,独立意识,独立主见和责任心。让他逐渐摆脱对父母依赖,走向自立,做一个自强自立的男子汉。

2.“你是清华男子汉,有权决定自己的事情

”成长期的男孩爱捣蛋,不听话,还很叛逆,家长让他们往东,他们偏偏要往西。如果你一味批评指责,只能造成两种结果:要么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跟父母较劲,什么都跟你对着干,要么让孩子变得胆小怕事,凡事只能依赖父母,听从父母的意愿和决定,没有主见,丧失思考力、决断力和创造力。相反,如果父母在需要时告诉孩子:“你是优秀的清华男子汉,你可以自主做出决定”,男孩会因此备受鼓舞,引以为傲,成为他们努力做好事情的动力。

在很多家长的观念里,他们往往认为:“孩子太小,没有决定事情的能力”、“让男孩决定自己的事情,他很可能会变坏”……于是,中国的父母包办了孩子的一切事情,从“吃、穿、住、行”到考哪所初中、高中、大学、学什么专业……家长已经习惯为孩子操办现在,计划未来,他们总是担心孩子应付不来很多事情,不给他们机会尝试独立,剥夺孩子决定自己事情的权力,这种做法纯粹是家长在杞人忧天。儿童心理学家就曾表示,如果能够从父母身上得到充分的支持和爱,男生会比女孩更早地走向独立。

因为,男生会认为,父母让他自己决定一些事情,是父母对他能力的认可,是父母对他莫大的信任,因此,没有男孩愿意辜负这种信任。于是,这种信任便转化为了男孩努力做好这些事情的巨大动力。事实也证明如此,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当面对困难的时候,6个月大的男婴已经开始试图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解决问题,女婴却通常借助哭泣等手段寻求父母帮助。当然,这些不同只是性别上的差异,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是男孩更喜欢实践,喜欢尝试与竞争,他们喜欢在这些过程中的思维与创造的乐趣。所以,家长不妨尝试:大人“放手”,小孩“动手”的教育方式,注意把握男孩身上的这些特点,不要阻止他们那颗尝试的心,鼓励男孩去探索和自己做出决定,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

12岁的王少军,最近迷上了下棋,很想去棋队学下棋。他的妈妈是清华大学毕业的电子工程师,妈妈为儿子考虑更多的是他的学业和前途。但是,她不想强迫孩子放弃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更不想逼着他干自己毫无兴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