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求人:人生最大的生存和竞争本领
26701600000014

第14章 求人善运用的18种策略(2)

拿破仑的妻子约瑟芬一向水性杨花,生活放荡。当拿破仑在战场上浴血奋斗时,新婚不久的她却与一个叫夏尔的中尉偷情私通,她原以为拿破仑会战死沙场,已经不再等待他回来。

1799年10月,拿破仑从埃及回到法国,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消息传到巴黎,约瑟芬惊呆了。

于是她不辞辛苦,坐着马车,长途跋涉,去法国南部的里昂迎接拿破仑。她想在拿破仑与家人见面前见到他,并趁着他的兴奋蒙骗住他,不使自己的丑事暴露。

她好不容易到达里昂,可是拿破仑从另一条路走了,并与家人会合。拿破仑对妻子的不贞早有耳闻,当他确信约瑟芬对他不忠时,他暴跳如雷,下定决心与其离婚。

约瑟芬知道大事不好,日夜兼程赶回巴黎。拿破仑吩咐仆人不让她走进家门。她勉强进了门,却不知怎样来应付与丈夫见面的场面。片刻之后,她静下神来,决定壮着胆子去见丈夫。

约瑟芬来到拿破仑的卧室前,轻轻敲门,没有应答。

她再次敲门,并温柔而哀声地呼唤,拿破仑还是没有理睬。

她失声大哭,短促呻吟,拿破仑仍然无动于衷。

她哭着,用双手捶打着门,请求他原谅,承认自己一时的轻率、幼稚,犯下了错误,并提起他们以前的海誓山盟。说如果他不能宽恕,她就只有一死。

约瑟芬哭到深夜,这时,两个孩子奥当丝和欧仁也来了,他们也加入了哀哭的行列,边哭边说:“不要抛弃我们的母亲,她会死的,还有我们,我们怎么办呢?”

人心都是肉长的,拿破仑被哭声感动了。约瑟芬虽已背叛了他,然而她的哭声勾起他们相爱时的美好回忆。加上奥当丝和欧仁的哀哭声,他心中的防线顷刻被冲破。

于是,房门打开了,拿破仑与约瑟芬重归于好。后来拿破仑登基时,约瑟芬成了皇后,荣耀之至。

可见,眼泪对感情具有强烈的催化作用,许多人把它当成一种求人的锐利武器。连拿破仑都难以招架,其他人就很难不中招了。

跪请求人,折腰事成

有些求人者,在紧要关头万不得已时,在百般求告仍不见效,走投无路之际,会突然采用一种致命手段,他们口中大叫“看在老天爷份上,求您高抬贵手,开开恩吧”,紧接着,身子一挺,双膝一软,“扑通”一声跪倒在被求者面前。

这可是一种要命的手段,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场面并不鲜见。

下跪请求,是一种求人办事的极端手段,其威力之大,远非其他手段可比,简直会使被求者无路可退。

下跪求人,颜面尽失,尊严扫尽,实在是下下之策。但是,下跪这种非常手段,在求人不成的关键时刻,运用一下却很有必要。

德意志帝国皇帝亨利雪地长跪求教皇的壮举,就堪称求人一绝。

西方中世纪的神权高于王权,最高权威是教皇,它凌驾于各国国王之上,具有无上的权力。在一系列的权利冲突中,教皇差不多总是当然的胜利者。

1076年,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与教皇格里高利争权夺利,发展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亨利早想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获得更多的自主权;教皇则想加强控制,把亨利所有的自主权都剥夺殆尽。

亨利首先发难,召集德国境内各教区的主教们开了一个宗教会议,宣布废除格里高利的教皇职位;而格里高利则针锋相对,在罗马的拉特兰诺宫召开了一个全基督教会的会议,宣布驱逐亨利出教。

“开除出教”是一种最令人害怕的惩罚,它等于宣布剥夺了一个人的一切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甚至生命。

当时,亨利四世国内基础并不稳固,教皇的号召力非常之大,一时间,德国内外反亨利的力量声势震天,特别是德国境内大大小小的封建主都兴兵造反,向亨利的王位发起了挑战。亨利面对危局,被迫妥协。

1077年1月,亨利身穿破衣,只带着两个随从,骑着毛驴,冒着严寒,翻山越岭,千里迢迢前往罗马,向教皇请罪忏悔。

格里高利故意不予理睬,在亨利到达之前躲到了远离罗马的卡诺莎行宫。亨利没有办法,只好又前往卡诺莎去拜见教皇。

到了卡诺莎后,教皇紧闭城堡大门,不让亨利进入。为了保住皇帝宝座,亨利忍辱跪在城堡门前求饶。

当时大雪纷纷,天寒地冻,身为帝王之尊的亨利屈膝脱帽,一直在雪地上跪了三天三夜,教皇才开门相迎,饶恕了他,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卡诺莎之行”。

表面上看,是教皇格里高利赢得了胜利,但实际上,恰恰是他自己救了摇摇欲坠的亨利四世,使得众多的追随者大为失望。

而亨利恢复了教籍,保住帝位返回德国后,集中精力整治内部,然后派兵把封建主各个击破,并剥夺了他们的爵位和封邑,曾一度危及他王位的内部反抗势力遂一一告灭。

在阵营稳固之后,亨利立即发兵进攻罗马,以报跪求之辱。格里高利再施“杀手锏”——开除教籍,但这回却完全失策了。

原来的支持者已被除灭,中间派在“卡诺莎之行”后已不敢信任教皇,纷纷投靠亨利四世。亨利四世强兵压境,所向披靡,格里高利弃城而逃,最后客死他乡。

跪请求人是一种特殊的手段,在事情的关键时刻,其他方法不奏效时,就可以使出这一杀手锏,每个人都有同情心,因此往往被这一招打动。

欲取先予,让对方感恩图报

有投资才有收获,有付出才有回报,求人办事也是如此。要办成大事,不投资是很难取得效果的。

让对方先尝点甜头

中国人重人情,讲面子,“滴水之恩必以涌泉相报”,聪明人运用这一战术,“糖衣炮弹”一出手,往往一发命中,而且百试百灵。

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一生恃才傲物,鄙视权贵,一些达官贵人想索求书画,也被他拒之门外。

有位大富豪新居落成,想求郑板桥赐几幅画增辉,一连几次都吃了闭门羹。最后,富豪一气之下,发誓要郑板桥心甘情愿地为他画几幅画。于是,他派手下人四处打探郑板桥的生活习惯和各种爱好。

一天,郑板桥出来散步,忽然听见远处传来悠扬的琴声,曲调甚是优雅。他循声而去,发现琴声出自一座宅院,院门虚掩。

郑板桥推门而入,眼前的情景让他大感惊讶:庭院内修竹叠翠,奇石林立,竹林内一位老者,鹤发童颜,银须飘逸,老人正在独自抚琴。

老者一见郑板桥,琴声戛然而止,他热情地邀郑板桥入座。两人谈诗论琴,颇为投机。

谈兴正浓,仆人捧上一壶酒,还有一大盆烂熟溢香的狗肉,送到他们面前。

老者说:“请!”郑板桥禁不住诱惑,又不便推辞,于是不客气地吃将起来。

一顿美餐之后,郑板桥发现自己连老人姓名都还不知道,总不能吃完后说声告辞就走吧!然而,又该怎样答谢人家呢?

于是,他主动对老者说:“今天能与您老邂逅,实在是幸会,感谢盛情款待,我无以为报,请您找些纸笔,我画几笔,也算留个纪念吧。”

老者谢道:“老夫平生喜欢琴棋书画,今天可谓遇上知己了。”于是找来纸笔墨砚。郑板桥画完,问老者名姓并在画上落款。

第二天,这几幅字画就挂在了大富豪新居里,富豪请来宾客,共同欣赏。宾客们原以为他是从别处高价买来的,但一看到字画上有他的大名,这才相信,是郑板桥特意为他画的。

消息传开后,郑板桥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没想到自己贪吃狗肉,竟然落入了人家的圈套。

这种求人办事的原则是:欲取的目标必须暂时隐藏不露,且在未露之前投其所好,先给对方甜头尝尝,待对方尝得高兴了,再顺势把自己欲取的目标提出来。

因为对方先得到了甜头,不但心情好,而且还可能产生知恩图报的心理,在这种心理驱动下,很容易答应对方的请求。

法国皇帝路易十四当政期间,挥金如土,穷奢极侈,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路易十四便想向银行家贝尔纳尔借钱。

钱当然是要借的,但作为一国之君,总不能在借钱时卑躬屈膝吧?路易十四左思右想,设下一计。

一天下午,国王从马尔利宫走出来,和经常陪同他的宫廷人员一起逛花园,他走到一幢房子前停了下来。

那座房子的门敞开着,他的财政大臣德马雷正在里面举行盛宴款待贝尔纳尔先生。当然,这桌宴席是事先奉国王之命安排的。

德马雷看见国王,急忙上前行礼。路易十四满面笑容,故作惊讶地看着他们说:“啊!财政总监先生,我很高兴看到你和贝尔纳尔先生。”

国王又转向后者说:“贝尔纳尔先生,你从来没有见过马尔利宫吧,走,我带你去瞧瞧,然后我把你再交给德马雷先生。”

这是贝尔纳尔没有想到的,他感到非常幸福和荣幸。贝尔纳尔跟着国王到养鱼池、饮水槽、塔朗特小森林和葡萄架搭成的绿廊等处游玩了一番。

国王一边请贝尔纳尔观赏,一边滔滔不绝地说些漂亮话。游玩之后,贝尔纳尔非常兴奋地回到德马雷那里,他赞叹国王待他如此厚意,说他不知道如何报答才好。

这时,德马雷乘机提出了向他借600万元巨款的要求,贝尔纳尔酒酣耳热之际欣然答允。

600万元在当时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路易十四如愿以偿,当然靠的是他皇帝的面子,但也与他的求人策略也有很大关系。话说回来,银行家完全可能历数自己的种种困难和麻烦,以此拒绝搪塞。

以小投资换取大利益

求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费口舌,不花力气,让人自愿地为你办成大事。当然,这种结果不会轻而易举地取得,而是以爱的付出、诚的投入换来的。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世间的事情,有了付出才有回报,没有无回报的付出,也没有无付出的回报。付出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大,只想别人给予自己,那么得到的源泉终将枯竭。

春秋末年,齐国的国君荒淫无道,横征暴敛。齐国的贵族田成子看到这种情况后,对他的僚属说:“王室用这种榨取的手段,虽然得到了不少财富,但这种取是‘取之犹舍也’。仓储虽实,但国有不固。”

于是田成子制作了大、小两种斗,打开自己的粮仓接济饥民,用大斗借出谷米,用小斗回收还来的谷米,这就是“予民于惠”。

于是齐国百姓不肯再为王室种田,转而投奔到田成子门下,一时“民归之如流水”。

田成子用这种大斗出小斗进的方式,借出的是粮食,收进的是民心,貌似给予,实则得到。果然,齐国国君宝座最后为田氏所得。田成子收进的民心,终于为自己做成了大事。

得与失互为转化的效果,有时并不是马上就可以见到,但懂得其中奥妙的人,会掌握取舍的主动权,让它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是一个以养士出名的相国。由于他待士十分真诚,感动了一个具有真才实学却又十分落魄的士人冯谖。冯谖在受到孟尝君的礼遇后,决心为他效力。

一次,孟尝君要派人到其封地薛邑讨债,冯谖自愿前往。

冯谖问:“用催讨回来的钱买什么东西呢?”

孟尝君说:“就买点家里没有的东西吧!”

冯谖领命而去。到了薛邑后,他见到老百姓的生活十分穷困,听说孟尝君的讨债使者来了,均愤愤有怨言。

于是,冯谖召集了邑中居民,对大家说:“孟尝君知道大家生活困难,这次特意派我来告诉大家,以前的欠债一律作废,利息也不用偿还了,孟尝君叫我把债券也带来了,今天当着大伙的面,我把它烧毁,从今以后,再不催还。”

说完,冯谖果真点起一把火,把债券都烧光了。薛邑的百姓没有料到孟尝君如此仁义,个个感激涕零。

冯谖回来后,孟尝君问他讨回钱了没有,冯谖回答说:“不但利钱没讨回,借债的债券也烧了。”

孟尝君大为不悦,冯谖对他说:“您不是叫我买回家中没有的东西吗?我已经给您买回来了,这就是义。焚券市义,这对您收归民心是大有好处的啊!”

果然,数年后,孟尝君被人谮谗,齐相不保,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地薛邑。薛邑百姓听说孟尝君回来了,全城出动,夹道欢迎。孟尝君为此十分感动,这时才体会到冯谖的“市义”苦心。

这就叫“好与者,必多取”,小的损失可以换取大的利益。这种策略正是求人办事的最高境界。

积极求同,寻找求人突破口

人各有其情,各有其性。求人办事,一定要弄清对方的性格,依据他的性格,投其所好,这样就很容易达到目的。

求人办事,见了面满脸堆笑,不亲假亲,不近假近,先套近乎,再提要求。但见面很少有开门见山的,总得弯弯绕绕,察言观色一番。

万一对方情绪不佳,不妨暂时免开尊口。如果对方心不在焉,或专注某些题外之言,这时要投其所好,转移话题,按对方的兴趣顺样爬高,使其进入全身心的兴奋状态,然后再提出要求,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投其所好就是把话说到对方心坎儿上。你去求人办事,如果让对方感觉你们之间话不投机,所求之事也就泡汤了。

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兴趣与爱好,一旦你能找到其兴趣所在,并以此为突破口,那你的话就不愁说不到他的心坎上,这就会使你在求人办事时如有神助。

日本有个推销大王名叫山田久二,他求人购物的方式就是说话看对象,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积极求同。他不仅尽量模仿对方的口音、言谈、身体姿态,还依据对方的爱好、职业等特点,相应地打扮自己,使对方感到特别亲近可靠。

有人指责山田久二是“逢场做戏”,他说:“我不是做戏,而是为了向对方表明我是和他们同类的人——人们需要这样。”

很久以来,“逢场做戏”、“投其所好”被人们视为贬义词,这当然是因为有的人是出于自私的、不可告人的目的,如果是为了与人交际、求人成事而积极求同,那么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去“逢场做戏”、“投其所好”。这样做正如山田久二所说,“人们需要这样”,这实在是与人交往和求人成事的一大学问。

话说回来,人各有其情,各有其性。有的人喜欢听奉承话,给他戴上几顶“高帽”,他就会使出浑身解数帮你办事;有的人则不然,你一给他戴“高帽”,反而引起他敏感和警惕,以为你不怀好意;有的人刚愎自用,你用激将法,才能使他把事办好;有的人脾气暴躁,讨厌喋喋不休的长篇说教,向他求助就不宜拐弯抹角。

所以,求人办事,一定要弄清对方的性格,依据他的性格,投其所好或投其所恶。

投其所好,便可与其产生共鸣,拉近距离;投其所恶,便可激怒他,使其所行按我们的意愿进行。无论求什么样的人,都应首先摸透他的性格,依据其性格“对症下药”,就很容易“药到病除”,求人成功。

外交史上有一则轶事:一位日本议员去见埃及总统纳赛尔,由于两人的性格、经历、生活情趣、政治抱负相去甚远,总统对这位日本议员不大感兴趣。

日本议员为了不辱使命,搞好与埃及的关系,会见前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最后决定以投其所好的方式打动纳赛尔,达到会谈的目的。下面是双方的谈话:

议员:阁下,尼罗河与纳赛尔,在我们日本是妇孺皆知的。我与其称阁下为总统,不如称您为上校吧,因为我也曾是军人,也和您一样,跟英国人打过仗。

纳赛尔:唔……

议员:英国人骂您是“尼罗河的希特勒”,他们也骂我是“马来西亚之虎”,我读过阁下的《革命哲学》,曾把它同希特勒《我的奋斗》作比较,我发现希特勒是实力至上的,而阁下则充满幽默感。

纳赛尔:(十分兴奋)呵,我的那本书,是革命之后三个月匆匆写成的。你说得对,我除了实力之外,还注重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