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其天职即抚养和教育。抚养指的是提供孩子的基础生活所需,教育即是亲子教育,指的是父母本身需要对孩子的人生及成长进行一定的接受专业的指导和训练。
前者80%以上的父母都尽职尽责,而对于后者,90%以上的父母对“亲子教育”有很大的误解:当孩子处在愤怒状态时,父母以为“孩子脾气不好”;当孩子经历很深的恐惧时,父母以为“孩子胆小怕事,没出息”;当孩子陷于悲伤之中时,父母却认为“这是无能的表现和弱者的行为”。孩子的这些深入的情绪和真实的感觉,父母非但不理解,不接受,还会将其看成问题,并把问题归咎于孩子,甚至会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或接受心理辅导。父母想改变孩子的状态让自己安心,却不曾留意:当亲子关系出现问题,父母处在无助、焦虑中时,首要成长和蜕变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许多父母对亲子教育并不陌生,但更多的父母只是停留在概念上的认知,行动上还是在沿用旧有的模式。这使得现在的孩子更多地出现叛逆且周期加长。面对孩子的叛逆,家长必须扪心自问: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当孩子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时,我们是否尊重他了呢?
尊重就是把选择权留给对方,允许孩子有思想上的自由、情绪上的自由、感官上的自由及表达上的自由,接受孩子做真实的自己,这是教育的最佳状态。孩子,就像一块画布,父母就是绘画的人,这幅画或成为无价之宝或一文不值,完全取决于绘画人的品质和技术。每种和技术相关的职业都要进行专业的训练,才能拥有“执业资格”。开车需要驾照,会计需要上岗证,经营公司需要营业执照,做有效能的父母同样需要“父母执照”。
目前的中国,每个父母对孩子都有足够的爱,却普遍欠缺亲子教育的专业技能。很多父母以为生了孩子就有资格做父母了,事实上做父母是本性,成为有效能的父母却是一门专业的技能和生活的艺术。
各位家长朋友们,如果说你因为工作和事业没有时间陪伴家人和孩子,我觉得还有情可原,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家长只顾应酬、娱乐,白天围着饭桌转(饭局),晚上围着裙子转(舞会),喝酒喝不够,打牌打一宿,不顾及家人,不顾及老人和孩子,只想着自己快乐享受。到头来,后悔的还是他自己——他要为他的花天酒地和贪图享受付出代价,第一个代价就是他的孩子。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好管,因为做家长的没有做好表率;为什么亲子冲突越来越普遍,因为做家长的不会与孩子沟通;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有那么多的心理问题和疾病,因为做家长的不学习、不成长。中国的家庭教育有一个误区,那就是我们的孩子每时每刻都在成长,而家长自身却不成长。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的孩子几乎都有手机,甚至都在用手机上网,他们生活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他们想要知道什么,从百度上一搜索即知。而有些家长连上网都不会!你想呀?你懂的孩子都能懂,孩子懂得你却不懂,这样的你怎样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又怎能让你的孩子服你呢?更为可笑的是,有些家长“拿着不是当理说”,给自己找了一大堆理由:什么没时间了,什么没上过学了,什么脑袋不好使了,什么年纪大了,等等。如果我们做家长的都懂得“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就好了。更有甚者,许多家长说服不了孩子,管不了孩子就动用武力解决,说不过就骂,管不了就打,反正我是老子我怕谁?中国的家长为什么敢打孩子,我想理由也很简单,就是你打得过他。为什么等孩子长大了,你不敢打了呢?因为你怕他还手,给你下不来台。所以你一定要知道,好孩子是培养出来的,不是打出来的,你越打他越叛逆,叛逆的孩子都是个性十足的,弄不好真和你一刀两断。而脆弱一点儿的孩子要么被你打得离家出走,要么就自寻短见以示对抗。现在,因父母的教育无方已酿成了很多悲剧。
家长就要伴随孩子一起成长。我们要求孩子做到的,做家长的首先要做到。各位家长朋友,从此刻开始,好好学习吧,为了孩子的未来,您责无旁贷。不要“无证驾驶”了,否则您的孩子会撞车的!下面,我结合多年来的教育经验,总结了88个“点醒”送给你,希望会带给你启示和帮助。
点醒1:信念比知识重要
知识就是力量,但不是唯一的力量。改变我们命运及世界的力量,不仅有知识,还有信念,而信念是更强大的力量。纵观中国的青少年,他们往往知识具备,而信念欠缺。坚定的信念可以开启人的潜能之门,而潜能之门一旦开启,人的自身就会产生不寻常的行为,持续的、非同一般的努力,必然会带来不同于常人的成功结果。
对于学习好的孩子,家长要多帮助孩子全面提升成功综合素质及能力,同时要让孩子始终保持成功的信念,即使成绩下滑到全班最后一名,也要相信他能够成功成才。对于学习成绩始终不理想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帮助孩子重新树立成功的信念,无论孩子改变得快还是慢,都要持续地给予鼓励。孩子一旦树立起坚定的成功信念,学习起知识来也将是信心百倍,效果更佳。家长也不用再为孩子的学习而整天操心,何乐而不为呢?
点醒2:成长比成绩重要
“成长”是关乎孩子一生的话题。每个父母都期盼自己的孩子取得喜人的成绩,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才,但是,成长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挫折与失败是家长和孩子必须一起面对的考验。所以,不要急于求成,在要求孩子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功之前,请先关注他的成长。如果健康成长是一个“1”的话,那么所有的成功都是“1”后面的“0”,孩子有健康,所有的成功都精彩,一旦孩子失去了健康,那所有的成功都是零。
每年的高考阶段,无论是考生还是考生家长,都会处于焦虑不安中。有一位家长,她的女儿正值高考前夕,一家人的精神非常紧张,尤其是她的女儿压力非常大。这位家长知道,如果女儿的压力得不到缓解,不仅考不好,还会引发焦虑、抑郁等其他问题。于是,这位家长对女儿说:“妈妈知道你把高考看得很重要,妈妈也很赞同你认真对待12年漫长苦读的精神。但妈妈告诉你,比起你的成绩,妈妈更关心你的快乐,你也应该这样要求自己。高考不是人生的全部,希望你能以平常心来看待高考。”在妈妈的开导下,女儿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最终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事实证明,这位家长的做法是正确的。高考只是孩子的一种经历,优异的学习成绩也不能保证孩子将来就一定有出息。所以,明智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观念上,不会一味地注重孩子的成绩好坏,成功与否,而是更多的关注孩子是否健康、快乐。我们的家长一定要明确这样一个道理,求学阶段只是孩子人生的一小部分,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走完一生才是最重要的。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改变不了教育观念,一味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的快乐与否从不过问,许多孩子因为受不了家长的压力和教育方式,选择离家出走或者更为残酷的自杀。我们一定要警钟长鸣,不要让悲剧发生在我们的身上。
除了在父母望子成龙的期望下压力过大,现在的孩子还存在生活常识的缺失、生活能力不足等问题,这都是家长的错误教育观念导致的。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生活上的琐事,就什么都替孩子干,结果导致了孩子没有一点独立生活的能力,在2010年7月由中国演讲与口才协会和中国口才网组织的全国小演讲家夏令营中,一个小男孩看着荔枝发呆,辅导老师问小男孩“是不爱吃荔枝吗”?小男孩回答说:“我们家荔枝是白的,这样的荔枝太硬、咬不动。”后来才知道,这孩子从小就没见过家人买荔枝、剥荔枝的过程。都是爸爸剥好了放在盘子里,再端到他面前的。父母能替孩子做事,但父母代替不了孩子的成长。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要急功近利。他们以为只要孩子能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其他的,孩子根本不用去管。而孩子的成长有多方面的需求,不是单纯智力的发展。现在有很多孩子学习成绩虽然很好,可是因为心理产生了问题,最终不仅考不上大学,连根本的生存能力都没有了。我要向家长呼吁:孩子的成长比成功重要,成长比成绩重要,经历比名次重要。教育孩子的前提是,首先要让孩子成长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而不是仅仅成为一个成绩好的学生。家长应该让孩子有丰富的人生经历,既要有成功的经历,也要有失败的经历。
家长不仅要对孩子的成绩负责,更要对孩子一生负责。要明白,你培养的是一个孩子,而不是一台应付考试的机器。反过来,心态很好,充满自信的孩子,一定会成为各方面都优秀的孩子,也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绩,能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成功、成才。
点醒3:百分百相信孩子
我们要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我在演讲的时候问过很多次同样的话:“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够考上清华大学的举手?”几乎没有一个家长举起手来。他们都不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够考上清华、北大或类似的重点大学。有一次,我有幸去河北衡水中学,我也问了相同的话,衡水中学的家长几乎过半都举起了手。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衡水中学每年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过百人的原因之一吧。很多人的习惯思维是,一个县级镇办中学的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简直是天方夜谭,事实验证:奇迹一样会发生在镇办中学里。去年,胜芳高中就有一名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相信奇迹,奇迹才会发生;相信孩子,孩子才会创造奇迹。
点醒4:让孩子自己做主
多数家长对孩子管得太多,习惯于对什么事情都自己说了算,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但是,请各位家长想一想,一只鸡如果你按着它的头强迫它吃米,它会不会吃?那么,怎样做它才能吃米?把手松开。一头牛,如果你按着它的头强迫它喝水,它会不会喝?那么怎样做牛才会喝水呢?把手松开。同样道理,一个孩子,如果你强迫他读书,他会把书读好吗?还有的家长自己喜欢什么,就要让孩子做什么?自己喜欢的专业和职业都没有实现,就强迫孩子去完成,如有些家长让孩子学钢琴,学舞蹈,学绘画,只顾自己的感受,从来不考虑孩子的感受,这是行不通的。
我的一个朋友家有一个小男孩。我的朋友对我说,他自己就想当一个钢琴家,这辈子是实现不了了,把希望全放在了孩子身上,每天他都发疯似的让孩子练钢琴。有一次,我听这个小男孩在弹《致爱丽丝》时,一边弹一边哭,还一边在骂他爸爸妈妈:死妈妈!坏爸爸!讨厌的爸爸妈妈!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何苦呢?
还有很多家长,自己的书没读好,总希望孩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考所好大学,为自己争口气。于是就在双休日、节假日给孩子找补习班,辅导班,孩子在学校里读书已经很辛苦了,好不容易放假了还要学习,所以现在的孩子一看到课本就恶心。为什么那么多孩子厌学,其实主要都是家长的原因造成的。所以我请家长们做到以下几点,让孩子自己做主:
一、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婴儿当然喜欢生活在母亲的怀抱里,但是他不能永远这样生活。有这样一位母亲,孩子都上小学二年级了,送他上学还要费力地背着他走,直到离学校几十米的地方,因为怕老师看见,才不情愿地把孩子放下来,如此被母亲呵护长大的孩子,他的自主性从何谈起呢?做家长的,应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扩大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他当自己空间的主人。
二、给孩子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还很小,不会安排自己的活动。但是,如果成人完全包办了孩子的时间安排,孩子只是去执行,那么孩子的自主性就永远培养不出来了。
三、给孩子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有一位母亲,看到五岁的孩子对洗碗感兴趣,就找来了一个小板凳,对孩子说:“我知道你特别爱干活,想自己洗碗,可是水龙头太高,你够不到,妈妈给你准备了小板凳。”孩子兴奋地喊着:“谢谢妈妈!”马上就登上小板凳高兴地学着大人的样子去洗碗了。
四、给孩子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在一生当中,孩子需要做很多选择。但不少家长怕孩子选择错误,从来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不可能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生活,家长应主动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并告诉孩子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有一位家长带孩子去少年宫报名,家长本来的意愿是让孩子学钢琴,可是却发现她在舞蹈组门口看得出了神,于是家长尊重了孩子的选择,同时也提出了要求,她对自己的选择要负责,一定要坚持把舞蹈学好。
点醒5:时刻注意你的形象
如果想做一个有志于培养孩子成长的家长,就要树立一个好的形象,这个形象不仅仅是外在的表象,而是一个积极上进的形象。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你在孩子面前都要有一个追求进步、拼搏进取的向上形象。一个精神颓废的家长怎么可以指望孩子精神焕发、积极进取呢?“我这一辈子没有什么指望了,就靠你给我实现我的理想的做法是很危险的。”试想,手里拿着麻将牌催孩子学习的家长;眼睛盯着电视催孩子学习的家长;自己痴迷于网络游戏而催孩子学习的家长;一边唉声叹气,一边逼孩子学习的家长……都应该检讨一下自己的行为。这就像嘴里叼着香烟却宣传禁烟一样无效。你的积极进取的形象,映射到孩子眼里,比你给他讲学习有多么重要的道理有效得多。
点醒6:与孩子多沟通
现在社会很开放,但个人的内心却封闭,所以人们普遍感觉压抑,焦虑,郁闷。有研究发现:孩子在12岁以前很愿意与父母交流他们的想法,但之后都有明显地变化,尽管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一如既往,但孩子有问题和想法,首先是与朋友交流,其次是老师,与父母交流的次数和时间越来越少。家长就有孩子“不听话”的感觉。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大约有20%的人存在异常心理问题,其中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占4%。所以家长应把与孩子积极主动的沟通作为一种习惯,与孩子身边的朋友,与老师多沟通多交流,以便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和在学校的表现,也使教师了解孩子在家里的学习生活状况,做好教育工作。
点醒7:你孝顺父母孩子才孝敬你
似乎每一个家长都在抱怨,说自己的孩子不听话,不孝敬自己,现在的孩子也是被宠坏了,俨然成了家里的小皇帝,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一切都以自己为中心也不足为怪。我观察并走访了近100个抱怨孩子不懂得孝敬自己的家庭,发现这些家庭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这些做家长的也不懂得孝敬父母,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只有你孝敬父母,孩子才会孝敬你,首先你要做个表率,好好地对待自己的父母,将来你的孩子才会更好地对待你。记住:不为孩子树立孝顺的榜样,那么总有一天恶果会降临到你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