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票号的经营业务不仅包括原有的专办汇兑,还兼办存款和放款,进而以存款为基础,大幅度开展汇兑和放款业务。例如,有名的日升昌票号只有10多万两的资本,而吸收的存款却高达到好几百万两。
1907年后,中国的新式银行业兴盛起来,票号受到很大冲击。由于各大票号的经营者墨守成规,不愿意进行变革,所以它们纷纷倒闭。至1911年辛亥革命后,盛极一时的票号就销声匿迹,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了。
钱庄的由来
钱庄又有银号之称。在长江沿岸,人们管它叫“钱庄”;在北方和华南,人们则多称之为“银号”。它作为一种金融机构,是从银钱兑换事业逐渐发展形成的。
中国兑换业的历史非常久远,早在唐宋两代,“金银铺”、“兑坊”等兑换业组织就已经出现。明朝大量发行纸币,造成了通货膨胀的现象。而到了正统年间,政府又将白银定为法定通货,与宝钞、铜钱同时流通。
如此一来,明朝的货兑情况出现了一种混乱局面。当时,币种繁多,重量、成色得不到统一,制钱、私钱和白银的比价也不稳定。
为了对这种经济问题进行调节,民间人士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出专门经营银钱兑换业务的“钱庄”。
到了清代,银两、银圆、铜钱同时流通的复杂情况,使钱庄业得到迅速发展。从乾隆至道光年间,钱庄进入了非常活跃的时期。一些规模大、资本雄厚的钱庄,除经营货币的兑换外,还经营存、放款业务,为群众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钱庄与票号有着很大的区别,它的存款主要是吸收地方政府和私人企业的余款。钱庄主要把商业行号作为放债的对象,例如经营丝、茶、棉、麻、烟、糖的行号。放款利息多为一分,与典当业的利率相比,大约要低一半。到了近代,民族资本工业兴盛起来,钱庄开始对工业企业发放贷款。钱庄在经营货币兑换、存、放款业务的基础上,还发行一些钱票和银票,使之进入市场流通。
“钱票”和“银票”具有随时兑现铜钱和纹银的功能,是一种使用方便的兑换券。
到了清朝末年,钱庄被纳入银行的发展轨道,成为银行的补充形式。外国在中国开办银行后,与钱庄互相利用,共同求利。一方面,钱庄为外资经营的进出口贸易,在华商与洋商之间、内地和沿海之间通融资金,使外国资本赚足钞票;另一方面,钱庄又靠外国银行发放拆票,使自己的业务得到扩大。
除了私银号(钱庄)外,官府开设、官府招商、官督商办的官银号也应运而生。
股票的由来
作为一种有价证券,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发给出资人作为公司资本部分所有权的凭证。股东的股息和红利都是依此而得到的。
中国春秋战国之际,国家的举贷和王侯的放债,称得上中国最早的债券。到了明清两代,在一些既有风险又有较高收益的行业,采用了“招商集资、合股经营”的经营方式,参与者之间签订的契约是中国股票的雏形。
1553年,英国成立了莫斯科尔公司,采用的是股份集资的方式。到了1581年,凡特利公司成立,采取公开招买股票的方式。员工们只有购得股票,才能获得公司承认,并获得公司成员的资格。
从1661年起,股票可任意转让,购买了公司股票的人具有公司的股东资格,享有股东权。同时,英国承认公司可以作为独立法人,从而使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稳定的组织形式。证券交易与之相适应,在原始资本积累过程中屡次出现。
在1608年的荷兰,世界上最早的一个证券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出现。1790年,费城证券交易所诞生,它是美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1792年,在华尔街11号,纽约的24名经纪人共同组织了“纽约证券交易会”,这就是后来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在全世界范围中都很有名。
此外,各国的股票交易市场上还出现了一种股票价格指数,可以反映股票行情。比如,美国的道·琼斯公司编制的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作为一种价格指数,就反映了美国目前最有代表性的大工业垄断公司股票的涨跌幅度。
19世纪40年代,外国在华企业开始在中国发行外资证券。1872年,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诞生,并开即时独立发行股票。1869年,中国首家从事股票买卖的证券公司成立,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1990~1991年,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都开业了,这标志着新中国证券市场的形成。
信用卡的由来
在当代,人们把信用卡称为21世纪的“金融之花”。现在,人们已经进入电货币时代,信用卡好比一张通行证,给人们带来了消费手段的变革,使人们如鱼得水,能更方便地进行消费,享受生活。
1915年,信用卡在美国诞生。那个时候,一些商店、饮食业为了使顾客感到方便,招揽生意,扩大销售,使用了一种名叫“信用筹码”的东西。它本来与一种金属徽章相似,后来演变为用塑料制成的卡片,作为购物消费的凭证。持卡人可以赊货物,先消费,然后交钱。
1920年,签账卡(赊账卡)被美国各大电气公司、石油公司推出。这种卡非常方便,为顾客的用电和加油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1949年的一天,纽约曼哈顿商人麦克纳马拉在一家餐厅就餐,结账时却发现自己身上根本没带钱。这实在令他太尴尬了!幸好他以前经常光顾这家餐厅,餐厅经理破例让他签名记账,这才使他不至于太丢面子。这次经历使他产生了一种想法,创造出一种付款卡,这就是传奇般诞生的世界第一张信用卡——“大来信用卡”(Diners Club)。“Diners”这一名称,则成为光顾纽约高档餐厅的上流社会人士的常用之词。
其实,信用卡是一种特殊的信用工具,与旅行支票、支票和汇票的功能类似,是银行和客户在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用工具。在国际上,目前这种先进的结算手段和支付工具得到普遍运用。
因为信用卡在美国得到广泛使用,所以人们称当今美国社会为“无现金社会”。“无现金”的特征之一,就是越有钱的人口袋里越没有什么钱,他只需要一张薄薄的信用卡,就能够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了。有人把信用卡比做消费领域的“护照”。
中国的第一张信用卡名叫大来信用卡,是1959年由香港商人引进的。1979年,中国银行广州分行与香港东亚银行签订了一桩很有意义的协议,代理外国信用卡业务。这标志着信用卡终于进入中国。
1985年,中国银行珠海市分行在国内发行了“中银卡”,这是中国第一张地方性信用卡。从此以后,信用卡就越来越多,发展得非常迅速。
克隆技术的由来
1997年,英国的伊恩·维尔穆特博士兴奋地对外宣称,他在1996年7月用取自一只成年羊的乳腺细胞第一次培育成功了一只克隆绵羊——“多利”。这位博士是罗斯林研究所的胚胎学家,它为这只克隆羊付出了无数心血。
这只克隆羊作为克隆技术的结晶,是一个轰动全球的研究成果,标志了一个新世纪——生物学世纪的出现。
克隆是英语单词clone的音译,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的无性繁殖,得到一个新的生命个体,而这个生命个体的基因型与母体是毫无二致的。
实际上,人们以前对克隆技术并不是毫无认识的。比如,从植物植株上剪下一根枝条,通过扦插,就可以使之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植物。把马铃薯切成许多小块,结果繁殖出很多小苗。只不过,这些都是植物克隆的现象,人们都认为动物克隆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那么,“多利”到底是怎样克隆出来的呢?
首先,依靠显微注射仪,在放大好几十倍的情况下,用特制的极细玻璃管,对着一个成熟卵细胞刺进去,把卵细胞核吸出来,这样就获得了一个在核中的卵细胞。然后,把一个绵羊的乳腺细胞置于它的外膜上面。
接下来,对它们施加一次电击,需要持续几微秒的时间,使两个细胞膜上的一些微孔被打开,在乳腺细胞中挤进卵细胞,使它们进入类似受精卵的状态,这样29个胚胎就被培养出来了。最后,对这些胚胎再培养l周后,把它们植入作为借腹母亲的黑脸绵羊体内。
几个月后,瓜熟蒂落,“多利”降生了!这真是一个奇迹!
克隆羊成功的理论贡献在于,它能够使人们相信体细胞,特别是高度分化的成年体细胞,有可能在遗传信息的保存上是全能的,而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个全能性得到充分表现。
在生产实践上,它的意义也是非常重大的。
利用克隆技术对转基因羊进行大量培育,可以大大降低利用转基因羊来生产药物的成本。它还会使器官移植中的啉异问题得到解决,有利于建立动物基因模型,可以用来保护像大熊猫之类的濒危动物,甚至还有使灭绝的动物再生的可能。
克隆羊“多利”的出现,不但将人们的陈旧观念打破,还给人们的伦理道德、社会观念带来了相当大的冲击。羊能克隆,那么人类也一定能克隆出来,这种事多么让人惊奇和惊恐呀!
假如一位母亲克隆出一个胚胎,经科学家置于女儿体内生下一个女孩。那么,这个克隆婴儿究竟该算做这位母亲的姐妹,还是她的外孙女呢?她的女儿与克隆人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有人担忧,克隆技术如果被心术不正的人掌握,用来克隆出一批希特勒式的战争狂人,那必定给人类带来不幸!克隆人还可能给户籍管理和社会治安造成相当大的困难,无论是指纹鉴定,还是DNA鉴定,都不能把克隆人区分开。
另外,生物是需要多样性的,人类也不能逃过这个法则。不然的话,人人都成为理想之人,很可能会产生一种新的病毒,使全人类灾祸连连……
可是不管怎么说,克隆技术毕竟是生物科学上的一个重大进步,而人力是无法阻止科学的进步的。人们有理由相信,人类是理智的,科学家也是谨慎的,克隆技术的发明,必将会把人类社会带进一个光辉美好的世界。
印染的由来
在古埃及、中国、印度,印染工艺最早出现。
藏红花与指甲花一样,都会产出一种橘黄颜色。最早的蓝色染料是从木蓝和茜草中提取出来的。提尔紫色染料则是从地中海东部提尔近海的软体动物血管中提取到的。提尔紫非常昂贵,在地中海地区,它使紫色成为皇室的象征。提炼一克重的提尔紫色,需要杀死大约8500个贝类动物。
如果用媒染剂将布匹预先处理一下,这种动物或植物染料就会得到最好的效果,因为媒染剂属于一种金属溶液,它能使染料更好地在布匹上附着,并使印染效果大为提高。古代媒染剂包括硫酸铝,以及酒石膏状的锡。从树皮中提炼的丹宁酸,在印染棕色和棕褐色时被用作染剂。
在遥远的古代,各种颜色总是与不同的地方甚至是不同的村庄联系在一起,因为当地的金属盐与当地可获得的植物染料可以相互产生影响力。
随着商业向新地区的扩展,染料被用于商品交换,新的颜色种类逐渐增加。到了13世纪,一种从青苔提炼出来的新的紫色染料,在意大利北部出现,受到人们的欢迎。欧洲人发现美洲大陆以后,胭脂虫洋红、美洲黑栎和洋苏木树又为人们提供了新的色彩。
在美洲,人们从一种小虫身上得到了一种胭脂虫洋红。那里的居民利用这种颜色,来制作一种鲜艳的红粉,方法是把捕获的雌虫晒干后碾碎。时至今日,加纳里群岛仍在生产这种颜料。人们用它为黑樱桃酒着上红色。栎皮粉取自北美橡树的内皮,于1775年获得专利。
在4世纪,人们就已经知道一种奇妙的树木——巴西木。巴西的国家名称就来自于这种用作染料的树木。18世纪时期,在氯漂白剂发明以前,人们漂白布匹还经常借助海藻。
人工染料是由英国化学家威廉·亨利·珀金发明的。当时他用煤焦油做实验,提取了一些人工奎宁。他从石脑油中发现的苯胺染料,后来被一名法国纺织厂商命名为苯胺紫染料,并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很快成为流行之物。到19世纪90年代,这种染料被人们广泛采用,这个十年也因此有了“紫色的十年”之称。
珀金在1856年获得该染料的专利,那一年,他才18岁,称得上是年轻有为。珀金公司每天生产1吨多的茜素,这种黄中带红的颜色是他于1871年从煤中提炼出来的。他36岁将公司卖掉,从此不再做生意,而把心思全部放在学术研究方面。珀金实际上是合成印染业的开山鼻祖。
1905年,阿道尔夫·冯·贝耶尔发现了靛青的原子结构。到了1880年,他又发明了合成靛青工序,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许,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纺织的由来
大约在公元前6500年前,纺织由草席和篮筐编织的技术发展而来。几种自然纤维是纺织的理想材料。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布就是亚麻布,是用亚麻织成的。
可是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当时要把亚麻变成织布材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需要好几个步骤:把亚麻置于水中浸泡几个星期,晒干并敲打,然后再将亚麻分成粗和细两种纤维。
在古埃及,人们喜欢种植亚麻,它就好像棉花一样。
新石器时期,纺织是一种核心技术,这种技术显然是从近东创造出来的,随着农业的发展而渐渐传到欧洲。但是,在欧洲的不同地区,纺织的传统和风格是迥异的。在欧洲的偏远地区,纺织品取代皮革的进程非常缓慢。在这些地区,绵羊的产毛量是微小的,亚麻和其他植物纤维则在较先进的、加重的织布机上得到采用。
绵羊、山羊和各种骆驼产的毛,是用来纺织的优秀材料。在显微镜下,毛是鳞状的,而且,由于毛纤维的鳞状体总是联结在一起,所以很容易将空气兜住,这就使毛织品的保暖性非常强。
丝作为一种天然纤维,也是纺织的重要原料。它是公元前3000年前在中国被发现的。人们在桑树上发现了蚕所做成的茧,从而发现了丝。如果茧在蚕出来以前收获,就可以把茧置于水中,使蚕死掉。人们从一只茧中抽出的每根丝,可以有l000码的长度。
在古代文化中,纺织技术可能是各自独立发展的。最早的织布机很可能在公元前5000年就被发明出来。非洲有一种小型的膝上织布机,只有5英寸宽,显示出那里纺织技术的特色。这种技术现在作为一种神奇的手工技术,仍在尼日利亚和象牙海岸流行,养活了很多聪明的纺织者。
在1298年,关于纺车的记载就出现了。据说,纺车的发明者是中国人。在罗马帝国时期,它通过中东传到了欧洲。1480年的一本书中就画着一个完整的纺车。
使用纺车时,可以把整整一根长线绕到锭子上。在梭子里装着必不可少的纱绽,梭子则在织布机上装好的经线里不断地穿行。
把丝绕成纺织用的丝线的工作,一开始是用手工来完成的。但那样又慢又累,是不合算的。到了后来,人们发明了纺纱轮。后来的发明,如1733年发明的飞梭和1767年发明的珍妮纺纱机,都极大地推动了欧美的工业革命。
摩天大楼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