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细菌性痢疾,主要症状是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发热等,大便呈脓血样或粘冻状。小儿菌痢的症状,因入侵细菌的种类和量的多少不同,以及各人体质的差异而有轻重不同的表现。轻的常无发热或仅有低热,大便次数增加,混有脓血;重的可突发高热、面色苍白、抽搐、四肢发冷、脉搏摸不到,甚至昏迷不醒。危重病例(中毒型菌痢)发病很急,有些患儿还没有腹泻,就有高热、精神萎靡等中毒症状。如出现这种情况往往与流行性乙型脑炎、败血症很难区别。医生应根据发病在夏秋季,有不洁饮食史和接触史,用冷盐水灌肠给病儿取便,镜检大便后才能明确诊断。这种类型的菌痢我们称它为中毒型菌痢。1岁以内的婴儿患菌痢后症状往往不典型,表现无热或低热,每天排3~5次水样大便,易误诊为消化不良。只有当大便培养出痢疾杆菌后才确诊,所以要特别注意。
患急性菌痢后,应让孩子注意卧床休息,做好消毒隔离,病儿所用的餐具应煮沸消毒,患儿用过的尿布也要洗后煮沸消毒再用,接触患儿后要洗手,并给患儿服用1~2种抗菌药物治疗。用药剂量及品种要遵医嘱应用,服药时间最短1周,以求彻底治愈。
有的小儿得了菌痢后虽然经过治疗,但仍排粘冻便或脓血便。这可能与近年来抗生素应用较普遍,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有关,但主要是治疗不及时和不彻底。如有的患儿服了1~2天药后,大便次数减少,也不排脓血便了,家长就自动停药。这时肠道细菌还没有彻底消灭,过了几天,细菌再度繁殖继续损害肠粘膜,使粘膜坏死、脱落产生溃疡。一旦肠壁形成了溃疡,往往不易治愈,经常排出带有粘冻或脓血的大便。特别是同时有佝偻病或营养不良的病儿,因身体抵抗力原来就差,不彻底治愈更易形成肠粘膜溃疡。所以,治疗菌痢一定要遵照医生的嘱咐进行全程治疗。一般的疗程是服药5~7天,停药3天后做大便培养,连续两次阴性,才是完全治愈。